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亮了,李濤及李波自然醒過來,倆小孩子都是乖巧的,鄧氏為其洗漱後,由著李諸帶著他們沿村跑步拾糞,現在家里養了很多牲畜,但是家里又多了大姐夫要種地,糞的需求也大,孩子們跑步為主,也拾不了多少,但李諸還是執意孩子們都跟著去。
尚老由于受了傷,行動略有不便,尚佐跟在其身邊,小心伺候。
李諸想著尚佐要考秀才,書又背不出,還天天跟在尚老的身邊,不靜心看書,只得讓其每日抄書,希望能增加其記憶。
張貴、李田看尚佐一得空,就抄寫,也跟著抄寫。怎麼說,自家三叔也比學堂里的先生厲害。他教的方面又豈會錯。
濱濱看著大家抄書,沒有說什麼,就算大家武斷認為爹爹是秀才,說的話是對的,但不論如何抄抄寫寫也是有助于增強記憶的。
戚九為人實誠,搶著干活,李諸及鄧氏都是正經老實人,也不會讓其太累著。現在家里就那麼幾畝地,李諸幫忙,倆人竟照看得下來。尚佐幫著大伯喂養牲畜,這些都是以前做慣的,手腳也利落,大伯挺喜歡這小子。
李諸家的牆兩個月後終于都成了,將李諸家的山地圍了一個大圈。牆落成那日,李諸欲請所有幫著砌牆的人吃飯,李老爺子攔了下來,李老爺說現在糧貴,每人加五十文錢就行了,不需要請飯。李諸便讓李老爺子分派下去。
李老爺子待李諸家的牆一落成,便向李翠花借錢買小豬來喂養。李翠花听說是養豬賣,拿出十兩銀子對李老爺子道︰「爹。現在我手里也有幾個銀子,這些銀子都不能動。就怕別人起歪心,這你也是知道的李老爺子點頭,李翠花接著道︰「爹,煩您老與三弟說一下,我出錢起個大豬圈,買十多頭小豬。爹你幫我養著。咱們五五分成,怎麼樣?」
李老爺子听說不需要自己拿錢出來,想了想,便點頭同意下來。
李老爺子與李諸說後,李諸笑著同意了,說這豬圈不需要大姐出錢,還是他出。李老爺子想都沒想就應承了。最後,李翠花的十兩都拿來買了小豬。
李諸家的牆圍好後。李諸、李老爺子、大伯,又請人做了不同的鳥圈、豬圈、馬棚、牛棚、羊棚,雞圈。在中山地中間蓋了一間茅草屋及搭了個簡易灶房,尚老以喂養牲畜的名義為由,要求搬過來守夜。
尚老過來,尚佐自然也是要過來的。李諸看天氣慢慢轉涼,便向大姐李翠花借了三十兩銀子,搭了一間平房讓尚老爺孫住。置了三間半的房,一間小房是尚佐的,一間房是尚老的,半間是廚房。一間房鋪了炕,以便李諸及李老爺子、李洪深忙活累了,在此處睡,也就是休息處的意思。
李諸說老的老,小的小,廚房設在屋里,冬天才不冷。在房沿處拉了條繩子,以便倆爺孫晾曬衣服。
尚老看著李諸家細心,房子搭建在臨溪旁邊,離鳥圈、豬圈、馬棚、牛棚、羊棚,雞圈、兔圈都不是很遠,又將去喂養的路用鋤頭實,鋤出一條條小路。在房前搭了個草棚,尚佐可以在此讀寫,若天氣晴朗,還可以在這里會客,每一小處都可見李諸家的用心真是無微無致。
尚老爺孫感動,倆人在新居入住時,硬生生向李諸磕了三個響頭。
李諸側身錯過,叮囑其看好家,看好牲畜。尚老忙立誓,一定看好牲畜。李諸听後點點頭。
搬到山地住最高興的人就是尚佐,不需要天天,天蒙蒙亮就起來背書、抄寫。尚老想孩子十六歲才去考秀才,還有幾年時間,也由著孩子偷懶。
其實,尚佐也不是偷懶,只是沒有那麼勤奮而已。
安頓好尚老爺孫後,眾人七手八腳地將早前養在大伯家的牲畜都趕了過來,
忙亂過後,李諸想到家里現在有外債,便想法子要盡快還錢給大姐,制紙又被提上了日程。
大伯李洪深幫著李諸砍竹子時,再三交待李諸,制紙的方法不可以外傳,也不可以給外人知道,這些都是自家的來錢活計,是要賺大錢的。
濱濱也趁機在旁邊以無賴地撒嬌方式說了一下保密的重要性。李諸,一個極聰明的,一點就透,便仍與以前一樣,在山洞處泡竹子,制紙。只有鄧氏在旁邊幫忙,連戚九都沒有帶。
制紙的時候,家里的地就托戚九及大哥李漁幫著照看。
