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國志之季漢王朝 第三十二節 文攻武衛(一)

作者 ︰ 和睦的蟲子

蔡瑁之所以願意讓劉琦月兌離自己的掌控跑到江夏來帶兵,目的也就是想借孫策的手除掉劉琦,但由于劉備的插手,這個願望落空了,你說蔡瑁豈能干休萬一陰差陽錯的讓劉琦把這一關給混過去了,等劉大公子真的在江夏當上了有槍有糧的土皇帝,再想收拾他,可就鞭長莫及了等到劉表一死,和劉備聯手的劉琦對荊州之主的位子也不是沒有一搏之力,這是蔡瑁的禁臠,豈容他人染指,所以無論如何也要讓劉琦在江夏吃個大敗仗,最好是死于亂軍之中,那才叫一了百了想到這,蔡瑁匆匆忙忙地出了府郜去劉表處探望姐姐

「不爭氣的東西,你還有臉來?現在劉琦那個謬種在江夏過得滋潤的很,你讓我們娘倆以後的下場在哪里?哎呦,我苦命的娃艾等你爹死了,咱娘倆可以沒好日子過嘍」蔡夫人一見到蔡瑁,便又哭又叫,鬧了蔡瑁一個大紅臉dm

「姐姐,姐姐,我的好姐姐,你可千萬別哭,弟弟我求你了,我這不是找你商量來了麼?」

「商量?還商量個屁?幾萬人馬,一句話就讓人家帶走了,你平日的威風哪去了?你不是說這荊州水軍都在你的掌握之下麼?」

「哎呦,姐姐,這你可就冤死弟弟我了,誰也沒想到黃祖那老家伙居然這麼不中用,居然死在孫策的手里那會我要是不同意讓劉琦帶兵去,姐夫可就要逼我去了孫策那個煞神,我去了還能回來看姐姐你麼?」

蔡夫人聞言,也沒做聲,的確,誰都不願意面對孫策這個無解的難題

「再者說了,劉琦雖然號稱是江夏之主,但那些個水軍還是都听文仲業一個人的,那個家伙油鹽不進,我幾番拉攏都沒能見效,誰也不知道他打得什麼主意」

「哦?如此說來,劉琦在江夏也就是個擺設?」

「當然,這年月,要想坐得穩,就得會帶兵,江夏步軍歸劉磐,水師歸文聘,劉琦如果不是被逼急了,哪里會放著幾萬人馬不用,千里迢迢去請劉備呢?」

「又是劉備在給那個謬種撐腰,這個大耳賊幾番從中作梗,真真氣死我也」

「姐姐放心,劉備雖然能打,但畢竟不習水戰,待我略施小計,便要他大敗一超到時候姐姐在姐夫處敲敲邊鼓,只要姐夫對他起了疑心,下次孫策再來,劉琦這小子就算有九條命也難逃一死」

孫策大營,「讓黃老將軍分兵劫掠是你的主意?」孫策很吃驚,這不像周瑜的行事風格

「劉備一向以仁義自居,非如此,不足以逼劉備出戰」

「我們和荊州有殺父之仇,蔡瑁會听我們的?」

「我們對于蔡瑁不過是癬疥之疾,而劉琦對于蔡瑁才算得上心月復之患,只要能借我們的手除掉劉琦,區區一座江夏城算得什麼?」

「可是公瑾,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一座江夏空城啊」

「伯符,我們留不住文聘的,能借這個機會把江夏收入囊中,已經算是上上之選了」

孫策沒有再說話,他知道,周瑜說得對,上一次攻江夏,雖然全殲了黃祖的水軍,但東吳人馬也拼得不善,實在沒有能力組建一道防線來抵御劉表可能的反撲,所以在張昭的強烈建議下,孫策選擇暫時退兵,等完全消化了這次的戰果再攻江夏就這樣,已經讓周瑜老大的不高興了,他認為劉表根本不敢反撲,退兵示弱反而會讓劉表模清自己兵力不足的底牌果不其然,自己前腳剛走,劉表便把劉琦和數萬精銳派過來了,對此孫策也是懊悔不已,所以這次出兵,自己才會格外尊重周瑜的意見

「伯符,只要取了江夏,和夏口隔江而望,扼荊江之咽喉,則長江天險,我與劉表共之江東子弟多才楷這半壁江山早晚都是我們的」

孫策點點頭,重重地拍了一下周瑜的肩膀,「我知道了,說說你的計劃吧」

周瑜用兵一向以多謀善斷,變化無常而著稱,東吳人馬本錢鞋再不機靈點,早晚有一天得把老本全拼光,這一點和後來的李白的桂系集團有點類似,也正是由于這個制約,桂系一直沒能跳出軍閥的桎梏此番用兵,一開始孫策主張直取荊州水軍主力,挫其銳氣,只要掌握了水路控制權,隔絕糧道,西陵城孤懸江北支撐不了多久就會潰敗,那時再動手也不遲但是文聘眼光獨到,看破了孫策的謀劃,硬是耐著性子拒不出戰,反倒把勞師遠征的東吳人馬晾得有點懈怠了人心散了,隊伍可就不好帶了啊

