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回國後,無需他那位皇上兒子做什麼特別的交待吩咐,就已經很自覺地投入到振興大清的各項工作中。而且做得比劉清的預想,還要好。
事實上這時候人的智慧,一點都不比那什麼現代穿越者低!
只是因為這時候生活在大清頂級階層的人,見識有限,視野狹窄,受傳統思想世界觀毒害太深!所以表現得比較愚昧弱智。
人家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你要他怎麼去理解認識這些東西呢?當然會表現得比較愚昧弱智。
但是如果見識跟上去了?又怎麼可能分不清先進落後?至于該怎麼做?以這時候人的智慧,當然無需什麼現代穿越者在一邊指導就能做得很好。
因為科學知識是一回事,智慧情商是另一回事。
大科學家往往都是那什麼弱智低能兒!
「太後,奴才這次出使西洋各國,收獲頗豐。奴才發現,我大清和洋人國家比起來?有優有劣,劣勢固然很多,但優勢也很明顯。」
「太後,我大清最大的優勢,是尊卑有序,格局穩定,子民大多知天命,修己身,安居樂業,不像洋人國家,朝廷內閣大都是臨時組建,朝廷政令不能長期有效地貫徹執行下去,朝令夕改。且洋人國提倡民主自由,實行什麼民主選舉制,內閣掌權,皇權旁落,乾坤顛倒,主次不明,國家隱患重重……」
「我大清最大的劣勢,就是各項生產技術遠遠落後于洋人,譬如說洋人利用機械設備,一人一天可以生產出十雙鞋,但我大清子民卻只能生產出來一雙。是故我大清目前最緊要的就是多派人員出國,盡可能把洋人的這些先進生產技術,全都在最短時間內學回來,為我大清服務……」
「太後,奴才這次出國,還有一個很深刻認識!那就是現代戰爭與以往戰爭,已不可同日而語,乃千年未有之變局!現代戰爭,兵貴精,而不在多,將貴謀,而不在勇!貴在將有謀略,兵有利器,尤其是兵有利器,更是重中之重!」
奕這次回國後向朝廷呈上的建議,無不切中時弊,一條條全都打在大清目前的關鍵要害之處。♀且他身為親王,又是皇父,地位超然,是主子而不是什麼奴才臣子。奕的話,當然立馬得到了朝廷的充分重視。
由于奕這次出使英國,不僅任務完成得很圓滿,而且在慈禧看來,他還在個人聲譽上付出了巨大代價,對他有愧于心。再加上劉清還用一個那什麼水晶屋故事把慈禧小佷女哄騙得不曉得幾開心,從而讓慈禧徹底打消了以後另立新君的念頭。
所以慈禧現在對奕,很放心。
是故奕一回國,慈禧就先把京城八旗尤其是神機營,交還給了奕統帥,算是把京城的衛戍部隊,交給了奕。而後又把原由北洋大臣崇厚統領的天津洋槍隊,也交給了奕。
因為這時候崇厚已經出缺,不在國內,被慈禧派到了遙遠的沙俄,正在和老毛子為和平解決伊犁問題跟老毛子努力談判,一時半會當然回不來。
這時候奕又給朝廷上了個折子。建議道,大清的海防建設,不能再像原來那樣分別掌控在湘淮兩軍體系中分為南北兩大塊,各自為戰,一盤散沙,而是應該專門設立一個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樣的總理海軍事務衙門,來對全國海防建設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
當然,奕在上這個折子前,還先專門征詢了一下李鴻章的意見,並當即得到了這位淮軍統帥同時也是現任北洋海軍統帥的認可支持。
大清現在軍事力量的布局,湘軍主力,全都在大西北以及中越緬印邊境一帶駐防,也就是在保衛邊疆,相當于國家的邊防主力軍。
但湘軍主力既然全都在邊境上戍邊,淮軍當然也就成為大清國內中原地區最重要也是最強大的一支武裝力量。再加上北洋海軍,也在李鴻章手中。這麼一來,李鴻章這位漢臣,他現在手中所直接掌控的軍事力量,就他娘很有點強大了!且全都駐防在京畿一帶地區,已經客觀上對大清中央政府形成了巨大的潛在威脅。♀
所以奕這個折子一上,立馬就引起了慈禧的高度關注,對奕上的這個折子,很欣賞!
覺得自己這位小叔子,在國外轉了這麼一圈回來後,可真是長進了不老少!不僅知道該怎麼提升國力軍力為大清提出了不老少連六爺都交口贊賞的好建議,而且還知道啥時候該上啥折子為朝廷分憂解難。
因為成立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樣的海軍衙門,按大清律例,這衙門的一把手主官,必須是親王大臣領餃,而不是什麼地方上諸侯大臣領餃。
所以組建總理海軍事務衙門,也就等于變相把李鴻章手中的北洋海軍軍權,給部分剝奪回了中央,從而大大攤薄了李鴻章現在手中所直接掌控的軍事力量。
這對大清目前的中央集權統治,當然是有利的,而且還有點迫在眉睫。
因為這時候定遠鎮遠這幾艘主力軍艦的訂單,已經付了定金,正式投產,意味著北洋海軍,即將正式成軍,成為大清最強大也是最先進的武裝力量。
這樣一支最強大最先進的武裝力量,當然還是由滿族親王領餃統領的好,怎能全都交給李鴻章這個外人漢臣呢?
