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安來到土產公司以後,被分配到了收購科。當時收購科的主要任務就是收茅菜,要經常地上山下鄉,一年四季沒有閑著的時候︰開春兒下去跑貨源,漫山遍野地考察茅菜的長勢,確定收購點。剛一入夏,就得下去和菜農一起腌菜,監督腌菜質量,一天到晚造得鹽漬斑斑。秋天要忙著把山里腌好的菜往外運,冬天則要準備來年腌菜用的鹽、桶之類的材料。收購科的人總戲說自己是半拉農民,一年到頭在外面跑不說,還又苦、又髒、又累。馮立安雖說是二八月莊家人,但畢竟是從農村出來的,比起在城里長大的人來還是吃苦耐勞得多,再加上剛到土產公司那一陣子,覺得自己是從人間來到了天堂,干起活來特別的勤快,而且一改在農村時的愛擺話的習慣,從不多言多語,見著誰都叫師傅,很快就被收購科的科長曲元潤看中了。曲元潤四十多歲,中等個,長瓜臉,雖長得有些削瘦,卻更顯得精明干練。曲元潤在收購山貨野菜時,一般都是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可是在馮立安來了以後,卻時不時地帶著馮立安一起出去,他看中的是馮立安的勤快、不多言不多語。
又過了幾年,改革開放開始了,這時的馮立安已不那樣勤快,那樣少言寡語,更不見著誰都叫師傅了,但對科長曲元潤卻始終沒改畢恭畢敬的態度。曲元潤早就看出了馮立安的這種變化,但他需要馮立安對他的恭敬,不管這種恭敬是發自內心的還是表面的,只要馮立安恭敬他,就不能不受他的驅使,他需要馮立安活分的腦瓜。改革開放給每個人都帶來了發財的機會,曲元潤思量遍了科里所有的人,只有馮立安長了個會算計掙錢的腦瓜。當然,曲元潤並不是想要幫助馮立安掙錢,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他需要有馮立安這樣一個幫手。馮立安恭敬曲元潤,並不僅僅因為曲元潤是自己的科長,更因為他把曲元潤當成了自己的老師,他跟曲元潤學了很多東西,如,怎樣壓質壓價,怎樣索要回扣,怎樣買空賣空等等。改革開放以後一系列的政策,讓馮立安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土產公司已不是一塊風水寶地。進出口公司已不單從土產公司和供銷社進貨,也開始從個人那里買貨了。現在有很多個人都在做土特產的買賣,而且還都賺了錢,馮立安也想做土特產的買賣,但他一沒資本,二來經驗也不足,他想得到曲元潤的幫助,所以在盡力地巴結曲元潤。而曲元潤也有一個大計劃,需要馮立安來幫他完成。兩人各懷心月復事,對發財的渴望使兩人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