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之般若陀羅尼 無心柳蔭先前諾 三春暉暖少室峰

作者 ︰ 自蹊

且說那全冠清怎甘心一番籌謀竟是為他人做嫁衣裳,自薦道,「不知康夫人所為何事?可否容全某略盡微薄之力?」阿康淡淡一笑,神情疏離冷淡,客氣道,「不是什麼大事。♀想來貴幫馬副幫主定是事務繁忙,小婦人的事也不急在一時。馬副幫主何時得空,敬請親來這小酒肆坐坐。還望全舵主代為轉達,小婦人不勝感激。」

這一席話看似普通,竟將全冠清的由頭堵了回去,非是要馬大元親來不可。全冠清也知不可操之過急,當下表示定將康夫人之意帶到,便告辭而去。

阿康自是不會真打算走上康敏的老路,但與其讓全冠清之流借這麼個似是而非的名頭,說是報恩,實相糾纏,莫不如和老實嚴謹的馬大元直接打交道,至少此舉可斷了全冠清上門的由頭。其實阿康這麼想實在是低估了人家全舵主的臉皮厚度,要是那麼容易不好意思,那還能做丐幫從業人員嗎?小康同志還真是對這江湖所知未深。

阿康全冠清走遠,忙修書與葉二娘數封,告知已著手安排樂兒赴少林寺學藝一事。因二娘近年來行蹤不定,索性往她常去的幾個落腳點各去信一封,希望二娘能盡快知悉此事。

等到踫見洪小六,又將跟全冠清說過的意思表達一番,說是有事想求馬大元,請小六遞個話。

話說全冠清也將阿康的意思帶給馬大元。這馬大元卻並非如阿康所想,單純是個老實人而已。因「天龍」原著中對此人著墨不多,故而阿康也未曾對這麼個人物多留意。其實這馬大元身擔丐幫副幫主之位多年,與前幫主汪劍通相知頗深、私交甚密,汪劍通臨終可說是將關系到丐幫興衰存亡的頭號任務交在了他的手里,可見此人必是心思細密、篤誠嚴謹、人事通達、洞察先機。♀當日殘肢童丐現身洛陽城時,馬大元覺得此時蹊蹺且關乎丐幫聲譽,遂親自追查,故而識得洪老四。雖朝廷已是結案,馬大元追查幕後主謀竟一路查到了西夏一品堂。哪知還未查到真凶,就遇到仇家圍攻,打斗之際偏又發現不知何時中了毒。能活著在洛陽城外被洪老四撿到,真算是命大。如非及時尋得「藥公子」黃敞潮,只怕是難逃一死。「藥公子」初見馬大元已被初步醫救,大贊醫者是個妙人,恨不得立刻結識一番。待听聞施救者是個毫不通醫理的酒家女子、不過是死馬當活馬醫罷了,大罵她是「無知蠢婦」。饒是如此,馬大元在查案時已見溫家酒娘與葉二娘顯是過從甚密,今番又得她如此救治,總是疑阿康是何來路。是以馬大元一直派人暗中打探阿康來歷,留意其行事,並未急著出面致謝。如今見人家竟找上門了,也不禁納罕,不知這女子尋自己所為何事。

馬大元知道阿康乃是溫家酒肆店主的義女,已有一兒,平素行事也不見有何不妥,尋思若果是尋常人家,自己定當竭力相幫。于是便和洪小六來到酒肆。

阿康一見馬大元,已是認不出來。馬大元此番並未做乞丐打扮,五官比當日是略有舒展,只是依舊面又病容。听完馬大元自報家門,阿康一施禮,細語慢言道,「久仰馬副幫主大名。酒肆吵雜,還請馬先生後堂稍坐。」便將馬大元和洪小六都讓進後屋。

待到二人坐定,阿康斟好茶,落坐在一旁,道,「當日洪老爹將馬副幫主送到鄙處,小婦人實在是別無他法,莽撞行事,日後想起,惶恐不安,萬幸馬副幫主今已康復。貴派弟子還時時不忘報答,常引江湖朋友來小店做客,小店如今生意興壟賓客盈門,多仗貴派全舵主之力。」

馬大元端著茶碗,聞言一頓,「鄙幫年輕弟子不懂事,一味熱心,卻不知尋常人家多怕江湖人惹是生非。♀想來康夫人定是常受驚擾。」

「哪里哪里,馬副幫主太客氣了。」阿康笑笑接過話頭,心想︰「你知道就好,管管手下,讓他少來1

「今日請得馬副幫主,確是有事相詢。小婦人有一子,剛剛四歲,自幼失怙,家中二老甚是溺愛。听人說少林寺乃是禪學正宗,寺內高僧又多尚武學。自籌若能將小兒送去拜師學藝,定勝過我一個婦道人家教出來的。卻苦無門路,不知馬副幫主能否代為引薦。不求孩子習得高強武功、修成高僧大德,只要能身體健壯、懂得事理就好。」言罷,一雙眼巴巴的望著馬大元。

馬大元一听,四歲的孩子,即便這婦人有些來歷,料也不會弄出什麼事端。便把這事答應下來,教阿康先給孩子做些準備,自己去信與有交情的少林寺和尚商量妥當,就送孩子過去。

先前謀劃此事時,不過是想個主意。如今離別即在眼前,阿康立時心中萬分舍不得。咬牙告訴自己,就當送孩子上個全托幼兒園了,何況玉不琢不成器。又一想到,孩子和自己不曾分離,不知能否適應環境;這計劃一路走下來,孩子可否會有危險,心中又慌又痛。

