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原異 袁劉之戰

作者 ︰ 豬肉刀客

公孫瓚與嚴綱私交甚好,本身又是勇將,見其遇險,親提兵器,縱馬來救。袁紹對身後低喝︰「此為殺死公孫良機,文丑!快快出戰!」那喚作文丑的大將呵呵大笑︰「請主公稍候,某這便取那公孫瓚首級獻于麾下。」言罷縱馬提刀,直撲公孫瓚。

那邊黑漢見公孫瓚親自出馬,舍了嚴綱,與文丑夾擊公孫瓚,公孫瓚奮起神威,大戰兩將,戰約十合,已是氣力不加,敗象畢露。公孫瓚平日對陣時,曾嚴厲告誡手下諸將不得插手,現在勢危,諸將見勢不妙,再也顧不是公孫瓚日後責罰。連帶傷的嚴綱都一涌而上,只求救援公孫瓚。

那黑漢見數將上前,大喝一聲,奮起平生之能,那長槍更是快如閃電,公孫瓚高聲慘叫,已是被黑漢刺中後心。那文丑順勢提刀向公孫瓚斬去,將其一刀揮作兩段。口中大喝︰「跳梁小丑,也敢在顏良、文丑面前舞刀弄槍。」既斬公孫瓚,黑漢顏良與文丑縱馬沖向公孫瓚諸將。

公孫軍既失主帥,軍心大亂。袁紹揮軍碾殺過去,公孫軍兵敗如山倒,突然身後喊殺震天,三將引數千人沖向袁軍,其中一長須大漢大喝︰「諸軍慌,劉關張在此!」

那關羽、張飛兩人勇不可擋,所到之處,袁軍非死即傷,袁紹遙望見關、張直向自己沖來,想起關、張之勇,正想引軍後退。那邊顏良、文丑見關張來勢洶洶,各自迎戰。四人于亂軍中交戰,掀起滾滾沙塵,出招極快,兵器相交之聲不斷,士兵不敢靠近。大戰十數合,不分勝負。

關羽奮起神威,一刀刺中文丑大腿,正想結果了他,被袁軍手下士卒圍定救回,那邊顏良亦是戰了公孫瓚等人多時,面對龍精虎猛的張飛,氣力不加。只想辦法遮擋。

張飛趁其望見文丑中刀分神,一矛刺中其手,顏良大驚之下,飛馬逃回本陣。關、張兩人也不追趕,只顧殺散身邊小卒,袁紹見勢不利,便鳴金收兵。劉備引軍趕了一陣,亦退走。

回至劉備主帳中,只有辛毗與沮授二人在旁,關、張在外收編士卒。

辛毗在陣中目睹公孫瓚被殺全程,以手加額︰「幸得公孫瓚身邊無猛將可用,不然及時相救,定能逃過一劫。主公入主北平,實乃天意。」

劉備計謀得逞,心中欣喜︰「那兩將極勇,非吾二弟、三弟,等閑之人不可敵也。如今我們已是成功第一步,以後還需先生等多多出力。」

辛毗抱拳︰「定為主公盡力,如有不肯為主公所用者,該當如何?」

劉備眼中閃過一絲狠色︰「凡有此等人,均是對我大漢有逆心之人。除公孫家人外可柔和一些外,其余人公自行斟酌,必要時,可斬之。但一定要做得隱蔽,免得落人口舌。」

沮授微笑抱拳︰「主公初建功業,正是收取人望之時,我等自會理會。」

三人相視哈哈大笑。

此戰後月余,劉備用辛毗、沮授之計數次小勝袁紹。軍中威望漸高,兼關、張極勇,博得公孫瓚之兵信任,雖暫推為領軍之人,實則已是兵權在手。兩軍相持,勝負難分。董卓聞袁、劉大戰,為收取兩人之心,以朝廷名義下旨,令兩軍停戰,各回駐地,令劉備領公孫瓚之職。沮授等人借機鏟除公孫瓚原有勢力,以備劉備回師北平後再無動亂。

孫堅引軍回江東路過荊州,劉表引軍欲奪傳言中的玉璽,與孫堅大戰一場,孫堅在虎牢之戰已是傷筋動骨,怎敵劉表伏兵?自然是大敗逃回江東,自此孫、劉結怨。

曹操敗回東郡,太守喬瑁暗恨曹操會盟時痛罵眾人,欺其兵少,欲吞並曹軍。誰知手人眾人多有降曹之心,行事不密,反被曹操設計所殺,曹操自領東郡太守。

劉備、曹操、袁紹等人各自整理政務,欲要渀效伍暄之舉,卻是要麼心有余而力不足,要麼猶豫不定。但總是不多不少實行一些惠民政策。其中劉備在北平很是艱難,許多將領認為劉備故意推遲出兵救援公孫瓚,以至公孫身死。幸得關靖、田楷、沮授等人極力相助,反指責諸將護衛不力,總算勉力接手北平,公孫瓚手下多數大將服于關、張武威之下,只有少數投奔袁紹。自此,劉備已一躍成為手握萬余騎兵,數萬步兵的諸侯。袁紹對其甚是忌憚,每日與下屬盤算如何鯨吞劉備地盤。

董卓在李儒的建議下,不再明目張膽為非作歹。各自治地百姓得到維持微薄生計的機會,開始逐漸恢復生氣。

袁、劉大戰如火如荼之時,伍暄大軍也是訓練得如火如荼,伍暄部暗衛及探子在與王越的大力整頓下,漸已成型,不斷向諸侯滲透,各方情報早已遞到伍暄桌上。聞劉備、曹操已是略略站穩陣腳,自己手中握有重兵已是佔了東平將近一年,依舊的原地踏步。近日聞趙雲等人所報已將士兵訓練磨合已久,頗具戰力,請戰之心已是躍然臉上。實力每日增強的伍暄雄心勃勃,一日召心月復大將于刺史府上。

「如今形勢如此,我軍當如何進取?」伍暄將軍情通報了一遍,問計于眾人。

「主公如今兵強馬壯,向何處進軍不可?我建議進軍曹操,那曹操有虎牢關道有意無意擺了我軍一道。為人極其奸猾,此時不攻,待其養成氣力,實是我軍心月復大患。」趙雲對曹操所為甚是不屑,率先進言。

「趙將軍所言甚是,兗州諸侯,除曹操外,其余人均不足為慮。」樂進顯然也認為曹操不可小視,同意趙雲的意見。

「子龍與文謙所言雖是有理,主公雖于討伐董卓一戰中威望日上,但州中諸侯仍是不听主公之令。我軍若大舉進攻曹操,必向袁紹求救,雖然我軍不懼兩軍夾擊,怕有諸侯蠢蠢欲動,對我軍不利。但我覺得還是向東南先取任城及山陽為妙,任城郡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我軍若進佔必不費吹灰之力。」陳宮將趙雲見解加以分析,趙樂兩將恍然。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原異最新章節 | 三國原異全文閱讀 | 三國原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