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情況,見到當事人成功攜書從圖書館出來,從犯便趕在他前面到達XX教室等候,待當事人到達該教室,四處張望尋找主犯時,從犯出來說是主犯的朋友,編造理由讓當事人把書交給自己,這樣便大功告成了。
第二種情況,當事人沒能把書從圖書館帶出來,這時多半是因為磁條或金屬線沒有處理干淨,導致警報器報警。在此情形之下,老實的當事人都會慌忙跟保安解釋說這書是別人的,這時,從犯「恰好」經過,「證明」他看見了當事人作為被委托人的一幕,並且輕描淡寫地幫著解釋說,主犯很可能因為著急再加上書多,所以其中有的書忘記了辦借閱手續。這種情況下,從犯的說辭無論是對于保安還是當事人都是足可以信服的。最終,偷書不成功,但決不會惹禍上身。
因為學校圖書館的防盜措施過于簡單,本來偷書失手的幾率就不大,而無疑這種作案方式更加的保險,不僅避免了自己直接行竊的危險性,還避免了不能多次作案的局限性。
寫海報披露這件事情的人,也是一個被主犯利用過的當事人,他的經歷就屬于第二種情況,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本來已經形成了瞞天過海的局面,但因為當事人是一個推理小說的發燒友,瞬間情況便急轉直下了。
這個當事人返回去把這些書放在自己當時自習的位置準備離去的時候,他多了一個心眼,檢查了一下這些書中的金屬線,果然無一例外,金屬線全部被撕下,該同學立刻將情況如實匯報給圖書館工作人員,並且詳細推理分析了事情的全過程。
這一海報一經貼出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多少也算是高智商犯罪,估計在北方X大也絕對屬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然,這個作案方式之所以能成功,歸根結蒂還是因為那個年代通訊方式過于落後,在高校里,別說手機,漢顯的呼機都沒普及,要擱現在,當事人一要手機號,主犯當場就得傻眼。
雖說後來我沒繼續關注是否抓到了真凶,但因這件事情而起的是是非非倒是讓公告欄這東西徹底融進了我那時簡單的大學生活。就好像飯後一根煙似的,我每天都會用固定的時間去瀏覽公告欄,從沒遺忘,甚至風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