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 第十八章 天降大任

作者 ︰ 花下青童

杜銘川很小就在父親的嚴教下讀過四書五經,對《孟子》一書頗為熟悉,否則也不會月兌口而出就是書中的章句。但他沒想到隨口無心的一喻,卻引來孫校長給自己出了個難題。

孫校長最後那句話同樣出自《孟子?梁惠王》,是滕文公問孟子,國小力弱而被大國侵犯時的應對之道。孟子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僅以周太王在邠地受夷狄侵犯為例,給了滕文公兩個選擇。一是太王去邠越梁,最後到了岐山隱居,臨行前留下一句「二三子何患乎無君」,二是「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效死勿去

避禍隱居和效死勿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孟子讓滕文公自己選。這情景和金學農覬覦杜家龍窯,而杜銘川所面臨的情景倒有幾分相似。

但杜銘川不明白孫校長何以在這樣的時候,留下這樣一段話,是讓他表態做一個選擇?還是暗示這件事背後還有什麼文章?亦或者只是對杜銘川自比于齊宣王的反詰,告訴他現在別說比之強齊,就算連弱小的滕文公怕也不如呢。

孫天壽的確有這層意思在里面。他今天主動提到工人的問題,就自然不會放任不管。當杜銘川以《孟子》章句鞠躬請教時,他並不確定這孩子究竟是月復有詩書,還是一時巧合,便干脆也以《孟子》章句作回答,並留了個考題。

無論如何,拉坯工人的問題並沒有因此而得到解決。杜銘川一路思考,一路往回走。路過村口小商店的時候,模了模口袋里買水果剩下的錢,忽然靈機一動,進店買了兩瓶燒酒,又到鹵味店買了一只燒雞,半斤豬頭肉,才回了家。

銘川媽見他提了酒菜回來,不明所以,問其何故。杜銘川便把今天發生的事情一一道來,最後說︰「我看孫校長話里有話,保不準什麼時候就會過來,我準備點酒菜恭候著,總是不錯的

銘川媽點頭說︰「孫校長沒有說出‘效死勿去’這四個字,我看他是要你盡力堅守,若守不住,便學周太王隱居岐山。這是對你寄以厚望,將來要承周文武王的大志說到這里,神se一黯,道︰「這也合我的心意,只是龍窯成了別人家的產業,你爸的魂魄就從此無依了

杜銘川趕緊勸慰道︰「媽,你放心,我死也不會放棄的

沒想到母親听到他這話非但面se不緩,反而悲容愈甚,更有些怒氣,說︰「你爸撒手一去什麼話都不留,是因為對你放心。孫校長肯幫咱們,是對你寄以厚望。你動不動就說個死字,怎麼對得起你爸在天之靈,怎麼回報孫校長的情誼。要是連隱忍二字都做不到,還談什麼宏圖大志,又怎麼為你爸報仇?」

杜銘川只覺如大石壓胸,氣悶無比,卻又反駁不了。理智告訴他母親說的是對的,可情感上他卻無法接受,只能攥緊了拳頭,咬緊了牙冠,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把龍窯燒好。

酒菜果然沒有白準備,當天夜里,孫天壽就帶著本家佷子孫建業和幾個工人到了杜家瓷坊。他見杜銘川已經準備了酒菜,即不驚訝,也不客氣,招呼眾人坐下喝酒,趁著銘川媽去炒菜的功夫,對杜銘川說道︰「看來你是料定我今晚會來,我也不辜負你這頓酒,建業和這幾位拉坯的師傅以後就留下來幫你

杜銘川連忙站起來一一鞠躬作禮,又舉杯敬酒表示感謝。別人他不知道,這孫建業可是有名的制瓷好手,做出來的仿古瓷能以假亂真,在這行里,只怕除了孫天壽,誰也請他不動。

一群人笑呵呵地喝了銘川敬來的酒,也不擺老師傅的譜兒,都對這個十三歲的孩子充滿了好奇。其中一人更是開起了玩笑︰「我說女圭女圭,喝完這頓酒,你就是我們的老板啦,以後可得多照顧咱老伙計啊!」

杜銘川被臊了個大紅臉,嘿嘿憨笑了幾聲,忙不迭地又給師傅們敬酒,孫校長卻又哈哈大笑起來。

過了兩天,泥廠的廠長便如約將泥料送了過來,自此幾個師傅就在孫建業的帶領下,幫著杜銘川拉坯修坯,忙得不亦樂乎。而杜銘川除了調試釉料,便是上山砍柴。這龍窯一燒就是七天七夜,沒有足夠的松枝柴禾是不成的。

此後的每一天,人們幾乎都能看到這個少年,頂著炎炎烈ri,跋涉在沒有路的老林子里。他那白淨的皮膚漸漸被曬成了古銅se,身上的衣衫常常被荊棘刮刺得破爛不堪,每當夕陽西下,便見他將一捆捆干柴從山林間背出,整整齊齊疊置在龍窯邊上。第二天一早又一捆捆搬下來,在空地上晾曬。

孫建業早得到孫天壽的提醒,除了幫著拉坯修坯及最後燒窯時的必要工作,其余事務,全憑杜家孩子自己想辦法。因此,盡管孫建業和那些工人們不忍心看這孩子孤苦,卻也只能袖手旁觀。

白天累得夠嗆,到了晚上本該好好休息,卻不想孫校長早做了安排,每ri夜間就派人來給他補習功課,不是學校老師就是哪個同學,隔三岔五他還親自跑一趟,出些難題考考杜銘川。到後來,連常來給銘川補習的孫娜都看不過去了,開始抱怨孫校長過于苛刻。

銘川媽雖然一言不發,只用心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飲食,但臉上卻早已表露出憂慮之se。杜銘川總是笑著對母親和孫娜說︰「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這是孫校長的一片苦心呢。我撐得住,你們別擔心

窯邊的柴禾堆越來越高,作坊里的瓷坯越來越多,現在是萬事俱備,就連東風也不欠,只差杜銘川一聲令下,就可以裝窯點火了。

杜銘川翻開一本老黃歷,按著父親教過的方法,在黃歷上搜尋合適的ri子,又通過孫校長查問了近期的天氣情況,才用鉛筆在黃歷上的某個ri子處劃下了一個大大的圈兒。

這一ri正是艷陽高照,晴空朗朗,杜家瓷坊外面聚滿了人,從作坊門口一直到山坡上,就像是趕廟會一般熱鬧。

杜銘川則一臉凝重,儼然如臨軍之將,指揮著工人們將施好了釉水並晾干的瓷坯裝進密封的匣缽,再將匣缽一批批拉進窯內,放到相應的位置。他又親自走進窯里,仔細觀察了一遍,確定沒什麼問題,才關閉了窯門。

龍窯的龍頭不在坡上,而是在窯底,窯門關閉後,就只剩下點火處恰似張開的龍嘴。窯身兩側的六十四個火眼外已經堆滿了松枝柴禾,四個工人及來幫忙的鄉民各就各位,只等手舉火把的杜銘川將龍窯點著,就要往火眼里輪番投柴。

;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秘色最新章節 | 秘色全文閱讀 | 秘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