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前世約了你 奢渡河風光(後續)

作者 ︰ 黃成松

奢渡河風光(後續)

前文說過,奢渡河是一條歷史的河流,為什麼要這麼說呢?筆者疏忽,竟然忘記交代,實在是于心不安。好在現在補救不晚,我就從頭道來吧。奢渡河是夜郎故地,是牂牁江上游,它的歷史,古老的讓人無法相信。現在讓我們沿著這條歷史的河流,回到歷史深處去吧。

早在西漢武帝的時候,唐蒙出使南越,枸醬美酒引出了牂牁江,引出了夜郎國。唐蒙看到夜郎富甲一方,回去後就向漢武帝獻策︰「竊聞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萬,浮船牂牁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誠以漢之強,巴蜀之饒,通夜郎道,為置吏,易甚。」

唐蒙的這一番話,建議武帝先收復夜郎,充實後方,然後揮軍南下,收復南越。在這里,唐蒙說夜郎有「精兵十萬」,足以印證了夜郎的強大。

太史公司馬遷撰寫《史記》,明明白白的寫道︰「夜郎者,臨牂牁江。江廣百余步,足以行船。」太史公筆下的牂牁江,即奢渡河的下游注入的北盤江。關于夜郎的傳說,讓奢渡河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夜郎崛起于秦末漢初,經濟發達,國家富庶。其號稱「精兵十萬」,強盛一時。其開國君主多同老王是個有作為的君主。他東征西討,經營各方,統一了西南夷,建起了夜郎帝國。夜郎帝國包括了今天的貴州大部分、雲南、四川、湖南、廣西、廣東、重慶等省市的部分,物產豐富,成為了當時祖國南方唯一有能力跟大漢王朝分庭抗禮的邦國。夜郎國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約400年,最後歸附西漢成帝,西漢政府在夜郎境內設有夜郎郡,也便管理歸附後的夜郎後裔。夜郎王很會享受生活,他在不同的地方建有春夏秋冬四座宮殿,春天去賞花,夏季去夏宮避暑,秋日往秋宮射獵,冬季去冬宮踏雪,生活過得逍遙快活。

唐蒙來到夜郎,好奇的老王天真的問︰

「漢孰與我大?」

這句本來是極平常的話,卻因為多同老王屢次的問漢使,大概是漢使者也有喜歡八卦者,認為老王不自量力,妄自尊大,于是落了個「夜郎自大」的笑話。今天我們貴州人出門游學,很多人一听到我們貴州口音,就自然想起這「夜郎自大」的成語,于是就會拿出來笑說一番,有時貴州同胞們很是尷尬。

然而,不熟悉歷史的人是不會知道夜郎為什麼敢自大的。而且,夜郎有理由自大!這在數千年前,太史公司馬遷就已經蓋棺論定了的。在司馬遷的《史記?西南夷志》中記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以下是是史記中描寫的夜郎︰

「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此皆魋結,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師以東,北至楪榆,名為嶲、昆明,皆編發,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里。自嶲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徙、筰都最大?。自筰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冉、駹最大?。其俗或土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冉駹以東北,君長以什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蠻夷也。」

「始楚威王時,使將軍莊?將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莊?者,故楚莊王苗裔也。?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千里,以兵威定屬楚。欲歸報,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還,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秦時常頞略通五尺道,諸此國頗置吏焉。十余歲,秦滅。及漢興,皆棄此國而開蜀故徼。巴、蜀民或竊出商賈,取其筰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

「建元六年,大行王恢擊東越,東越殺王郢以報。恢因兵威使番陽令唐蒙風指曉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醬,蒙問所從來,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廣數里,出番禺城下」。蒙歸至長安,問蜀賈人,賈人曰︰「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夜郎者,臨牂柯江,江廣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財物役屬夜郎,西至同師,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書說上曰︰「南越王黃屋左 ,地東西萬余里,名為外臣,實一州主也。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竊聞夜郎所有精兵,可是十余萬,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誠以漢之強,巴蜀之饒,通夜郎道,為置吏,易甚。」上許之。乃拜蒙為郎中將,將千人,食重萬余人,從巴蜀筰關入,遂見夜郎侯多同。蒙厚賜,喻以威德,約為置吏,使其子為令。夜郎旁小邑皆貪漢繒帛,以為漢道險,終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約。還報,乃以為犍為郡。發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蜀人司馬相如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將往喻,皆如南夷,為置一都尉,十余縣,屬蜀。」

民族團結,疆域遼闊,國富民強,軍事強盛,夜郎,它是有底氣有資本自大的!