不過李鴻章對此心里當然也很有數。
李鴻章可是位博覽群書很有文化的主,深知功高可以震主,權重也同樣可以震主,都會為自己召來不測之禍。
除非你真想造反,但李鴻章這時候顯然壓根都不想造反。
有一說一,忠君愛國這理念,李鴻章還是有滴。
只是每個人忠君愛國的方式,不同。
李鴻章覺得漸棄新疆,全力建設海防,就是忠君愛國,是為了這個國家好,咋辦?
所以奕一征詢李鴻章意見,這位淮軍統帥不僅當即表態贊成,而且還專門上折力挺奕為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的一把手,也就是大清海軍最高長官。
李鴻章既然這會做人,奕當然也要投桃報李,親自上折把總理海軍事務衙門二把手的位置,全力舉薦給了李鴻章。
慈禧原本把奕的折子,交發給軍機處議處。也就是把這件不大好辦且很容易得罪人的差事,先交給奕忻去辦。
一來可以轉移矛盾。二來也可以留下點那什麼回旋之余地,以便朝廷跟李鴻章討價還價。
但卻沒想到辦到中途,奕忻這邊還沒拿出什麼好辦法,李鴻章那邊居然主動跟奕達成了默契,可謂得來全不費工夫。
于是慈禧欣然許可了奕李鴻章的折子,任命這兩位成為最新成立的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的一二把手。
奕當上總理海軍事務衙門一把手後,事實上已經與恭親王奕忻形成了分庭抗禮之勢。
不過這時候奕還不知足,還要插手過問奕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事。
因為振興大清,光靠國防建設不行呀!還得把工業建設也就是把洋務實業建設搞上去,才能真正實現強國目的。
還有國際關系在這時候也很重要!必須得為大清多爭取點和平建設的外部環境,才行。
而這些目前可全都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事。
當然,奕對奕忻主管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絕不是那什麼指手畫腳,胡亂插手,而是經常來過問關心一下這事那事的進展程度,主要精力當然還是放在了他自己的本職工作上。
奕現在的本職工作,分為兩大塊。
一塊是京城防務,也就是旗營工作。一塊是北洋海軍事務。
不過這北洋海軍事務,現在有這能干李鴻章大人親自抓,也就無需奕這位親王太過把精力投注于此。
一來奕沒李鴻章在行。二來太過關心也會讓人家李鴻章心里產生抵觸情緒,于海防建設大局不利。
于是奕就先重點抓了下旗營工作,也就是大清陸軍中央正規軍的軍隊建設。
奕下令,廢除並回收了冷兵器時代的戰斗物質,像什麼盔甲長毛類等等這些鐵制裝備,全都分期分批地收繳回中央,而後把這些鐵器,全都進行了回爐改造,改鑄成農具,或是熱兵器裝備。
為此奕還堅決改革了軍服,把那什麼鐵制盔甲軟甲戰鞋統統都不要了,改為統一制式的全布裝軍服。
與此同時,奕還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減少淘汰騎兵編制,逐步加強完善步兵編制。
這麼一來大清旗營的負擔,大大降低。部隊的機動性,則相應大大增強。
畢竟不用穿著什麼那沉重盔甲干活了,而騎兵的減少,則無疑大大降低了軍隊原有的供給成本。
事實上湘淮兩軍早已改用布制軍裝,那種頂盔貫甲的冷兵器裝束,早已在湘淮兩軍中絕跡。但是八旗勁旅,還頑強地保留著這種冷兵器時代的裝束。
很威風!很酷!但卻已經沒啥用處。
不過奕還是保留了大清原有的軍隊編制,並沒有把軍隊改編什麼近現代化這種營團師編制,而是依然保留了原編制。
因為奕覺得,這只是個稱呼,改不改都沒啥實際意義,而他當然早已習慣了原有的軍隊編制,于是也就還是沿用了原編制。
是呀,班長也就相當于十夫長,排長則相當于百夫長,以此類推,何必非要改成什麼班長排長呢?
事實上從大清軍隊編制來說,奕統領的旗營,才是大清真正的中央正規軍,湘淮兩軍則全都原本相當于大清的武警民兵類雜牌軍。
就算是到了現在,湘淮兩軍也只取得了大清地方正規軍編制,而絕不是什麼大清中央正規軍編制。
但事實上大清現在的中央正規軍,旗營,從戰斗力以及軍隊實際作用上,都早已名不符實,淪落成那什麼武警保安類雜牌軍,但卻依然享受著中央正規軍編制的優厚待遇。
這顯然很不公平!
面對這一問題,奕當然不會主動把自己統帥的中央正規軍,降級,降低軍隊待遇。
但卻當然也想把中央正規軍的戰斗力與實際作用,跟這中央正規軍的待遇,等同起來,成為名副其實的大清中央正規軍。
但是奕軍隊改革進行到這一步,卻怎麼也進行不下去了,遇到了巨大阻力。
這阻力當然來自于在大清已實行了幾百年的八旗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