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將魂傳 第二百九十章 洪山道上(2)

作者 ︰ 九三六

實在講,司馬懿埋伏的相當好,沒有一點漏洞。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但張飛卻在這沒有漏洞的埋伏中,察覺到了一些什麼,這就是為將多年的直覺。

他很信任自己的這種直覺。

很多時侯,他都是靠這種直覺救的命。下邳城破那次,他喝的原本是不省人事,但被親兵們保著走到小路上的那一瞬間,他竟然在吐的七昏八素的當兒指出了正確的方向,準確的躲過了陳宮設下的埋伏。

這事兒他當時都不知道,是事後身邊人告訴他的。

一瞬間的靈感,很多時侯比精密的計算更為有用。

但這種靈感並不僅僅屬于張飛。

看到了張飛這瞬間的動作,司馬懿也果斷的作出了判斷。

出擊!

他明白,對張飛這種宿將而言,一旦發覺到有了什麼意外,必然會采取最為迅速的行動。雖然現在出擊並不是最好的時機——最好的時機是等他徹底進入伏擊圈之內——但如果現在不出擊,那麼可能連現在的效果也沒有了。

司馬懿站了起來,手一揮,手下的士兵如群狼下山一般的向張飛所部涌了過去。

而直到現在,張苞還僅僅在等待張飛的回答而已。

這就是判斷速度的差距,也是統兵用兵能力的直接體現。

張飛並沒有感到特別的意外,他馬上作出了反應來應對。值得他慶幸的事,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對他而言,也並非是最壞的事情。

只因為,那一個人的存在。

司馬懿和張飛的部隊開始交戰了。

這一情景的一開始,似乎很類似于今天黑幫片里的大斗毆。都是冷兵器,拿著各種大片砍刀對砍,張飛和司馬懿就是兩邊的老大,不時還傳出來群毆之中幾個大嗓門的經典國罵︰「狗日的,老子剁你娘的。」

但當這「斗毆」繼續在發展的時侯,就開始顯出來與黑幫截然不同的情形了。雙方人群在經歷了最初的遭遇式交鋒之後,就都開始以獨有的節奏在進行「砍人」這項「高雅的行為藝術」。

張飛這邊,每八個人成一組,圍成一個圈相互配合。四周拿盾牌的不砍人,光拿板子硬抗。中間三個拿長戟的,揮著桿子亂戳,反正是混戰,戳一桿子想扎不到人反倒是個技術活。還剩一個,拿著弓箭四面射。這些弓兵孩子技術也真是過硬,中間換箭的空,還能順手模幾塊石頭砸。

大體情形便是如此,每八個人形成一個戰術小隊,攻守兼備,戰斗力相當強悍。

然而司馬懿這邊也不弱。

他的部隊,戰斗小組沒張飛那邊這麼復雜,要八個人。他所部全是三三成隊,作一個品字形結構,以最為簡潔有效的方式實現進攻。

讀者朋友如果還記得當年赤烏山洞一戰的話,對此戰斗方式應該是有印象的。

沒錯,就是當年「武衛三卒」所用的戰斗隊型。

曹軍之內,別管是野戰軍也好,各地駐軍也好,練兵所用法則,都是曹操的「霸府七軍陣」,只是水平有高有低而已。這種三人一組的戰斗方式,是霸府七軍陣里最通用,也是最為重要的基本原則。

自司馬懿統領這支隊伍之後,在他的訓練之下,短期之內,作戰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因此在現下的戰斗里,已經是打的有模有樣了。

但司馬懿對此並不滿意。以他之前的估計,這支隊伍在他的帶領之下,戰斗效果應該遠比這好。然而事實卻是,雖稍佔優勢,卻差距甚小,總體說來打的有些辛苦。

他知道這是為什麼。

「好小子。」司馬懿聳著肩膀笑了一下︰「看來你在劉備那里很得重用啊。」

對面這種戰斗方式,他無比熟悉,他知道,

這是諸葛亮「八卦陣」中的行伍作戰之法。

諸葛亮,和司馬懿一樣,在鬼谷學藝,也同樣的,成為了「鬼谷三聖」之一。

同學之間,經常切搓是免不了的,尤其像他們這種絕頂高手,明里暗里較較勁,都是司空見慣的事,因此他們對對方的戰斗方式,指揮方式,乃至心理,都是無比熟悉,有時甚至可以說,對對方的了解更勝自己。

司馬懿估計的不錯,張飛所部這種「八位一體」的戰斗方式,用的就是諸葛亮「八卦陣」。

劉備所部,都是百戰之師,從北到南,打過不少血仗硬仗,單兵素質都極高,絲毫不弱于曹操的軍隊。但一直以來,劉備都是「逢曹必敗」,其中一個巨大原因,就是戰術理論的嚴重缺乏。

