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名字由來
黃山原來的名字叫做黟山。它在古代的別名叫做崗山。在唐天寶六載(747),唐玄宗根據軒轅黃帝曾經在這里采藥煉丹而得道升天的傳說,將崗山改名為黃山。之後人們就一直叫崗山為黃山了
黃山的歷史文化
徽派文化底蘊豐富,內涵深廣,是中國三大區域文化(藏學、敦煌學、徽學)之一,涵蓋了哲、經、史、醫、科、藝諸多領域。岩寺文峰塔
古代徽州歷來有「山深不偏遠,地少士商多」之說。每當中原戰亂之秋,這里就成了臥虎藏龍之地,它既是亂世的世外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寶庫,因此歷史上各種人才應運而生。例如,活字印刷術創始人畢升,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軍機大臣許國,富可敵國的大鹽商鮑漱芳,著名戲劇家汪道昆,醫學家汪昂,徽墨、歙硯高手李廷,新安畫派的創立者漸江,哲學家戴震,理財家王茂蔭(馬克思《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中國人),近代教育家、學者有陶行知、胡適,還有工程技術專家詹天佑、鄭復光,孫中山元帥府秘書長、近代法學家徐謙等,都是徽州人。同時,由徽商興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硯、徽派建築、徽雕、徽刻、徽劇、徽菜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直至今日,黃山大地上仍遍布古橋、古塔、古亭閣、古宗祠、古牌坊,猶如一座天然的歷史大博物館。
民風習俗
節慶習俗
臘八節︰農歷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臘八」一過,春節臨近,家家戶戶要從臘八這天起,清掃屋子灰塵,當天要吃臘八粥。黟縣、休寧縣北鄉一帶還曬干豆腐,稱「臘八豆腐」。春節︰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輩向長輩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輩之間也互相恭喜。
喪葬風俗
由于荊楚文化的傳承和影響,黃山形成一種較特殊的古俗今習、巫風宗教兼容並蓄的喪葬習俗。其傳統喪事過程一船是︰1、燒冤錢在老人剛剛斷氣,子孫下跪哭泣送終之後,便燒落氣紙錢。而且要記準老人斷氣的時辰,以後的一系列活動都要以此為準。2、買水由本家族中較有威望的人組織人員打清水鑼、燒紙錢,孝子賢孫跪拜相隨。3、抹尸將「買」來的水,投入檀木香,燒至溫熱,請巫師或巫婆(依死者性別而定)用三尺新白布蘸水為死者抹身,對死者表達思念之情。
茶道文化習俗
黃山人一年中,飲茶不斷,但比較集中成習的有「朝茶」、「午茶」、「夜茶」。早晨洗漱完畢,一杯香茶,細品滿飲,清新的空氣與香茶的芬芳沁人心脾,這是健身妙道。有「朝不可食,不可不飲」之說。所以朝茶講究細品。午飯之後,濃茶一杯,消食健胃。喝午茶與朝茶不同,他講究的是濃。
氣候生態
氣候
黃山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地帶。由于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接近于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少嚴寒,四季平均溫度差僅20℃左右。夏季最高氣溫27℃,冬季最低氣溫-22℃,年均氣溫7.8℃,夏季平均溫度為25℃,冬季平均溫度為0℃以上。年平均降雨日數183天,多集中于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為2395mm。西南風、西北風頻率較大,年平均降雪日數49天。
生態
黃山自然環境條件復雜,生態系統穩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帶明顯,群落完整,還保存有高山沼澤和高山草甸各一處,是綠色植物薈萃之地,森林覆蓋率為56%,植被覆蓋率達83%。黃山野生植物有1452種,黃山上屬國家一類保護的有水杉,二類保護的有銀杏等4種,三類保護的8種,有石斛等10個物種屬瀕臨滅絕的物種,6種為中國特有種,黃山特有2種,首次在黃山發現或以黃山命名的植物有28種,尤以名茶「黃山毛峰」、名藥「黃山靈芝」馳名中外。黃山動物種類300多種,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蘇門羚、長尾雉等14種中國國家級保護的野生動物。
夏日黃山賞生態
