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鐵血群英 轉載 三國之十個第一 下

作者 ︰ 北冥小漁

漢末三國第一英雄變熊包的典型,是公孫瓚。公孫瓚年青的時候,有情有義有勇有謀,轉戰幽州各地,靠著完全一手組織起來的軍隊,與鮮卑、烏丸等悍戰,胡人見之便怕。這家伙喜歡騎白馬,還挑了三千英偉小伙兒,編成一色白馬的親衛騎兵,名為「白馬義從」——趙雲原本就出身在那里。朝廷派劉虞主掌幽州,公孫瓚反感自己這個頂頭上司,一個勁兒明爭暗斗,因為劉虞結連袁術,他也就派堂弟公孫越南下。結果阿越跟著袁術,和袁紹打仗的時候丟了性命。公孫瓚遷怒于袁紹,發兵磐河——那麼大個袁紹都害怕了,馬上把自己的渤海太守印信送給公孫瓚另外一個堂弟公孫範,可公孫範干脆帶了渤海兵回頭來打。公孫勢力迅速膨脹,差點整鍋端了冀、青、兗三州,袁紹沒有辦法,被逼到界橋決戰。北方白花花的騎兵沖殺過來,那氣勢實足驚人,卻被袁將麴義用牌兵輕輕巧巧破了。公孫瓚大敗,從此頭腦就開始發暈,一頭縮進易京,造起高高的內城,鑄上大鐵門,把所有將領、謀士一律趕到外面去,里面只留侍女婢妾,外界傳來的信件都裝籃用繩索拉上城頭。他說這是自己人生的退路,可以等到天下太平了再出來。這、這、這種愚行連普通的田舍翁都干不出來……最後被袁紹重重包圍,他求來救兵以點火為號,袁紹先點火,結果公孫大敗,自殺了帳。

從留退路也就是自掘墳墓,董卓就犯這錯誤,公孫瓚到臨死前,連董卓都不如。

漢末三國第一個大野心家,要算袁紹。袁紹是四世三公的高門子弟,年青時候飛鷹走馬、強搶民女,無所不為。靈帝駕崩,他作為大將軍何進的第一親信幕僚,出餿主意召董卓、丁原等進京誅殺宦官,結果是——何進被砍了頭,青瑣門被燒毀,宦官被殺光,董卓進京廢立天子,大漢天下鬧得一團糟。朝堂之上,袁紹大義凜然,橫劍和董卓對吹。一個說︰「汝以為我劍不利乎?」一個說︰「天下健者,豈止董公!」于是他因為自己的門第、聲望,以及敢和董卓叫板,成為天下士大夫景仰的偶像,做諸侯盟主起兵討董卓。董卓是沒有討掉,他先大殺盟友,奪了冀、青、幽、並四州。這種前後智愚大相徑庭的行為,除了說他別有用心,存心要天下大亂,還能怎麼解釋?想當時坐鎮鄴城,號令天下,連天子在手的曹操都讓他三分的氣勢,可有多威風。如果不是捧玉璽來投的袁術讓劉備痛扁一頓,說不定他就公然改朝稱帝了。

不過袁紹有野心,有本事,可是立場站錯了。他本身是門閥貴族,靠的門閥貴族起家,結果卻受門閥貴族所制。沮授文武全才,是他麾下第一人物,可是為了分權,拉個郭圖、淳于瓊和沮授並列——那是一個偽君子和一個大草包!他也就敢殺殺麴義,殺殺田豐,真正高門第的審配、辛評、郭圖,即使一班廢物,也一個都不敢動,鬧到最後官渡戰敗,加上諸子紛爭,把個大好基業敗掉了。可惜了為他戰死和殉死的一批人才——顏良、文丑、蔣義渠、高干、沮授……還是張郃、高覽是聰明人,及早抽身投了曹操,成為魏國大將,青史傳名。

