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最終被太醫搶救了回來,不過,太上皇的「中風」卻沒有痊愈,連話都說不清楚了,因此,必須臥床靜養,也就是說,太上皇徹底失去了處理朝政的能力……
太上皇病重期間,承瑞帝在太上皇身邊親侍湯藥,衣不解地,國家大事皆有內閣處理,由林如海暫理朝政。******$百+度+搜++小+說+網+看+最+新+章+節****
然而,林如海「長時間把持朝政」,名不正,言不順,又有,國不可一日無君。
所以,太上皇的「中風之癥」還沒有痊愈,承瑞帝卻「不得不」離開太上皇的身邊,忍著悲痛,處理朝政,希望能夠為太上皇分憂,為天下百姓盡心盡力。
這段時間,國家大事全都壓在了林如海的身上,林如海也是上了年紀的人了,在雙重壓力之下,林如海累出「病」來了,不得不臥床休息。
承瑞帝得知之後,數次稱善,夸贊林如海是國之棟梁,並派遣了數名太醫,命他們常駐于林府,若是林如海有什麼三長兩短,便拿他們給林如海償命。
承瑞帝和林如海之間的「君臣情誼」,一時間傳為佳話美談,世人都稱贊承瑞帝十分賢明,不弱于其父,景憲皇帝……
當然,上述內容,都是明面上發生的事情,雖然全都是真實的事情經過,但其中卻蘊含了無數常人看不見的刀光劍影,爾虞我詐……
在「大明宮」的東部,有一座宮室,名為「東宮」,因為「東方青龍木」等原因,從前明開始,東宮就是歷代太子的居所,可是如今,這里居住的卻是一位皇帝,名正言順地從奉天殿繼承大統的皇帝。
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承瑞帝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居住在東宮的皇帝。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很簡單,因為,承瑞帝上面還有一個太上皇,太上皇雖然退位了,卻依然居于乾清宮,承瑞帝雖為天子,卻只能屈居于東宮。
這十余年來,承瑞帝一直是太上皇的傀儡,甚至于,連太子都不如。
如今,太上皇得了「中風之癥」,近乎于完全地喪失了處理國家大事的能力,若是按太上皇的心思,就算讓身為「內閣首輔」的林如海和其他內閣大學士暫理朝政,他也不想將朝政交到承瑞帝的手中。
因為,太上皇非常明白,讓林如海暫理朝政,林如海絕對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不能,也不想……可是,若是將權利給了承瑞帝,怕是……承瑞帝再也不會松手了。
雖然承瑞帝侍奉太上皇極孝,可太上皇也是經歷過「奪嫡」的人,並且還是幾十年前那場「奪嫡之爭」的最後勝利者,對于承瑞帝心中的小九九,太上皇心中跟明鏡似得。
太上皇心中明白,承瑞帝怕是就等著自己歸天的那一日了,甚至于,有些等不及了!
只是,今非昔比,這些年來,承瑞帝雖然隱忍不發,事事以太上皇為尊,心甘情願地做一個合格的「傀儡皇帝」,但明眼人都清楚,太上皇早晚有駕崩的那一日,大明的錦繡河山,遲早是屬于承瑞帝的。
這些年來,有很多存了「投機」心思的文臣武將,暗中投靠了承瑞帝,其中還有一些人,乃是太上皇極為信任的臣子。
對于這樣的情況,太上皇並非一無所知,為了遏制這種情況,太上皇曾多次「殺雞儆猴」,效果卻非常不顯著……
事到如今,除了林如海、楊冀這兩個人,就算是太上皇的老臣,也都存了「改旗易幟」的心思,畢竟,太上皇的時日不多了,承瑞帝卻正值壯年。
其實,若非林如海、楊冀這二人,被太上皇捧得太高了,被迫成為了承瑞帝的「敵人」,林如海絕對躲得遠遠的,等太上皇和承瑞帝分出一個上下,再回來繼續為天下百姓盡忠。
林如海只想做一個清官、好官,治國興邦,令百姓安居樂業,太上皇和承瑞帝這對父子誰勝誰負,和林如海一兩銀子的關系都沒有。
人無論是在江湖,還是在廟堂,都是身不由己……
神京,紫禁城,東宮。
雖然成為了真正的「天下之主」,但承瑞帝依然覺得「如履薄冰」,生怕「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數十年的苦功,付之一炬。
承瑞帝坐在東宮的寶座上,召見自己的心月復謀士馮鐸商議大事。
若說身份,馮鐸身無半職,只是一個草民,卻是承瑞帝最信任的謀士。
馮鐸早在數十年前,就「慧眼識真龍」,來到當時還是不受寵皇子的承瑞帝身邊,為承瑞帝出謀劃策,在「奪嫡之爭」中,承瑞帝明面上是無欲無求,暗中卻做了許多大事——比如廢太子這件事,其中就是承瑞帝下的黑手——承瑞帝在「奪嫡之爭」中做得許多大事,都有馮鐸的身影。
如今,苦盡甘來,承瑞帝成功奪得了朝政大權,馮鐸也跟著揚眉吐氣,馮鐸開口說道︰「聖人,如今大勢已定,只不過,聖人卻不能大意,應該早些想想,如何處理太上皇的臣子,既要立威,令百官臣服,又要留有余地,拉攏施恩,令百官歸心