其中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雲豹、金錢豹、黑麂、梅花鹿、白頸長尾雉、白鸛。其中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獸類︰黃山短尾猴、黃山獼猴、穿山甲、豺、黑熊、大靈貓、小靈貓、獐、蘇門羚。鳥類︰鴛鴦、白鷳、勺雞、鳶、赤月復鷹、雀鷹、普通狂、毛腳狂、鳥雕、紅隼。兩棲類︰女圭女圭魚。珍禽類︰棕噪 、紅嘴相思鳥、夜鷹、三寶鳥、白胸翡翠、燕子、畫眉、黃腰柳鶯、暗綠鄉眼鳥。植物︰黃山市具有優越自然條件,蘊孕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市自然分布著七百多種樹木,加上引種培育的樹種,共有1000多種之多。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約有1000種,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有香果樹,紅楠,花櫚木,紅椿;省定保護木種有金錢松,南方鐵彬,三尖杉,銀杏,掌楸,黃山木蘭,樟樹,天目木姜子、連香權、領春木、天女花、青錢杉和中華獼猴桃等15種;還有黃山松、華東黃杉、紅豆杉、光皮樺和青檀等樹種、都很名貴,屬于優良建築用材的樹種,約有一百余種,主要為杉、松、 、樟、楠、楮、栲等。杉木多分布在休寧流口和溪口,松樹多分布于祁門、黟縣和黃山區,毛竹主要分布在休寧、黃山區和祁門,其它雜木主要分布在牯牛降和清涼峰,以及祁門、黟縣、歙縣和黃山區。全市森林覆蓋率為73%,木材蓄積量為2400萬立方米,毛竹約5000萬根,年產茶葉2.5萬噸左右,是華東木材的重要產地和著名的茶葉產區。動物︰高山密林、崇山峻嶺中活躍的飛禽走獸二百多種,其中屬于國家保護的珍貴鳥獸有20多種,溪河塘壩中的魚類有120多個品種,其中包括金絲猴、大靈貓、熊、蘄蛇、短尾猴、獼猴、香狸、獐、白頸長尾雞、八音鳥、相思鳥等。
礦產︰黃山市地下埋藏著多種礦物,大量的石灰岩、花崗岩、瓷土、石英岩,蛇紋石和石煤等建築材料,金、銅、鉬、鎢、銻、鈹、鉛、鈮、鉭、鈾等有色金屬礦和稀有金屬礦物,還有膨潤土、砩石、硫、重晶石、水晶、等非金屬礦產資源。茶葉︰黃山市所轄三區四縣是聞名中外的茶葉之鄉,近年恢復、開發的新老名茶有30多個品種,其中祁紅、屯綠多次榮膺國際金、銀獎;黃山毛峰、太平猴魁、頂谷大方均在中國十大極品名茶之列;黃山銀鉤、祁紅工夫茶等四個品種,被選為國家外交名茶。歙縣年產茶葉1萬多噸,在全國各縣名列前茅。香菇︰有平菇、厚菇、花菇之分,以野生花菇為上品。香菇肉厚味鮮,營養豐富,是食物中的珍品。香菇有多種特殊功效,民間常用來輔助治療小兒天花、麻疹及解毒、降血壓。石耳︰黃山之「山珍」,形狀與木耳相似,稍大,既可佐食,亦可藥用。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石耳性甘平無毒,能明目益精。」煨肉或炖雞,鮮美可口。筍衣、筍干︰燒肉、炖雞、炖鴨的好配料,鮮女敕味美,可增進食欲。蕨菜︰是黃山市有名的山菜,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蕨菜是一種野生植物,生長在山區草坡、林間空地和林緣地帶,當其女敕葉還處于卷曲未展時,采摘下來,可作鮮食,也可鹽腌,還可干制。黃山蕨菜營養豐富,並具有多種藥用功效。徽州貢菊︰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既可泡茶飲用,也可配藥,具有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涼解毒的功效,可治傷風感冒、疔瘡腫毒、血壓偏高及動脈硬化等癥。徽州貢菊,原產于歙縣金竹嶺一帶,民間傳說是宋代徽商從浙江德清縣作為觀賞藝菊引發的。以後發現藥用價值,這一帶農戶廣為種植,金竹嶺由此聞名遠近。清光緒年間成為貢品。黃山獼猴桃:黃山獼猴桃在民間又稱作「楊桃」,境內山區均產,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黃山風景區。品種多達20多個,多數長在陰濕的山林中,懸掛在岩石與樹上,吸取空氣中的水分。黃山氣候陰涼,多雲霧,所以這里的獼猴桃汁多而甜,果香味重,並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維生素的含量特別高,被譽為「水果之王」。歙縣金桔︰柑桔中的一個獨特品種,桔形小于黃岩蜜桔,大小同四川紅桔相似,顏色呈金黃色或金紅色。歙縣金桔比紅桔甜,因香氣足,素有「一樹金桔十里香」之稱。歙縣街口、溪口、正口等鄉鎮出產的「三口金桔」是歙縣金桔的後起之秀。黟縣香榧︰主要產地在黃山西南群峰中的泗溪。這里的香榧分為兩種︰一種是個頭大,一頭尖的;另一種是個頭小而圓的,被稱為「和尚榧」。「和尚榧」殼薄,榧衣易月兌落,果仁香酥可口,還可以切成片,這種榧的果仁歷史上曾作為貢品……吃香榧有講究,每顆香榧上有兩只「眼楮」,吃時無需用嘴咬開果殼,只要用拇指和食指按著「眼楮」一捺,硬殼便開裂.
