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紀實 第七章 烽煙再起—(十)冒頓其人(一)

作者 ︰ 閑雲漫關

(123456789)(123456789)史料沒有對頭曼的出生日期加以記載,因此我們也無從得知他的具體年齡,但就其曾做過秦始皇的老對手這一點來看,此時的他,年齡應該業已不小,「老頭」這個稱謂對他而言似乎還是比較合適的。123456789123456789

然而這個老頭的精神很好,身體狀況極佳,因為這些年來他沒少娶老婆,更為夸張的是有個小老婆還給他生了個小兒子。老來得子,讓頭曼興奮異常。媳婦是新的好,兒子是小的親,頭曼也沒能免俗,因此老同志對這個小兒子喜歡的不得了,很有傳位與他的想法。

然而,此時「太子」那個位置早已有人坐著,並且坐了好多年,一直不騰位,也沒準備騰位。過分的是頭曼沒信心比那位仁兄活的時間更長。更為過分的是,現在這個太子並不怎麼听話,自己很多想法到他那里還會被嗤之以鼻,這讓老頭很是接受不了。幾重因素的作用下,頭曼準備讓太子挪挪窩。

頭曼先是和幾個親信探討了一番太子挪窩的事宜,可得到的結果是一致反對。連頭曼自己都沒想到,在這件事上,自己說話的分量會大打折扣。

明著不行,那只好來暗的了。在這個辦事方針的引領下,頭曼實實在在地干了一件極不地道的事——使冒頓質于月氏。

上節提到過,頭曼準備和月氏打仗,而把太子冒頓送去月氏當人質,這個缺德的主意真不知道是誰替他想出來的。

此時的冒頓是無奈的,明知道去月氏很危險,但還不得不去,因為老爹很嚴格也很執著,並且把此行的目的說的冠冕堂皇,如果不去,那只有一個結果——挪窩。123456789123456789到目前為止,冒頓還是一個听話的孩子,他沒打算違背老爹的旨意,當然也沒打算規規矩矩挪窩,在他心里想的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當人質,提聲望,保位置。

冒頓規規矩矩地上路了。

這位仁兄耷拉著腦袋剛溜達到月氏,頭曼率領的匈奴大軍隨後就開到了月氏的地盤,二話不說就直接開打。

冒頓听到這個消息後,頭都大了。他真沒想到,自己的親爹竟這麼離譜,這不明著是要自己的性命?

被親爹拋棄的冒頓是傷心的,揮劍自殺的想法都有。在月氏的老巢,冒頓痛苦的喝了幾場酒,流了滿月復淚,傷心欲絕這個詞很符合他此時的心境。

就在他傷心欲絕的檔口,月氏人被頭曼這次突然襲擊打的落花流水,最終準備先宰了待在自己老營的冒頓,發泄發泄心中的不滿。

月氏人準備殺他的消息在第一時刻傳到了冒頓的耳朵里,求生的本能又一次激發了他的斗志。

甩袖擦干眼淚。我不能死,要回去,回去復仇,對,是要復仇。

就在月氏人動手的前夜,冒頓在幾個朋友的幫助下,盜得一匹良馬,連夜奔馳,逃離了月氏。雖然在半路踫見了一些月氏人的阻攔,但沒擋住滿月復仇恨的冒頓那回去復仇的腳步,並且很不幸地交代了自己的性命。

冒頓這次逃離,很僥幸,很血腥,也很成功,因為他這一次逃命,不光全身而退,更夸張的是還捎回來了十幾顆血淋琳的人頭。123456789123456789這一次他充分證明了自己的硬漢本色。當然,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也是從這次逃命開始著筆他那濃墨重彩的篇章。

滿身是血的冒頓站到老爹的眼前時,頭曼大吃一驚。看著眼前的血人,再看看他手里拎著的那十幾顆人頭,頭曼的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他沒想到冒頓還能活著回來,也沒想到這個兒子如此勇武,更沒想到的是月氏人這麼不濟,有些尷尬,也有些愧疚,更多的是無奈。既然回來了,總不至于重把送去吧?這個時候再送去,那就不僅僅是會有幾個人站出來反對的問題了。

