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雙方就清帝的退位問題達成協議,確定了優待清室的「八項條件」之後,隆裕太後在袁世凱的逼迫下,最終選擇接受協定,決定退位。
至此,曾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的大清王朝,存在了將近三百余年,作為全國性統一的政權統治了中華大地兩百多年的時間之後,其退出歷史舞台的時間正式進入了倒計時當中。
1912年2月12日,歷史將會永遠銘記著這一天。
北京的早晨異常的寒冷。這天,隆裕皇太後攜帶著6歲的小皇帝溥儀,在養心殿舉行了大清王朝最後一次的朝見禮儀,外交大臣胡惟德等人率領內閣成員參加朝見,首次改行三鞠躬的禮節。面色淒慘的隆裕太後,眼含淚珠的將事先準備好的《清帝退位詔書》交給胡惟德,讓他布告全國。
也就在這一天的上午,清室的退位詔書開始通電全國。
「朕欽奉隆裕太後懿旨︰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涂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緒,海宇又安,仍和喊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這份由張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詔書,北京以及全國各大報紙很快就毫不例外的都對此進行了全文登載。剛剛上市的報紙很快就被哄搶一空,全國各地一片沸騰。在喜慶的鞭炮聲和鑼鼓聲中,商家們也悄悄的收起了昔日的金龍旗,改換成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在掛五色旗的同時,街頭巷尾的的人群歡天喜地的減去了頭上的辮子。
此刻,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無論是中國的國民還是外國的觀察家,他們都很明白,這是中國幾千年有記載的歷史當中,最有紀念意義的日子之一了。只是,中國從今天起究竟是翻開了新的一頁篇章,還是繼續陷入到原有的黑暗之中?很多人都在猜測。但是,歷史就是這麼沉默而又威嚴的不做回答。
至此,大清王朝正式退出中國的歷史舞台,連同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也就此壽終正寢。
清室雖然退位了,但是這個大的歷史潮流里,在一些不為人知的角落,總有那麼些小小的潛流在涌動。
第二天,感覺大局已定的袁世凱,立即致電南京臨時政府,稱道︰「共和為最良國體,世界所公認。今由帝政一躍而躋及之,實諸公累年心血所造成,亦民國無窮之光榮與幸福。」並一本正經的呼吁「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見于中國。」
此時臨時政府內的同盟會諸人,正處在舉國共和的巨大喜悅之中,此刻看到袁世凱這番動听的說辭,更是被弄混了頭腦。此時,孫文也依照當初的承諾開始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向臨時參議院推薦了由袁世凱接任,並且致電袁世凱道︰「此次清帝遜位,袁君之力實多」,「舉為總統,必能盡忠民國。」
14日,臨時參議院同意孫文的辭職;15日,臨時總統選舉會召開,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黎元洪為副總統。
袁世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這本來就是南北之間商議妥協後的結果。當然,同盟會肯定是不會讓他這麼安穩的當這個大總統的。此前臨時政府實行的總統制這個時候也通過《組織大綱》正式被改為內閣制,孫文也更是提出了限制袁世凱的三大條件,即︰定都南京、到南京就職、遵守《臨時約法》以及南京方面之前頒布的一切法令。
而早在清室退位之前,同盟會起草的《臨時約法》這個時候也正式出台。《臨時約法》的制定,可以說只是單方面,並非明智之舉,孫文、宋教仁等一眾革命黨人顯得太過一廂情願了。他們想用既定的事實、體制框架去約束即將就任的袁世凱,如果這不是表明其政治智慧的稚女敕,那麼就是表明他們是以國家根本**作為政治內斗的工具。從這一點來看,同盟會諸人之私心,其德操也不外如是。
同盟會費盡心機的試圖來限制、削弱袁世凱的權利,讓中國走向共和,讓袁世凱當好民國的大總統,可沒想到,袁世凱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2月18日,參議院派出專使蔡元培、汪兆銘、宋教仁等人,由上海趕赴北京,迎袁世凱南下就職。袁世凱雖然隆重歡迎了蔡元培等人,並且口上一再表示願意南下,但就是不肯動窩。他一邊拖著,一邊加緊策劃,指示第三鎮統制曹錕在北京發動「假」兵變,縱兵焚掠,蔡元培等專使下榻的地方也被包圍,蔡元培等人哪里見過這種場面啊?驚慌失措之下,急忙進入六國飯店進行躲避。
出現了這種事,袁世凱怎麼可能離開?而蔡元培等人更是不明真相,只得致電南京,陳述袁世凱不能南下的原因。南京方面的立憲派和舊官僚也遙相吶喊,同盟會內部的許多革命黨人,以及一直充當打醬油角色的西南各省的代表這個時候更是隨之附和。無奈之下,參議院只得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職大總統一職。
1912年3月10日下午3時,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儀式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務部的公署舉行。與會者上百余人,有穿西裝的,有穿傳統中衫的;拖著辮子的,沒拖辮子的;五光十色,不一而足。英國公使朱爾典也親臨現場觀禮了儀式。
袁世凱身著軍服,佩長劍,面朝西南站立,宣讀誓詞說︰「世凱深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精神,滌蕩**之瑕穢。謹守憲法,依國民之願望,祈達國家于安全強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樂利。」
不管事後怎麼說,雖然袁世凱眼前一套背後一套,但是場面功夫做的還是不錯的。在蔡元培代表臨時參議院接受袁世凱的誓詞,並致祝詞之後。袁世凱在答詞中再次表示︰「世凱衰朽,不能勝總統之任,猥承孫大總統推薦,五大族推戴,重以參議院公舉,固辭不獲,免承斯乏。願竭心力,為五大民族造幸福,使中華民國成強大之國家。」
就職當天,袁世凱就以「本大總統」名義頒布「大赦令」和「豁免錢糧令」,宣布凡民國元年3月10日以前「除真正命及強盜外」,一切罪犯「無論輕罪重罪、已發覺未發覺、已經正未結正者,皆除免之」;「所有中華民國元年以前應完地丁、正雜錢糧、漕糧實欠在民者。皆予以免除。」隨後又發布補充令︰豁免錢糧範圍以宣統二年為限,辛亥年應完錢糧征收期限「不在免除之列」。
同日,袁世凱連發數道命令,強調「以破私見」,「服從中央命令」,「以期實行統一」。這些命令的針對之意,顯然是不言而喻。
次日,《臨時約法》公布後,南京臨時參議院便致電袁世凱,承認其就職大總統,但強調「本院代表國民,尤不得不拳拳敦勉者︰臨時約法7章56條,倫比憲法,其守之維謹!勿逆輿情,勿鄰專斷,勿狎非德,勿登非才!」
而讓位于袁世凱後滿懷失落情緒的孫文,則在這個時候宣布「十年不預政治」,專注實業建設和民生主義宣傳;黃興則短暫留守南京,主持整編南方民軍;而宋教仁卻是開始實際負責同盟會的運作,並擔任新的唐紹儀內閣的農林總長。
總而言之,不管怎麼說,民國總算是成立了,中國的歷史也因此掀開了新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