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之般若陀羅尼 商人空談失地恨 邊民不忘滴水恩

作者 ︰ 自蹊

阿康這廂又是心胸一片坦蕩了,卻不知她剛剛的一番局促神態偏偏落到有心人眼里,倒有了另一番思量,平白種下禍根,又引出後來一場大風波。♀

阿康已是抖擻精神,打理生意,照看家里。這精靈勁一回來,立馬就覺察出不對頭來了。這小酒肆雖說平時也是開門做生意,三教九流,什麼客人都招待的,但來者還是平頭百姓居多。主要是做街坊四鄰和熟客的生意,也偶有外地商人、過客的來歇個腳。江湖人士自是沒有不招待的道理,但溫老夫婦和江湖事是半點瓜葛也沒有。可近日三不五時的就有一些或披刀掛劍、或眉目不善等等各形各色的人在此,要麼等人等消息,要麼聚飲會面,這就有些不同尋常了。阿康見到時有看著像是武林豪客的,在酒肆外相了相自家招牌、認了認,才走進來,難道是有人給自家酒肆打了廣告?想來自己家的小店應是沒什麼招人惦記的,卻也怕這些練家子萬一一語不合,砸個桌椅板凳、花花草草什麼的。只得加倍小心應酬,一見氣氛不對,或叫店里的小伙計添個酒,或送個小菜,緩和緩和。♀

轉眼到了盛夏,阿康、溫老爹雖是膽戰心驚的,買賣做的辛苦了些,但小酒肆的生意是日漸興隆,賺了個盆滿缽滿。跟著名滿洛陽城的,除了溫家酒肆外,竟還有阿康新得了的「賽文君」的艷名。只是阿康素來舉止有度、言行守禮,進退之間隱有大家風度,溫家又是城南的老戶,街鄰交情甚深,故而即便是浮浪子弟,也不敢真的當著阿康的面這麼稱呼。阿康若知道自己隱姓埋名成這個結果,還指不定多惱呢。

酒肆通常晚上生意好,可這天竟然一大早的就來了兩撥客人。一撥是洛陽城有名的世家「金刀王家」的掌家人王鵬舉,宴請丐幫諸位長老以答謝救命之恩。且說這金刀王家在阿康眼中不過是個有了產業、逐步漂白了的黑道老大家,沒听說功夫怎麼好,所仗者無非是財大勢大。听說是早年得罪了的仇家回來尋仇,因這仇家素行不端,被丐幫追緝已久,此番遇上,卻是丐幫替金刀王家解了圍。

另一撥是以燕北山為首的北鹽販子一行五人。♀宋朝時,宋遼邊境上已開始互市,即邊境貿易。兩國關系時好時壞,這進行邊貿的榷場也時斷時續,兩國百姓為了生活所需,便逐漸有人開始走私。特別是食鹽、青銅之類,宋遼雙方一向以來,皆明令禁止販售,但民間私貿卻屢禁不絕。遼境內產青鹽,這燕北山便是北居遼地的漢人,聯合兩地邊民苦漢,專做這私販青鹽南銷的生意。但凡跑私鹽的,過的都是刀口舌忝血的日子,這私販北鹽的就更不用說了。因從遼國苦寒之地過來,長途跋涉,又常以牛羊為食,往往到了宋地,已是一身油羶、臭不可當,若是踫上了事端,衣衫襤褸不說,一身血跡刀痕也是有的。故此一般店家不願待見他們,當然也有瞧不起他們出身遼地的緣故。溫老漢與燕北山相識已有七八年了。溫老漢厚道,覺得客居他鄉的人本已不易,又是在拿漢人看作豬狗的遼國,覺得燕北山做生意倒也是個老實人,風霜雨雪的一路,挺不容易的。起初是燕北山賠了生意、又傷又病,在偌大的洛陽城找不到店家投宿,悶氣在溫家酒肆直喝到打烊。♀溫老漢那時姑娘已嫁遠方,家中只有他和老伴,見燕北山可憐,便招呼他住下;燕北山便幫二老做些粗重活,才攢了些盤纏回的鄉。自此燕北山每到洛陽總要來看看溫老漢,帶些皮子藥材給他;有時和同行的鹽販子就在問老漢家的酒庫里對付著住幾夜。

