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的偉大 第五十四章巡視突厥

作者 ︰ 貓絕筆

啟民可汗聞听天朝聖人皇帝楊廣派長孫晟來後,便召自己所統轄的奚、室韋等數十個部落的酋長齊集听宣。作為楊廣的宣撫使,同時也是楊廣到達突厥營地的先行人員,長孫晟就先行視察了一下啟民可汗的金帳營地,見金帳內外雜草叢生,便想叫啟民可汗親除之。于是長孫晟手指帳前之草含蓄地說︰「此根大香」。啟民可汗聞後實在地說道︰「殊不香也」。長孫晟只好解釋地說︰「天子行幸所在,諸侯躬親灑掃,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蕪穢,謂是留香草耳!」啟民可汗這才悟其本意,說︰「奴罪過。奴之骨肉,皆天子賜也,得效筋力,豈敢有辭?特以邊人不知法耳,賴將軍恩澤而教導之。將軍之惠,奴之幸也」。遂二話不說拔出佩刀親自除草,其余各部族長見後,爭相效之。啟民可汗又發命舉國就役開御道,西起榆林,東達于薊,長3000里,寬百步,以供楊廣的車駕通行。

6月20日,啟民可汗和妻子義成公主還是一起到楊廣行宮朝見,第二天,吐谷渾、高昌等一起遣使入貢。7月7日,楊廣在榆林城東大宴啟民可汗和他的隨從,所有人坐在一個可以容納數千人的大帳篷里,突厥進貢牛羊和駝馬數以千萬頭,而楊廣則賞賜啟民可汗綢緞二千萬匹。8月6日,楊廣從榆林出發,隨行護衛的士兵多達50萬,浩浩蕩蕩進入突厥境內。一開始宇文愷為楊廣建造了移動宮殿,由人力推動,上面可以容納數百人。然而楊廣卻認為還不夠威風,命令建造可以移動的城堡,周長達兩千步,城樓、了望台一應俱全。楊廣的派頭確實讓突厥人十分震驚,據說在十里之外看見楊廣的御營,都要下馬跪地磕頭。9日,楊廣到達啟民可汗的錦帳,皇後蕭氏到義成公主營帳。突厥的啟民可汗及室韋等部落酋長表現得十分恭敬,作為**的主人啟名可汗甚至上書楊廣︰「臣今非是舊日邊地突厥可汗,臣即是至尊臣民,至尊憐臣時,乞依大國服飾法用,一同華夏。臣今率部落,敢以上聞,伏願天慈,不違所請。」

啟民可汗請求易服的上書讓大隋王朝的文武百官心里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紛紛上書讓楊廣答應啟民可汗的請求。然而楊廣還是清醒的,他看到磧北未靜,猶須征戰而**不宜更改服飾,所以楊廣委婉的拒絕了啟民可汗的請求,告訴他「但使好心孝順,何必改變衣服也」。再者楊廣就是下詔「可賜路車、乘馬、鼓吹、幡旗,贊拜不名,位在諸侯王上」表彰了一下啟民可汗的恭順。

楊廣的這次北巡邊境,進入突厥境內且游走于突厥可汗金帳(皇宮)。這在大統一的中國古代,皇帝如楊廣走到別國領土像去自己家里一樣的應該是絕無僅有的吧,而且這個國家還是中原一直視為勁敵的北方草原游騎民族所建立的突厥汗國。無任是把北方草原民族打的落花流水的漢武帝,還是被稱作「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明也是沒有這種完美成就的。這種成就也讓楊廣的成就感得到了巨大的滿足,高興之余同為詩人的他做詩一首《幸塞北》︰

鹿塞鴻旗駐,龍庭翠輦回,

氈帳望風舉,穹廬向日開。

呼韓頓顙至,屠耆接踵來,

索辮擎羶肉,韋韌獻酒杯。

何如漢天子,空上單于台?

