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的偉大 第五十八章後世運河

作者 ︰ 貓絕筆

可以說大運河提供了非常堅實的物質基礎,對于北宋王朝的發展繁榮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是到了北宋後期,愛好藝術的宋徽宗硬讓人從江南搜集大量奇花異石,利用大運河運回開封,甚至影響了運河糧食物資的正常運輸,以蔡京為首的一幫奸臣也為了自己的私欲,胡作非為,破壞了河運的正常制度,結果導致朝廷的財政出現嚴重的危機。等到宋徽宗的兒子宋欽宗將河運的秩序恢復過來的時候,為時已晚,金國的大軍已經直逼城下,北宋滅亡了。

在一片混亂的大逃亡中,宋高宗趙構在臨安(現今的杭州)建立了南宋。為什麼把都城建在杭州?因為杭州是運河的另一個集散中心。于是北宋時通過運河向北運往開封的江淮米糧,現在調轉方向,都運到了大運河的最南端杭州。運河仍然是只剩下半壁江山的趙宋王朝的經濟基礎,源源不斷即將各地上供的財富運往臨安。

佔領了半個中國的金國人也沒有忘記利用掌握在手中的半條運河,他們學著宋人的樣,把淮北的糧食運回了北京。于是好端端的一條大運河被南北對立的兩個王朝攔腰截為兩段,雖然仍然被視為不可或缺的經濟命脈,但是已經失去了溝通南北的作用,再也不能將全國的經濟中心與政治、軍事中心緊密聯結。所以,無論是金國還是南宋都無力抵御蒙古騎兵的猛烈沖擊,相繼陷入崩潰滅亡的命運。元朝統一中國之後,斷裂的大運河被重新縫合起來。

元朝對大運河做了一次大手術,將隋朝開掘的運河航線拉直,航程縮短,全面開通了京杭大運河的航路,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這五條大河連接起來,空前有力地發揮了溝通南北經濟的作用,南方的糧食通過運河源源不斷地運到北方大都。這就是大運河歷史上的第三次大規模的開焀。

元朝的統治者們太倚仗大運河的輸血功能了,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運河竟然成了自己的命門。元末,黃河泛濫成災,洪水退去之後,厚厚的淤泥造成了大運河堵塞。這就如同動脈出現了血栓,朝廷慌了手腳,征調大量民工疏浚河道,沒想到勞工們卻掀起了起義的風暴。江淮地區陷入戰亂,出現了各支農民起義軍和元朝軍閥割據的局面,運送糧食的運河被切斷。元王朝沒了糧食,再也沒有力量去鎮壓農民起義,最後終于覆滅了。

明、清兩朝,相繼建都北京。雖然長江、珠江和黑龍江等大河及其支流的航運有所發展,但大運河仍然是我國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大批的糧食和貨物主要是通過大運河運往京城。當時,運河里船只往來如梭,運輸糧食的船最多的時候曾經達到12000多只,船工最多時超過12萬人。除了糧船以外,航行在運河上的還有許多官船、商船和民船。南方生產的絲綢、茶葉、瓷器和北方生產的豆、麥、梨、棗等土特產,都通過大運河進行交流。這一時期,我國出現了30多座新興的商業城市,十分之**都分布在大運河沿線。

然而大運河同樣也成為這兩個王朝要害。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軍領袖都深知運河對明朝政權的重要性,所以都十分重視對運河運輸的打擊,屢屢致使官員告急,明廷震驚。運河不暢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清朝時期,大運河更是成了清廷的死穴。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當英軍攻陷上海時,清王朝急派人談判,而英軍則認為在沿海地區的勝利,不足以震撼清廷,于是又發動了揚子江戰役,果然,當扼守在長江與運河交匯處的鎮江一失陷,清王朝便如同被對手點中了命門一般,整個地癱軟下來。英國駐上海領事阿禮國說︰「每當早春時節,北京仰賴漕船通過大運河供應當年的食糧,我們開一支小小的艦隊到運河口去就可以達到目的了。這種要挾手段比毀滅20個沿海或邊疆上的城市還要有效。」

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南京附近地區成為太平軍和清軍交戰的主戰場。受到戰火影響,大運河運輸中斷。清朝政府因此可過了一段苦日子。為了避開戰火,清朝不得不改由經海上運輸糧食。太平天國運動結束以後,部分官員曾經打算重開河運,無奈大運河河道淤塞嚴重,已經無法通航。

在一次次的打擊下,大部分大運河的運糧功能徹底癱瘓了。盡管清朝曾經改用海運和鐵路來代蘀,但是大傷元氣的清王朝已經病入膏肓,再也逃不過滅亡的命運。

今天的中國早已被縱橫交錯的鐵路、公路和空中航線所編織的巨網包裹,而大運河也因為淤塞嚴重,只有一小部分還能通航,不復當年之風采。但是歷史仍然記得,這條運河曾經在上千年的時間里,掌握著中國歷代王朝的生息脈搏,用千里波濤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帝國的興衰成敗。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大運河為我國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作用。大運河顯示了我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澱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凝聚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龐大信息。大運河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先說開焀大運河。

在胡戟的《運河訪古》文集中《千古功罪說煬帝》這樣說道︰「評價煬帝,最好先去大運河上走走」。是的,只有到依然在流淌著的大運河上走走才能感覺到大運河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才能知道楊廣為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的巨大的好處,他對中國的功績是不朽的、是很難有人比擬的才能對那為此以沉淪了千年的楊廣說一聲謝謝。

無任是誰動手修建大運河這樣浩大的工程都不討好,誰建都會傷國體,誰建都會被罵的。有誰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還有誰敢做如此大的手筆?大概只有氣魄同樣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所以秦始皇和他一樣被人罵為暴君。然而世人對于楊廣的魄力和勇氣也有不少的贊美之詞,文史專家顧一平先生說,「大運河凝聚著決策人隋煬帝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敢辦前人不敢辦的大事的自信和決心」。唐朝文學家皮日休在《汴河懷古》中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唐人舀楊廣和大禹來比,足以說明唐人對楊廣修運河的功績是萬分明了的。事過幾百年到了宋朝時候發大水的時候這條千里隋堤還救了成千上萬家人的性命。王安石在《白日不照物》詩中雲︰「隋堤散萬家,亂若春蠶箔。」

說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決不為過。後世的許多人說,因為大運河,隋加速了它的滅亡。但是就像秦,是短命的,可它留下了長城。隋,也是短命的,可他留下了大運河。秦以後,有強漢。隋以後,則有盛唐。而隋以後的中國,再沒有類似從三國到南北朝如此時間之長、範圍之廣泛的大分裂,都是因為有聯系南北的大運河。

楊廣干的,絕對是一件超乎時代的偉大工程。因為超乎時代,使隋如同一支火把,匆匆將自己燃盡。因為偉大,使隋如同一支火把,為後世留下光明。即使依然被誤會,但是楊廣開創的南北大運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豐功偉業這是不可辯駁的歷史事實,是後代造史者想詆毀所掩蓋不住的。因為它的存在就是鐵證,不像其它原始史料被銷毀。

如果歷史再來一次,或者楊廣能夠在歷史的大業四年再選擇一次,我相信那個想成就聖王之業的楊廣會依然堅定不移的把大運河的運河的開焀完,但是重來的他應該會听听宇文愷的意見,把步子放的更慢一些。可歷史不會重來,歷史的選擇早在千年前就交叉而過了。!!!!!本章好像很多是應用了別人的文字!!!!!!!!!呵呵呵收藏收藏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暴君的偉大最新章節 | 暴君的偉大全文閱讀 | 暴君的偉大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