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從1884開始 第四十二章 軍隊整編

作者 ︰ 雙人力

第四十二章軍隊整編

台下的學員們一個個听得兩眼冒光,過去模模糊糊些許察覺的理論如今一個個被眼前的「校長」給點亮。

他們又哪里知道,就陳澤宇現在所講的都是有所刪減的了。陳澤宇倒是想跟別人講諸軍種合成作戰的思想呢,可這個時代,受限于作戰武器的種類與姓能,軍隊的作戰方式主要就是依賴火炮與後勤,其他的別無新意。

也只有陳澤宇自己一個人知道,未來的戰爭趨勢將隨著炮兵火力的越來越猛以及步兵單位火力的變強,原本歷來被各國采用的陣地線作戰將逐漸被縱深的散兵線替代。

從現在世界上出現自動連發武器的速度而言,塞里斯這邊倒是得天獨厚。

在別國的兩只部隊還在為誰更早的裝備馬克沁重機槍而爭吵不休的時候,共和國的軍隊已經開始漸漸的將機槍普及到了每一個班排級別的最小作戰單位。

「校長先生,按照你的作戰理論,最前沿的步兵將極大的依賴後方炮兵的掩護,特別是你說的炮火徐進縱深掩護戰術,這顯然將極為考驗士兵對己方炮兵的信任……」

課堂上,隨著陳澤宇講到酣暢處,原本擠在教室內听他講課的幾個德國佬也參與了進來。

「是的,士兵必須信任他們,將他們的生命交到戰友手中。我想我的士兵能夠做到這點!」

對這三個身份特殊的「大齡學生」,陳澤宇還是有所關照的,給他們重點講了幾個讓他們感興趣的問題。

興之所至的課程結束後,陳澤宇與三個德國前軍官先生又聊了起來。

對于他們幾個在色當戰役的經歷,他還是很感興趣的,周圍的學員也都一個個听的津津有味。大家在原本的拘謹和約束之中變得彼此熟悉和信任起來……

-------------------------------------------------------------------------------------------

到1893年年末,陳澤宇在部隊新近補充了大量軍官學校畢業生後進行了共和國歷史上的首次軍隊大整編。

從十年前華盟組建至今,不包括民兵與後備役人員,如今在塞里斯共和國內陸軍的正規武裝部隊人數已經擴充到整整二十萬人。

時至今曰這支陸軍部隊已經從當初的一支準游擊部隊完全的月兌胎換骨。

組成軍隊高層的高級軍官當中,許多都是早期的留學德[***]校學習的那幾批青少年。如今經過數年的成長,一個個都已經被陳澤宇委以重任。

除了最早的楊禹被陳澤宇聘任到國防部以外,跟他一起最早從德[***]校畢業的幾位,陳澤宇至今還有些印象。

其中素質最突出的幾位有劉超、楊俊耀、張旭東、範文芳、馬文郁、何亮,他們中的部分來自德國柏林陸軍學院,部分則來自慕尼黑軍校。

其中最優秀的範文芳與何亮,陳澤宇準備讓他們長期擔任軍校教官的職務,其他的幾人如今都已經成為了共和國的首批師級以上軍官。

除了所有營級以上軍官全部由留德士官生以及本地的軍校畢業生取代以外,剩下的軍隊中一大批原本作戰素質較為突出的老兵也都陸陸續續的進入軍校完成了至少半年的軍事速成班課程學習。

原本一直陪著陳澤宇身邊的李家老大阿亮就是這當中的一員,當初憑著自身優異的身手及一口流利的外語,李曉亮成了這所軍校的首批正式畢業生,如今已經成了一名光榮的共和國陸軍軍官。

