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前世約了你 海邊日記(四)

作者 ︰ 黃成松

海邊日記(四)

2009年10月12日晴

「十一」長假終于過去了。回首這過去的一段時間,有些像是在夢中。

10月1號凌晨3點,「大連」號抵達煙台。船靠了岸,在碼頭上等候安檢。我們也被乘務人員叫醒,來到二樓客運大廳,排隊等候登陸的命令。大約等候了一個多小時,鈴聲響起,乘務人員通知,各位旅客收拾好自己行李物品,煙台港到了,請做好下船準備。在船上的那一夜。我是跟一個家住日照,人在大連,在一個機械廠做工的小伙子坐在一起。他的日照口音特別重,加上他又對我的夾雜著西南口音的語速很快的普通話不敏感,我們的對話特別艱難,要想明白對方的話頭,得費很大的勁。好在我們都是青春年少,熱情飽滿,對自己的同齡朋友都頗有耐心,于是他盡量吐字清晰,繞道地方口音,我也盡量放慢語速,一字一頓,力圖每一個都清晰的送進他的耳朵里。結果我們都听懂了對方的話,交談隨之流暢起來,氣氛也開始活躍,漸漸的就無所不談。

日照兄弟很豪爽,我給他說我是回家過中秋,他就覺得我這樣的讀書人不錯,看見我手里提的月餅,他更是贊賞有加,說我千里迢迢還帶著月餅回去,這份心意,讓人感動啊。我只好不好意思的說,有生之年,盡量珍惜好每一個團圓的吉慶吧。日照兄弟連聲說是。那夜我們談了很多,日照兄弟是在那個機械廠加工汽車零部件的,自然對汽車比較感興趣。他說,他喜歡勞斯萊斯,但今生最大的夢想,擁有一款本田足夠。我也得說說我的抱負,我說,我從小就喜歡寶馬。日照兄弟一听,趕忙說,我看的出來,你以後一定開得起寶馬。他一臉認真,我不忍心拒絕這種淳樸,點頭稱謝。他說,你有一顆健康向上的心,你看世界的眼光客觀而且公正,我遇到的年輕人沒有一個像你這樣理性的。跟你在一起的人,都會被你的個性張力人格魅力所吸引,兄弟。你會成功的。我多想說,其實我並不是回家,我只是去一個遠方的城市看望我的戀人,但話到嘴邊,還是沒有說出口。

我們一起下了船,日照兄弟說港口很大,這個時候魚龍混雜,我對碼頭不熟悉,便執意先送我到我乘坐的長途客車停靠點。好在上了碼頭後我們就看見了一塊高舉的站牌,上書︰大連——廣州。我知道是我乘坐的那輛客車,就跟日照兄弟做了簡短的告別。我對他說,大哥,你人很好,這麼善良淳樸,好人會有好報的,相信有一天,你的夢想一定會實現,開上本田,周游世界。我是打心眼里佩服他的善良淳樸的。他重重的拍了我的肩膀。然後離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出門在外都是兄弟,只是我們不敢攤開那已經被世故化了的心扉。我想起哥哥第一次來大連就和一個萍水相逢、素不相識的東北大漢下館子喝酒的事情,想想那晚上跟日照兄弟的促膝長談,我恍然明白,好漢英雄,酒逢知己千杯少,話語投機一萬句也是不嫌多,這種江湖義氣,男兒豪情,幾乎已經絕跡,所幸我還擁有,我是幸運的。

煙台跟大連一樣,也是一個美麗的城市。中國的城市,大凡在海邊的,都很整潔干淨,比如秦皇島,大連;比如青島,湛江。煙台也不例外,也是干淨整潔,青山綠水,林木蔥蘢,如詩如畫。

長途客車在天亮後6點準時從煙台出發,在祖國大地一路馳騁,跨過山東半島,江淮地區,經過大別山脈,來到長江中下游平原;過膠州,經青島,過淮北淮南,停合肥南京,終于來到湖北黃石。

我在黃梅下車,此時也是下午六點。雲梓不斷的發信息問是否到達目的地,看得出來,她的心情甚是焦急。

2009年10月15日雨

秋意一天比一天深了。才出門幾天回來,龍山上的樹葉已經由綠轉換,不幾天,就已經是黃葉似金了。同寢室的雷子他們假期沒有出去玩,我回來了,都很新奇。但我出門一向輕裝上陣,不喜歡多帶東西。我一般是帶一套換洗的衣服,背一個包,多一樣東西都是不會帶的。所以我沒有從武漢給他們帶上什麼好吃的東西,但他們那好奇的眼神,與其說是對我的武漢之行感興趣,倒不如說是關心我的旅行袋里有沒有帶來好吃的東西。我一向對什麼都只是知道吃的人很是反感,覺得那是低級趣味,但還是被他們饑渴的眼楮搞的不好意思。我只好說,行程匆忙,舟車勞頓,武漢三鎮的風景都沒有游完,就急匆匆的趕回來。室友們很是失望,看著我在收拾回來後的行李,確信沒有任何可以下肚的東西,才悻悻的的離開了。