但此時的頭曼並沒有打消更換太子的想法,但也不能把這件事情辦的太為顯眼。因此無奈的頭曼分給了冒頓一萬騎兵,劃給了他一片領地,開始讓他自己過活。老頭曼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通常這種封賞是除太子之外的其他兒子們應該享受的待遇,而冒頓很榮幸的也享受了。冒頓並不傻,他知道老爹要干什麼。

而此時的冒頓是沒有實力和老爹叫板的,因此他規規矩矩地領著自己的一萬騎兵來到了自己的領地。從此開始,這個人將用他自己的方式演繹傳奇,不過這部傳奇的內容並不陽光,也常被後世所詬病。

在領地上的這段時間里,冒頓很有創意的發明了一種響箭,專業稱呼為「鳴鏑」。不可思議的是,他用這支鳴鏑練就了一支完全听命于他的強悍騎兵。這支騎兵也讓他所向披靡,開創了屬于自己的不世之業。

鳴鏑發明出來以後,他傳下軍令——不向鳴鏑所射目標發射的人,斬首!這似乎算是一個很正常的軍令,不把老大所指的目標作為目標的小弟,應該不算是個合格的小弟。然而另這些小弟們不曾想到的是,冒頓這支鳴鏑會射向他們不曾預料的目標。

後來,冒頓的鳴鏑射向了自己的寶馬。有人射了,也有人沒射。沒有射的人很有理由,因為他們覺的那是老大的愛騎,似乎不應該作為自己射擊的目標。而最終的結果是︰那些沒有射出手中弓箭的人全被砍掉了腦袋。

再後來,冒頓的鳴鏑射向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有人射了,也有人沒射。結果同上。

再後來,冒頓的鳴鏑射向了老單于頭曼的寶馬。所有人都射了。冒頓笑了,他這次是開心的笑,會心的笑,因為他知道自己這支騎兵可以派上用場了。

幾天後,冒頓隨頭曼打獵,鳴鏑射向了老單于頭曼……

被射成刺蝟的頭曼,栽倒在那方屬于他自己的土地上……

頭曼死後,憤怒的冒頓帶著這支騎兵沖進王庭,他的鳴鏑射向了後母,射向了小兄弟,射向了所有不听從命領的人……

鳴鏑射完後,冒頓順利地當上了單于。

講到此,也許有人會對上邊的場景感覺有些熟悉。對,在央視那部很有名的《漢武大帝》中,就有個這個情景。在那部電視劇中,頭曼的扮演者是軍臣單于,冒頓的扮演者是伊稚斜單于。

我之所以說軍臣單于和伊稚斜單于只是個角色扮演者,因為那個場景根本不屬于他們倆個人。

在那部電視劇里,軍臣是伊稚斜的父親,而事實上軍臣只是伊稚斜的哥哥;伊稚斜也並沒有發明「鳴鏑」,並且他也不適合再用這個東西對付老單于,因為有冒頓的前車之鑒,如果伊稚斜用鳴鏑胡射亂射,肯定會被軍臣在第一時間砍掉腦袋。

我個人從來不願意詬病別人的缺失,可央視那部《漢武大帝》中的這個場景,著實讓我吐槽了好幾天。當我第一次看那一集時,我還以為是自己記錯了主角,而重新翻開了史料之後,才發現,央視也會忽悠人,也在忽悠人。

寫到此,我再胡亂贅述幾句,也是想說明我寫這部《兩漢紀實》的初衷。實際上就我本意是不敢寫這麼大部頭的東西的,從沒想過著筆,也沒敢提筆。可自從看了央視那部《漢武大帝》後,我突然發現,不光是平頭百姓在篡改歷史,而作為正史並將影響深遠的央視大劇,也為迎合觀眾口味開始胡編亂造,我個人認為這是不嚴肅的。

因此,我想堅持寫下這個大部頭的東西,不是我自己有多高水平,也不是我有多麼正派,而只是想記錄下這段時期真正的東西。

好了,如果我的所言讓有些人不快,那敬請見諒,若有疑義,請翻看《史記》、《漢書》,那里記載的很清楚,比我寫的要好上一百倍,在這兩本書面前,我連提鞋的份都沒有,最多只能拎個尿壺。不過能為司馬遷、班固拎尿壺,我也是比較樂意的,在大家面前我不敢造次。abcdefgabcdefg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兩漢紀實最新章節 | 兩漢紀實全文閱讀 | 兩漢紀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