中國歷史上從未有一個朝代的帝王比楊廣北巡走得更遠,也沒有一個朝代的帝王讓異族首領跪地膜拜,惟有大隋皇帝楊廣也。所以楊廣的詩歌里的透露著磅礡大氣、威武壯麗,處處體現中華帝國的「盛世雄音」。

在突厥呆了幾天後,楊廣才返回隋境,啟民可汗一路相送入關。13日,楊廣讓啟民可汗歸國他才離去。9月23日,楊廣到達東都結束了他的第一次北巡。大業四年(608)5月,楊廣再一次離開洛陽前往五原(今內蒙古五原),並再次出塞,巡視長城。8月,楊廣到北岳恆山祈天。

對于北巡因楊廣的出巡隊伍過于龐大而飽受爭議,甚至還有的人認為楊廣出巡是為了游玩享樂。想想中國那麼多的昏君享樂都是躲在皇宮大院,偶爾有個別喜歡出巡的皇帝也是一個勁的往溫柔之鄉的江南跑,有那個皇帝會吃飽了走到天寒地凍的草原上去找樂子呢?還有來後來楊廣巡視海拔近四千米高的吐谷渾也被認為是游玩享樂,真不知道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楊廣能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找到什麼樂子。

一次為國事的辛苦北巡,被人說成牛馬不相及的享樂也只有是楊廣有這樣的待遇了。事實上楊廣的這次北巡除了安撫北方歸順的齊民可汗及室韋等外,還有就是實地考察長城周圍的邊防。很多重要的事情楊廣是要在自己親自考察過後才能放心的,就像在營建洛陽新城一樣在自己實地考察過後他才下詔營建的,長城事關帝國安危楊廣怎能不親自去考察一番呢。親自考察長城過後,楊廣在大業三年(607)七月巡視的途中就下詔征發丁男百余萬修築長城,西起榆林,東至紫河。

現在的人提到長城都認為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然而提到與長城有關的秦始皇與楊廣後都是一個勁的鄙視與髒話。

長城,開始于戰國秦、趙、燕三國,其目的是為了防御草原民族中的匈奴、東胡的南掠。秦朝統一中國後,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人北逐匈奴,佔據河套,用燕、趙和秦本國的長城,加以增築和連接修築長城。「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于是渡河,據陽山,逶蛇而北。暴師于外十余年。」秦長城把過去秦、趙、魏、燕長城連接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的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西漢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以抵御北方匈奴的侵襲。從漢文帝在位時到漢宣帝在位時止,先後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朝鮮平壤南部大同江入海口、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漢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西漢光武帝時期也曾下令修復,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對長城進行了修築與增建,其中以北齊年間修建規模最大。楊堅在位時,為防範突厥,多次于冬季征發丁壯修築長城。據史料記載楊堅在開皇元年(581年)夏四月,「召汾州刺史韋沖為兼散騎常侍。時發稽胡築長城,汾州胡千余人,在涂亡叛。帝召沖問計,對曰︰‘夷狄之性,易為反覆,皆由牧宰不稱之所致。臣請以理綏靜,可不勞兵而定。’帝然之,命沖綏懷叛者,月余皆至,並赴長城之役(《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五)」。開皇元年十二月,突厥「與故齊營州刺史高寶寧合兵為寇。隋主患之,敕緣邊修保障,峻長城……屯兵數萬以備之」(《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五)。開皇五年(585年),「隋主使司農少卿崔仲方發丁三萬,于朔方,靈武築長城,東距河,西至綏州,綿歷七百里,以遏胡寇」(《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六)。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復令崔仲方發丁十五萬。于朔方以東,緣邊險要,築數十城。」(《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六)。開皇七年(公元587年),「發丁男十萬余人修長城,二旬而罷」(《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六)。即楊堅在位期間他先後六次下令對長城修復與增建,這足以說明北方邊防的嚴重性和必要性。!!!!!!!!!收藏收藏!!!!!!!!!!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暴君的偉大最新章節 | 暴君的偉大全文閱讀 | 暴君的偉大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