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寺在大理城外點蒼山岳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聖寺,但大理百姓叫慣了,都稱之為天龍寺。天龍寺背負蒼山,面臨洱水,極佔形勝。寺有三塔,建于唐初,大者高二百余尺,十級,塔頂有鐵鑄記雲︰「大唐貞觀尉遲敬德造。」相傳天龍寺有五寶,三塔為五寶之首,因而又叫做三塔寺。
段氏歷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避位為僧,都是在這天龍寺出家,因此天龍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廟,于全國諸寺之最是尊榮。每位皇帝出家後,孫逢他生日,必到寺朝拜,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獻裝修。寺有三閣、七樓、殿、百廈,規模宏大,構築精麗,即是原如五台、普陀、華、峨嵋諸處佛門勝地的名山大寺,亦少有其比,只是僻處南疆,其名不顯而已。
出了大理城,蕭遙一路向北,遠遠地就看見三尊挺拔的白塔筆直地矗立在群巒疊翠之,一眼望去蔚為壯觀。見此情景,縱然蕭遙素來不信鬼神,也沒有什麼宗教信仰,可看到如此雄偉壯觀的景象,他心暗贊之余,卻也不禁感到十分地震撼。
穩了穩心神後,蕭遙伸手拍了拍自己半路上從一伙茶商那里「借」過來的百余兩銀,覺得再無破綻後,便抬步向著天龍寺的正門而去。還沒走到門口,他便看到那些前來上香禮佛的香客們絡繹不絕地進進出出。雖然人群川流不息,但蕭遙卻驚奇地發現,耳邊听到的除了略為噪雜的腳步聲和一陣陣的敲擊木魚的鐺鐺聲外,並沒有想象之的大聲喧嘩與吵鬧,且他見每名香客都是下頜微收,目光之安寧祥和,臉上的表情更是虔誠已極,人人禮讓有加,絲毫不見混亂擁擠之情,也全然沒有後世之那些同樣到靈台廟宇之燒香祈福的游客那般興致勃勃的樣,心不禁微有觸動。
邁步而前,蕭遙也被此情此景所感染,腳步不知不覺間輕緩了下來。他走進寺,一眼便看到了那個插著無數香燭的香鼎,其上星火點點,一縷縷淡藍色的煙霧直沖雲霄,偶爾有風吹過時便搖曳生姿,宛似人間仙境,令人心有一種說不出的神聖之感。走過最前面的天王殿向後看去,只見大雄寶殿彤庭玉砌,璧檻華廊,飛檐下啄,叢楹高驤,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見此情景,蕭遙內心也不由得大受觸動,從一旁的侍客僧手接過了三柱香,走進了殿內,跪在蒲團之上,向著那尊巨大的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叩首而拜。
禮事完畢,蕭遙走出殿宇,趁身旁的那些僧人們都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功夫,趕忙偷眼瞧去,只見大雄寶殿兩側各立有一個鐘樓,二者對峙以岳立,下有一條門徑,通往大雄寶殿後方。蕭遙見此情景,剛想再往後面的殿堂之探測一二,剛轉過大雄寶殿的一角,迎面卻走來了一個面容清瘦的年和尚,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不知施主有何貴干?施主若是上香的話,請在大雄寶殿進行即可。若有他事,不知小僧能否相助一二?」
蕭遙也雙手合十,還了一禮,恭敬地說道︰「不敢勞煩大師,小只是見貴寺樓閣秀雅,周圍景色旖旎,便想隨處轉一轉,看一看,並無其他的事情。」
那僧人微微一笑,說道︰「听口音,施主想來並非是咱們大理本地人吧。那也難怪,對于本寺的規矩不了解那也在情理之。施主若是想要在本寺游玩的話,那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後面乃本寺重地,並不對外開放。」說著,他順著旁邊的小路,用手指向了坐落在圍牆之,層層疊疊的屋宇,然後接著說道︰「施主游玩之時,可不要走錯了地方,以免與守寺的武僧產生什麼誤會。」
聞言至此,蕭遙也不好再說,只得連連應諾,又回到了大雄寶殿之。他在來之前便已經猜到了崇聖寺必然戒備森嚴,到了之後又見寺到處都是香客和僧侶,根本不可能有什麼能夠秘密潛行的機會,是以心早就有了準備,暗道自己若有機會能親自深入寺一探究竟那自然再好不過,可若是此行受挫,那卻也並不意外。因此此時蕭遙心並無慌張之意,一計不成,便使出了備用的一計。他將路上從茶商那里「借」來的百余兩銀交給了侍客僧,言明想要捐一些香火錢。大理國雖然自上而下都十分崇尚佛法,平日里有什麼重大的活動,身為皇族的大理段氏還會大捐厚奉,將崇聖寺再行修葺一番,而且就連普通百姓往往也會捐贈一二,以示自己佛心之城。但看起來崇聖寺雖然香火鼎盛,可段氏皇族捐贈的大頭都是固定資產,用來維持寺廟的繁榮與昌盛,而普通百姓由于財力有限,捐贈的往往都只是些小錢,即便捐贈人數眾多,可對于人數眾多,開支甚大的崇聖寺而言,卻也不過是聊表心意,因此實際上,崇聖寺真正拿來應付日常開支的,大多數還是靠著本寺僧眾合力湊集。此時蕭遙出手闊綽,一擲百余兩銀,侍客僧自然不敢怠慢,趕忙好生招待了起來。
蕭遙見時機成熟,在跟那侍客僧走完了捐獻香火的程序,又與他高談闊論地聊了好一陣功夫後,這才慢慢地道出了自己想要游覽全寺的想法。見到那侍客僧臉上的猶豫之色,蕭遙心一喜,知道這事有譜,于是又開始百般游說,只說自己想要觀攬形勝,一睹蒼山之雄健,洱海之秀美。說了一陣後,那侍客僧終于勉為其難地答應了下來。但也與蕭遙約法三章,令他不得擅入各個房間,不得隨意走動穿行,不能與路上踫見的僧人交談,蕭遙自然是滿口答應。
二人言及此處,那僧人便叫來了一名小沙彌在前引路,自己則跟隨在後。蕭遙見此情景,不由得心暗笑。三人由左首瑞鶴門而入,經幌天門、清都瑤台、無無境、三元宮、兜率大士院、雨花院、般若台,來到一條長廊之側。一路上蕭遙悉心記憶各處宮院殿台的所在,並根據周圍的情況和擺設等,在心推斷著其各自的用處,只是表面上仍裝作醉心于風景之,全然不在意其的建築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