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總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而變得充滿了巧合和偶然。請使用訪問本站。
3月28日,由于種種原因一再推遲的青年軍和北洋軍之間的大決戰終于打響了。
戰斗居然在四個地方同時發生的,在這個無線電的推廣和運用還沒有普及的時代,如此巧合的出現,確實是讓人無比驚訝的。這讓後世研究這次戰爭的軍事學家覺得很有內容,但是深挖之後才知道確實是巧合和意外,他們不得不感嘆歷史是如此的充滿魅力。
史上聞名的東南大決戰是在四個戰場同時進行的,按照戰斗打響的先後順序,分別是︰
曹河、徐灣子一線的巢湖戰場,解村、陳夏一線的和縣戰場,觀湖山、鐵湖咀一線的銅陵戰場,還有就是姚墩頭、弋江一線的南陵戰場。
青年軍投入了第一師陶峙岳部,第三師李品仙部,第四師廖磊部,第七師白崇禧部,第九師程潛部,第十一師魯滌平部共計六個野戰主力師還有包括賀常,龍雲飛兩個騎兵支隊在內的三萬安保部隊,共計是十六萬軍隊。
而北洋軍投入了包括第二師王佔元部,第四師楊善德部,第五師張懷芝部,第十師盧永祥部四個野戰主力師以及張勛的定武軍二萬人,倪嗣沖的安武軍一萬人,還有江蘇陸軍第一師,第二師以及浙軍一個師合計投入兵力十九萬。
雙方兵力差距不大,可以說是旗鼓相當,現在比的就是誰更狠,誰更凶了!
戰爭總是充滿了意外,只不過有些意外是人為的。比如說巢湖戰場的打響就是一個人為的意外,這個意外充分體現了程潛程頌雲的性格。
就在白崇禧把程潛扒到一邊,只讓他去監視張懷芝的第五師異動的時候,對此十分不滿的程潛就開始謀劃了。于是在3月28日這一天,程潛也就十分自然的做出了讓白崇禧憤怒無比的事情,他居然搶在白崇禧對和縣發動總攻前對張懷芝的北洋第五師發起了攻擊。而且還不通過他這個左路軍總指揮,直接朝著銅陵的東南方面軍司令部和安江的總參謀部做了戰情通報。白崇禧得知後氣得大罵︰「程頌雲,你最好沒什麼事情栽在我手里,不然有你好看。」
程潛可不是什麼乖乖仔,別說白崇禧,就是王振宇本人親自來,程潛也不會太當回事。他要的東西既然你白崇禧不給,他就自己去拿了。
第九師現在可以說是整個青年軍十一個野戰軍最龐大的一個師了。光兵力就有三萬,差不多辛亥革命時期的湖南民軍和一部分江西民軍都被納入到了第九師隊伍來,第九師還和別的部隊不一樣,人家師下就是團,而第九師下頭是唐生智,宋鶴庚,張孝準(沒等軍情局在上海抓捕他,他就從廣州上岸投奔程潛來了)葉開鑫四個旅。靠著手里四旅十團的優勢兵力,加上安江方面及時調撥的物資和軍餉,特別是一個炮兵團的裝備就位,雖然熟練的炮手不好培養,但是這些吃人不吐骨頭的大家伙卻讓程潛現在感覺自己腰桿子粗多了。
所以兵力不過二萬多人的張懷芝他還真沒放在眼里,這一仗他打的比誰都有信心。而且從戰斗過程來看,他的自信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手有了大炮,唐生智自然要用,對著張懷芝的陣地就是一頓亂轟。依著慣例,炮轟之後就是步兵沖鋒。張懷芝急吼吼的驅趕部隊上陣地去抵抗,結果呢?又是一頓炮轟,張懷芝的第五師一下子就損失了好幾百人。如此反復幾次,北洋軍官們再驅趕士兵上陣地,這些士兵都不願意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唐生智帥領獨立第一旅就趁虛沖上了陣地,輕輕松松就突破了張懷芝的第一線陣地,張懷芝氣得吐血,當著師部眾軍官的面大罵程潛無恥下流,不按規矩出牌。
接下來張懷芝糾集二個團全力以赴反突擊,在炮火支援下,朝著丟失的陣地發起攻擊。
唐生智略微抵抗就全數撤回,北洋軍這邊還沒來得及高興了,又是一頓炮轟。
結果這麼一來一往,一天下來,張懷芝的傷亡直接破了三千,而程潛的第九師損失不過三四百人而已。如此逆差,整個北洋第五師上下都因此變得士氣低落起來……