人文景觀
寺廟亭台
黃山自古聞名,許多文人前來游歷並留下名詩吟誦。另外還有寺廟亭台,為黃山增色。方圓250公里,自古為道教名山,山中以道教命名的名勝有朱砂峰、煉丹峰、天都峰、軒轅峰、仙人峰、丹井、試劍石、蒲團松、仙人曬靴石、仙女繡花石、望仙台、煉丹台、煉丹源、神仙洞等等,山南部朱砂峰下的慈光閣和山北部疊障峰下的松谷庵均為道教廟宇。在黃山南部朱砂峰下的慈光閣,明嘉靖年間,玄陽道士居此。明萬歷年間曾盛極一時。原址尚存部分樓房,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建為賓館。1965年董必武筆書「慈光閣」。海拔1340米的半山寺在黃山南部的老人峰與朱砂峰間,原寺已圮,1957年重修,有劉伯承所題匾額。上下山游人多在此憩息,觀賞風光。另外還有玉屏樓、雲谷寺、松谷庵、翠微寺等。
仗鼓舞
流行于休寧五城、榆村和屯溪黎陽一帶的一種民間舞蹈,又名「得勝鼓」。傳說是為了紀念唐代大將張巡、許遠抗擊安祿山叛軍得勝,而擊鼓歡慶。此舞由數十人表演,擊鼓者打扮成武士,短打緊身,十字披紅,頸挎仗鼓(扁圓形皮鼓),右手緊握短而粗的鼓槌,左手持健鈴,隨著行進步伐擊鼓面或敲鼓邊。另有十數人手持檀木夾板,邊行進邊擊拍,發出清脆的響聲。隊列前面有一對大紅燈籠,一人持 ,上書「得勝鼓」三字,後隨一隊蜈蚣旗幡,整個場面威武雄壯,令人振奮。
疊羅漢
流行于歙縣葉村的一種民間游藝。表演時演員下穿紅彩褲,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繪有臉譜。演員均為男性,表演渾樸粗獷。演出前舉行祭台儀式,焚紙燒香、羅漢掃堂,然後從演員相繼登台或在廣場上表演。演員不說不唱,在大鼓敲擊的簡單節奏下,分別表演童子拜觀音、斜角旗、仙人橋、石猴出山、六柱牌坊、涼心水閣、水簾洞、劉海戲金蟾等造型。表演時先易後難,特別是水簾洞中演員的筋斗及六柱牌坊20余位演員疊成的六層造型,最為精彩。
跳鐘馗
一種民間舞蹈,又稱「嬉鐘馗」,流行于今徽州區岩寺鎮、歙縣朱家村一帶。據說明萬歷年間就有此習俗。每年端午節,這些地區都要「嬉鐘馗」,以求驅邪降福,保佑村民平安。古時「嬉鐘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後來發展到由人扮演鐘馗,在村中巡游嬉耍。近年來,歙縣鄭村鎮的堨田村,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行這項活動,煞是熱鬧。
抬閣
抬閣流行于休寧、屯溪的一種民間游藝,又稱「抬角」。抬閣共分上、中、下三層,將俊俏兒童裝扮成一出出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層抬閣上,底盤由四至八名彪形大漢抬著。抬閣的四周用紙扎成龍、鳳、鶴、祥雲、水花等彩燈,巡游時彩燈內點燃蠟燭,映照著服裝鮮艷的兒童,遠遠望去,酷似天仙下凡。抬閣上的人物不唱不做,但配上鼓樂開路、鑼鈸斷後,熱鬧非凡。今屯溪隆阜還經常組織抬閣隊上街,近年創作了《戴震還鄉》,以紀念一代宗師。
目蓮戲
徽州一古老劇種,流傳于黃山市各地及鄰縣,尤其盛行于祁門、石台一帶。該戲劇本《目蓮救母勸善戲文》,為明代祁門人鄭之珍編撰而成,分上、中、下三卷(100折),故事主要寫傅相之妻劉青提,褻瀆神明,被打入地獄,其子傅羅卜救母心切,遍歷地獄十殿,終于母子團圓,舊時每逢夏歷閏月之年,徽州民間多演此戲,以求驅邪避災。」導游在前面滔滔不絕的講著,听得四人昏昏欲睡
推薦《蘇甜修仙傳》大家要多多的給票哦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