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紅樓 第三百二十六章 黛玉之論

作者 ︰ 效顰

難得父親問起此事,黛玉也有意表現一番。

雖說沒人知道,他們能做到哪一步。可接下來的事情,哪怕黛玉是個女子,也不想只在一邊看著。是以,黛玉到底還是斟酌了一番措辭,才道「我也不如父親,做了那麼些年的官,民生政務都擅長。但我們林家似乎幾輩人的身子骨都不算好。父親雖是寒窗苦讀、官場沉浮,但終歸是家里的獨苗,後來又有母親打理後院。要說後宅恩怨,市井小人的心思,只怕不見得領教夠了。」

這是事實。

若非如此,林如海也不至于動了游歷天下,完善理念的想法。事實上在黛玉說起她原本經歷過的一切之前,林如海甚至都並不知道,後宅之中,居然也會有那麼多復雜曲折、陰毒狠辣的小動作!

黛玉繼續道「女兒曾寄人籬下,外祖溺愛,卻又是舅母不喜。人心反復之處,倒算是領教深刻。可若是仔細想來,終究還是因這些後宅女子,終身被拘囿于一方小小天地之中的緣故。莫說那等不能讀書習字的,就算是那等飽讀聖賢書的又如何?一生所求,只能是丈夫兒女。操持家務,惦記的事情,又怎能月兌于銀錢之外?若能另有所見,有別物可求,卻也多半不至于如此。」

頓了頓,黛玉接著說道「女兒想來,世人皆是如此。若無可寄托,無可追求,便只能寄托、追求眼前之物,自限自身。又難免走入歧途。」

林如海默默點頭。

黛玉的著眼方向不同,但得出的結論,他已經有些感覺了。

而且,黛玉之前說「不見得需要讓女子走出閨閣」之語,林如海幾乎有些失笑。

「可話說回來,既然人都容易寄托眼前之物,這也是人心的道理。」黛玉繼續斟酌著言辭「儒門也是明白這些。雖說教化天下,但其實一直力有未逮,便任由佛道兩門傳教。若是真篤信佛道兩門,不說其他。好歹也不至于禍亂天下。」

林如海又點了點頭。

黛玉說得似乎有些雜亂,但他可以理解。

何況她現在說得主要還是現世的情形,或者說儒家漸漸形成的治世之道——自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各種禮法道理,比如孝悌仁信之道,都已經深入人心。

但終究還做不到讓所有人都知詩書明禮儀,佛道兩家,便是不錯的補充。

雖說偶爾也有被反噬的時候,但總體來說,天下一直都在儒家的掌控之下。

黛玉繼續道。「後世的人也未必不明白這個道理。是以,按墨玉所說,這佛道兩門並其他宗派,倒比儒門還要長久些。那淨土宗、禪宗教義最為接近人心所求,就更是昌盛。而在華夏之外。類似于極樂淨土的天國,也有眾多信奉者。都是一樣的道理。」

林如海這次簡單道「但佛道諸教,不可治世。」

輪到黛玉點頭了「這是自然的。供奉仙神,不求自立,不是為人之道。且佛門求善果。真信者難免軟弱無爭。道門求長生,求得是一己之結果,是以據說如今也已險頹勢。這些教派,自然都不擅長治世。但按墨玉所說,後世各國卻並無一國能徹底擯棄神佛信仰而治世。也終究是治世之法皆有缺憾的緣故。而這些缺憾,倒確實是儒家能夠補全的。」

林如海有些有趣的笑道。「你倒是說說看?」

倒是並不計較黛玉直呼墨玉名字的事。

黛玉認真道「對所謂的世界各國,墨玉也所說不多。不過女兒听來,似乎是接近于法家。所謂的以契約治國。*理而輕人情。但人心所求,豈是律法能完全約束?人心又怎麼可能完全寄托于律法?自然只能依靠信仰。若無信仰,光有律法,只怕不足以治世。善惡、道德,想來不是光靠律法就能夠界定。」

黛玉沒有用什麼肯定的詞匯,但她對自己的看法還是頗為篤定的。

「而墨玉所說最多的,還是後世華夏的治政。據說那時的思想,也有‘不語怪力亂神’、‘大同之世’的說法,要女兒來說,這倒是後世最完善的治世理念,可惜終究還是差了一籌。否則不至于在一度滅佛絕道之後。又讓佛道兩門依然復蘇了,佛門更是頗為興盛。」

「差在何處?」

黛玉笑道「自然還是那句話,不曾給人一個寄托之處。人心若是沒有寄托,便容易茫然墮落,或有諸多愚行惡性。和眼光狹隘,卻是一致的。大同世界雖好,若只有大同世界在彼岸,又有幾人能一徑前行?儒門好歹還求個清史流名、流芳百世呢。真要說大同之世,也該是儒門的核心之論了,但不說後宅女子,無知愚民,就說父親日常所見的朝廷百官,可有幾個真信這個的?父親自己相信麼?」

說到後面,黛玉說得頗為戲謔。

林如海也只能無奈搖頭了。

「士農工商,不論四民,女子又總低男子一等。」黛玉輕嘆道「父親也該知道我之前為何那麼說吧?為什麼說治世,不見的需要女子走出閨閣?」

林如海點頭「你的意思是,大同不可能實現,或民眾之間,或男女之間,終歸是要有個高下之分的?」

黛玉道「所謂的‘階級’,便是不明著說,終究也是存在的。所以,孔孟兩位聖人也罷,墨玉所說的哲思者也罷,思考了許多天下治世的道理,說了大同之世。光是男、女二字,就已經分出了高下了。哪怕只是疏忽不言。」

林如海嘆道「果然你是個有心的。」

黛玉不是說女子真的不用走出閨閣,更多的只是怨憤不平。不過,這種不平,倒沒有影響她的根本想法。

她的意見,其實就是兩點——

第一,任何治世理論,除了必須的規範、約束之外,都要考慮人心的需求——近的、能在眼前看到的需求,或者說理想。在這方面,連「名垂青史」都稍顯高遠,就別說大同之世了。

第二,天下大同,這本來可以說是儒家的核心觀念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儒生可以說出口的追高要求。可這四個字,本身就是儒門學說里,最飄渺的東西!也許依然可以作為最高理念存在,但勢必要做出調整。

于是,林如海都不能不說一句「虎父無犬女」!

這里面的東西,有些是他也考慮到了的,但其中有一部分,連他也覺得頗為受益。

ps︰抱歉最近的字數少。這一段其實算是本文的核心之一,但無疑連我自己都有點不想寫了。太佔位置不說,還弄得頭暈腦脹。想要一章之內結束林家父女的對話,結果只有兩千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亂紅樓最新章節 | 亂紅樓全文閱讀 | 亂紅樓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