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成龍許給了白雲關司馬家家主司馬雲若干好處之後,司馬家族就徹底地倒向了帝國的懷抱。于是王成龍就把兩翼騎兵以及四千鮮卑鐵騎都拉上了白雲關,此後幾天各路人馬紛紛到來,其中有關北邊軍留守沈州城的一翼步卒、關北道衛軍的兩翼步卒、雞西鎮守府的一翼騎兵、延東鎮守府的一翼步卒、赫哲部的六千步卒、女真四部的五千步卒、以及其他六七個民族部落共三千余人,在加上留守齊哈城的齊哈衛軍以及白雲關守軍兩千余人,現在王成龍手中可供調配的兵力已達四萬多人。
雖然人馬不少,但是大大小小的十幾部分,有的戰斗力強有的戰斗力弱,而且還互不統屬,如果不重新進行整編的話那簡直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光是把這些互不統屬的人馬捏合到一起就花了王成龍不少的心思。最後決定︰直屬翼、留守長山大營的那個騎兵翼以及雞西鎮守府的騎兵翼暫組成一個騎兵廂,由直屬翼裨將魏豹統領;留守沈州城的步兵翼、延東鎮守府的步兵翼以及關北道衛軍的兩個步兵翼暫組成一個加強步兵廂,由裨將周大成統領;那六七個民族部落三千騎兵暫組成一部,由其中實力最強的東胡部首領博爾扎統領;赫哲、女真、鮮卑三部戰力整齊就不參與整編;齊哈城衛軍以及白雲關兩千守軍則繼續留守齊哈城以及白雲關。
不幾天,蒙古、柔然七萬聯軍就已經兵臨白雲關下。
在白雲關守將府的大廳中,王成龍召集了魏豹、周大成、博爾扎、柯鎮東、巴彥龍、舒穆淥虎以及白雲關主將司馬義等主要將領召開了軍事會議。
環視一周,一片肅然,王成龍面色沉重的開口說道︰「諸位,現在蒙古、柔然七萬聯軍已經兵臨城下,形勢已經到了非常危急的關頭,我們後面已再無援軍,能否在此擋住敵人,就看在座諸位的本事了。」
「大哥,你放心,只要你一句話我赫哲部六千人就是拼光了也毫無怨言!」巴彥龍首先站起響應道。
王成龍滿意的點點頭,眼中含笑的看向巴彥龍,自己這個結拜兄弟人不錯,錦上添花的人很多,但雪中送炭的卻少之又少。
「王大人,你放心,我鮮卑部四千鐵騎完全听從你的調配,上刀山下油鍋也認了!」看到巴彥龍首先表態,柯鎮東非常懊悔自己剛才為什麼沒有首先站出來,這時趕緊的起身表示衷心。這時的他可不敢在這麼多人面前稱王成龍為叔叔了,他知道自己和王成龍的關系是無法和巴彥龍相比的,只能例行的稱大人。
看著巴彥龍和柯鎮東已經相繼表態,博爾扎也代表其余部族表示︰「王大人,你放心,能到這里的都不是孬種,我們的利益和關北邊軍是一致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代表女真四部領兵前來的舒穆祿虎看到除了關北邊軍的幾人外其余部族都已表態,也不得不站起道︰「王大人,雖然我們女真四部實力不濟,但是只要你指到哪我們就一定打到哪!」舒穆祿虎故意說女真四部實力有限,是希望王成龍在分派任務時能分給女真部一個相對輕松的任務,誰知這句話卻引起了王成龍的大大不快。
王成龍看了看舒穆祿虎,女真四部的實力他是知道的,就連實力遠不如他們的鮮卑部都出了四千人,而女真四部卻僅僅來了五千人,本來王成龍就對女真四部有很大的意見,現在又听舒穆祿虎這樣說,心中就更加的反感,但是王成龍也知道現在並不是和女真四部翻臉的時候,目光如電,神色堅決道︰「諸位的心思我王成龍是知道的,希望大家能夠和我關北邊軍一起並肩度過這次難關。」
「謹遵大人令!」巴彥龍、柯鎮東、博爾扎、舒穆祿虎四人應聲答到……
