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劍仙魂錄 楔子 祥瑞

作者 ︰ 羞羞姐

(對古文恐懼者,楔子可以不看,不影響劇情。本來想把它挪到作品相關里,又不會弄……好吧,就算是小女子寫來裝X用的)

莽莽神州,巍巍萬年。

朗朗乾坤下,自有名山大川、靈峰秀水數不勝數;亙古千年中,更有些神蹤仙跡、洞天福地散布于間。

典籍所記,世人所傳︰普天之下,共有三十六處洞天、七十二宗福地。每一處,皆為天元地華融會貫通之所在。若得幸據此寶地,自能納天地精髓以滌身養命;緣淺者洗精伐髓不失為人中翹楚,福厚者得窺大道更有望白日飛升。

然而,這天大的利處卻自非人人可取。且不說那洞天福地凡人莫辨,非靈人異士攜洪荒之器外不可察;即便機緣巧合為人所察,亦多在艱遠險峻、陰毒瘴氣之地,人跡罕至;更遑論這洞天福地乃因天元地華而生,自會隨神州氣運變化游走天下——百年前的洞天福地,放在當今,興許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漏地」了。

千百年來,武林之中多有默默無聞的無名小派彗星崛起,其宗主更以獨門絕藝堪稱一代宗師;派中鼎盛時,高手蜂聚如雲,弟子層疊如濤,卻又在百十年間式微落敗,重歸卑門;官界商家,亦多有寒微書生魚躍龍門後世代為官、恩榮無兩的先例,又或是家財萬貫的百年富賈風雨卻一代而貧的奇聞。無他,氣運之所變也。正所謂︰白身俗子得洞天,一朝而榮;千載基業失福地,久日必損。

即便如此,仍有無數世人痴迷于此。道听途說,便信以為真;散盡家財,四處奔走,希望僥幸尋得一處寶地,便可以從此稱王成霸,雞犬升天。

更有人借此編些真假莫測的故事,繪些晦澀難辨的圖紙,講些模稜兩可的怪話,散播訊息、妖言惑眾,誘唆那心有貪念者自願上鉤。或為圖財害命,或為趁機斂財,或為挑撥煽動,或為擾亂時局……其中人心百態,不一而足。

然則,卻真有那福深緣厚之人,不知是因緣巧合,又或是真有仙譜留錄,按圖索驥,競得全功,更激得旁人爭相效仿,以圖得報。

千百年來,莫不如是。

前朝時,尋地之說日盛。在民間,總有些「愚鈍書生洞府苦讀,靈識忽開連中三元」的軼事,又或是「習武後生山中練氣,功力大進開門立派」的傳聞。一時間,天下名門大派、地方豪強、商家巨賈、黎民百工,無不熱衷于此;神州四處,人心浮動。

偏有那才智卓絕之士、通靈異能之人,握天地玄黃之寶,操機巧莫測之器,尋得幾處真正的福地,引得那各方人士為獨佔氣運爾虞我詐、機關算盡,乃至于殺人放火、廝斗不息;更由此闖下幾樁大的禍事,惹得朝廷震怒,龍顏不悅。三五年間,幾番下旨通查剿殺,滅十派、黜百官、屠千口、徙萬戶,以絕痴人潛龍出淵、興衰更替之夢。

自此,尋地之事轉為隱蔽,當事之人往往暗中造作,秘而不宣;偶有些爭斗微瀾,卻又在官府注目前迅速偃旗息鼓;當然,其中慘烈,又非是官府能知。正如那波瀾不驚平緩江水下深藏的暗底潛流,看似悠游無害,實則洶涌莫測。

光陰似箭,歲月無情。轉眼間,已到了大唐盛世,玄宗李隆基的開元三十年。

這一日,逢正月朔。那玄宗皇帝正于太真宮中與太真道人把酒言歡;醺然間,忽聞高力士來報,饒州刺史孫萬年聯江南西道其余一十六州刺史百官,共同遣使入京,進呈祥瑞。據使者報,龍虎山天師道十四代天師張慈正真人于前月下旬得道成仙,白日飛升了。

玄宗聞訊大喜,囑太真道人淨衣焚香,另詔使者前來仔細分說。

須臾,使者入。禮畢,玄宗賜座,使者不敢,躬身呈稟︰開元二十九年臘月,龍虎山方圓百里內忽有異香撲鼻;屏息間,隱有天樂相聞。人皆以為異,奔走相告。二十三日,閉關一十三載的張慈正真人忽由山中道宗密境「正一洞」破關而出,于山頂道壇齊聚眾真人、眾弟子,宣道半日,隨即傳位于胞弟張慈高真人,以歷代天師所傳道袍相贈,溫言相咐之,囑其修身養道,護國安民。言畢,但見空中華光普照,香風縈繞,仙音大作,天花飄落;慈正天師于睽睽眾目下微然一笑,隨即化作一道白光,頃刻間直入雲霄去了。

使者又報︰「傳張天師飛升之際,曾給眾人留下一句謁語。饒州刺史孫萬里不敢有失,借賀頌之機親自登門,向繼任天師問詢;又遣得力人手明察暗訪,兩廂對照,現已將所留謁語一字不差地記下,並隨飛升真人的度牒腰牌等沾仙之物一並進上,請今上定奪。」