劉備自小不好讀書,是純粹的「實戰派」,他的所有軍事指揮,沒有一點是從理論中得來的,全部是實戰中得來。他天賦的確也高,血水里模爬滾打出來的經驗,真正實現了「亂拳打死老師傅」那句話,一陣王八拳,北方群雄里一大票所謂「自幼熟讀兵書」的老傢伙們,能頂住的就沒幾個。

靠著這個,劉備也在北方闖出了不小的名頭,以至于陶謙遭難,被曹操打的暈頭轉向時,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著招來劉備抗曹。

那時的劉備軍隊,個頂個兒都是牛哄哄的,像一群敖敖叫的狼,誰都不服,劉備也完全沒把曹操放在眼里。到了徐州,兩話不說就和曹操開打,仗著一路闖過來的氣勢,誓要把曹操一氣打個生活不理才罷。

哪知兩軍一遇,才知道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曹操是「理論派」不假,沒事就好寫個兵書,順便再寫點詩詞歌賦,這一副窮酸文人的派頭很讓劉備不屑。

但慘就慘在,曹操不只是「理論派」,還是「實戰派」。

理論派是打不過實戰派的,但實戰派對上理論派加實戰派,也是很苦惱的。

一交鋒,曹操軍就顯出來一種與劉備軍相似,卻又截然不同的氣勢。曹操軍也是一群狼,但卻不是敖敖叫的狼,而是會敖敖叫,卻又不輕易叫的狼。

他們從來不會輕易出手,即便是在最為慘烈的交戰之中,他們頭腦中也是嚴格的執行著曹操的戰術。他們這群狼,很多時侯會寧願挨上幾口,也絕不亂叫亂咬,然而一旦亮出牙齒,除了對方的喉嚨之外,不作他想。

那一仗,劉軍被曹軍打慘了,上萬人的部隊,被曹操幾千人打了個落花流水。而當時的曹軍,用的還只是尚未完全成型的「霸府七軍陣」。

自此之後,「逢曹必敗」的陰影就一直困擾著劉備。劉備也不服過,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打破這個陰影,但殘酷的現實卻告訴他,他打不破。

輸的體無完膚,痛定思痛的劉備,終于作出了一生之中最為痛苦的決定。

撤出北方。

這個決定不容易,尤其對于劉備這樣一個胸懷大志,又心高氣傲的人來說。因為撤出北方,就意味著他承認了自已的失敗。

對于「英雄」來講,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堅強,或許還不是最難的事。最難的事,在于承認失敗。

承認失敗,是需要勇氣的。

然而或許只有敢于承認失敗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英雄,因為他可以從這里面,了解到自己正缺少什麼,然後得到真正對自己有益的東西,而不是虛榮的勝利記錄。

事實上,也確是如此。劉備撤出北方,來到南方,一番痛苦的思考之後,他明白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他需要一個有大局觀,又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可以在一種非臨場操作的層面,給他更多幫助的人——即使那個人,沒有什麼經驗。

為此,他找到了諸葛亮。

就此,一個工作經驗豐富,卻一直在失意的中老年人,和一個工作經驗為零,卻一直在思考的年輕人,走到了一起,並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諸葛亮多年待業創出的理論成果,和劉備多年打拼的經驗教訓一結合,瞬間迸出了巨大的火花。

除了制訂了那聞名天下的「三分隆中策」大戰略方向,並聯吳抗曹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打破了「逢曹必敗」的陰霾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劉備軍的戰斗力了。

前面說過,劉備軍有著極強的單兵戰斗能力,唯一缺點就是沒有軍事理論支持,一打仗就是亂哄哄的齊上,打些小兵小蟹那是無往不利,一旦遇上曹操這種用兵大鱷就捉襟見肘了。

而這一情形,在用了諸葛亮的「八卦陣」作為軍事訓練原則之後,便大大改觀了。

強橫的士兵素養,加上團隊戰斗體系,劉備軍一躍成為可以和曹軍一抗的精銳部隊。

張飛一開始是不服諸葛亮的,他對于諸葛亮只在鬼谷學過藝,卻沒有實際指揮過一場戰斗的年輕人沒什麼好感,對他那種復雜的訓練方式很不屑一顧。但實際操作起來,他就成了其最大受益者。

他發現,在這種有的放矢的戰斗模式之下,他的指揮便利了太多。以前遇曹軍,他要多想些點子,避免正面硬抗,而現在,他的軍隊,基本上正面抗曹軍,也不會吃什麼虧了。

不過單就這場戰斗而言,他還是有些意外。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將魂傳最新章節 | 三國將魂傳全文閱讀 | 三國將魂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