今天下雨,出不得門,回憶我的武漢之行,真是酸甜苦辣,百感交集。現在就略微記一下那「十一」的活動吧。我怕有一天會忘掉,記在本子上,即使會掉,至少這些記憶在世界存在過。

中秋節的那個夜晚,我是在深夜十點才抵達武漢的。

在黃梅的時候,得到一個老爺爺的幫助,為我聯系了江西景德鎮開往武昌的客車,司機答應把我送往雲梓的學校——中南某大學。客車在江漢平原上快速平穩的運行,沒有顛簸,夜晚的空氣很好,涼爽清新,我由于太累,忍不住睡著了。

到了中南某大學,看不見雲梓在校門口。我打了電話。你在哪里,我來了,在你們校門口。

我也在啊,你是在哪個門啊。

哎呀,什麼哪個門,我們看見你。

你告訴我,那里是什麼樣子。

哦,這里對面是中南某某財經大學,旁邊有一個大湖,空氣里還漂浮著死魚味。

哈哈哈,你站在那里不要動,那是我們學校的南三門,我在正門這里等你,還說奇怪怎麼就是看不到你呢。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好吧,你過來。

中南某大學不大,兩千畝不到,一千多畝的樣子吧,背靠南湖,沿著南湖岸邊自西向東延伸,呈長條形,是以這個學校的門很多。西南北都分布有,南邊有南一到南三,三個門,北邊有北一到北四,四個門,西邊有西一門,東邊是浩浩蕩蕩的南湖水,沒有門。在南湖岸邊建有高達17層的雙塔樓,那就是該大學目前在中國高校中引以為傲的南湖圖書館。據說是全國最大最高的大學圖書館,我在國慶期間有幸進去過,藏書很大,名不虛傳。

雲梓找到了我。可能是剛剛結束軍訓的原因,感覺她瘦了,變黑了。雲梓看到我,很興奮。但時間已經不早了,我的住宿問題還沒有解決,夜已經很深,我得趕緊去找住宿,我就催促雲梓趕緊回寢室去。

雲梓說,我來了一個月了,熟悉這里的環境,我先帶你找到住的地方再說。

我答應你。找到了住宿再送你回去。

南湖邊高校雲集,流動人口多,旅館遍地開花,所以不愁找不到。辦好入住手續,看看時間,正好晚上十二點。

得送雲梓回去了。她堅決不要我送到寢室樓下,在南三門就要回去。突然,她停下了腳步,拉著我的手,放到嘴邊,悄悄的說道,這個中秋節,謝謝你來看我,陪我度過了我們相戀以來的第一個中秋!

這是一個圓滿的中秋。月光溫情的照在雲梓光潔的額頭上,給她蒙上了一層神聖的光環。我甜蜜的笑了。

2009年10月20日陰

在武漢的一個星期,我們玩得很開心。中秋後的第二天,我們去了武漢長江大橋。我終于見到了心掛情牽的長江了。

我從小就在地理課本上知道了長江是亞洲第一長河,是祖國的第一大江,是我們民族的母親河。小時候,就是听著《長江之歌》長大的。在學校唱,在家里唱,在大街上也听到有人唱。歌詞很豪邁,很抒情,從武漢回來後我專門去網上把歌詞下載了來︰

長江之歌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

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

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

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

你用磅礡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啊,長江!!!!

歌詞韻律諧和,讀起來朗朗上口,旋律優美舒緩,也難怪我會對這首歌情有獨鐘。現在,雲梓又在長江畔,喝著長江之水,怎麼不會讓我對這條心愛的河流更加情迷了呢。我愛著長江,愛著雲梓,如果生命的歷程沒有更改的話,注定他們將會是我們生命的牽掛。

長江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出巫峽,下江漢,一路洶涌澎湃,一路歡騰跳躍,來到了荊楚大地,與漢水相會于龜蛇兩山之間。大江氣象動蕩,山川靈氣吐納,龜蛇兩山夾江相峙,長江大橋于是應運而生。一橋飛架,鋼鐵長龍,陽剛大氣,堅若磐石,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武漢武漢長江大橋。站在大橋上,極目楚天,雲水茫茫。晴川閣果然如崔顥詩中所寫,是古木參天,鸚鵡洲也是芳草萋萋,這詩中的景,入了眼,記在心,居然是很有些激動。

那天天氣很好,江風送爽,大江長橋,攜雲梓之手,閱三楚勝景,感人事變遷,興致甚高。

遠遠的看見黃鶴樓。雄踞于蛇山之巔,高大挺拔,大氣磅礡,輕巧飛揚,蔚為壯觀。我們走到黃鶴樓下去,一看,人山人海,整個黃鶴廣場圍的水泄不通,便打消了登樓的念頭,打道回府了。與黃鶴樓錯過,有些遺憾。

