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原異 東吳之謀

作者 ︰ 豬肉刀客

時到深秋,探子突報︰「孫堅引軍攻劉表,起初大勝,但圍攻襄陽時,中了劉表謀士蒯良之計,遭受冷箭身亡,其子孫策即位,孫策極其勇猛,擒得劉表大將黃祖,換回父尸,退回江東。」伍暄與孫堅並無深交,聞報致書一封其子孫策。

孫策在江東拆開伍暄書信細看,其書大致︰世兄之父乃江東猛虎,失之實漢室之大不幸也,猶想數月前與孫將軍聯手驅賊,將軍英武似在眼前。可惜天妨英才,世兄節哀。聞世兄英才,但有不如意,暄求賢若渴,靜候世兄前來相投。

孫策覽罷冷笑︰「伍暄何許人也,竟出如此狂言!」

麾下謀士周瑜微微一笑接口︰「伍暄出道至今,連戰連捷而未嘗敗績。論年紀,比伯符你還要小兩歲。論功績,此人與老主公等勝董卓驅漢賊,又恢復漢朝建國之初實行的各種賦稅制度,廣受天下百姓稱頌,如今官居致安東將軍。伯符與其相距甚遠,彼確有張狂的資本。」

孫策臉上一紅︰「公瑾何意?依你之見,吾還不如伍暄?吾帳下有君這般的王佐之才,更有程普、黃蓋等猛將,又何須向那伍暄卑躬屈膝?」

周瑜哈哈笑道︰「伯符說的是,可如今你只有三千人馬,周邊如嚴白虎、王朗等人無不擁兵數萬,最近又與劉表隔江結怨,你又如何開彊拓土?倒不如擇個暗弱諸侯假意投之,積攢一些戰略經驗,借故離開再作打算。」

孫策狐疑︰「公謹的意思是要我假意往投伍暄?然後瓊吞其勢力?這恐怕有些不妥,父親在生時,常言討伐諸侯之時幸得其助,如今不懷好意前去相投,大丈夫實在不恥于以德報怨。」

周瑜暗贊孫策為人,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從伍暄來信中,暗藏一付居高臨下的意思。我看伍暄目前風頭正盛,少年人卻也難免氣盛,但吾料其禍不久矣。」

孫策身邊一名少年約十三四歲,極是英武,一雙眼楮竟是帶著悠悠碧光,接口道︰「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我等目前舉步為艱,公瑾說得正是道理,待其落難之時,兄長不取,難免便宜他人。如兄長念其對父親有恩,大可善待于他,讓其一生富貴便是。」

孫策怒喝︰「仲謀,你在說些什麼?如真似公瑾所言伍暄不久遭遇劫難,我等力微,不往相助報恩倒也罷了,還要待其勢單時落井下石?如此不齒的行徑你也想得出來?你還是好好讀書,修修品德,少理些軍政大事。」

那少年明顯不懼兄長發怒,依然強硬回道︰「權只是為家族著想,兄長念著太多恩怨,終究成不了大事。」

周瑜暗暗奇之,孫策已是大怒,一巴掌揮在孫權的臉上︰「你小小屁孩品行如此不端,給我滾出去!」周瑜連忙攔住孫策︰「伯符,仲謀所說也有一定道理,少年人不拘小節是好事。當然,仲謀這般和兄長說話也是不對,仲謀,還不向兄長道歉!」

孫策盛怒之下下手極重,孫權捂著臉,嘴角流出鮮血,跪下說道︰「小弟一時急功近利頂撞了兄長,請兄長原諒。」眼中似是流下淚來,神情極是悔恨。神色變換極快,周瑜眼角微不可察一閃。

孫策眼見孫權狼狽,想起父親的囑托,扶起孫權︰「兄長也有錯,好了,沒事了,公謹,你看下步我們如何才好?」

周瑜微笑,目光灼灼地指著地圖︰「其實我早已料定伯符不肯相投伍暄,而且我等離兗州較遠,取得情報極為艱難,要對伍暄發難,實非易事。故而思得一計,袁術在討伐董卓之時擺了老主公一道,而且南陽、笀春一帶富戶極多,何不投向袁術,抓住機會頂而蘀之,佔住淮南,再進軍江東謀取揚州,一可以報父仇,二來可以借袁術之兵圖揚州,平山越流賊。據長江之險,稱霸南方。」

孫策想不到周瑜小小年紀,便為自己制定如此宏圖,大喜說道︰「公謹之計,深合吾意。」

孫權則說道︰「此計雖好,卻有兩難,一是如何取信袁術,二是如何據住江東,留一塊喘息之地。」

孫策聞言復又轉為憂愁,周瑜內心不由嘆息一聲︰「伯符勇則勇矣,卻是思慮甚少,機變遠不如其弟。不過所幸年幼,尚能改變。」當下振奮精神,繼續說道︰「我可以為伯符守住江東,但如此一來,伯符身邊無人謀事,怕是難以取代袁術。取信袁術之事則要冒一下險。」

孫策喜形于色︰「公謹果然足智多謀,去向袁術身邊,自然少不得受些冷落,公謹大才,我實不忍要你去受辱。你就和仲謀一些守在江東。」

周瑜躬身一拜︰「伯符為吾主,臣下不能為主分憂尚且要去仇敵處受辱,實在是臣下無能。」

孫策擺擺手︰「你我兄弟一體,何分主次。」

周瑜很是感動︰「本來瑜想和伯符一起去往南陽,只是瑜恐年少不更事,意欲在江東再治學年余,一者為伯符守江東,二者為補打仗行營實際經驗不足。」

孫權問道︰「公謹所提及取信袁術有些冒險是何道理?還請賜教。」

周瑜說道︰「自古取信仇敵示弱,向來都是質子。但伯符尚未成家,並無子可質,所以,要仲謀前去。」說罷看了一眼孫權。

孫權臉色變幻,孫策見其露出遲疑,便說道︰「既然仲謀不肯前往,也不可勉強。再從長計議便是。」

孫權咬一咬牙說道︰「兄長,公謹之計中,必有小弟月兌身之策。小弟願往。」

周瑜心中對孫權贊賞之意再升一升,微微一笑說道︰「仲謀好膽色,我們可如此如此。」

孫氏兄弟听罷大喜,和周瑜一並哈哈大笑。三人眼中盡是未來發展藍圖,計劃了數天。孫策初初接任父職,有周瑜在彼出謀畫策,四處立威立信,人心漸攏,每日操演士卒,以圖東山再起。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原異最新章節 | 三國原異全文閱讀 | 三國原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