尚老爺孫搬至山地後,家里的柴房則只剩下戚九一人住。戚九是個閑不住的,看著鄧氏打結辛苦,但也試著學打中國結。不是每個人都像李海哥仨一樣妖孽般的聰明的,他學了四天才學會。學會後,戚九就拿些紅繩回柴房里,在空閑時也幫著打些。
上次在東南門買的紅繩,粗。打出來的中國結粗大,顯得大氣、得體。一家人看著歡喜。
中秋節時,李諸便將中國結帶上鎮上,托李權及李慕幫著代賣。李權一看到中國結,就歡喜的道︰「我上次送東西回去給爹娘時,看到爹房里的結就想要。一開口,東西沒要到,還被我爹訓了一頓。說咱倆兄弟不如你聰明,連打個結都沒有你家的好看李諸听後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驕傲的道︰「這是濱濱整的,女娃兒,心比較細,想法比較巧
李權听後嘆了口氣,羅氏在旁邊听得不舒服,想了想,又不無遺憾地道︰「濱濱一歲,打的結如此小巧。咱們家的思雪,唉,這真是。難怪爹娘天天夸你們家李諸听後理是尷尬。
李慕在旁邊笑著道︰「你們酸葡萄了,李諸家哪個不聰明?在爹娘心里,就是仙人一般的人物,咱們又怎能比,咱倆兄弟就是路邊撿的,又不是今天才這樣。反正這結不管賣得怎麼樣,我家要五個
李權一听就不樂意了,道︰「你家才四人,怎麼要五個了?」
李慕听後應道︰「我擺一個在家里的大廳,一個在我的房、兩個分別掛在孩子們的房、一個在鋪子里,怎麼不要五個?」
李權听後道︰「那我們家要七個
李慕听後皺了皺眉毛,「你家怎麼整七個了?」
李權笑著道︰「一個整廳里,四個掛房,一個掛鋪子里,還有一個,選個小的,讓閨女別著,看起來就別致李慕听後嘆了口氣,誰叫自家沒有閨女,便沒有再爭吵了,當然,也成功轉移了李權的酸葡萄心情。
李諸將中國結給了李權及李慕後,到東南門看是否仍有上次買的粗線。可惜未遇著上次賣線的,只得到布莊買紅繩。
布莊里的紅繩很貴,紅色是吉祥喜慶,快過節了,很受繡娘的歡迎,價格肯定比一般的繡線貴些。李諸又不是個會講價的,一斤紅繩開價就是一兩銀子。李諸听了報價後嫌貴,並未買就回李家村了。
回家後,將紅繩價與家里人說了,濱濱心里不無遺憾。中國結成本如此高,可能不能做下去了。
世事難料,三天後,李權就興興沖沖的駕著馬車回村找李諸。
李權在田間找到李諸,拖著其就回家,也顧不上什麼體面不體面了。
鄧氏剛好在家里洗東西。孩子們都在家里。看到風風火火的李權,都嚇了一跳。
李權拉著李諸入房,又叫了鄧氏回房,然後神神秘秘地將房門拴上,從里衣拿出一個包袱,一邊遞給李諸,一邊急切地道︰「你們家的中國結,我與李慕今天都賣完了,想看看你們還有多少,都要了
李諸接過包袱便將其遞給鄧氏,笑著道︰「沒有多少了,現在紅繩一斤要一兩銀子,天價一樣,怎麼舍得買。剩了一些,準備中秋節自家送節禮的
李權一听驚試行地道︰「紅繩一斤一兩,是看你少爺相哄騙你的,你沒買是對的,哥哥明日給你們送十斤過來
李諸听後搖了搖頭,道︰「就算你去買,那也不是便宜的。還是算了
這時,鄧氏折開了李權帶過來的包袱,一看,驚訝道︰「呀,怎麼這麼多的銀子?」濱濱一听銀子,忙探身探頭過來看,濱濱心算不錯,計較慣的人,大概可以目測估算到銀子的多少。一看包袱,內里最少也有兩百銀子,一看到銀子,濱濱眼楮就開始閃亮。
李權驕傲的道︰「你們家的中國結又大又漂亮,一掛出去,人們都贊不絕口。李慕去問過布莊,紅繩要一兩一斤,咱們就按著大小,大的一兩銀子,一些是八十文錢,一些是五十文錢。今日遇著縣老爺家的管家,他直接給了一百兩銀子,將賣剩下的八十個都買走了。他說還要一百零八個,湊個一八八的好吉頭。說中秋節前一日過來取,現在還有三天的時間。諸,你家的這個結是不是很難打?我與你慕哥不敢違逆,應了下來
李諸听後傻了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