據城死守,這並不是王成龍的風格,王成龍想在白雲關下先和敵人硬踫硬的大干一仗,勝了固然是好,敗了的話在開始據城死守。但是王成龍畢竟不是莽撞之人,他指揮作戰經驗豐富,知道蒙古、柔然聯軍一路到白雲關下都是暢通無阻,現在士氣正旺,因此他並沒有馬上出城迎戰。三天後,正當蒙古、柔然聯軍已經準備完畢正準備攻城之際,他才突然命令各部出城迎戰敵軍。
蒙古、柔然聯軍統帥是拙吉大帳兵的大統領,蒙古三勇士中最富盛名的馬里漢臉色陰晴不定,他千想萬想就是沒有想到王成龍竟然憑借著四萬烏合之眾就敢和他硬踫硬,他不得不佩服王成龍的大膽。他有心拒絕,但是對方已經擺開了陣勢,逼得他不得不改變已經制定好的攻城部署,臨時決定正面迎戰王成龍。
王成龍的前軍是周大成率領的一個加強步兵廂一萬兩千人;左側是魏豹率領的一個騎兵廂九千騎兵;右側是柯鎮東率領的四千鮮卑鐵騎和博爾扎率領的三千部族聯軍;最後則是他親自率領的赫哲部六千步卒、女真四部五千步卒和司馬義的兩千白雲關守軍壓陣。此次出城迎戰,除了留守齊哈城的?p>
牘?讕??猓?醭閃?梢運凳喬慍捕?雋恕?p>
月兌力手持一桿黑色大槍,巍然端坐在馬上,後面整齊排列的是他郭絡部及附屬部落的三萬鐵騎。月兌力是郭絡部的酋長,郭絡部也是蒙古汗國七大部落之一,因為領地靠近北方的柔然人和東北方的庫梅克人,所以這次拙吉就派月兌力率領郭絡部一萬八千人馬以及郭絡部的附屬部落一萬兩千人馬隨同馬里漢率領的一萬大帳軍,會同柔然三萬鐵騎從北方進攻關北道。
馬里漢是下了狠心的,他要一舉打垮王成龍,直搗關北道月復地,因此一出手就派了月兌力的三萬鐵騎打頭陣。
按照王成龍的部署,這次白雲關下和敵軍的大戰,陣前不修築任何的工事,僅僅以各部的騎兵和步卒來對付蒙古、柔然聯軍,這在大夏帝國立國以來,還是對北方游牧民族作戰的第一次。
昨晚他提出這個方案時,掀起了一片嘩然,大夏軍隊一向在與蒙古人交戰時,因擔心蒙古彪悍的騎兵來往沖殺,都采用修築大量的工事、碉堡,步卒在工事、碉堡內防守、騎兵在四周伺機進攻的戰法,同時工事、碉堡外四周遍設拒馬、鹿角、蒺藜等物,再或者以差不多數量的騎兵和蒙古人搞對攻。這一直是關內各王朝軍隊的傳統戰法,而王成龍居然要放棄這個戰法,以硬踫硬的方式和蒙古騎兵對陣,這簡直就是以已之短攻彼之長。
但王成龍卻並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從前的戰術有問題,關內各王朝軍隊總是重于防守而輕于進攻,這就把進攻主動權交給了北方游牧民族,加上對方馬上機動能力強,來去無蹤,關內各王朝的軍隊很難徹底地擊敗對方。
這幾年王成龍一直在思索著對付蒙古騎兵的最新戰法,為什麼就不能和草原游牧民族硬踫硬的作戰呢?如果不能和北方的游牧民族面對面的廝殺,那大夏軍隊永遠處于心理劣勢,他願從這一戰開始,大夏帝國的軍隊不管是騎兵還是步卒都不再懼怕蒙古鐵騎,打破這個大夏軍隊長期以來處于被動的桎梏。他在關北邊軍內部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實驗,一直想著能以大夏軍中的步騎配合也可以面對面的擊敗蒙古鐵騎。
一直以來王成龍就針對游牧民族的作戰特點來訓練關北邊軍,革新戰法、裝備,就是為了等這一天,雖然現在他手中的軍隊不全部是關北邊軍的主力,甚至還有不少的其它部落人馬,但是這次他也是下了大本錢的,所有軍隊不管是原關北道衛軍還是其它部落的人馬全都換上了和關北邊軍主力一樣的武器裝備,這一戰他有很大的信心不落下風。
「我是全軍主帥,如何作戰由我來決定,若敗,責任也由我一力承擔!」王成龍以不容質疑的決然口氣結束了所有人的爭議。