于是每日開始裁衣納鞋,得空給孩子講講故事、說說道理,教他如何機警、如何行事,孩子雖是聰明,也不知他到底是懂了幾分。至于這秘密最關鍵的部分,阿康日思夜想,究竟如何告訴孩子,才能使他既知道口風嚴謹,又不會拘謹過頭反露馬腳,若真的被蕭遠山識破,孩子怎樣說辭才能免遭毒手。直想得阿康是夜不能寐、食不知味,短短兩天,竟冒出三根白發。♀

轉眼到了七月中,葉二娘那邊尚無消息傳來,馬大元這邊卻有了回話。說是已拜托了少林寺的朋友,隨時可以送孩子過去。細一打听,竟托到了玄苦門下,听得阿康一驚,真不知是誰竟搬動了這麼尊大佛。約定月底將孩子送過去,馬大元安排了丐幫中一個年老持重的弟子相送。

臨行前一夜,阿康摟著樂兒,沒有像以往那般講故事哄他入睡,卻問起葉二娘來。「樂兒,好久沒見干娘了,想她麼?」

「想。娘,我要去少林寺多久啊?你和干娘會來看我麼?」

「娘會去,你師父同意娘每個月去看你。如果你干娘得空,也會和娘一同去。」

「娘,干娘怎麼這麼久都不來看我?她想我麼?」小樂兒巴巴的問。

「想埃可是她要找到自己的孩子埃干娘的兒子被人搶走了,都二十年沒見到了,也不知那個孩子過得好不好。你說她得多想她自己的兒子呀。」

「干娘好可憐。」小樂兒望著母親,想了想,撲到阿康懷里,緊緊摟著母親。

阿康鼻子也酸酸的,摟著孩子,模著他的頭,「樂兒要不要幫幫干娘?」

「要1樂兒坐起身,定定的看著母親,大聲說。

「那樂兒就要好好學功夫,快快長大。好幫幫干娘,好不好?」

樂兒使勁的點頭,憋著眼里的淚花。阿康知道孩子心里對于離家還是有懼怕的,只能激勵他鼓足勇氣。雖有之前對葉二娘的承諾,阿康卻也不舍將這麼小的孩子送離自己的身邊。但在這個武俠的世界里,自己實在不是孩子的好依靠。特別是隨著喬峰、全冠清、馬大元的出現,阿康對自己未來的命運隱隱擔憂。孩子寄身少林寺,即便學不成什麼高深的武功,至少保證了孩子的基本教育和衣食無缺。真若自己出了什麼事,將來孩子自己立足時,少林弟子的背景會是他的一道保護牆,也會給他帶來一定的關系網。自己此時是能為孩子謀劃一分是一分,趕早不趕晚。此時再是心疼也要壓下,更不能讓孩子看出來。況且,還有那麼多要交代的呢。

「樂兒記住,離開的母親身邊,你就是個男子漢了,不在是孩子。要學會安身立命,有擔當,既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任,也要保護自己。多听多看多思考,謹言慎行。有什麼不懂、不明白的,不要亂來,萬事問你師父。記住了麼?」

樂兒點點頭。

「你干娘早年得罪過人,你平時不要提起她,免得被仇人尋到。若是有人說起你干娘的相貌,說她不好,你不要接口。畢竟她也做過些錯事,她現在肯改雖是好的,可人家自有人家的看法,我們是強求不得的。」言罷看著樂兒,樂兒又點了點頭。

「到了少林寺,若是遇到了個叫虛竹的小和尚,那是個最老實不過的,你可以和他多親近些。日後媽媽去看你,你好找他陪你下山。別人若問起你為什麼和他交好,你不要說是媽媽教的,就只說是覺得他投緣。這樣媽媽能放心些,你也不會得罪別人。記住了麼?」

「記住了,叫虛竹的哥哥。」

阿康又揀其他要緊的囑咐幾句,見樂兒有些倦了,便輕輕拍他入睡。

第二日起了個大早,辭別了溫氏二老出門,丐幫派來的弟子早已駕車守在門外。一路上小樂兒起初看景色新鮮,稍稍忘記離愁,有幾分雀躍。待到看厭了,又有幾分悶悶不樂。阿康在車里摟著他,給他講講古代英雄的故事,念念詩,唱唱兒歌,希望能讓他的心情放松些。等到上得山來,路不好走。三人下了馬車,將車(色色小說

「阿彌陀佛,康夫人如此信任老衲,老衲定不負所托。」隨著一聲佛號,一位灰袍老僧飄然而下。阿康見這老和尚面目慈祥和善,心下大安,深施一禮道,「有勞師父費心了。小婦人無以為謝,特備了一些素點心,幾件僧袍,略表心意,還望師父不要嫌棄。」

老和尚也不推辭,接過包袱,挽起樂兒,微笑道,「康夫人盡請放心,恕老衲不遠送。樂兒,隨為師去吧。」

阿康望著孩子遠去的背影,說不清這心究竟是放下去了,還是提起來了。饒是她平日素來剛強,此刻也不禁淚水漣漣。一忽兒覺得衣服給孩子備少了,一忽兒想起沒給孩子準備些清火、止瀉什麼的常用藥,萬般念頭轉過,就是邁不開這離去的步子。思前想後,問隨同前來的丐幫弟子,若在這附近的山農家里借宿幾日可否使得。見無異議,便請知客僧轉告玄苦,自己會在附近借住三天,如若樂兒有什麼不妥,可以到何處尋到自己。言罷,這才離去。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天龍八部之般若陀羅尼最新章節 | 天龍八部之般若陀羅尼全文閱讀 | 天龍八部之般若陀羅尼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