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熙二十年,經歷了一生之中最大敗績—「段谷慘敗」的姜維,遭到來自各方面的強大壓力。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壓力之下,他不得不引咎辭去大將軍之職,並為自保而上書請求屯田。然而沒想到的是,就在屯田途中,離奇被刺身亡。
做為諸葛亮的接班人以及蜀漢軍政界頂峰上的人物,他的死引起了巨大反響。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三撥人的反應。
第一撥人動靜最大,是以太學祭酒李烈為首的清流黨。李烈,江陽郡人,四十二歲,現任太學祭酒,掌管蜀國的教育行政。他為人清廉,又是前相蔣琬的門生,在蜀中威望極高,因此成為此派的領袖。
此派一貫反對黃皓,是姜維集團的堅定支持者。姜維兵敗段谷時,李烈就聯合諸多言官和太學生上書,言稱勝敗乃兵家常事,大將軍公忠體國,為國之棟梁,不可深責雲雲。姜維這一死,他們反應強烈,說其中必有蹊蹺,要求嚴查。
第二撥人數不多,但卻全是掌權派,以黃皓和尚書令陳詆為首。先不論姜維的死因是什麼,他這一死,黃皓派是當然的最大獲利者。延續蜀漢政壇十幾年的「黃姜之爭」,隨著姜維的死,而宣告了黃皓的最終勝利。
他們的反應沒有像李烈那樣強烈,保持了一貫的低調姿態。但李烈們完全不知道的是,他們早就展開了對姜維之死的調查,並抓捕了一個嫌犯。
這個嫌犯叫洪德,是成都的一個鐵匠,抓他的原因是一輛棄用馬車。此馬車在案發現場以東的一處荒林中發現,經黃皓下屬的內衛司調查,與姜維被刺有莫大關系。又經過一陣明查暗訪,最終找到了這個洪德。
被抓住的洪德對此供認不諱。他承認自己就是當時刺殺姜維的凶手,那輛馬車就是他的作案工具。他殺姜維的原因是他哥哥曾經在蜀軍中任職,被姜維處斬,由是記恨在心,時時刻刻想著要報復。終于,他等來了姜維被貶的這一天,他在途中埋伏許久,在姜維經過時終于一擊成功。
內衛司錄下了他的口供,並讓他簽了字畫了押,但內衛使卻不敢拿著這個交差。這份口供漏洞太多。第一,姜維赴屯田的路徑是高度軍事機密,他一個鐵匠怎麼可能知曉?第二,姜維雖然辭去了大將軍之職,但身邊依然有親衛護衛。這些親衛都是原無當飛軍成員,戰力一頂一,姜維自己又是當世三絕之一,將力蓋世,區區一個洪德,有何本事能把他們全滅後再殺掉姜維?而洪德堅持聲稱凶手只有他一個。第三,他一人作案,最多一匹馬就夠了,又何必動用馬車?而且依現場的車輪軌跡來看,當時車上載著的絕對不是一個人。
但口供問到這里也就問不下去了。不管內衛司用何種酷刑,洪德都一口咬定便是如此,其他一概不提。內衛指揮使只得將這些結果先上報黃皓,詢問下一步該如何走。黃皓當即將上呈皇帝劉禪,劉禪批復了八個字︰「暗中調查,秘而不宣。」
所以,朝庭至今沒有公布姜維案的結果。
第三撥人即非掌權派,也沒有鬧什麼大動靜,然而人數卻是最多,是中立派。這個派嚴格來講不能稱之為一個派,因為其中的人各不統屬,各懷心思。黃姜之爭由來以久,又長期膠著,他們這些官場老人都是明哲保身,既不公開支持黃,也不公開支持姜。姜維死了,在他們看來並不是什麼大問題,許多人反而因為政局的相對明朗而暗暗竊喜。
三撥人各有想法,但問題的焦點依然是一個︰姜維的死因。姜維案一日不公布結果,朝堂上下就一日不會真正的安寧。
此案的調查,從職能上來說是由內衛司負責。內衛司掌管詔獄,負責一切與軍政大員相關的案件,大將軍姜維的死自然歸他們管。依劉禪的八字批復,黃皓親自督辦此案件。
但還有一個人,正在進行一場更為秘密的調查。
尚書僕射林星,來到了褒城。
當年與玉正平一起出逃的林星,近些年可謂是平步青雲。先後歷任了漢中郡主簿、北伐軍需官、漢中郡丞、漢中太守等職。不過要說起來一年前升任的尚書台二號長官尚書僕射,可算是一段讓黃皓都不願提及的往事。
不管是玉正平還是林星,都與姜維不同,他們一點不和黃皓集團較勁,反而處處與其方便。但黃皓還沒天真到這樣就以為玉林二人是其一黨的地步,一直想著如何分化二人,但一直未成功。林星是他的主攻對象,為此費過不少心思,封官許願外加黃金美女,只是一直沒有奏效。但在一年前,一個機會出現了。
時任漢中太守的林星,依然負責北伐軍的糧草支應工作。段谷慘敗之前,蜀軍一直是大勝,玉正平作為大軍的右路統帥,一直帶兵在斜谷一帶擾敵。然而就在玉正平凱歌頻奏的時侯,糧草上卻出了問題。
當時玉正平麾下三路齊出,羅真、皇甫伯尚、郭離分率三路軍馬,對鄧艾的東線兵團發動猛攻。就在攻擊進行到第四天的時侯,突然傳來了糧草未到的消息,而這時玉正平軍的口糧已全部吃光了。補給線是大軍的根本,糧草問題致使玉正平部的攻擊不得不停下,而且引發了一系列問題,鄧艾隨即發現,發動追擊,致使玉正平失掉了包括二十余部戰車、八千余支弓箭在內的許多裝備,一支精銳步兵幾乎被全滅,損失頗為慘重。
回師之後的玉正平大為惱火,很快查出是林星的安排沒有及時到位,由是在北伐軍事會議上和林星大吵了一架,兩人就此翻臉。
這個消息很快就由眼線傳到了黃皓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