漢末三國第一大逆賊,是為袁術。其實僭號稱尊,不把大漢朝放在眼里的,滿草莽都是,早在靈帝時代,句章許生就號過陽明皇帝(眨眼就被孫堅剿了)。更囂張是宋建在隴上,竟然自稱「河首平漢王」,足足三十多年,才被上隴擊韓遂的夏侯淵捎帶手平掉。可是真正漢朝公卿官吏出身,僭號不成到處奔躥的,大概只有袁術公路一個。史書上說,袁術少年時候「以俠氣聞」,似乎是個很有前途的公子哥兒。他是真正高門袁家大少,比起婢女生養、過繼大宗的袁紹,總感覺有很大優越感,因此兄弟倆一直不和。董卓亂政,袁術跑到南陽,剛趕上南陽太守張咨被北上的孫堅剁掉了,袁術就佔了南陽,有了根據地,再進軍魯陽,配合各路諸侯討董。于是袁術長時間霸著南陽,讓劉表老也統一不了荊州。袁紹為了對付這個不听話的堂弟,南結劉表;袁術的因應策略卻是——北連公孫瓚。你看這哥兒倆鬧的!袁術和孫堅關系很好,半盟友半上下級關系。袁術還派孫堅打劉表,結果文台中伏丟了性命。袁術收留孫堅的家小,他很看得起孫策這小伙子,並且委以重任,可有一樣,從來不給伯符實際地盤。從這點上來說,他看人還是蠻有眼光的。後來袁術想北上陳留,立刻捅了馬蜂窩,被曹操、袁紹聯手,把他趕到了九江。明明自己實力在弱化,他卻偏想到了僭號稱帝,或者以為這樣可以收攏人心吧。可是實際情況正好相反︰他先後被呂布、曹操打敗,孫策時已收江東,不救;他往投部曲雷薄、陳蘭,不納;被迫欲歸帝號于袁紹,哀求收容,沒走到地頭就over了;妻子家小往依「故吏廬江太守劉勛」——也不知道這個劉勛當袁術慘兮兮到處逃的時候在干什麼。不過袁術雖然很慘,後代卻很幸福。孫策破劉勛,收容了那批孤兒寡婦,袁術女後來入孫權宮當了妃子,兒子袁耀仕吳為郎中,耀女則嫁給了孫權的兒子孫奮。

漢末三國第一個講義氣的諸侯,要算鮑信史稱鮑信「少有大節,寬厚愛人,沈毅有謀」。大將軍何進派他個騎都尉的差事,讓他回老家募兵,他一下子就拉起來千余人,可是才走到成皋,就听到了何進的死訊。他勸袁紹殺了剛進京的董卓,袁紹求穩健,不听他的,他就回鄉,再振臂一呼,兵馬雲集,足足兩萬步卒,七百騎兵,輜重五千車。正好曹操起兵于己吾,鮑信就和弟弟鮑韜聯絡響應。當時大家可都看好袁紹,只有鮑氏兄弟認為曹操才是真英雄,只有他才能平定天下,「苟非其人,雖強必斃」。諸侯討董,鮑信在汴水遭遇董卓主力,大敗,鮑韜陣亡。袁紹等忙著內部火拼的時候,只有鮑信、曹操老老實實在地方上「合理」地發展勢力。鮑信當時被表為濟北相,大股黃巾入界,州牧劉岱不听他的話與戰,敗死,鮑信和陳宮等迎曹操入兗。曹操親統千人,以身誘敵,不巧遭逢了敵軍主力,鮑信拼死惡戰,救了曹操,自己卻橫尸荒野。曹操惋惜得不得了,加上愛其才,念其德,對他的家屬關懷備至。信子勛後來仕魏為名臣,《三國志》中有其傳記。

漢末三國第一個英雄人物,當屬曹操。曹操真不是蓋的,集天才的政治、軍事、文學能力于一身。自古一代君主,而文人習氣仍然濃厚的,唯有他和他兒子曹丕二人而已。至于李後主、孟昶之流,本身根本沒有當帝王的素質,而乾隆別看留下的詩歌數量幾乎是世界之最,質量可三流也排不上。揮動數十萬大軍南下,眼看天下已在囊中,還能吟出「月明星稀,烏雀南飛」這樣的感傷句子,這種悲秋傷懷的文人習氣,似乎和其雄才大略背道而馳,而又自然混合得天衣無縫。「建安七子」的領袖是曹丕,後台老板可是曹操,而且那幫家伙合起來,文學成就也比不上曹操。

曹操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很強的,有個成長過程。想當初諸侯討董,他為了振奮諸侯士氣,冒死沖鋒在前,結果被徐榮打得差點掛掉,回來一看,袁紹等人置酒高會,根本沒被他感動。從此他就看透了這票貴族子弟,干脆分道揚鑣,自己回老家陳留重起爐灶。可是此後不久又頭腦發熱,為了給老爹報仇而攻打徐州,被呂布偷襲了後方,險險連根據地兗州全部丟了。就在這個時候,救星出現了,改變曹操一生的兩個人中的第一個——荀彧,獻上了行霸道的良策。

荀彧是士家大族出身,想扶助曹操成齊桓之業,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是最終在曹操打擊士家大族的風潮中被干掉。因為曹操那時候已經用不著他了,曹操認識了董昭——改變他人生的第二個人。董昭勸曹操成王業,他說︰「自古以來,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處人臣之勢者也從此曹操從丞相往魏公、魏王去一路攀升,終于傳給曹丕一個水到渠成的建國局面。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鐵血群英最新章節 | 三國之鐵血群英全文閱讀 | 三國之鐵血群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