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現如今在大清的地位,跟出國前比起來,可不能同日而語,早已大大提升,今非昔比!
這位王爺現在一手絕對掌控著戰斗力已大大提升之大清的中央正規軍,旗營。
小皇上逐漸長大成人的壓力。
所以奕勢力的崛起,發展到現如今這程度,慈禧覺得已經很可以了!再也不能繼續加強。
除非有個什麼東東可以確保奕將來絕不會跟慈禧反目,即便將來他那位好兒子突然死翹翹了?依然會義無反顧地繼續效忠她慈禧,才行。
這原本是絕無可能的事。
不過慈禧今天又覺得有點可能了。
因為如果劉清這位光緒帝親政前就生了個兒子,然後突然死去,所立新君則是奕的親孫子。
這不和他兒子在世時一樣嗎?奕這位親爺爺當然還是會全心全意輔佐他這位年齡尚幼依然不能親政還是得由慈禧垂簾听政的親孫子。
這用心很隱蔽,絕對不是目的,只是一種以防萬一的防守型策略。
也算是一步用心很深很深絕不會輕易被人察覺出來的暗棋。
但是要埋下這步暗棋,顯然就要趁機納這位吳可讀大忠臣的尸諫,先把劉清尚未生出來的第一個兒子,提前立為儲君,才行。
否則到時候劉清如果已經有了兩三個兒子?咋辦?那無疑又是一場危險的皇權爭奪戰。
而如果能把劉清將來生的第一個兒子,過繼給同治帝,也就是過繼成了慈禧的親嫡孫。
這對慈禧來說無疑更為有利。
要知道這時候還是很講究名份的!
親子之嗣子,與繼子之嗣子,這里面還是有點小區別的。♀
可立儲君?這可是國家頭等大事!慈禧現在當然不敢也無權獨斷。
所以她一定要先征得奕這位皇父的同意,才能在道理上徹底站住腳,也才可以讓人家將來到時候完全無話可說。
慈禧的想法是,憑奕的水平,應該看不到也想不到這里面對他寶貝兒子的潛在危險。
反正將來不管立哪個孫兒為帝?不都還是你親孫子嗎?有啥區別呢?現在既然有人用尸諫這種極端方式提出預先把你未出世之大孫兒,立為儲君,讓朝廷很難辦,你何不順水推舟勸朝廷納諫算了?
這想法不能說木得道理,但是奕的表態,卻還是沒有讓慈禧稱心如意。
「先立儲君?」奕眉頭一皺,略做沉吟,而後很快就抬起頭來慨然表態道︰「回太後,先立儲君?與我大清帝位傳承祖制不合!茲事體大,還請太後三思。」
居然就這麼把這事給直接頂了回去!
不過奕現在這麼做,還真不是因為他品出了什麼這里面暗藏的對劉清的潛在危機。
而是因為一來他出于父親的直覺,隱隱覺得這樣做似乎對自己現在的這個皇上兒子,不妥?很不妥!等于直接侵犯了兒子最基本的皇權。
是!沒錯!劉清現在尚未親政,談不上有什麼實際皇權。但指定繼承人這種事,可是他將來的最基本皇權。
你把人家現在的皇權,剝奪掉,還則罷了。
怎能把人家將來最基本皇權也都提前予以剝奪了呢?也太過分了點吧!
這讓我兒將來長大親政後,情何以堪?又怎麼管理這大清?當然不能接受!
二來這條大清祖制可不是什麼一般的祖制,而是帝位傳承祖制,份量當然大大重于其它方面任何一條祖制!
又豈可輕易違背?
再就是以慈禧的這什麼皇太後身份,在這條帝位傳承祖制面前,按理應該是那什麼連評判資格都沒有!遑論觸犯?
換句話說也就是你有這個資格談論改變或廢除這條祖制嗎?
話說你慈禧,現在只不過是非常時期行不得已而為之的垂簾听政權宜之事,而已。而不是那什麼像武則天那樣的女帝王,有啥資格談什麼改變帝王傳承祖制呢?
所以奕現在當然要一口拒絕這什麼狗屁尸諫,以打消慈禧的狂妄之念。
居然態度這明確堅定?!
慈禧听到奕這麼說,頓時心里一沉。
心說自己還真是小瞧了這位七爺呀!看來這事還是不大可能辦得通?
不過六爺他們對這事又會持何態度立場呢?慈禧暗自皺了下眉頭,雖然不敢寄什麼希望,但卻當然還是抱著一點小幻想。
「七爺,理是這麼個理,可人家現在已經都,哎!」慈禧說到這,嘆了口氣,用特無辜目光望著奕道︰「七爺,如果我們對人家的以死進諫,都置之不理?也不大好吧?」
奕當即理直氣壯回答道︰「那就請太後把這折子明發內閣議處,看看大家伙對這事做何評說。」
大清國政的處理,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皇上親自處理,由皇上直接授意軍機大臣按他口述之意起草聖旨,而後再送給皇上過目,審核通過後,加蓋皇帝玉璽,頒發下去,照此執行。
這種方式軍機大臣有一定的建議權,但沒有決定權,權力完全操之于皇上一個人之手。
而這也是大清一直以來最主要的國政處理方式。
所謂君權神授!乾坤獨斷!不容人挑釁。
另外一種則是類似于西方國家的內閣議會制度,也分為那什麼類似于參議院眾議院這樣的兩種議會體系。
一類是小範圍人參加的軍機處議處。
顧名思義,這是由軍機大臣組成的一種議會制度。參與人數少,動靜小,決策快,自同治年以來,應該是大清用得最多也是最主要的一種國政處理方式。
另外一類則是由內閣,軍機處,六部九卿等這些政府最高職能部門派出代表,再加上滿蒙兩族王爺勛爵的代表,組成一個臨時內閣,召開一場大型臨時內閣會議,大家先集體討論處理意見,各抒己見,最後用計票方式決出最終的決定。然後再把這決定,寫成正式文本,送達御前。
說是由皇上定奪,但實際上只是由皇上加蓋一個公章走個過場,就可以了。
因為用這種方式形成的決定,皇上一般不可能駁回。而即便駁回了?皇上也無權完全推翻現有的決定,還得重新發回內閣再議。
這是一種對皇權的限制與補充,也是一種對皇權的監督,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內閣議會制度,跟西方國家的那些內閣議會制度,大同小異。
但卻當然沒有西方國家內閣議會的實際權力與所起作用,大。
不過如果僅就大清這近十五年時間來說,議會的實際權力與所起的實際作用,可不小!
應該已經大致等同于西方國家的議會,所以大清才會有同治中興的出現。
「明發內閣議處?」慈安這時候突然插嘴進來發言道︰「嗯,就明發內閣議處吧!妹妹你看呢?」
慈禧聞言無不意外地瞟了眼慈安,而後當然只好點頭表示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