「呈上來。」玄宗此時早已面沉似水,不露一絲喜怒。

使者自懷中取出一封印著火漆的密信,恭敬地遞到一旁的高力士手中,再由力士轉與玄宗過目。

玄宗用案上紙刀輕挑開火漆封印,取出一紙素絹。一旁但真道人好奇地湊上前去,只見當中端寫十六個大字,筆法古樸渾厚,正是大儒孫萬里親書。

「福為禍倚,安為患依。逢勤而化,大道歸一。」

玄宗默念兩遍,忽地眉頭微挑;思量片刻,旋即將絹書向身邊太真道人手中一塞,哂笑道︰「這孫萬里端的大儒,做得好事!」

太真顰眉不解。待又看得兩遍,終是不懂,向玄宗怨道︰「三郎知我,素來不愛心機,莫用些機巧之言唬我。這謁語可謂平常,究竟有何異處?卻又和孫大儒有甚麼關聯?」

「卻是朕唐突了。太真莫怪。」玄宗微微一笑,「自朕登基以來,天下大統,人和政通,百業興旺,黎民安康;至今已有三十載。太平日子久了,朝中這班腐儒們便要講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箴言諫語來危言聳听。上月,翰林院學士孟姚仲勸朕‘勿溺,專寵于一’,奏章被朕留中不發;想那孫萬里這遭必又是借什麼天師飛升之事前來聒噪,借機給朕念些‘福禍相依、憂患安樂’的酸文,好勸朕‘勤政愛民,得統宇內’……呵呵,這些儒生文士,也把朕看得忒簡單了些!」

听玄宗念到「勿溺,專寵于一」,那太真道人不禁面上一紅。如今宮中,誰人不知這太真宮里但真道人是何方神聖?

開元二十八年,五十六歲的當今聖上在兒子壽王李瑁府中,第一次見到了時為兒媳的楊玉環;失去武惠妃多年的玄宗皇帝頃刻間便已神游物外,難以自持。只覺得自己眼中見的、腦中念的、心中填的,都是那巧笑倩兮的婀娜身影,再也容不下它物。旋後,他听從妹妹玉真公主的建議,舉著為已故生母竇太後薦福的旗號,下詔令楊玉環搬出壽王府,在宮中出家做了道士,並賜道號「太真」。自此,先遮了悠悠眾口,再借著宮中便利掩人耳目,行些苟且之事。其間齷齪種種,實不足為人道也。

那玉環正值青春年少,平日里素以美貌自驕;如今離了不得意的壽王,歸了正風發的玄宗,倒也能坦然受之。兼之性情婉順,精通音律,又擅歌舞,自是頗得玄宗寵愛。一來二去,便好似蜜里調油,恩愛異常。

如今,那孟學士只勸玄宗「勿溺,專寵于一」,絲毫不提「父奪子妻,人常」之言,實是極給二人面子了。

「三郎雄才偉略,豈是那幫書生能知?」這楊太真眉目含情,向玄宗盈盈一笑,直眩得那李三郎酥了半邊身子。卻听美人口風一轉,頗有些意興蕭索道︰「只是那孟夫子與孫大儒均為朝中君子。若陛下真因愛護臣妾而疏遠二人,想必更使人憑添口舌,將臣妾比作禍國殃民的褒姒妲己之流,白污了陛下一生的威榮。」

「太真莫怕,朕自有主張。」見美人神情委頓、郁郁寡歡,玄宗忙道︰「朕非是那貪圖奢靡安逸之人,這大明宮中也沒有什麼烽火百戲、酒池肉林。朕所求的,無非是在政務之余,能和心愛的人兒一同散散心罷了。那貪色誤國的罪名,還扣不到朕頭上來。誰不見這些日來,朕處理起朝政,精神更勝從前?這都是太真的功勞……」

見美人神情浮動,面色漸喜,玄宗方繼續道︰「朕亦知二人均為好意,自不會與他們見怪,太真大可放心。只笑那一貫古板嚴苛的孫大儒如今也玩起了‘怪力亂神’的勾當,這次竟學會借什麼‘上仙’謁語來規勸朕,著實令朕有些意外,哈哈哈,定是叫他頗費了一番心思……也罷,便給他這個面子……力士!」

「老奴在。」

「傳旨。」

「是。」

開元二十九年臘,傳龍虎山天師道護國真人張慈正得道成仙,白日飛升,舉世皆驚。隨後,天下各地節度、州郡長官紛紛遞表賀奏,皆稱乃朝之幸事,國之福祉。一時間,神州四處祥瑞不斷。新任平盧軍節度使安祿山獻白虎,河南道青州刺史王有望、海州刺史朱大禮共呈江中大貝三枚、海中明珠五顆,江南東道湖州刺史嚴相嵩則以十穗嘉禾、千年喜芝進獻……

開元三十年正,帝詔︰追封龍虎山天師道上任天師張慈正真人為「護國天師」,現任天師張慈高真人為「尊國太師」;龍虎山其余真人、弟子,均有封賞。一時間,天師道威名大噪,風光無兩,更隱有歸統中原各道門之勢。

同月,玄宗設香案于南郊圜丘,率百官齋戒三日,焚香祭天;誓永為勤政愛民之君,祈萬年國泰民安之祚。彼時,天現異象,日月同輝、彩雲低垂、流霞千里、寶氣層出。長安之民皆見,無不叩拜于地。

是歲,改元「天寶」。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俠劍仙魂錄最新章節 | 俠劍仙魂錄全文閱讀 | 俠劍仙魂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