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一直在默默的觀察著,眼見蕭天從頭到尾揮灑如故,不由的再次暗暗點頭。
這個年輕人不簡單!明知道敵手將要攻擊自己,局面頗為不利,卻毫無半分驚惶之色,單只這份氣度,大宋年輕一輩中,便堪為鳳毛麟角了。
他卻不知,在蕭天來說,吳寶山壓根就算不上什麼敵手。而且,雖然沒得到龐縣令明確的說法,但早有小丫頭阿沅白天開席前,就已經給了他定心丸,道是落籍之事,基本沒什麼問題了。
再加上後面,他自己機緣巧合的救了這幾個人一命,怎麼著也不會看著自己當面被人欺侮的。正是有了這些底氣,他才穩坐泰山,巍然不動。
蕭天能被人稱為幽虎,在後世時令人談之色變,長于算計,精擅偽裝,這才是他最可怕之處。誰也不知道,這頭猛虎究竟什麼時候出手,又會以何種姿態出現…….
這邊吳寶山和徐奉二人已經見過各自老爹,眼見吳萬財笑呵呵的站起身來,引著兩人過來,李綱兩眼微眯,將目光落到前面來。
「呵呵,先生,列位大人,這個便是小犬寶山了,旁邊這位乃是徐家的公子奉,方才犬兒略有不適,拜見來遲,還請諸位大人恕罪,恕罪啊
吳萬財滿面謙恭,連連抱拳作揖說道,對于方才後院的齷齪,卻是半句也不曾提起。
吳寶山和徐奉也跟著上前大禮拜見,徐奉滿面激動,吳寶山卻在躬身之時,還是忍不住怨毒的往蕭天那邊瞟了一眼。
他們這邊一來,宋五便冷哼一聲,轉過頭去不理。李綱卻是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隨即淡淡的擺擺手,令二人起身,這才溫言道︰「兩位公子皆儀表不俗,果然是少年英才啊。呵呵,說起來,前有蕭天蕭公子,現在有吳、徐幾位,老朽此番歸家,能得見我江東如許多青年才俊,誠為快事。哦,對了,吳家主,我听聞令公子與蕭公子之間有些誤會,不知可有此事啊?」
他先是一番贊,但突然話鋒一轉,當場將兩邊的矛盾挑開,令得吳、徐兩對父子,都是不由的心中一跳。
吳萬財眼見這老人說到最後一句時,眯著的兩眼忽然一睜,隨即卻又立時收斂,便這一霎那間,便讓他感到一股莫大的威壓兜頭壓下,心中哪還有不明白的?不覺霎時間一身的大汗沁出。
旁邊吳寶山也是面色微變,但隨即面上強堆出幾分笑容,抱拳作揖道︰「先生想必是被謠言誤導了。學生與蕭公子不過是在某些問題上,略有分歧罷了,哪里有什麼齷齪?此皆以訛傳訛罷了,不可輕信
李綱哦了一聲,眉頭挑了挑,尚未及說話,旁邊宋五早已忍不住,轉過頭來,嘿然道︰「如此說來,倒是我等偏听偏信了?」
吳寶山心中一跳,連忙道︰「不敢………」
宋五怒哼了一聲,啪的將筷子往桌上一拍,冷冷的道︰「我今個兒便在這撂下這話兒,蕭兄乃我宋五的朋友,若有誰跟他過不去,便是跟我宋五為難。至于說我宋某人嘛,倒也沒什麼,不過誰要是想跟我為難,卻也須得掂量掂量自個兒,有沒有那個資本
他這突然一怒,引得旁邊幾桌都是嚇了一跳,原本熙攘一片的談笑勸飲聲戛然而止。離得遠的眾人尚不明所以,待到察覺有異,漸漸地都不覺收了聲,大廳上霎時間一片安靜,齊齊把目光轉向這邊。
吳家父子滿頭大汗,弓著身子站在那兒,半句也不敢多言。旁邊徐奉早已沒了先前的得意,臉色蒼白的陪在一側,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一個身子已是瑟瑟抖著,心中這叫一個委屈。
「咳咳,五郎,你這是做什麼?」旁邊李綱眼見火候差不多了,這才咳嗽兩聲,將尷尬打破。目光在吳家父子面上一轉,方才淡淡的道︰「吳公子既然都說了是誤會,那便就是誤會了
吳萬財在旁大大松了口氣兒,一邊抬袖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水,一邊連連躬身賠笑道︰「是是是,就是誤會,誤會
宋五哼了一聲,轉過頭去,舉杯對著蕭天時,卻化作一臉笑容,遙遙舉杯邀飲,蕭天欣然應和。二人互敬對飲,竟是半點也不將吳家父子看在眼里。
吳寶山看的暗暗咬牙,面上卻仍不得不強自擠出幾分笑容,躬身陪在老父身旁。
這李綱和宋五明明是一唱一和,一個紅臉一個白臉的,所為不過就是給那賊囚撐腰罷了。哼,也罷,今日我便忍了就是,且看你等能護得他幾時?
他心中暗暗發狠,目中光芒閃爍不定。正算計間,忽然感覺兩道眼神定在自己身上,偷偷用眼角余光瞄去,卻見正是李綱臉上一副似笑非笑的神情看著自己,不由心中又是大跳了一下,連忙將頭低下,唯恐被這睿智的老人瞧破了心事。
「好好,哈哈,如此甚好正心中忐忑時,卻听李綱忽然大笑起來,「听聞蕭公子乃是剛自海外游歷歸來,前日才落籍這京口之地,老朽原還擔憂不能相融,但今日始知,某這真是杞人憂天了。好好,吳員外、吳公子、徐公子,便請入席吧,咱們且坐下說話
吳萬財連聲應是,扯著吳寶山、徐奉又再施了一禮,這才返身歸坐,待到坐下,只覺後背一陣冰涼,方才短短的時間,竟是出了一身的大汗。
李綱何許人也,剛才雖只輕描淡寫的幾句,卻親口說出蕭天落籍之事,又一口一個俊彥、才俊的稱著。吳萬財不傻,自是絕不會真的以為人家那是稱贊自家兒子的。
而由此可見,如果誰再想拿蕭天身份說事兒,那可就是明目張膽的去得罪李綱了。
想到這兒,不由的轉眼看看身邊臉色猶自陰晴不定的兒子,暗暗決定,待到回家後,定當好好跟兒子談談,切莫再在這事兒上糾纏,否則,那真是壽星公上吊,活的不耐煩了。
眼見得一場風波,在李綱三言兩語中,轉眼化為無形,大廳上眾人重又熱鬧起來。大廳上眾人推杯換盞,不多時,便將方才之事拋諸腦後。
待到酒至半酣之時,氣氛漸漸愈發放開,一些年少的,便又忍不住激昂文字起來。爭爭吵吵的聲兒,慢慢的大了,引得眾人盡皆相顧。
龐縣令微有尷尬之色,正待使人過去制止,卻被李綱攔住。愣怔之余,卻見李綱側耳凝听,面色漸漸凝重起來。原來,這幾人爭論的,正是今日午後,他們幾人在後房中所議的命題——為今之計,對遼的國策。
只不過不同的是,這幫士子們爭論的不是該不該攻,卻是該由誰主導而已。
其中又分成兩派,一方是從大的方面而論,所爭的是該由大宋主導,還是由金國主導;
而另一方爭得卻是,該由李綱李相公坐鎮指揮,還是任由當今宰輔王黼指揮。
兩邊廂各有所依,又相互交叉,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龐縣令和郭亨伯、宋五面面相覷,不由的均偷眼看向李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