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去了半年,這是丁添感到最幸福的半年,也是他最充滿活力的半年。
他有時甚至覺得,只要和文芳在一起,他的一生就算此時結束也值了。
他沉浸在幸福之中,他覺得生命中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丁添開著一家企業提供的車,哼著《愛不愛我》這首歌,逍遙自在地在上班的路上。
到鎮政府門口了,他停了下來,是他不得不停下來,他眉頭一皺,罵道︰「女乃女乃的,又有上訪的了」。
有一百多個上訪的群眾堵住了大門,大多是老人、婦女,不許人進出,他們手中舉著橫幅,上面寫著「懲治*,還我公道」,鎮上的工作人員被他們圍在中間,根本沒有機會說話,無奈地站在那里。
「還我工資,還我集資款」……
「還讓不讓老百姓活了」…….
「懲治*,還我公道」……
「抓貪污犯,放我孩子」……
群眾義憤填膺,聲嘶力竭地喊著,有的婦女坐在地上哭泣。
丁添知道,原先鎮屬企業工人的家屬又來上訪了。
對于上訪,丁添很熟悉,他不止一次接待了上訪的工人和他們的家屬,這次上訪的群眾,很多他都認識。
丁添很討厭接訪,很多問題根本沒有辦法解決,還有自己級別不夠,也不敢隨便表態,每次都是應付,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可是能表態的主要領導總是躲在背後,正應了那句話,「官越大越不敢面對群眾」。
他隱隱感覺張海在企業謀取了私利,群眾口中的貪污犯指的就是張海,他也明白了張海為什麼安排他分管企業,就是讓他抵擋著。
丁添知道信訪是*後*時的產物,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的確糾正了許多冤假錯案,發揮了積極的歷史作用。可如今是法制社會,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信訪早應退出歷史舞台,信訪的存在,並不能代表法制的不健全,但能代表法律執行的不到位,司法工作的不到位,在丁添看來,信訪的存在就是法制的無奈和悲哀。
現在,很多領導都害怕上訪,見到上訪的群眾就退避三舍,恐怕被群眾黏住,其實,主要是因為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鎮屬企業職工上訪也是這個問題,企業拖欠工資、集資款近六百萬元,這麼多錢怎麼還。
鎮財政收入不過一年幾百萬,勉強發放機關干部和教師的工資,是拿不出錢的。
企業改制後,成了私人企業,效益也不好。
再有,現在國家實行的是分灶財政,上級政府也不會承擔。
丁添知道,這件事很難解決,另外,鎮屬企業還欠其他企業很多外債,吃了不少官司,法院也來強制執行過,可沒錢,法院也毫無辦法。
沒有錢還,鎮政府每年逢年過節就會派人去慰問,發點慰問品,倒也應付了幾年。可時間越長,群眾越氣憤,越覺得沒有指望了,便不斷上訪,到鎮政府上訪已有十幾次,也去過市里,到過省里,省領導也做過批示,一定要妥善處理。群眾以為有了尚方寶劍,興奮不已,可錢還是拿不到手,上訪的勢頭更猛了。
每到中央「兩會」期間,省市重要會議期間,黃莊鎮領導就焦頭爛額,恐怕群眾越級鬧事,弄不好就會被免職、撤職。沒有辦法,每年一到這個時候,鎮政府就派人去做工作,還不放心,采取了一定的強制措施,將上訪的領頭人控制在鎮里,由鎮政府工作人員日夜守候,好吃的好喝的侍候著,配備了日常用品、電視、電話,讓他們每天向家里報平安。對于這樣的工作,鎮里很多人都反感,來上班卻成侍候人的了。
當然,丁添也感覺這的確很好笑。
漸漸地,群眾有些靠不起了,就選代表去省里、去北京上訪。
當然,他們一般見不到領導,一去上訪,上級職能部門就很快通知到縣里、鎮上,鎮里馬上組織人去接訪,將他們拉回來。
每次,都給他們報銷車票、吃住等一切開銷,一次接訪,鎮上花費少則數千元,多則萬元。
群眾一有空就去,鎮里防不勝防,上訪、接訪,雖然解決不了問題,但年復一年繼續著,如同游戲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