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麼?
有些事情本來就沒有什麼值不值得,自己選擇的路自然有對應的終點。完顏洪烈死在亂軍中的事,楊康自然沒有對包惜弱講,故事既已落幕,何必背著紅顏禍水的負疚感生活下去?
短暫停留後,楊康回到黑水城趕赴臨行前阿剌海的召見。阿剌海的王宮幾年間並無太大變化,她用招待貴客的禮節請楊康坐下,除了侍女之外,還有三個通譯官在旁邊站定,預備不時之需。這是因為她要接待天南地北的使團,蒙古的王公貴族,各部落以及諸外邦的使者,有功勛的將士,甚至各宗教派別的僧侶或傳教士。
禮節問候之後,阿剌海听楊康說完出發的準備情況,微微頷首表示贊賞後,神情卻凝重起來,對他道,「這一路會很危險楊康知道此次任務定然不簡單,問題就出在護送的東西上,但卻不知為何阿剌海棄軍隊不用,要雇佣江湖人。于是便問,「這是為何?」
阿剌海拍拍手,四名全副武裝的武士護送著一個錦盒,呈到楊康面前,只听阿剌海說,「你打開看,可知道這是什麼?」
楊康打開盒子,錦緞上陳列著六枚長短大小不一的令牌,似透明又非透明,初看是黑沉沉的顏色,細看卻發現顏色變幻無常,每一枚令中可以隱約見到圖騰飛舞,勉強可以算作火焰形狀。他將險些月兌口而出的「聖火令」三字硬生生地咽回去,沉聲道,「對于某些人來說,這可是比生命還要貴重的聖物
阿剌海微微一笑,「我妹妹告訴我說,說你一定認得
楊康點頭承認,又問道,「請問公主殿下,這是從何而來?」
阿剌海抬手示意,旁邊的翻譯官便道,「這是百年前山中老人霍山的遺物,後來被波斯明教奪得,又被傳教之人帶到中原,成為中土明教的聖物。不久之後,中土明教也被朝廷圍剿,一蹶不振,聖物也不知去向仙道魔道
楊康邊听邊點頭,那個被崇信道教的徽宗皇帝派去剿滅明教的人,正是九陰真經的創造者黃裳。甚至九陰真經下卷記錄的許多武功招數,就有許多是回憶記錄當時敵人的武功路數。那通譯官繼續道,「這幾枚聖火令據說曾流落于丐幫之手,又被商人獲得,幾經輾轉後被監國公主殿下購回,準備送還給波斯明教
原來聖火令的經歷也這麼坎坷,倚天里的聖火令倒確實是在波斯明教手里,後來被張無忌得到,誰知道之前竟然繞了這麼大的圈子。至于阿剌海為何會將聖火令送還給波斯明教,楊康也相信這決不是白白送還,一來汪古國對宗教信仰持開放態度,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選擇信仰,與各教派的領袖也一視同仁,大多都維持了良好關系,二來,波斯乃是通商要道,在波斯境內的明教雖一直在伊斯蘭教以及基督教分支之一的景教間夾縫生存,但勢力依舊不可小覷,靠區區一個物件就能刷取一個教派的好感度也算是一本萬利。
阿剌海也認真听著通譯官的解釋,讓她用漢語講清這段糾纏不清的歷史,也著實有些為難,等听完她便說道,「你自然應該明白,帶著這些東西可能遇到的危險,所以我不能讓她和你一起走。請不必擔心,雖然我安排她先走一步,但你們的目的地是同樣的,不久就能再見了
