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和立夏在劉翠搬谷子的時候已經起來了,這會兒正在院子里玩著初五教的跳格子,兩人玩了一會兒。立夏跑過來搖了搖初五,初五才回過神來。
「姐,我們再去抓魚吧?」立夏自從吃過一次煎小魚,就饞上了,只是這幾天見她大姐忙著,她不敢提。這會兒見大姐空閑下來了,便提議道。
「抓魚?」初五激動了,她怎麼沒想到這個呢?豬肉十五文錢一斤,抓來的魚,她拿去鎮上賣,勝在是新鮮的野味,應該也能買個十來文錢一斤。現在稻田割了稻子,露出了一條條的水溝子。村里的孩子也有去掏水溝抓魚的,但水溝子多,泥鰍什麼的掏不盡,她何不去抓泥鰍黃鱔來賣呢?
說干就干,等楊氏回來,初五便說了想法。楊氏正愁著家里沒進項呢,听了初五的話並沒反對,只囑咐她注意安全。迎春和立夏听說要去抓魚都很高興,這回立夏說什麼也要跟著去。初五扭不過,便也帶了她去。
因為靠近村子的水溝子村子里的孩子已經掏了,她們這次便還是到東山邊去。只是沒去東山腳下那兩畝田的水溝,而是走了大半個時辰到了開荒山坳外的那片田地。初五跟劉長生來開荒的時候就已經惦記上這里的水溝子了,只那時候忙著開荒沒時間去抓魚,後來又忙了一陣子就忘了。
一樣拿了上次抓魚的爛簸箕和小水桶,姐妹三人到了東山大沖坳外的稻田。三人選了趕水的大水溝,便沿著水溝走。冬天時節,泥鰍都鑽在淤泥里不出來。她們便沿著水溝細細的找,見了淤泥上有小拇指大小的孔洞,就說明里面可能有泥鰍在淤泥里。
初五沿著水溝走了沒多久,就見著一處淤泥有兩個小拇指大小的孔,便放下小木桶,月兌了草鞋,挽了袖子和褲腿,下了水溝。冬天田野水溝的水不比井水,凍人得很。初五忍著腳下刺疼的冰冷,拿過迎春手上的簸箕,就著小孔的附近下了簸箕,兜上來不少淤泥。
這回稻田沒了稻子,初五也不扒拉淤泥了,直接把簸箕里的淤泥往只剩稻茬的稻田里潑上去。淤泥受到沖擊四下散開,果然有兩條拇指大小的泥鰍在淤泥里面,這會兒沒了淤泥的遮掩正彎了軟軟的身子到處游動呢。
迎春和立夏見了泥鰍,驚呼一聲,笑著跑過去抓。迎春有了一次經驗,學聰明了,拿了身邊的稻桿覆在泥鰍身上才去抓,這樣就不怕泥鰍滑溜了。立夏不知道,直接伸了手去抓,可怎麼也抓不到手上,她在稻田里追著泥鰍跑,把迎春和初五逗樂了。
掏了這處,初五趕緊上來。腳上全是淤泥,也不穿草鞋了,讓立夏提著草鞋,姐妹三人繼續沿著水溝找。
三人這般模了這條溝再掏那條溝,一個上午也得了不少,泥鰍足足有二十條呢。這回小魚得的少,估計只有一個海碗的,黃鱔還沒有找到一條。
因為沒帶午飯,三人要回去吃午飯。中午往回走的時候,到得一處還有積水的水窪,初五便停下來洗手洗腳。
卻听得迎春一聲驚呼,「姐快看!有魚有魚啊!」
迎春又跳又叫的,著實嚇著了初五,她還以為有蛇呢!但很快又反應過來,這寒天凍地的哪里還會有蛇。轉頭看去見迎春指著水窪高興的叫喚,初五看去,就見她洗手的水窪對面淺灘地方有兩條巴掌大的魚。
水窪是從山里流出來的溪水形成的,有五六米寬。周圍有不少牛蹄子印,應該是放牛的趕牛喝水的地方。因為里面的水很濁,初五剛來時候也沒注意,竟是有這麼大的魚在!
立夏也看見了,驚呼道︰「真的有魚啊!好大的魚!」
「迎春,簸箕拿來!」初五也是高興啊,她掏了這麼久水溝子,見過最大的魚也不過兩個指頭大,現在這魚可有她巴掌大呢!