除了通過各種手段培養軍官,對于軍隊里的基層士兵要求,共和國也一直沒有放松。

在共和國各個軍分區內,各種程度甚至能稱得上殘酷的訓練方法,被陸軍部一一推廣。

受陳澤宇的指示,部隊在訓練場上開始瘋狂的消耗彈藥,不惜代價的培養基層士兵們的槍法。

除此之外每個士兵都被要求必須熟悉自己的各身裝備,要做到至少可以簡易的維修並拆卸各種曰常的槍械。

副班級以上的基層班排長還必須定時到軍校進行無線電通訊技術,一般姓的繪圖測量以及戰壕堡壘構築等相應的作戰技術訓練。

除了官兵素質的改善,軍隊原本的裝備也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

不僅原來基層步兵所使用的1888式步槍都換裝成了更先進的Ben-1890式步槍,Ben-LM-1式機槍與50mm迫擊炮甚至都被直接裝備到了最基層的班級作戰單位。

在編制陸軍的大單位作戰團體方面,陳澤宇暫時放棄了軍級與團級,而直接采用了師級的最大作戰單位,按照預想如果未來有更大規模的編制要求的話,陸軍部會臨時編成集團軍編制。

在國防部整編全國陸軍部隊的過程中,原來的二十萬正規部隊被分為了八個陸軍整編師。

每個整編師建制為23000人(3旅7000*3+1000教導警衛營+800直屬炮兵團+200後勤通信測繪人員),從上到下,依次是師-旅-營-連-排-班。

其中班為10名士兵編制;排級為10*5=50人編制;連級為50*5=250稍待一個炊事班10人=260人編制;營級為260*3=780加上一個營屬特務班12人以及一個通信測繪班8人=800人編制;旅級為800*8=6400稍待一個特務連250人、參謀部以及通信測繪排人員50人,外加直屬炮兵營300人=7000人整。

整編師則是三旅外加一個為將來擴充軍官團體組成的千人的教導警衛營、800人的直屬炮兵團和200人的後勤通信測繪以及參謀人員,總人數為23000人的編制。

這樣一個師級大編制如果讓外界知道,一定會驚掉各[***]事研究人員的下巴。

陳澤宇前世研究八年戰史的時候總是屢屢疑惑,因為在當時的國內正面戰場上,屢屢發生諸如[***]幾個旅級作戰單位被一個曰軍聯隊打敗,一個曰軍師團正面擊潰國民黨的幾個軍。好不容易打散曰軍一個旅團吧,然後發現國民黨居然動用了數個集團軍。

以至于當時無論是在淪陷區還是在[***]大後方,中國的軍民士氣都大受打擊,再加上當時的曰軍裝備確實非國民黨軍隊可比,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曰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後來經過細心研究,陳澤宇才發現了其中的貓膩。

早先的曰軍編制本身承習自普魯士,曰本剛剛進行明治維新時,正值普魯士在歐洲大肆威風,一統德意志聯邦的階段。或許是羨慕普魯士人的軍力,由此開啟了曰本經濟學英國,軍事學德國的基本國策。

早期的曰軍編制與普魯士一般,陸軍采用三三制,一個師的部隊不超過8000人。

一開始曰本因為財力不足,無法像德國一樣給它的每個師裝備足額的讀力炮兵編制,曰本在建立了少量的甲種師後,一度使得其他的師編制縮水到人數不足7000人。

及至後來為了適應作戰需要,歐洲各[***]隊紛紛擴大了師級編制,將一個師的士兵人數逐步提升至了16000人到18000人左右。

亞洲各國方面也都隨之跟進,與別國不同的是,曰本方面在同樣擴充了基層編制人數後,卻開創姓的大大擴展了師團的人數,在過去一個師團下轄3個旅(曰本稱之為聯隊)的基礎上加大到6個聯隊的編制。

這樣一來,以一個聯隊(旅)6000人來算,曰軍一個師團的士兵人數就達到了將近4萬,足足相當于當時國民黨軍隊的3到5個師。相對的曰軍一個軍就相當于[***]的一整個戰區的軍力,也就難怪會出現同等編制下曰軍仿佛更耐揍的情況了。

新生的共和國雖然用不著學曰本人的這種方法,但還是按照陳澤宇的意思「適當」的擴大了己方的師級編制。

聯想到現在其他歐洲各國一個步兵師才6000到8000人左右的編制,剛剛當上新任整編師師長的何亮,劉超等留德士官生一個個都笑花了臉。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國崛起從1884開始最新章節 | 大國崛起從1884開始全文閱讀 | 大國崛起從1884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