楊康點點頭,「我明白,于公于私,我都會盡全力。只是還想請教,此行主要防備的敵人是誰?山中老人的後人此時是何境況?」
既然阿剌海找他護送,那麼敵人肯定也是江湖中人,波斯明教作為此次的受益者,排除後就只剩下中土明教,以及聖火令的鑄造者——山中老人的後人。而中土明教此時正逢低谷,此行西去又遠超其活動範圍,即便他們有心爭奪,還要考慮與波斯明教總壇的關系。
那麼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對于山中老人一派的境況,楊康大致有所耳聞,但依舊仔細听取通譯官的詳述。最初一代的山中老人名叫霍山,他作為異端宗教學者頻頻受到伊斯蘭教正統主流教派遜尼派的迫害,經歷了幾十年的剿殺,竟發展成善于暗殺的秘密恐怖組織。這個組織自稱阿薩辛派,而蒙古人稱他們為木剌夷,首領便叫做山中老人。霍山曾佔據波斯加茲溫附近的阿拉穆特山建立城堡要塞「鷲巢」,被他的後人頻頻效仿建立基地,波斯,埃及乃至地中海東岸的十字軍公國,都籠罩在其恐怖陰影下。
霍山老人去世後,阿薩辛派愈發壯大,甚至得到了一些王朝政權的承認,只是他們反復無常地撕毀盟約,變換敵人,不但刺殺穆斯林的君主,也刺殺十字軍公國的君主,波斯沙漠中的行旅商人更是屢屢遭到阿薩辛派的劫掠,想必這就是阿剌海和華箏寧肯將聖火令交給波斯明教,也不願送還給正主兒阿薩辛派的原因。
想起千年後的中東地區,楊康也只能感慨一句「家學淵源」了,考慮到聖火令同時具有象征意義以及實際價值,他出這一趟鏢就相當于帶著**的遺物——價值上等于宗教聖物一件外加幾噸的軍火物資——在中東溜達上幾個月。
三百余頭駱駝的商隊浩浩蕩蕩出了城門,除了要運送的寶物聖火令之外,還有數以萬記的絲綢瓷器,一來掩人耳目,二來這些貨物一旦運送到君士坦丁堡堡,就是百倍的利潤。而聖火令被楊康放在身上貼身藏好,一來保證其他人的安全,二來可以在無人時揣摩上面隱藏的武功。
他們這一路沿著都城蜿蜒出的官道,道路平整通暢,商旅往來不息,可見汪古國作為商貿樞紐的繁榮。而他們的駱駝隊竟不是最大的,這一日,就見到七八個商隊遠超出他們的規模,商隊主人的樣貌服飾更是五花八門。
等入夜扎好營地,楊康四處視察一番,料想山中老人還插手不到絲綢之路的最東端,便放心回到自己的帳篷,準備鑽研聖火令中記載的武學精要。如果他沒猜錯,這一路就是安排給他揣摩聖火令武功,並普及給所有鏢師的,不然他本可以獨自一人揣著聖火令趕到波斯,何必同商隊一起慢慢趕路。按倚天中說法,聖火令並不高深,但勝在招式詭秘莫測,總能令敵人措手不及,聖火令中刻下的同山中老人親傳給後人的想必不會相差很多,只要預先揣摩透,面對敵人時便不會疲于應付奇招怪招了。
「為什麼武功秘笈都非要弄在這麼小的東西上?」楊康想起人皮經文,忍不住心中月復誹,為了故事的曲折性和傳奇性,就必需連累後人去看微雕般的文字,很費眼楮的好麼大宋商途全文閱讀。他在燭火下翻來覆去地看,只見每一枚聖火令上都刻著彎彎曲曲的奇特文字,他突然意識到了嚴峻的問題,霍山是波斯籍的突厥人,寫在聖火令中的武功自然用的是波斯語。那麼張無忌是怎麼學的?對了,小昭,波斯明教聖女黛綺絲的女兒!