作為夜郎的後代,我想我有必要讓人們從新認識一下這個神奇的古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作為夜郎故地的奢渡河,基本就是夜郎歷史的縮影。

夜郎盛產甘蔗、水稻,竹子,奢渡河畔就是典型代表。

土地肥沃的奢渡河岸,充滿了一片片茂密的甘蔗林,水田里稻谷一望無際,人們居住的村莊也是茂林修竹,青蔥可人。

得天時地利,奢渡河的甘蔗糖分特別高,遠近聞名。秋天甘蔗成熟了,一棵棵誘人的甘蔗樹拔地而起,直指蒼穹,在秋陽的照射下流光溢彩,仿佛那甜甜的汁液就要滲透出來似的。小孩子們出門放牛,口渴了,就跑進自己家的甘蔗田,瞄準一棵自己中意的甘蔗,稍微揮揮手掌,熟透了的甘蔗樹「 嚓」一聲應聲而倒,孩子們津津有味的嚼著脆脆的甘蔗,時不時吐一口甘蔗渣滓進奢渡河里,白色的甘蔗渣漂浮在水面上,惹得到處覓食的魚兒們爭相追逐,煞是好看。

奢渡河兩岸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這兒種出來的稻谷,雖然產量不高,但做飯卻是稻中極品,滋潤柔韌,清香可口,口感甚佳,令人回味無窮。吃這種稻谷做成的白米飯,人們可以不要菜肴,一口氣能吃好幾大碗。惹得遠近的人嘴饞。很早的時候,水城來了一任縣長,吃了一口奢渡河的米飯後,驚為神品,從此不再吃其他米做的飯,獨對奢渡河稻米情有獨鐘。

奢渡河既然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當然是得有魚有米才行的。奢渡河的米以其質地高而備受推崇,同樣,奢渡河的魚也不甘示弱,以其味道鮮美,別有一番風味而得到人們的青睞。

奢渡河里水草豐茂,魚類繁多,其中生產最多的是鯽魚。

奢渡河邊的人們管鯽魚叫「刀子魚」,可能是體長瘦削的緣故吧。也有人叫鯽魚為「拐子魚」,比如我爺爺女乃女乃就是這樣叫的,大約為什麼要這樣叫,我現在都無法搞清楚。

奢渡河的鯽魚喜歡群體而居。它們或在蘆葦蕩下面的灘涂里活動,或在水草富集的河灣,溝汊里棲息,往往是成群結隊,熱鬧非凡。

鯽魚主要是吃食水草。春天是鯽魚們的采食旺季,大約是冬季沒有好的吃食,鯽魚們餓壞了,憋慌了,因此白天黑夜都在迫不及待的采食。當你在春天行走在奢渡河畔的時候,河水里常常有「吱吱吱」的聲音隨風吹動,不用說啦,那就是鯽魚們在晝夜不停的吃食長膘呢。

春天水草長的女敕女敕的,鯽魚就特別喜歡,紛紛出來覓食。這個時候,擇一個河灣,或者悄悄扒開蘆葦叢,一網下去,就能捕獲不少肥肥大大,活蹦亂跳的魚兒來。

鯽魚的肉質細女敕,肉味甜美美,肉湯更是這是無話可說,簡直是人間極品。我們那邊做鯽魚湯的方法極為簡單,小時候我看見母親做過。在燒開的清水里放入切成塊的魚片,待魚肉煮的差不多的時候,往鍋里撒上幾塊生姜,些許蔥葉,調了味道,一鍋鮮美味豐的魚湯就做好了。端上桌去,清香撲鼻,惹得孩子們直流口水。這魚湯含有豐富蛋白質等人體必須的元素,營養價值極高。我小時候喝慣了美味的鯽魚湯,以致我後來出門在外,吃過的魚肉,喝過的魚湯,都覺得索然無味,跟我們奢渡河里的鯽魚的魚湯比,那實在是人間天上,不可同日而語。