王成龍身著黑色盔甲,他的周圍是八百名親衛府將士,這是關北邊軍中最精銳的部隊。他目光冷漠地等待著大戰時間的到來,四周一隊隊騎兵和步卒列隊完成,戰馬如洪水、刀槍如鐵林,清晨的陽光照在帝**的明亮的鎧甲上,映出森森冷光。
對面敵軍打頭陣的月兌力也是一臉冷酷的等待著後方統帥馬里漢進攻的命令。
「咚!咚!咚!」出戰的巨鼓聲敲響,百余牛角號也一齊吹響,「嗚!嗚!嗚!」
月兌力雙目精芒一閃,槍指長空,丹田吐氣大聲厲喝道︰「全體進攻!」。話音未落,三萬蒙古鐵騎洪水一般地直泄過來,戰馬踩踏在地上,猶如天邊悶雷滾滾而來,雪亮的馬刀高舉,遠遠看去,竟是一片鋼刀的大潮正席卷而來。
「起!」上千名大夏士兵的齊聲吶喊在帝**中響起,最前排的士兵瞬間站定,豎起一面面一人多高巨盾,在巨盾連接的縫隙處則是丈長長槍斜斜的立在地上,尾部深深地刺進泥土之中,一名士兵用身體死死的頂住巨盾,另一名士兵則是雙手緊握槍桿,緊張地注視著對面,在他們的身後,隨著一聲聲的吶喊,一排排的士兵重復著最前面的動作。
隨著一陣急促的鼓聲,一排排手持腳弩的大夏士兵快速的奔向前方,「上」隨著指揮官一聲令下所有弩兵坐在了地上,這種腳弩憑手的力量極難拉開,使用上都是以腳上弦;這時帝**中軍附近的四十架小型投石機也已填裝完畢,只等一聲令下!
隨著蒙古鐵騎進入到三百步內,早就準備完畢的投石機發出吱吱呀呀的令人齒酸的聲音,隨即一聲轟響,四十枚石彈騰空而起,越過前面陣列的大夏士卒,落在奔騰的馬潮之中,鋼刀的叢林中旋即出現了幾十片空白,鮮血飛濺,肢體橫飛,上百人在這一次遠程攻擊之中連人帶馬被砸死在洪流之中。第一輪投石機剛剛打擊完畢,上百枚兩尺長的弩矢又帶著令人心驚膽顫的嘯聲從天而至,被射中的騎兵或是戰馬紛紛倒地,甚至來不及發出一聲慘叫就被後面紛沓而至的馬蹄踏成肉泥。
但相對于蒙古第一波三萬騎兵的集體突擊,這一波攻擊就如同大海之中落下了幾枚小小的石子,瞬間便消失在怒濤之中。
月兌力與帝**交手多次,知道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迅速地接近對方,縮短雙方之間的距離之外,根本無法應付這種遠程的攻擊武器,這種投石機以及腳弩自己一方一直無法制造出來,勉強打造出來的幾具一是射程不夠,二是不夠堅實,往往幾輪之後,整具投石機便承受不住巨大的反震力而散了架,腳弩因為弩臂的硬度不夠而折斷。
大、小型投石機以及巨弩、腳弩是大夏帝國的機密,只有正規的野戰軍才可以配備。其制造工藝更是絕密,除了帝京大興城的幾家武器制造坊之外,其它地方都不能打造。多年的發展,使大夏帝國在軍工之上處以絕對的領先位置。
蒙古騎兵吶喊著,沖鋒著,以圖以最快的速度接近對方,「上!」「發!」一聲聲的命令在大夏軍中下達,三輪投石機以及腳弩發射完畢後,蒙古騎兵已是損失了近千人,而此時,更加恐怖的打擊才剛剛來臨。經過投石機、腳弩打擊的蒙古騎兵進入了強弩、弓箭的程範圍內,上千支弩箭躍上天空,遮蔽了空中剛剛升起的紅日,達到最高點之後雨點般的落下來,鋒利的三稜箭頭對于蒙古騎兵那制作簡陋的盔甲具有絕對的優勢。策馬急沖的蒙古騎兵則把手里的馬刀拼命在空中攪動,希望能打落自天而降的弩箭,有弩箭被擊飛,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也有弩箭從刀光的縫隙之中鑽進去,哧的一聲扎進盔甲之中,將一名名蒙古騎兵射落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