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紀實 第五章 楚漢爭鋒—(十八)臧荼降漢

作者 ︰ 閑雲漫關

(123456789)(123456789)劉邦在南下修武和項羽對峙的前期,封張耳為趙王,帶兵守趙;領韓信率軍平齊。123456789123456789兩個人又重新找到了工作。

這份工作對張耳來說很輕松,領著小弟鑽城里納賢乘涼,不亦樂乎。南邊的項羽由劉邦親自扛著,張耳無需掛懷。北邊的臧荼更無須考慮,因為這個人已經投降了過來。只有西邊的齊國不太照路,不過也無大礙,因為田橫這一年多來愜意地在齊國過日子,沒太多奢望,也不願參和太多是非,穿著背心搖著蒲扇,一邊嗑瓜子一邊看熱鬧,很是愜意。更重要的是,韓信現在就要去收拾齊國,張耳大可不必為這些閑雜事情勞心費神。

至于臧荼,由于前邊事情太多,沒顧得上介紹這位仁兄。

臧荼是個很有意思的人。這個人愛講排場、愛吹會擂、氣勢逼人,乍然一看覺得是個大才,很有利用價值。這個人在帶兵打仗方面的確很有一套,當初就曾把韓廣追到無處藏身。可這個人當個將領還很夠標準,如果當個封王那就有些不怎麼靠譜了。因為這個人屬于那種眼高手低、想入非非、愛說愛吹、目標遠大,卻不願意付諸實施的那種人,好高騖遠形容他一點也不過分。

自從當上燕王後,無論項羽怎麼催促,他就是按兵不動,一直納賢乘涼看熱鬧。後來項羽攻齊,頻繁派人催促,這才懶洋洋地派了一些小弟去齊國邊境意思了一下。123456789123456789除此之外,一直龜縮燕地,不肯露頭。臧荼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只想在燕國過幾年舒坦日子,從來不隨便打別人的主意。

雖然臧荼沒打別人的主意,但不代表別人就不打他的主意,韓信就很不夠意思的動過心思。

韓信當初滅趙後,抓住了李左車。李左車被捆成粽子送到韓信面前後,韓信不光給他松了綁,讓到上座,還和他做了一番長談,長談的內容就是關于臧荼的。

韓信和李左車落座後,相互吹捧一番,抬高一份,終于進入了正題,應該說韓信逮他是有明確目標的。

韓信開口了,「我準備北攻燕國,東伐齊國,何如?」

李左車剛被松了棒,手臂還在發麻,根本沒想到韓信這麼直白的進入了正題,連忙又謙讓了一番,說什麼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什麼什麼一堆客氣話後,進入了正題,「士卒疲乏,難以繼續驅使。現在用疲憊之軍進攻燕國堅固城池,想打又恐怕時間拖的太久,時間一久,糧草定會緊張,如此情形,弱小的燕國肯定不會降服,齊國也一定會據守邊境以圖自強。與燕國、齊國僵持不下,那麼劉邦、項羽的勝負就很難分明。以自己短處攻擊敵人的長處,這是不足取的

分析完形勢,李左車停頓了一下。123456789123456789

韓信連忙問道︰「先生認為該當如何?」

李左車道︰「目前應按兵不動,撫恤陣亡將士,籠絡人心。然後向燕國的道路上布置重兵,再派說客前去游說燕王臧荼,以將軍神武,臧荼定會迎風而降。燕國歸降,齊國將無能為矣

李左車的話,讓韓信茅塞頓開,大笑著站了起來,「好,很好,就這麼辦

于是,韓信立刻遣使進入燕國,游說臧荼。

使者來了,在愛吹牛的臧荼面前把韓信定趙的故事,形象生動地進行了一番描述,然後又把韓信吹噓了一番,再把臧荼自己曾經消遣項羽的事情拿出來分析了一番。

使者的話說完了,臧荼猶豫了。

臧荼雖然愛吹牛,但他明白吹牛是需要一定資本的,最起碼不能讓別人明白自己手中的籌碼,而這一次,自己手中的籌碼已被對方模的一清二楚。

更為重要的是,自己當初陪著項羽打齊國,讓齊國和趙國都比較討厭他。而後來彭城大戰後,趙國的陳余和齊國的田橫都紛紛向項羽示好,最終都成了楚國的盟友。而成為盟友的齊、趙卻不怎麼喜歡臧荼,還時不時跑過來**擾**擾,他們這些行為讓臧荼受夠了。更要命的是,臧荼覺得項羽已經不再信任他了,在項羽的心目中自己似乎還不如田橫、陳余那兩個角色,因此臧荼很失望。甚至他還懷疑項羽有一天可能會轉過頭來收拾自己,因為自己前一陣的行為已經瀕臨項羽所能忍受的底線。

因此臧荼猶豫了。

看到臧荼猶豫的表情,使者明白了。這個使者是個聰明人,立馬對前邊所說的話進行了一個總結,「降漢後,仍為燕王。否則,韓大將軍將兵臨燕國

鑒于韓信定趙的表演,臧荼自認沒有攔住韓信腳步的信心,因此很干脆地修書投降了。

當使者帶著臧荼的投降信返回趙地後,興奮的張耳和韓信趕緊打發使者向待在滎陽的劉邦報喜。這個消息讓劉邦樂開了花,為表彰功績,安撫趙地,借著這股喜氣,劉邦封張耳為趙王。經過一年多的折騰,張耳又重新恢復了項羽曾經給過他的這個身份。

也許你會問,張耳和韓信倆人都在這里,並且韓信的功勞比張耳大的多,為什麼要封張耳為趙王?韓信怎麼什麼也沒得到,還的帶著兵接著去干那份很是危險的工作?

這就是政治,政治需要考慮功勞,但也絕不會嚴格按功勞的大小確定每個人的身份地位。因為有些人功勞很大,卻不合適那個位置,或者說有人比他更適合。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地方,去做合適的事,這就是政治。簡單點說就是平衡,平衡各方面利益、關系,達到最佳的配置,那才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否則只能功敗垂成。劉邦是這方面的高手,而項羽恰恰是這方面的弱智,對于誰來當皇帝那個角色,孰優孰劣就一目了然了。

張耳是曾經的趙王,在這里有聲望、有人脈、還有地位,更重要的是張耳自己很想當,並且和劉邦的關系還很好,他來干這份工作很合適。當然,主要是劉邦會很來事,他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精髓,就這樣張耳稱王了。

稱王後的張耳很高興,但現在的劉邦很著急,因為此時的劉邦正被項羽圍在滎陽城內敲打。

劉邦在滎陽的事情我們在前邊是做過介紹了的,而此時的張耳、韓信也很忙活,因為項羽在圍困滎陽的同時,也不忘派遣騎兵渡過黃河攻打他倆。因此在這段時間里,這兩位仁兄也基本算是正副救火隊長,四處滅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趙地城邑全部平定了下來。趙地平定了,可劉邦還在受氣,因此又連忙派人去滎陽支援,可不幸的是派去的人很不幸地被項羽趕了回來。

再後來的事前邊也介紹過了,劉邦逃出滎陽,在關中帶兵攻下成皋;後來項羽又把他趕了出來,一路長跑,趕到趙地;再後來劉邦親自帶兵南下修武和項羽對壘去了,當然韓信也在隨後沒幾天也開始向齊國進發了。在齊國,韓信將實現他的夢想,達到他這一生的巔峰。abcdefgabcdefg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兩漢紀實最新章節 | 兩漢紀實全文閱讀 | 兩漢紀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