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天仙配 第三百三十章戰國七雄 (求點推收賞評)

作者 ︰ 名師出高

義帝之所以被稱之為楚懷王——

那是因為義帝的一個祖先就是戰國七雄之一的楚國的楚懷王。

所謂的戰國七雄指歷史上東周(春秋時代與戰國時代的合稱)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前475年前221年)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分別為齊、楚、秦、燕、趙、魏和韓,這七個國家被史學家稱作「戰國七雄」。七個諸侯國之中,除了秦國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的六國均在其東邊。因此這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齊,都城臨淄,都城現今所在地山東淄博東北,國土在今省份山東、河北的一部分。

楚。都城鄢郢後遷壽春,都城現今所在地湖北荊州後為安徽壽縣,國土在今省份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帶,後發展至江蘇、重慶、廣西等地。

秦。都城櫟陽後遷咸陽,都城現今所在地陝西咸陽,國土在今省份陝西、甘肅、後發展至四川、重慶一帶。

燕。都城薊後遷遼東,都城現今所在地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的一部分。

趙。都城邯鄲,都城現今所在地河北邯鄲,國土在今省份山西、內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魏。都城安邑後遷大梁,都城現今所在地今河南開封,國土在今省份陝西、河南一帶。極盛時地跨陝、豫、冀、晉、魯、皖六省。

韓。都城新鄭,都城現今所在地今河南新鄭,國土在今省份河南、山西一部分……

春秋末年,列國兼並,剩下的大國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晉,東方的齊、燕,南方的楚、吳、越。戰國早期。上述大國,除吳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滅,全都保存下來。秦國、燕國實力較弱,比較強大的是晉、齊、楚、越四國。其中晉國經過六卿之間的兼並,公元前453年,形成趙、魏、韓「三家分晉」的局面,號稱「三晉」。三晉在戰國初期最強大,常常聯合兵力進攻其他國家。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策命三晉為諸侯。齊國自公元前481年田成子田恆(亦稱陳恆)殺齊簡公。專擅齊政,形成「田氏代齊」的局面。但戰國初期,齊實力暫時弱于三晉。楚國雖向東方略地擴展。但其北上與三晉爭奪鄭卻遭受失敗。越國滅吳後曾強盛一時。進入戰國後因長期內亂,勢衰。公元前333年,為楚所敗。

戰國中期,秦、齊、楚、趙、魏、韓、燕七國爭雄的格局逐漸形成。最初,魏國在各大國中實力最強,但在後來居上的齊、秦夾擊下逐漸衰落下去。楚國任用吳起變法。國勢頗振,稱雄江南。趙國與韓國亦攻滅周邊小國,並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內亂,把周分裂為西周(以王城為都)和東周(以鞏為都)兩個小國。逐漸佔領周的外圍地區。各國中只有燕實力仍較弱。由于國內變法的成功,秦、齊成為西方與東方兩大強國。雖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稱王。但在桂陵之戰(前353)和馬陵之戰(前341)中兩次負于齊國,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與齊威王「會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稱為王。隨後韓、趙、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稱王。各大國紛紛拉攏與國,出現合縱連橫的**。合縱連橫的實質是秦與齊、楚這兩大東西對峙集團的斗爭。秦在這一期間基本上居上風,先後制服韓、魏,重創楚國,攻滅巴蜀。齊因未與秦直接交鋒,仍保持東方霸主地位。趙亦實力較強,趙武靈王曾實行「胡服騎射」,圖滅中山和攻略胡地。

戰國晚期,各國之間的兼並更加激烈。楚違背縱約,與秦結盟,但在齊、韓、趙以及背盟的秦國的兩面夾擊下,一蹶不振。趙滅中山。國力強盛。齊雖挾韓、魏與秦相抗衡,但卻難以阻止秦對韓、魏的蠶食進攻。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五國攻秦,罷于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次年,齊滅宋。秦遂主謀合縱攻齊。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樂毅為將,合燕、秦、韓、趙、魏五國攻齊,攻入齊都臨淄,佔領齊國長達五年。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組織反攻,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從此無力與秦抗衡。這以後秦的對手主要是趙國。秦在進一步削弱楚的基礎上,向東積極發展,與趙形成正面對抗。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趙在長平(今山西高平)激戰,秦大敗趙(長平之戰)。公元前259年,秦進圍趙都邯鄲,達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趙敗秦,解除邯鄲之圍。趙雖轉危為安,但受創慘重。

公元前251年,燕乘趙國新敗,出兵攻趙,反被趙國擊敗。然而在秦的威脅下,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敗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趙龐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但為秦所敗。從此,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秦乘勢各個擊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燕、魏、楚、齊,統一天下,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牛郎織女天仙配最新章節 | 牛郎織女天仙配全文閱讀 | 牛郎織女天仙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