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紀實 第七章 烽煙再起—(七)漢匈之戰的前言

作者 ︰ 閑雲漫關

(123456789)(123456789)韓王信的投降激怒了劉邦,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這位仁兄竟然會投靠夷狄,竟然這麼不靠譜。123456789123456789憤怒的劉邦把卑鄙、無恥、下流等等這些惡毒的詞語往韓王信身上招呼幾遍後,最終決定親自動手,希望徹底解決這個疥瘡。

這一次,劉邦動作還是很快的。就在韓王信宣布投靠匈奴的十幾天後,劉邦親率大軍開往山西。

聞得劉邦親自趕來,韓王信連忙派心月復大將王喜趕往銅鞮(今山西沁縣),扼守要塞,以期擋住劉邦的腳步。

然而王喜這個人比較愛熱鬧,也比較自負,認為劉邦千里迢迢跑來算是強弩之末,因此不願老老實實地待在城里搞防守,一心想沖出去把劉邦趕回家。這種莫名其妙的想法,讓王喜著著實實地沖動了一把。

劉邦剛到城外,王喜就揮舞著大刀沖了出來。可等王喜一頭扎去後,才發現這是一個難以月兌身的泥潭。在陣中左沖右突、上躥下跳,終沒能再跑出來。他為自己的自負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因為他這次跑出城後就再沒回來。直到戰役結束,劉邦才在死人堆里找到這位仁兄那支離破碎的軀體。這個人,史書里記載很少,我對他也很無言。123456789123456789

王喜陣亡的消息傳到馬邑,韓王信絕望了。他本就沒奢求王喜能趕走劉邦,只是希望他能阻攔一下劉邦前進的步伐,為自己爭取一些時間,好再忽悠冒頓一下,讓那個傻大個來幫自己一把。可讓他沒想到的是,王喜的能力太為稀松,前前後後沒幾天就交代了全部。

銅鞮是馬邑的門戶,王喜喪命,也代表著馬邑已無險可守,此時的韓王信徹底絕望了,最終收拾了行囊,一路向北,投奔匈奴而去。

韓王信沒頭沒腦地跑到了冒頓的面前,然而在這里他沒有感受到所期望的待遇,因為冒頓對他的到來並不感冒。

當初,在馬邑城外韓王信把他忽悠的不輕,在熱情洋溢地進行談判之時,劉邦莫名其妙地跑來了。被劉邦在後狠踹他幾腳後,冒頓才弄明白自己上了韓王信的大當。嚇的扭頭就跑,直到逃回老巢還心有余悸。冒頓在對韓王信多輪吐槽後,發誓賭咒不再相信他了。

然而,就在冒頓指天發誓之時,韓王信跑來了。

這位仁兄跑來的很不是時候,看著冒頓板著的驢臉,韓王信才曉得自己把這個猛男傷害的有多深。123456789123456789但來了總不能扭頭重走吧,再說也沒地方可去了。最終韓王信尷尬地坐在了冒頓特意為他準備的小角落,開始了他忍辱偷生的日子。

冒頓冷落韓王信,然而卻比較喜歡他的一個部將,這個人叫趙利。要說這一切都是拜韓王信所賜,當初他在忽悠冒頓之時,派出去送錢送物的那個人就是這個叫趙利的。因此,沒多長時間後,在冒頓的授意下,趙利被擁戴為王,收集過往殘兵,屯集在漢匈邊界的最前沿,成了名副其實的炮灰。

但韓王信注定不是一個愛消停的人,在坐冷板凳的過程中,他思來想去準備鬧騰點事情,以在冒頓面前爭取一點安身立命的資本。在冒頓的面前,韓王信在地圖上指向了一個地點——廣武。事實證明,這個人的能力的確不同凡響,這一點劉邦真的沒有看錯。

幾天後,在韓王信的提議下,冒頓令左右賢王及趙利、王黃等一干人率軍南下,兵臨廣武以南至晉陽之間。

韓王信指出的這個地方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廣武,倚山傍險,虎踞要沖,地勢險要,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曾經劉邦和項羽就在這里對峙了很長一段時間。背靠廣武,南逼晉陽,進可兵臨關東,退可嚴守要塞,擋住劉邦北進的腳步,這步棋簡直下的太高明。更為關鍵的是,韓王信倒戈速度太快,時至目前劉邦的勢力竟然還沒滲透到這里,這個時候不進軍,簡直對不起劉邦。

韓王信這步棋是下對了地方,可他沒有計算清楚劉邦的攻擊力指數,也沒考慮自己手下那些殘兵的心理活動,最終結果證明他沒下出成績。

這支雜牌軍剛駐扎下來,漢軍來了。

要說漢軍騎兵和匈奴騎兵本不在一個檔次上,可這一次卻例外,因為有這支雜牌軍的加入,匈奴人也只能嗚呼哀哉了。匈奴人揮舞著馬刀,準備采用以往的老規矩對付眼前的敵人,可剛準備開打,突然發現身邊跟過來的這支雜牌**動了。

因為那支雜牌軍並不是嚴格意義的騎兵,有步兵、有車隊,攪合在匈奴的騎兵隊里不倫不類,更為可氣的是這群人忠誠度很差,兩軍還沒開戰就有人宣布倒戈。不過這也可以理解,這些人的老家都在內地,住不慣露天帳篷、吃不慣牛羊馬肉,還有點想家里的老爹老娘,靠這干人打仗,冒頓算是瞎了一次眼。

對砍的結果毫無懸念,通常情況下雜牌軍在正規部隊面前是很難做出成績的,當然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除外。

這一陣匈奴人是痛苦的,因為他們明明騎的都是馬,可在人群和車隊的穿插過程中,跑出來的效果卻像頭豬。

而漢軍猶如猛虎下山,一直在這群人後喊打喊殺,從晉陽追到廣武、從廣武追到離石,幾番肆虐,把那支匈奴雜牌打的上躥下跳。

漢軍的高歌猛進,讓劉邦的頭腦有些發熱,他似乎找到了克制匈奴的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過去關于匈奴的傳聞,他開始有些疑惑,這麼不經打的部隊,竟然困擾那麼多代人,投入那麼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修長城、築碉堡?真是窮極無聊。在劉邦有了這種想法後,他準備采取一個大舉措,實施一個大行動,和匈奴奮力一戰,徹底解決這個麻煩。

至此,漢匈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真正開始了。

這是一場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戰爭,為這場戰爭漢匈雙方所付出的代價,所投入的精力,遠遠超過了劉邦的預料,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可也是他不得不面對的。無論這場戰爭的勝利者還是失敗者,都將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abcdefgabcdefg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兩漢紀實最新章節 | 兩漢紀實全文閱讀 | 兩漢紀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