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有了錢,好辦事。
一兩銀子的工錢加賞錢,讓這兩個小媳婦兒一點都沒猶豫的就選出了去請人的人選。
去請人的是年紀稍輕一些的劉嫂子,她腿腳快,去的時候能比孟嫂快上些。
劉嫂離開後,孟嫂便繼續開始刷碗之類的工作,秦可兒坐在一邊,和孟嫂隨便的閑聊著。
通過和孟嫂的閑聊,秦可兒了解到了在東寧村,大部分人家的主要收入都是靠著種地為生。
只有少數的,像司村長、老五婆子這樣的人家會有除了種地之外的收入,至于租地,靠著吃租子活著的人家,在東寧村是不存在的。
這讓秦可兒不由得有些唏噓,這些靠著老天爺吃飯的窮苦百姓,和前世里的農民相比,待遇簡直差了天地一般。
老天爺若是心情好,沒準還能多豐收點,要是老天爺心情不好,別說是豐收不豐收的了,能填飽肚子就算是不錯。
「那為什麼不出去務工呢?我看別的村子有不少村民靠著其他手藝賺錢的呀!別的不說,就幫我蓋房子的盧師傅,我看他一天天的就過得很不錯秦可兒不解,既然土地不能給予溫飽,那為什麼不另謀出路?
「那也得有手藝算啊!丫頭,呃,不是,可兒小姐,听說您忘了之前的事了,所以可能有些事兒你不清楚。咱們這東寧村啊,除了司村長和老五婆子會點除了種地的事之外,其他人根本就是兩眼一抹黑,除了種地,別的啥都不會孟嫂子抬起胳膊擦了擦臉龐的汗,又低頭繼續刷著盤子。
「沒手藝?那學唄!」秦可兒想得很簡單,不會的東西,只要學了,就能會。
「學啥啊,你看看這附近的村鎮,哪里學手藝是不要錢的。咱們村子窮,別說是學手藝了,就連能拿出閑錢給女圭女圭們讀書的人家都少得很
似乎是提到了孟嫂的傷心事,說道這里的時候,她的語氣顯得有些沉重。
秦可兒突然想起,這孟嫂的兒子今年似乎也有五歲了,按照大明朝的習慣來說,五歲的孩子已經到了啟蒙的年紀,應該是送到私塾讀書才對。
可這孟嫂家的情況卻不好,別的不說,光是在這東寧村這麼大的地方里,他家就算是中下層的家庭。
听說這孟嫂的公公前兩年剛病逝,死之前那湯湯藥藥的沒少吃,最後人還是沒救回來。後來買了口便宜棺材,葬了。
本想著這日子應該就能慢慢好起來了,可這婆婆因為丈夫去世,一個心思沒轉過來,也病倒了。
這下可好,湯湯藥藥的又是維持著。
現在人還健在,只是每天已經離不開湯藥,別說是干活了,平常就連幫忙看個孩子都成問題。
就這樣的家庭,別說是供孩子上學,就連平常的吃飯都成問題,哪里還有那個閑錢給私塾送去。
這次司村長會讓她來給秦可兒打下手干活,一是因為這女子確實是個勤快人,再一個也是因為她家的條件確實是差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