可是當孫策都感覺有些束手無策的時候,周瑜並沒有因為之前自己的戰略思想不受重視而撂挑子不干,反而將計就計,敏銳地把握住了文聘和劉備之間的相互不信任,在江北迅速建立了自己的灘頭陣地

反觀真實的三國歷史,當孫策去世之後,周瑜作為孫策的鐵桿戰友,東吳托孤重臣,居然被孫權投閑散置整整七年之久,哪怕是曹操已經把勸降書擺到了孫權的案前,東吳文臣幾乎一邊倒地發出投降言論,孫權依舊沒有召回周瑜

按演義里說的,孫策臨終有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結果孫仲謀愣是沒想起來,還要靠吳太夫人提醒,偏偏周瑜好似心有靈犀一般在孫權正要遣使相招的當口自己主動跑回來了羅貫中如此大費周章地用曲筆無非是想營造出一種孫權和周瑜君臣相得的氣氛,但卻恰恰暴露了孫權的帝王本質,說到底,羅貫中畢竟只是一介布衣書生,有時候,太想當然了些

且不說作為接班人,哥哥臨終遺言那就好比觀世音菩薩給孫猴子的三根救命毫毛,須臾也不會忘記,更不能忘,怎麼會還要一個不問政事的老太婆來過問呢?更何況在孫劉聯姻上起到關鍵作用的吳國太和喬國老根本都是子虛烏有的人物至于說喬公就是漢末名士喬玄,也無從可考

漢文帝臨終前,對兒子劉啟說︰「國有難,找亞夫.」所以景帝雖然在細柳營踫了一鼻子灰,充分領教了職業軍人的驢脾氣,但真到了危急關頭還是毫不猶豫地將全國兵權交給了周亞夫這個官二代俗話說︰「聞戰鼓而思良將」,孫權在曹操大兵壓境的時候,應該第一反應想到東吳第一良將周瑜,怎麼會還要讓旁人去提醒呢?

歷史上,孫策死的時候,周瑜並不在身邊,等到他得知消息回去奔喪的時候,身邊是帶著兵的,當然這僅僅是在戰爭年代的一種自衛手段罷了,畢竟孫權那會還是個只知道成天哭鼻子的未成年人最後是周瑜和張昭把他扶起來的,周瑜也就交出兵權,「順理成章」地和張昭一起「共掌眾事「了可等到周瑜下一次帶兵,已經是六年之後的建安十一年了,還是一個微不足道地平定內部叛亂,那時候孫權的已經坐穩,也動了擴張地盤的心思

可惜孫權到底逃不過史筆如刀,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力排眾議,主動請命率軍抗曹,孫權前腳剛說「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還當著眾人的面拔劍砍去自己的桌案一角,可後面當周瑜要求撥給五萬人馬的時候,孫權居然非常搞笑地來了句「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後援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

「與孟德決之」,說得輕巧,周瑜的主力倘若因兵力不足敗了,曹操取居高臨下之勢,數十萬大軍沿江而下,你孫權只怕是連決一死戰的機會都沒有了用兵比曹操差了好幾條街的劉備十余萬兵馬沿江而下都打得東吳人馬節節敗退,若不是江東橫空出世了個陸伯言,孫權早被劉備一鍋燴了,決一死戰,笑話

曹操大軍壓境,東吳命運懸于一線,正常來說,孫權哪怕是砸鍋賣鐵也得滿足周瑜的任何要求,可周瑜剛張嘴,孫權立馬砍下去五分之二,也就是周瑜傲氣,帶著三萬人馬,連劉備知道都來了句「恨少」,周瑜卻雲淡風輕地說道︰「玄德公,但看我是如何破曹的吧」

劉備為什麼恨少,恨的不是周瑜,而是孫權,都什麼時候還在玩那套爛大街的把戲,真把天下英雄當傻瓜了?孫文台當世虎將,孫伯符豪氣縱橫,可惜,子不類父李雙江,你好運氣啊

赤壁之戰之後,周瑜威望至于巔峰,孫權大概也知道周瑜的兵權是奪不回來了,干脆來了個非暴力不合作,明知道周瑜在江陵和曹仁死磕,還身負重傷,自己卻偏偏要出兵合肥,還搞得大敗而還,不得不借江陵給劉備,周瑜終于含恨郁郁而終

所以,孫策的死,對周瑜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少了一個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兄長兼領導加知音,公瑾,誰又知道你的寂寞和無奈艾那個碧眼小兒,居然也配叫「生子當如孫仲謀」,真是欺我江東子弟無人矣

項羽兵敗垓下,四面楚歌,麾下猶有季布桓楚虞子期鐘離昧等力戰到最後一刻,為什麼?項羽雖然無謀,卻不陰險,哪怕猜忌,也是擺在臉上的,所以季布鐘離昧也知道霸王只是一時中計,只要明白過來,是不會放在心里的,可惜範增死後,項羽身邊再沒有一個合格的謀士了

言歸正傳,周瑜雖然將計就計,卻也是在弄險,跨江而戰,背水迎敵,稍有不慎便會兵敗如山倒,周瑜的信心從何而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新三國志之季漢王朝最新章節 | 新三國志之季漢王朝全文閱讀 | 新三國志之季漢王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