初五趕緊挽了褲子,拿過簸箕,試探著趟下去。水窪最深的地方到了初五的大腿根處,初五夾著簸箕,站在水窪里重又挽了褲腿,才繼續去拿簸箕圍魚。迎春和立夏也沒閑著,一人找了一根棍子,守了兩邊拍水,幫忙趕魚呢。
「姐,左邊左邊!魚到左邊去了!立夏趕緊趕過來!」迎春一面揮著手中的棍子拍水趕魚,一面還不忘指揮。
「趕過去了趕過去了!大姐趕緊把魚兜起來!」立夏也是激動,小小的娃子,費力的揮動棍子,喊道。
五六米的水窪對現在的初五來說著實有些大,但好在她前世也不是沒做過這樣的事,又有兩個妹妹幫著趕魚。沒一會兒兜到了第一條魚,初五趕緊費力把魚往岸上甩去。
那巴掌大的魚到了岸上還在蹦,但離了水,沒蹦幾下它就停了。只一抽一抽的還在地上動,迎春和立夏早驚呼著跑過去看了。初五沒出水,讓迎春把魚拾進水桶,又開始了第二輪圍堵。
姐妹三人圍追堵截的,早忘了要回家去了。最後從水窪里撈上了五條魚,兩條巴掌大的,剩下三條只有兩三指寬。撈了魚,三人的衣服早已經被水打濕,但並沒影響三人高興的心情。初五這才提著滿滿的收獲,帶著兩個妹妹回家。
半路上遇上了來找她們的楊氏,原來楊氏見她們過了午飯時候還沒回來,擔心她們姐妹三個遇上危險,出了什麼事,便背上滿福尋了來。
迎春和立夏高興的給她講抓到大魚的事,楊氏見她們幾個沒事,只是衣服濕了便也沒責備什麼,讓趕緊回家換衣服去了。
初五下午又出去了一趟,這回只有迎春和她去。立夏畢竟人小,上午時候走了許多路,早累得不行了,這會兒就算是請她也不出來了。
下午她們依然去的大沖坳外的水溝,天擦黑的時候她們才提了水桶回來。里面裝了下午的收獲,十五條泥鰍,五條拇指大小的黃鱔。
初五捉泥鰍的時候很小心,就是不想傷著泥鰍,好留著鮮活的去鎮上賣呢。牛頭村在上雲縣附近,走路到縣里最快也要大半天時間,慢了的路上還有可能得過一夜才能到縣里。所以,即使縣里賣泥鰍能賣貴些,初五也沒想著去縣里賣,而是到附近的楊柳鎮上。
從牛頭村到楊柳鎮也不算近,走路得兩個多差不多三個時辰,但坐牛車就能快些。後村兒老魏家是有牛車的,他家牛車常來往于牛頭村和楊柳鎮,搭客拉貨的都行。
楊氏昨天晚上就到老魏家打了招呼,讓明天五更時候把牛車趕上往村口的大路,讓老魏在那里等著。
五更時分老魏果然來了,初五早等在那里了。一起的還有背著滿福的楊氏並迎春立夏。楊氏終究不放心初五一個人去鎮上,便也一起來了。她順便去鎮上繡坊看看有沒有外放的活計,也好接了幾件回來做,賺些進項也好。
老魏是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但常年下地又趕車的,且他開春時候死了家里的小孫子,憂傷過度,人看著更顯得蒼老了。老魏話不多,把牛車趕到村口大路,見了初五她們便讓上車。
初五上了牛車,楊氏和立夏坐在一邊,初五和迎春坐在另一邊。牛板車兩米來寬,因著平日也搭客老魏便在車上放了幾個稻草蒲團,幾人上了車便拿了蒲團來墊著坐。
古代的五更天相當于現代的3點到5點這一段時間,初五估模著現在時間也就大概凌晨四點多。十一月的凌晨已經很冷了,出門時候楊氏拿了兩條大巾子,這種大巾子里塞了一層薄薄的棉花,秋天時候夜里涼,初五一家蓋的就是這種被巾,她娘拿出來的這兩條應是冬天出門用的。果然上了車楊氏就給了初五和迎春一條,她自己留了一條,用被巾把立夏和她自個包裹了起來。牛車一顛一顛的,立夏上了車,沒一會兒就挨著楊氏睡著了。
初五拿被巾把自個和迎春包了個嚴實,當真暖和了不少。
「姐,你說我們的泥鰍能買多少錢?」迎春伸手模了模身邊的小木桶,里頭裝的是她們抓來的三十條泥鰍和五條黃鱔。
她們本來是抓了三十五條泥鰍的,有五條泥鰍初五看著不精神,昨晚上煎著吃了。水桶里的泥鰍和黃鱔大約有五六斤,「估模著能賣個五六十文錢的。」
「這麼多呢!姐,我們回來天天去抓吧!」迎春听說可能有五六十文錢,可是高興了,提議回家了天天去模泥鰍。
「你們趕早是去賣泥鰍呢?」老魏不多話,但听得她們是去賣泥鰍的,便也說上了兩句,「前天我听人說鎮上溫家的大小姐體虛盜汗,溫大女乃女乃正急著找泥鰍和黃鱔呢,你們要不拿去溫家問問?」
「謝謝魏老爹,我們定拿去問問。」楊氏在一邊接了話,道謝道。
「謝什麼,我也只是听說了這回事,跟你們說說,不定她們早前就得了這兩樣東西,你們去還不定要不要了。」老魏甩了一鞭子面前拉車的水牛,道。
「她們家要是不需要,我們也可拿了到菜市上賣的。她們若是要,一次也會買完,省了我們天寒地凍的蹲在街邊去守攤子。」楊氏上牛車的時候就把背上的滿福解了下來,抱在身前,好不讓他凍著。這會兒她緊了緊被巾,又把懷里的滿福換了一邊手抱著,道。
老魏不再說話,迎春也困了,挨著初五頭一點一點的,初五把她的頭往膝蓋上按了按。迎春便順勢躺在了初五的腿上,初五又把被巾拉了拉,讓迎春的腿也蓋上布巾。她們今天都是穿了唯一的一雙布鞋出來的,雙腳上倒不覺得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