楊康靈光一閃,他終于知道華箏送那兩個光吃飯不干活只會賣萌的家伙是來干嘛的了。只不過,西域混血小丫頭翻譯聖火令中的波斯文,這滿滿的倚天屠龍記既視感啊……
沒人不喜歡有活潑可愛的妹子留在身邊賞心悅目,可楊康擔心這一路危險重重,可能會讓美麗和佳麗受到波及,若是她們有個閃失恐怕華箏會跟他拼命。楊康本想把她們打包留在汪古部,可在阿剌海的縱容下,美麗佳麗依舊像牛皮糖一樣甩不掉,還堂而皇之地編插在商隊中。商隊所扎營地里足足搭了五十余頂帳篷,除了自家鏢師,雇佣的熟悉路況的當地人,還有照顧駱駝的腳夫和雜工,加起來總有三百多人,美麗和佳麗兩個稚齡少女怕惹來麻煩,從出發就是長袍罩身紗巾蒙面,幾頭獒犬也全都安睡在她們的帳篷外。
見時候還早,楊康便走出帳篷去找她們。準備出行時兩人就時常纏著楊康指點武功,為避嫌楊康從不讓她們晚上來找,只是聖火令不好暴露在光天化日下,那也只能破例了。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恰可說盡此間景色。落日低懸在荒漠之上,黑水河一帶而過,幾柱孤煙直沖雲霄,如一幅色調樸實構圖單調的畫,沒有柔情旖旎欲說還休,卻充滿簡潔有力的美感。
美麗和佳麗吃完飯不知道跑哪里玩去了,最後一批用晚餐的人也都進餐完畢。已有人將日晷取出,等到戌時正,楊康吹起了哨子,隨著哨音響起,所有的鏢師都放下手中事,跑到他面前整齊列隊。集結完畢後,隨著口令進行隊列變換,隨後又是幾套招式套路,拳法腿法都整齊劃一。
他已許久沒有親自帶隊操練,見眾人依舊訓練有素,心下十分滿意。他一向按照現代標準軍事訓練來帶隊,個人武力再強又有何用,若是沒有組織性和紀律性依舊是一盤散沙。這套規矩趕走了不少桀驁不馴只想混口飯吃的江湖人,留下的都是心志堅韌覺悟高的普通人,之後再經楊康指點內功,哪怕資質略差也可以助其打通經脈,憑借兩套外掛級別的武功秘籍,硬是將整體實力提升了許多。
管理當然要軟硬兼施,這些人或多或少都算是他的徒弟,組織一些提升群體認同感的活動事半功倍,他示範幾次後便委與專人負責,不久後發現,古人在這方面的創造力遠遠超出他想象,全然不用他再操心。除此之外,一方面對鏢師們許以重利,又手刃了兩個學成武藝後離開無惡不作之人作為震懾,無需太久,這批人馬便已堪稱鐵板一塊。
楊康慢慢踱步,一面舒活筋骨,一面走在打拳的眾人之中,感受他們的內息運轉,以此評判各人的進步。內力越深厚,能感知的範圍也就越大,正當眾馬夫牽著從河邊飲過水的駱駝回來之時,楊康並未著意觀察,便覺察到其中有蹊蹺。
他默不作聲,等馬夫們散開到各帳篷的陰影處乘涼休息,才猛地發難,向其中一個包著頭巾的高個男子撲去。那人在地上翻滾一圈,險險避開揮向他肩膀的一掌,回身接架時罵道,「你還真想殺了老子不成?」
楊康認出來頭巾下的面孔,手上腳下招數不停,一面大笑道,「你每次都打不過我,依舊還來可不就是送死?」
作者有話要說︰哇 ,出差做實驗中,在賓館寫的這一章。向來一出差(趕論文趕報告)就理所當然地斷更的某渣作者,終于可以像很多勤奮地作者一樣光明正大地求表揚了。
說到出差,一起出差的師姐在手機上看小說,突然說了句,「這小說居然看著看著,就要收錢了,真惡心
我在旁邊無語凝噎,你這不是指著和尚罵賊禿麼,雖說她不知道我也寫文就是了。但還是覺得莫名地凌亂和一絲傷感啊,寫手的努力就這麼不值錢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