且說這邊金刀王鵬舉通身的綢緞,一進這無名小店,已嫌不符自己這身氣派,想來丐幫約在這麼個不起眼的地方,倒也恰當,這便有了幾分輕視之心。待見到丐幫幾位長老,均是不善應酬的武夫,嘴里雖措辭恭敬、謝意拳拳,眼底卻不見誠摯。只見得有位叫全冠清的分舵舵主,二十出頭的年紀,面目秀朗,言辭機敏,應對得體,覺得此人假以時日,必成氣候,略有拉攏之意。丐幫幾位長老雖都是其貌不揚,但也都是久歷風雨,快人老成精了。一見王鵬舉眼神閃爍,已知他心思,卻並不計較。當日緝拿「窮凶極惡」,丐幫幾位長老在金刀王家人面前露了臉,王家人再三表示要宴請以致謝,無非是為了給金刀王家個面子,幾位長老才不得不露個臉。此時見金刀王家的家主是這麼個勢利眼,便只管喝喝酒、吃吃菜,全由得後輩弟子去應酬場面。

正這時,燕北山一聲「溫老爹,俺北山看你來了!」便呼啦啦,又是人,又是東西的進來一大堆。王鵬舉一見這群販北鹽的粗鄙漢子,眉頭已是一皺。待听得這大漢又是嚷嚷、又是弄得貨物乒乓作響,更是來氣,有心罵他幾句,又覺和此等鄙賤之人言語自跌身份,只得重重「哼了」一聲,背轉身去。

這邊燕北山也看到酒肆內另有生意,見這一身華服的家伙瞧不起自己這一行人,雖是心里不順氣,但為顧全溫老漢的生意,也不做聲色,悄悄叮囑同伴,手里腳下都輕聲些,莫擾了別人。

溫老爹久不見燕北山,自是高興他惦著自己,酒菜張羅,甚是熱情。直教女兒、老婆子給他們下燴面、上熱茶。這邊吃食上來,眾鹽販也是早已疲累饑渴不堪,吃的是稀里呼嚕。

王鵬舉見身邊竟有如此鄙陋之人,立時面色不善,出言暗含譏諷。「在下一直敬佩丐幫高義,雖行乞為生,卻不忘民族大義。宋遼邊境每有戰事,听聞都有丐幫子弟或通消息刺軍情,或除敵軍主帥,為保(色色小說

話說至此,只听得「啪」的一聲,鄰桌一個鹽販子把筷子往桌上一拍,已是憤然起身,「誰在那兒放他娘的閑屁!兩百年前那燕雲十六州哪個不是我們漢人的地盤?朝廷收不回故土,我們就不要祖祖輩輩的家園了麼?想當年我們祖上起義對抗契丹人的時候,你們這幫南狗躲在哪個王八殼子里裝龜蛋呢!」

話說如何這位竟氣得如此口出惡言?這暴怒的鹽販姓王。當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叛唐自立,把燕雲十六州送給遼朝以求庇護,北方漢人百姓為反抗契丹貴族的暴政紛紛起義,其中山西的起義領袖王易便是這王姓鹽販的先祖。當時的起義雖迫使遼帝北返,但起義者卻也是十損**,各地起義領袖更多是慨然就義。故而其後人听到久居南地的人信口開河,辱及先祖,當即怒發沖冠,拍案而起。

王鵬舉平日素來是被別人敬著慣了的,哪能受得了區區一個鹽販的辱罵,當即站起,大罵鹽販是奸細、反賊,就要捉人報官。丐幫諸長老雖說也被這鹽販罵進去了,卻也覺得北地的漢人不易,不欲與之爭辯,雖勸說王鵬舉息事寧人,豈料王鵬舉卻執意要自家的家丁去報官,卻是一時勸說不下。

溫老爹急忙上前說合,卻被王鵬舉一把推了出來,險些摔倒。燕北山一見大怒,一眾鹽販沖上前去,竟是要動手。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天龍八部之般若陀羅尼最新章節 | 天龍八部之般若陀羅尼全文閱讀 | 天龍八部之般若陀羅尼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