今天,遠在千里之外的我,雖然時刻能吃上聞名遐邇的武昌魚,但盡管武昌魚有味有名,仍然無法取代家鄉鯽魚在我心中的地位。有時候我在想,我是不是奢渡河里的一條鯽魚呢?當我告別故土,像一條鯽魚被命運投入茫茫江湖,注定我的流浪永無止境。我懷念家鄉,懷念那些兒時同伴,其實就是一只離開了奢渡河的鯽魚,對大河母親,對另一群還在原來的水域,繼續悲歡離合的鯽魚的懷念。

我們夜郎文化有著歷史悠久的「竹崇拜」,「牛圖騰」,很大程度上是與我們的地域生態和農業生產有關。我們這里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性氣候,生物種類不計其數,其中,奢渡河畔最為典型的就是竹子。竹子長滿奢渡河的每一個角落,我們水城著名的「萬畝竹海」就是在奢渡河邊。

奢渡河的竹子有良好的韌性,做的東西結實堅固,經久耐用,人們都喜歡也習慣用竹子來做生活工具。在奢渡河邊居住的人們,用的東西基本是和竹子有關的。出門頭上戴的是竹笠,身上背的是竹籮,手里提的是竹杖,在家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席,做飯用的是竹蒸,挑水用的是竹匾。就連學堂里的孩子,用的文具盒也是竹子編的。我小時候,就用竹刀來削鉛筆。

炎夏的時候,清幽的竹林里是避暑的好去處。竹林一般長在半山上,綿綿密密,根深葉茂,蔚為壯觀。竹林里面有潺潺的清溪流過,那些溪水來自竹林深處,來自竹根深處,我們習慣稱之為「竹根水」。竹根水涼爽如冰,喝一口,涼到心底,可以讓一個被炎炎夏日折磨得身心疲憊的人頓時神清氣爽,精神百倍。

竹山上供有「竹王」和「山神」。

竹王是怎麼來選定的,我不清楚,但一般稱得上是竹王的,得是那些長得鐵枝虯干,虎虎生風的竹子。供奉竹王的地方修有屋子,設有神台,每年谷雨前後,供人們上山來祭拜。人們甚是虔誠,默默祈禱,內容大抵是祈求風調雨順,人壽年豐之類美好願望的。

山神一般是選定方圓百里最大的一棵樹作為神樹,來進行祭拜的。我家對面的山神坡,就是我們那個村子的神樹居住的地方。神樹由三棵長在一起樹組成。一棵是香樟樹,另外兩棵是楓樹。香樟樹有了些年歲,不高但樹身很粗大。兩棵楓樹都長得高大威武,樹冠亭亭如蓋,差不多覆蓋了整個小山坡。每年三月三,是祭祀山神的日子,人們會在很早的清晨就來到神樹下,殺雞宰豬,進行祭拜。

這種古樸的文化風俗,是夜郎文化保存得最為完整的文化遺產之一。奢渡河,完全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南方農耕文明發展的縮影。

古代農業技術不發達,但奢渡河卻是最早使用牛耕的地區之一。據西南傳說,多同老王是出生在兩片竹子里,竹子漂浮在牂牁江邊,一個在江邊放牛的農民听到有孩子的哭聲,就騎著水牛去江中把竹子打撈上來,老農收養了多同,多同長大後勇力過人,耕作時能同時駕馭兩頭牛。後來西南夷各族紛爭,多同作戰勇敢,文武雙全,終成為了西南一方霸主。

如果按這個傳說推理,奢渡河畔那時候牛耕應用的技術已經很發達,甚至達到了中原的水平。今天的奢渡河畔,仍然保持有牛耕的傳統,牛們很受尊敬,專門有為他們設的節日,我們那邊的人叫十月初一,苗族也叫趕秋節。到了這一天,人們都要殺雞孝敬牛神菩薩,感謝菩薩賜予了一個豐收年,同時也祈禱來年糧谷滿倉。所有新收獲的東西都要選出上好的一一拿給牛吃,一年中最辛苦的是它們,理應得到好好的犒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誰在前世約了你最新章節 | 誰在前世約了你全文閱讀 | 誰在前世約了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