這段時間,承瑞帝親自處理國家大事,每日只睡兩三個時辰,十分勤勉。
應該說,承瑞帝還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皇帝,大事、小事一把抓,將國家大事處理得井井有條,就算是林如海,也在暗中稱贊承瑞帝「是一個好皇帝,若是他早些親政,吏政也不會崩壞的如今這個地步,可惜了……唉……」
承瑞帝比林如海還要年長,如此辛勞,自然是身心疲憊,不過,承瑞帝雖然很累,心情卻非常好,听了馮鐸說的話,承瑞帝笑道︰「愛卿說得,全都是朕的心里話,這些年來,你我雖為君臣,我卻當年是朋友,你心里怎麼想得,但說無妨
雖然承瑞帝說得話很是真情實意,讓馮鐸的眼圈都紅了,可馮鐸卻不敢完全相信承瑞帝的諾言,在心中拿承瑞帝當朋友,因此,馮鐸說的話很是委婉,滴水不漏。
馮鐸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楊冀這個人,絕對不能留,為了錦衣衛這個大殺器,楊冀這個執掌錦衣衛多年的特務頭子,必須除掉,斬盡殺絕,至于林如海,卻可以懷柔一些,給林如海留一條活路,免了林如海的官,卻讓林如海衣錦還鄉,以此安撫人心,等到承瑞帝坐穩了江山之後,無論是要殺要剮,就都無所謂了。
不過,太上皇還健在,林如海是內閣首輔,楊冀是錦衣衛都指揮使,兩人都是位高權重之人,不適合做「殺雞儆猴」中的「雞」。
承瑞帝委婉地問道︰「愛卿覺得,誰是我想要的‘雞’呢?」
馮鐸的答案非常簡單——「甄家」。
甄家雖然非常顯赫興盛,卻並沒有什麼「有能為」的人,在朝中並無支柱,甄家之所以能有如今的興旺,靠得不過是太上皇的寵信罷了。
甄家是太上皇的母家,甄家族長甄應嘉的幼妹,是太上皇最寵愛的妃子,也就是前不久逝世,風光大葬的甄皇貴妃。
其實,若是論關系的話,承瑞帝和甄家也有親戚關系,承瑞帝和甄應嘉勉強算是「甥舅」,只是,甄家很早便將賭注都下在了廢太子義忠親王的身上,義忠親王壞了事之後,又將賭注壓在了忠順親王的身上……
听了馮鐸的「建議」,承瑞帝的腦海中出現了那些甄家魚肉百姓的蛀蟲行為,承瑞帝嫉惡如仇,再看不過的就是那些「國之蛀蟲」,承瑞帝從很早開始,就想鏟除甄家等寄生在「大明」身上的毒瘤了,更何況,甄家還得罪過承瑞帝。
想到甄家在被抄家之後,男的發配充軍,女的為奴做娼的淒慘樣子,承瑞帝的心中十分快意,眼中閃過一絲瘋狂的神色……
承瑞帝沉思了片刻,然後點了點頭,笑道︰「如此這般,甚好!」
說罷,承瑞帝揮手讓馮鐸退下了。
然後,承瑞帝的思緒從甄家飄到了林家,和甄家不同,林家不僅沒有魚肉百姓,還經常作善事,林如海雖然出身顯貴,卻極有能力,做地方官時,令一地百姓豐衣足食,做內閣首輔時,也是勤勤勉勉,為百姓盡心盡力。
這些年來,林如海等人一直視承瑞帝為空氣,甚至處處與承瑞帝為敵,可承瑞帝卻依然十分欣賞林如海的能力,認為林如海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只不過,這種評價並不影響承瑞帝心中的恨意,承瑞帝在心中恨透了林如海等人。
身為皇帝,最不能忍的就是臣子對自己的無視,若依承瑞帝的本心,林如海雖然有功于社稷,是一個賢臣,承瑞帝卻想將林如海凌遲處死,千刀萬剮。
想著林如海的才干,承瑞帝面露淒色,嘆了一口氣,低聲自語道︰「林海此人,若為朕所有,該有多好……可惜了……」
承瑞帝知道林如海是身不由己,卻不會原諒林如海做下的那些事。
其實,承瑞帝也動過收服林如海的心思,就像唐太宗寬恕魏征那樣,成就一番美名,名留青史,流芳百世,可是如今,承瑞帝改了主意。
承瑞帝忍了數十年了,他不想再忍了!
甚至于,承瑞帝覺得自己再忍下去的話,一定會瘋掉的!
承瑞帝在心中默念道︰「朕會做一個好皇帝的,大明會在朕的手中更為強盛的!那些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那些國之蛀蟲,朕絕不會放過他們的!為了讓百姓們豐衣足食,朕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
「但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林如海既然與朕為敵,朕,絕對不會放過他的,朕要將林如海最珍視的東西毀掉,朕要讓林如海的子孫,世代為奴為俾,朕要讓林如海的妻女去做娼妓,人盡可夫!」
「朕不在乎後世之名,朕只想恣意的行事,依自己的本心!」
為了皇位,承瑞帝忍了許多年,都已經……變態了!
作者有話要說︰好皇帝不一定是好人,昏君也不一定是壞人,也有可能是好心辦壞事……
至于承瑞帝,他若是贏得了這場斗爭,也會是一個好皇帝,甚至于為了天下將自己累死在皇位上,可是,他絕對不是一個好人,忍了幾十年,變成變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