相比程潛那里的玩心眼斗心計,白崇禧這邊在和縣戰場上打的就很是不順了。張勛的定武軍的戰斗力明顯是被低估了許多,因為到現在為止,足足一個上午,青年軍付出了七百多人的代價,也沒能佔領幾塊陣地。雙方你來我往,寸土必爭,所以自然打的也就難解難分了。往往一個陣地青年軍剛剛拿下來,那邊定武軍就組織該死隊奪了回去,兩邊各死傷百來人的結果卻是回到原點,想想都讓交戰雙方覺得泄氣。
不過白崇禧不急,因為他讓第四師發動這樣的進攻並不是要跟張勛拼消耗,那不是他的風格。他之所以漠視士兵的生命,是因為他有一個準則,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從而避免更大的傷亡和損耗。而為了實現這個目地,最小的代價在他眼是忽略不計的。所以白崇禧根本就沒打算把張勛的陣地給打穿,而只是要吸引對方的注意力。就在這一天的浴血奮戰之後,張勛還沒來得及夸贊自己的部下,就發現白崇禧已經把第七師運動到了自己的側後,而自己和自己指揮的定武軍則被青年軍以三個師的部隊圍了個水泄不通。白崇禧沒有連夜發起攻擊,而是派出聯絡官,勸張勛投降了。
結果張勛這個怪物不僅拒絕投降,還把聯絡官捆了起來,準備槍斃他。但是幾個部將一陣猛勸,才把這個聯絡官暴毆了一頓,送了出去。
白崇禧最近心情實在是壞到了極點,睡眠嚴重不足,才二十多歲,腦袋就開始出現月兌發現象了。而張勛的行為更是打破了白崇禧忍耐的底線,于是一個瘋狂的計劃出爐了。
「從明天凌晨四時起,全線發動攻擊,以最快度全殲張勛所部。」然後白崇禧留下一屋子目瞪口呆的軍官,揚長而去……
而在右路,最先打響的卻是南陵。
北洋第十師的師長盧永祥和張懷芝是不一樣的,張懷芝是段祺瑞的人,而他盧永祥充其量只算算半個段祺瑞的人,不然馮國璋也不會默許由他盧永祥出任新組建的第十師的師長並且兼任浙江軍務督辦。
在開戰之初,在段祺瑞的授意下,盧永祥和張懷芝都是消極怠工,愛動不動的。結果耽誤了馮國璋的布局,而隨後的局勢讓精明的盧永祥認識到,不能這樣下去了。因為青年軍顯然不是段總長說的什麼疥癬之疾,而是心月復大患啊。***,有兵力比咱們北洋還多的疥癬之疾嗎?而且盧永祥的志向是控制浙江這個富庶的地方,可如果不幫著馮國璋打敗青年軍,那麼這個覆巢之下,還有那個什麼卵嗎?只有打敗了青年軍,才能帶著隊伍回到浙江,打退孫山的革命聯軍對浙江的攻擊。所以盧永祥最終選擇站到了光明和正義這一邊來了光明和正義?)。
于是以北洋第十師和浙軍巡防第一師為主體的攻擊部隊毫不猶豫朝著魯滌平的青年軍第十一師壓了下去。
和第九師相比,第十一師差不多是青年軍最弱的部隊了,首先從軍官到士兵都是東拼西湊起來的,包括原來的湖南礦警總隊和北洋第39旅以及自己的舊部組合起來。物資也沒有補充完全,更沒有對軍官進行重新訓練,連政工干部都沒完全派下來政工干部也缺貨啊!)。
可就是這樣,在北洋第十師和浙軍第一師的猛攻下,第十一師上下全部在拼死抵抗。
張自忠指揮的111團第一營此刻就頂在整個進攻風暴的核心點上——斗家村,北洋軍一次又一次渡過了河來進攻,然後一次又一次被張自忠他們打下河去……
而整個會戰的關鍵點在哪里?在陶峙岳他們這里,在銅陵,這里才是決定整個會戰的關鍵點。
是生存還是死亡,是勝利還是失敗,是榮耀還是恥辱?這一切的一切都落到了陶峙岳的肩膀上,落在了整個第一師的頭上。
第一師的官兵在此刻的表現絕對對得起他們閃亮的番號,他們漂亮的制服,他們優厚的待遇,他們精良的裝備。
負責進攻的北洋第二師可以說是北洋的王牌了,但是進攻發起時,他們才知道進攻這樣的對手是多麼的愚蠢,對方的作戰水平遠遠高出自己不止一個檔次,防御陣地的互相掩護給自己這邊造成了巨大的難以承受的傷亡。而瘋狂的攻擊了好幾次之後,第二師的下級官兵說什麼也不肯攻擊了,這仗不是這麼打的。王佔元氣得半死,最後不得不下令把獎金提高到了十萬元,而且先發十五塊大洋進攻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