古琴台之行補償了我沒有去成黃鶴樓的遺憾。那是去武漢的第三天,我們去了漢陽。無意中闖進古琴台里去的。

古琴台在漢水旁。北臨武漢明珠月湖,東臨三楚重地龜山。它的修築是為了一個美好的故事,為了紀念一段平凡而又偉大的友誼。

幾千年前,有一個叫做俞伯牙的琴師,于一個月華如水的中秋月夜路過此地,焚香鼓琴。他的琴聲美妙悠揚,于是吸引了山中樵柴的布衣鐘子期。當伯牙撫琴一首,志在高山。子期贊道︰「美哉!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撫琴一首意在流水。子期又贊道︰「美哉!蕩蕩乎意在流水。」伯牙大喜,得遇知音,拜交為摯友,約,來年再會。第二年,本是伯牙會子期之時,誰知子期卻已不幸病故。伯牙悲痛萬分,在子期墓前鼓琴「高山流水」。曲奏後,伯牙失去知音更感孤寂,悲痛萬分,頓感曲藝無意,便扯斷了琴弦,摔碎了琴身,發誓今後永不鼓琴。這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傳說。悲情而又溫馨,作為歷史深處的絕響,時時撩動著我的心弦。

不知道是冥冥中上蒼注定,還是本來的巧合,那個明媚的中秋黃昏,我走進了古琴台。同樣的,我身旁,亦站著我患難相知的知己,站著我的雲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進古園,過石廊,懷思古之幽情,賞琴台明麗之新貌。

琴台始建于北宋,後歷代屢毀屢建。經歷千年歷史沿革的古琴台,在今天越發雄姿英發,以其溫馨雋永的文化傳說,幽雅精巧的亭台樓閣,五彩繽紛的奇花異草喜迎著四方來客。走進琴台,仿佛進入了洞天仙府,令人流連忘返。

這是中國古典文化的一個聚焦點。在這里,你可以透過那些碑刻浮雕,楹聯對子,體會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古琴台首先是以一個音樂勝地的姿勢橫空出世。古琴台中有聯雲「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撫琴。」明白如話,情景交融,讓游客產生無限遐想,仿佛置身于幾千年前俞伯牙鐘子期以樂會友弦上知音的境界中去了。而今天的琴台內,當你信步走來,耳旁如泣如訴,百轉千回的,不就是那首弦上知音的《高山流水》嗎?如果你是一個音樂人,沒到過琴台,會是你的遺憾。

古琴台同時也是中國古典建築文化的映射。在這里,你能夠體會到江南園林的小巧玲瓏和建築師的別具匠心。

古琴台整個建築群佔地15畝,規模雖然不大,但布局十分精巧雅致,保留了當年古建築的風貌。主要建築以庭院、林園、花壇、茶室為主,層次分明。院內回廊依勢而折,虛實開閉,移步換景,互相映襯。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勢地形,還充分運用了中國園林設計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龜山月湖的湖光山色借了過來,構成了一個廣闊深遠的藝術境界,如詩如畫,巧奪天工。

當你體會完琴台的音樂況味和建築風格後,你千萬別走開。琴台就是一個魔術師,這回他要給你呈上的是琳瑯滿目的書畫盛宴。不必說道光皇帝親筆題寫的「印心石屋」,不必說米芾題寫的「琴台」精品,也不必說琴台殿堂里的那些古玩精品,單是嶺南才子宋湘題寫的《琴台題壁詩》就足以讓你嘆為觀止。「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傳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無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萬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題詩,吾去矣!」這就是被譽為詩書雙絕的宋湘題壁詩。器大聲閎,才高意遠。心動了吧,來吧,與古人一起,登臨琴台,盡抒你的胸臆,說不定,你的一觴一詠,就是琴台的絕唱了呢。

這回你該去琴台林園走走了。漫步琴台水榭長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清風徐來,神清氣爽,令人怡然自得。相信你會像每一個到過琴台的人一樣,禁不住發出感嘆︰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琴台太遺憾」。而琴台「高山流水,弦上知音」的溫馨傳說和美輪美奐的圓林風景,亦將會溫暖你的心靈,讓你的心時時春暖花開,如沐春風。

傳說如夢,琴台是這個夢開出來的奇葩。我時時念著琴台,為那古典友誼,為那絕世情結。

我的武漢之行,我覺得最有意義的,就是這次去琴台。琴台這美麗的故事,同樣也深深的打動著雲梓的心。那天,她把我的手攥得很緊。

在琴台的知音園,她調皮的指著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塑像,道,我們就像他們一樣,是千古知音。我笑了。雲梓也笑了。

琴台里,《高山流水》的鋼琴獨奏婉轉低回,回腸蕩氣,很能打動人們柔軟的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誰在前世約了你最新章節 | 誰在前世約了你全文閱讀 | 誰在前世約了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