正說官場秘事大全集 第42章 不避親、不避仇是用人的至高境界

作者 ︰ 雅瑟 編著

以公心管人,那麼用人的標準就是賢與能。只要有高尚的情操、出眾的才能,能夠勝任職務,即應人盡其用,而不應顧慮個人與人才的關系是親、是疏、是仇。在管人用人方面,中國古代不乏「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典範。?

《左傳》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襄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晉國掌管軍政的長官——中軍尉祁奚請求告老退休,晉悼公準請,並詢問祁奚誰可接替他任中軍尉。祁奚提出解狐可以接任。解狐是祁奚的仇人,但因解狐可勝任這一職務,所以祁奚薦舉了他。不巧,解狐未等拜官上任就病死了。所以,悼公再次問祁奚時,他提出自己的兒子可以接任。于是悼公任命祁午為中軍尉。薦賢必須出于公心,祁奚從當時實際情況出發,以能否勝任中軍尉這一要職為標準來舉薦人才,根本沒有考慮過是親是仇。這種毫無忌妒之心,又不怕有人議論的作法,表現出祁奚認真求實地薦舉人才的精神。被時人譽為「稱其仇,不為諂︰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孔子聞之,也大加稱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祁奚的字)可謂公矣?

「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之所以成為春秋時代選人、用人的佳話,是由于自此時起,中國古代的用人制度走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西周時代,實行的是世卿世祿制,無所謂選與不選,賢與不賢,自然也沒有舉親舉仇的問題。春秋時代,隨著社會的變革,新的官僚制度開始萌生。在官僚制度下,官員與君主的關系,具有了韓非所說的那種主家與佣耕者之間的意味。因此,也就有了選官任官,有了薦賢舉賢,而且,從祁奚的這則故事,我們還可以看到,在封建官僚制產生之初,人們就開始把選舉的公平無私作為重要準則,這是一種歷史的進步。?

正因為如此,以後的大臣們便往往以此為標榜,留下了不少「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佳話。?

宋朝宰相王旦,德高望重,大度寬容,能知人薦人。前相寇準屢屢在皇帝面前詆毀並經常挑剔、頂撞王旦,然王旦知其才,不但不耿耿于懷,而且竭力保護這個剛直、賢能的同年。王旦曾多次向真宗褒揚寇準,說他「對陛下無所隱,益見其忠直」,屢屢向皇上薦舉他。寇準曾被罷樞密使,托人告王旦欲求為使相。王旦驚曰︰「將相之任,豈可求耶!吾不受私請寇準為此餃恨在心。及宋真宗令予寇準一小官做時,王旦卻極力薦舉他,說︰「(寇)準有才望,與之使相,其風采足為朝廷爭光于是,真宗任寇準為武勝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宰相)。寇準受任後,入宮謝真宗,說︰「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真宗如實地將王旦薦舉他的事情講給他听,寇準知後既慚愧又嘆服,認為自己的氣度遠不及王旦。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王旦病危,宋真宗將王旦抬入宮中,征詢國家要事,其中問道︰「萬一愛卿身體有不測,朕將天下托付于誰呢?」王旦費力地舉起笏板,奏道︰「以臣之愚,莫若寇準並要皇上宜早召寇準為相。後來,真宗果然任寇準為相。?

在用人問題上,像王旦這樣大度豁達、容人之過,不以私怨黨同伐異的政治家,中國歷史上還有不少。如唐朝武則天時的大臣狄仁杰,學識淵博,很有作為,的確是位人才,可他與宰相婁師德長期以來不和睦,狄仁杰為一些意見分歧經常排斥婁師德,假若德高望重的婁師德也采取手段報復或壓制狄仁杰的話,恐怕狄仁杰的歷史就得改寫了。但是婁師德沒有這樣做,而是顧全大局,寬宏大度,他十分看重狄仁杰的長處,接連向則天皇帝上了十幾道推薦書,保舉狄仁杰為相,與自己一起共謀國事。新上台的狄仁杰不知內情,依然不與婁師德合作,與之嫌隙很深。一天,武則天問狄仁杰︰「你知道我為什麼重用你嗎?」狄仁杰答道︰「我靠文章和道德取得官位,不是那種碌碌無為、依賴他人的平庸之輩武則天沉吟許久,說︰「最初,我並不了解你,你之所以受到重用,全靠婁師德推薦于是,武則天讓身邊的侍從拿來裝文件的筐篋,找出十幾篇婁師德的保薦書,遞給狄仁杰。狄仁杰一看,十分內疚,深感慚愧。武則天也未怪責他。狄仁杰走出皇宮,深有感觸地說︰「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不由從內心里敬佩和感謝婁師德。?

明朝宰輔張居正在用人上不憑個人好惡、或與自己親疏為標準,而是「立賢無方、惟才是用」。張居正曾鄭重聲明︰「自當事以來,諄諄以此意告于銓曹,無問是誰故鄉黨,無計從來所作眚過,但能辦國家事,有禮于君者,即舉而錄之?

張居正的政敵高拱被逐下野後,對高拱所任用的閣僚官吏,只要其才當其位、能付其職者,張居正一概不排除,予以留用。如張佳胤為當時有名的能臣才子,但他曾是高拱的僚屬,並且與之過往甚密。張居正並不因此疏遠排擠張佳胤,而是鼓勵他「努力勛名」,予以厚待。?

當然,封建時代的這種薦人公正無私、寬容大度的宰相們,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私利,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的**統治,以使國家機器得以正常運轉。明代宰輔楊溥所薦範理的一句話道破機關︰楊溥執政時,曾推舉對家人不禮不尊的天台人範理為德安府知府,後又擢升他為貴州布政使(一省長官)。有人勸告範理應致書楊溥以示謝意,範理卻義正辭嚴地說︰「宰相為朝廷用之,非私于理也即楊溥推薦他是為朝廷。此話與狄仁杰的名言「薦賢為國,非為私也」,如出一轍。?

當然,中國歷史上的這種出于公心選拔任用人才的宰相畢竟受到階級和歷史的局限,並且,更多的宰輔們則是對觸犯過自己、反對過自己的人「睚眥必報」,一旦抓住對方的把柄,必置對方于死地而後快。?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正說官場秘事大全集最新章節 | 正說官場秘事大全集全文閱讀 | 正說官場秘事大全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