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正在興頭上,問道︰「蔣允儀,字什麼來著?」這個官他就見過一回,就是三年前封疆時平台奏對,但長的什麼模樣,說了什麼他早已忘記了。
「陛下,鄖撫字聞韶。」何吾騶連忙道。
崇禎道︰「嗯,這個蔣聞韶不錯,轄地窮山惡水,他手里就500個兵,卻要守著五府之地,難為他了。但他卻有無中生有的本事,蔣聞韶真乃能臣。對了那個舉人叫什麼來著,唐瀾,好個新科舉人,竟然能文能武。」
何吾騶趁機再掏出一本,「陛下,此子不僅文武全才,還忠義雙全,此疏就是他一並遞上來的,願以文入武,為陛下驅馳。」
崇禎連忙道,「你不是說他是新科舉人嗎?開春不就春闈了嗎?怎麼想起以文入武?呈上來,速速呈上來。」唐瀾的奏疏迅速轉到他手中。
「天子門生、金榜題名,臣夢寐以求,然自古忠孝無兩全,臣不敢為前程而廢忠孝,只願披戎執鞭,馳騁鄉梓,護一方安寧,盡人子孝道。好,說的好,沒有什麼大道理,句句實言,想不到山野之中還有這等仁義忠勇之輩。」崇禎邊看邊自言自語。
幾個閣臣面面相覷,心道今日皇帝竟然如此失態,這舉子的疏中到底說了些什麼,竟讓崇禎驚喜如斯。
崇禎看罷又將唐瀾的奏疏傳閱眾人,「你們都看看吧,唐孝廉如何純孝。」
眾人一看,其中講了自己父親老來得子,他又是獨子,母親先走,全靠父親一把拉大,考中了進士就要離開家鄉做官,到時候風燭殘年的父親誰來照顧?所以他不準備參加春闈。大明朝,孝最大,誰看了這份奏疏都以為唐瀾真是這樣想的。
何吾騶又道︰「以臣之見,唐孝廉的忠勇並非偶然的,陛下三月前明詔天下,激勵各地鄉兵起團保家,正是陛下聖明方激起唐孝廉之忠勇。當然少不了鄖撫居中籌劃,恭賀陛下得將帥之才。」
明擺著的馬屁,此時此刻卻恰到好處,崇禎臉色已是如沐春風,剛才因為流寇過河引起的不快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另一邊溫王二人加上兵部尚書張鳳翼臉上雖然陪著笑,但心里早把何吾騶恨透,此人一直引而不發,直到此時才將這兩疏拿出,哄得崇禎龍顏大悅,而且此戰是他東林之輩打下,更是在皇帝心中加分不少。
崇禎此時已經收起了剛才那欣喜的神情,盡量恢復人君所應該有的沉穩淡定,「鄖西大捷該如何封賞,諸卿有何建議?」
溫體仁道︰「鄖撫任職已三年,明年正好到堪劾之時,朝廷可遷用,再廕其一子為世職便可。」這是一招拖刀計,先緩下來再說,既然首輔這樣說了,東林那邊也不好再說什麼。
崇禎又看到唐瀾的奏疏,繼續道︰「鄖撫或有大用,可暫緩議功,這位唐孝廉倒是可以重賞,眾卿以為如何。」
王應熊道,「此人真是奇怪,明明是今科舉子,來年就要進京趕考,怎麼會想著投筆從戎,以文入武,這實在有悖常理。」一听他這麼說,溫體仁心里直把王應熊祖宗三代都問候了個遍,此時正是皇帝高興的時候,你潑什麼冷水啊,愚蠢至極。果然崇禎瞥來一絲不悅的目光。
錢士升便開腔︰「投筆從戎歷史上還少嗎,漢代鄧禹,唐代李景武,哪個不是以文入武。即使本朝也不乏先例,天順朝,楊善乃秀才出身,入了軍職還曾掌左軍都督府事;正統間有王驥永樂四年進士,討苗亂時,命佩平蠻將軍印,充總兵官。陛下,其他的主動棄了諸生身份從戎的也不在少數,只是名不見經傳而已。」
溫體仁對皇帝的意圖已經心領神會,雖然鄖西的勝仗在剿寇的作戰中並不算特別突出,但值此黑暗時刻,崇禎是要借此激勵士氣,振奮人心。而且鼓勵鄉兵御賊已成為朝廷彌補官軍兵力不足的重要決策,流寇入中原朝廷明擺著難以征發更多的兵力圍剿,把唐瀾這個典型樹立起來,就為鼓舞各地鄉兵奮勇御寇,重賞一下是值得的;最後也是最關鍵一條,唐瀾是舉人,讓他領兵朝廷自然信得過。
何吾騶道︰「鄖撫已經數請復鄖陽參將,既然唐孝廉有為國分憂之志,不如就破格把他提拔為參將,著其統合鄖陽地方團練編練成一營,供鄖撫差遣辦賊。有此一例正好鼓舞豫、鄖、楚、陝等地鄉兵奮勇辦寇,以解官軍兵力不足之憂。」原來在這里等著呢,東林方面是變著法想給蔣允儀增兵。
溫體仁微微一笑點點頭道,「何閣老所言極是,鼓勵地方起團已是早定下的策略,然唐瀾一介舉子,驟然升至參將,超拔太高,恐眾將不服。其次如果設為參將,一營兵一年之餉便是5萬錢糧,這會給鄖、楚增添多少負擔?再次唐孝廉終歸是新科舉子,說不定明年便是天子門生,這不是太委屈他了。不如遷他個團練僉事吧,如此一來不使其斷了文官晉身之道,而且讓他統御鄖陽團練,自理糧餉,對他也是歷練,日後再有功還有封賞的余地。」
何如騶深吸一口氣,這溫體仁真是老狐狸啊,團練僉事是各地都司里屬于經歷司一個虛掛的職務,這個有點不倫不類,很難界定文武,在九邊地區有時也會給組織鄉兵御邊的賦閑官員或縉紳掛上。一個小小五品武官倒無所謂,重點卻是自理糧餉,溫體仁一招就打在朝廷的七寸之上。
崇禎正是興頭上,開口道︰「如此一來,連參將都沒法給,朕還少了個門生,的確也是委屈了他,給他加個巡按吧?」
何吾騶立刻道︰「陛下聖明。不就巡按南鄖等處僉鄖陽地方團練事?」
溫體仁這就實在受不了了,一個新科舉子驟然大挑,還一下子加到七品巡按御史,關鍵是身兼文武兩職,這也太離譜了點吧,國朝沒有先例啊。
剛要說話,但沒想崇禎就道︰「嗯,如此甚好,不能虧待了功臣,有他做榜樣,各地賦閑官員、功名縉紳都該為朝廷出點力了。」
溫體仁不再說話了,他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個官職問題。朝廷缺兵少糧啊,崇禎這是千金買馬骨。要是封賞一個舉人就能代替十萬大軍,那自然好了,只是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