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一百萬港元做慈善,對當前事業正起步的潘笛生等人來說,不多不少剛剛好。
何況,對在座諸人而言,重點不在于一百萬,而是通過建立慈善基金,一來博得好名聲,二來作為紐帶把大家圈到一塊。
這感情再深厚,走動少了,利益薄了,交情也就淡了。
剛說完慈善基金的事,霍振霆就沖著張紹平笑罵道︰「你這家伙做事就是不靠譜,天馬行空的,誰也不知你下一步想什麼,做什麼!幾個月前,你和我說要建什麼高級私人會所,叫我去拉人,說什麼肯定很多人感興趣,結果我跑了一輪下來,磨破嘴皮、累死累活的,就郭孔成和趙事光兩人明確表示參一份兒。」
張紹平沒好氣地問︰「你們霍家現在忙著做什麼?」
霍振霆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說︰「投資內地啊!你問這個干嘛?」
「都投資什麼行業?」
「你不是都知道嘛,酒店、基建、房樓市」
張紹平拍掌道︰「中啊!你們霍家在搞基建、房樓市,別的人也是搞這個,大家都忙著抄底,你能找到人才怪呢。」
說是抄底,完全不為過。
李家誠的長江實業、李照基的新鴻基、胡應相的合和實業、鄭浴彤的新世界,以及恆基兆業、華懋、南豐、信和、君鷹這地產界後起的新興龍頭為最,趁著股災及房地產泡沫破碎,屢屢狙擊著老牌的地產公司。而老牌的地產公司很多因為房產泡沫破滅,導致投資失利,資金周轉不順,現在無不忙著救火,或低價賣掉手中的樓盤,或拆西牆補東牆,或干脆清盤。
政治也好,商界也罷,新興勢力要起來,就必然挑戰到舊有勢力的既有利益。舊勢力的很大代表,就是英資和親港英政府的華人財團,而新興的勢力就是華人財團,從金融、地產、物流、運輸、百貨一直到飲食、傳媒等等行業,都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華人財團正在逐漸掌控住香港的經濟命脈。
這也是為什麼到後來,中英之間的幾輪談判,英政府會讓步得越來越多,因為英資撤走的撤走,沒撤走的也被華人財團收購得七七八八了。都沒利益了,便干脆破罐子破摔,無所謂了。
「這賺得再多,也是家族的,我除了每年分到幾百萬干紅,平時一毛錢都拿不到!」霍振霆叫起「屈」來,然後半真半假地說,「我既不像阿德可以繼承家里的龐大家產,也不像大劉和笛生有本事闖出另一片天空,當然和你相比就更不如了,白手起家,我是想都不敢想的。我啊,就盼著你們提挈一二呢。」
張紹平道︰「我手上現在只有一個項目,就是準備做大電影院線,你要不要加入?」
霍振霆愕然,問道︰「不是吧,你還來?你搞了兩家戲院,每個月都貼補三四十萬,你還嫌虧得不夠多啊?」
張紹平揩揩鼻尖,干笑道︰「我這不是沒做過電影嘛,虧的錢權當交學費了,但這回我可是有了充足準備,絕對可以做開的。」
「你這家伙上次就信誓旦旦地說,有了戲院絕對不愁會沒片源,結果怎樣?除了一些沒戲院放的片子外,沒一家正規點的電影公司願意掛靠在你的戲院下,不虧死你才怪呢。」霍振霆猛揭著張紹平的傷疤。
「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這回打算從電影公司做起,自產自足,絕對夠片源的。」張紹平指天發誓道。
「那撲街得更快!」霍振霆月兌口而出,「你看看邵六叔,他就是自產自足的,現在撲街到死!」
邵氏影業一直執行大片廠制,制度僵化,創意貧乏,拍的不是老掉牙的舊派武俠電影,就是拾人牙慧的跟風之作。前幾年,邵氏每年都會出品三四十部電影,以量來填補戲院檔期。因為邵氏電影太操蛋了,基本上上映一個星期,上座率就掉到3成以下,然後下畫,再接著上映第二部。
去年,邵氏和死對頭嘉禾聯手對付新藝城,除了要扼殺強敵于萌芽,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邵氏的電影蛋疼到連一個星期的上映都撐不了。邵大亨為了減少虧損,不得不腆著臉,和死對頭握個手暫且言和,「借」鄒大亨的片子來撐門面。
嘉禾和金公主看到這種情況,真是心有戚戚焉,越發覺得大片廠制的不可行,心下便就越發認可衛星制的優越性。但這種極具隱憂的衛星制,在未來很快就會成為定時炸彈,這里暫且不提。
听到霍振霆的話,張紹平無語了,丫的,有你這樣當朋友的嘛,還沒開始呢,就唱衰俺的戲。
冷不丁這時候,潘笛生插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