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牙醫 第三十九章 口腔醫學講座

作者 ︰ 柏峪

今天下午三點鐘,劉方圓博士在北城市口腔醫院教學大廳講解有關中國口腔醫學教育和國外口腔醫學教育的不同,劉方圓博士站在講台上,深情地講解著,台下的醫生護士聚j ng會神地听著。

我國現代口腔醫學教育最早追溯至1917年由加拿大牙科醫師林則在成都華西協合大學醫科中設牙科系。1954年我國口腔醫學教育全面學習蘇聯,將口腔醫學從原有的十幾個分科歸為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內科學和口腔矯形科學三大專業為主體的口腔醫學教育體系。目前現有的教學體系在沿用前蘇聯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參照歐美的口腔教育模式進行了一些改革。為了探討符合我國國情的、適應世界發展ch o流的口腔醫學教育模式,有必要繼續比較分析國內外口腔醫學教育的差異。

目前國際上按畢業後的第一學位或證書的授予情況大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博士學位授予型、學士學位授予型和醫師證書授予型,這三種類型的學制各不相同。

美國和加拿大是典型的博士學位授予型,各牙醫學院培養的是牙科博士,只有獲得文理學士學位才能攻讀,學制為四年制。r 本和英國等為學士學位授予型,高中或大學預科畢業生進入牙醫學院校學習5∼6年,畢業後可獲得牙醫學學士學位。德國和法國等注重資格、資歷或實際能力的訓練,而不將學位問題放在第一位。德國要求高中畢業一年且在醫院工作一年才能攻讀,學制6年,分為臨床前和臨床2個階段,每階段至少5個學期,全部學習結束須通過國家牙醫考試。畢業後,國家規定必須在國家認可的臨床醫院(或醫療機構)進行全r 制臨床實習培訓2年,再按國家規定的程序申請醫生開業許可證。

我國的口腔醫學教育的學制相對雜亂,以五年制為主體,有三年制專科生,還有本碩連讀的七年制及本碩博連讀的八年制。

課程設置及專業教育培養我國現行的口腔醫學本科教學體系,是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加口腔醫學專業內容,實際上是臨床醫學的大專生加上口腔醫學的大專生等于口腔醫學的本科生。而國外大都有d l 的口腔醫學教育體系,不設臨床醫學課程,有充足的口腔基礎醫學、口腔臨床醫學及相關人文科學的訓練時間。

西方發達國家總的教學內容是三部分,即口腔基礎課、口腔臨床專業課、口腔臨床實習。但有別于我國的傳統三段式教學,不是單純的階段教學,而是三個部分相互交織,系統x ng、聯系x ng和綜合x ng強,強調全面素質教育。而中國的口腔醫學教育是先學醫學基礎課,然後學臨床醫學課,最後是口腔醫學專業課。以五年制為例,前四年為授課時間,最後一年為畢業實習,除了個別院校在第一學年開設口腔醫學導論外,口腔醫學專業基礎課和臨床課到第三學年才開始授課。

所以,雖然中國的口腔醫師具有更寬廣的大醫學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背景,但因為在校期間口腔臨床實習時間不足,造成實際c o作能力不強等問題,不適應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以實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美國各牙學院口腔醫學專業本科的教學大綱是各不相同的,但在同一時期其主要內容基本一致。目前的主要內容分三大部分:ヾ職業化;ゝ患者和口腔環境的評估;ゞ恢復最佳的口腔健康、功能和外形。大綱中的每一部分,都設有相應的教學內容並有學分和課時安排,由多個教研室共同承擔授課。教學大綱內容主要是醫生素質培養,如何接診病人和如何治療病人,以此為中心要求學生掌握各學科的知識。目前我國的口腔醫學教學大綱,是以傳統的學科為基礎包括口腔解剖生理學,組織病理學,口腔材料學,口腔生物學,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黏膜病學,兒童口腔醫學,老年口學,口腔頜面外科學、放sh 診斷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及預防醫學等。大綱分別對每個學科從目的、要求、內容等方面作了詳細說明,每部分內容由各教研室分別承擔教學任務。

口腔專業課程:國外口腔醫學專業課程佔總學時的比例一般都在60%∼70%左右,最高達到76.90%。如r 本大阪齒科大學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所佔比例達58.57%;美國印地安那大學牙學院口腔醫學專業課程佔總學時的73.92%。香港大學牙科學院共開設43門,其中口腔專業基礎課和臨床課科目數佔總科目數的58.14%,台灣高雄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共開設60門課程,其中口腔專業基礎課和臨床課科目佔總科目數的51.67%。而國內口腔醫學專業課程佔總學時一般都在20%∼30%左右,而醫學基礎課和普通醫學臨床課達40%∼45%。雖然目前口腔專業課程比例有所提高,但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口腔專業基礎課程:國外口腔醫學基礎學科門類齊全,且研究相當深入並有一定地位。美國每個醫學院校設有口腔醫學基礎特s 學科和相應課程。r 本每個口腔醫學院校開設口腔基礎課為3∼11門,佔口腔醫學專業總課程門數6.8∼20.8%。香港、台灣從第一學年就開始安排口腔專業基礎課,並將其貫穿于整個5年教學期間。相比較而言,我國口腔醫學基礎課程設置不多,發展緩慢。

實踐教育和人文教育:歐美等國口腔醫學教育非常重視人文教育和實踐教育,強調早接觸臨床及連續x ng實踐及全面素質教育,教學期間讓學生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呈階梯式遞增接觸口腔醫學專業課。

美國、德國等西方國家的口腔醫學教育從第一學年就開始介紹口腔結構及功能、與牙科有關的基本技工及勞動技術等。英國于學習最後一年,將經過多學科學習及實習的學生集中于「一體化診室」進行綜合強化訓練,主要為隨機安排的各種病人提供治療和咨詢等一整套牙科服務。而我國口腔醫學教育仍普遍采用傳統的大課教育模式,實踐和理論教育在時間上是分開的,口腔醫學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方式比較單一。盡管有的學校曾采用「先分科,後綜合」或建立口腔綜合科的方式,加強臨床綜合能力培養,但總體而言,國內口腔臨床生產實習目前仍偏用分科輪轉的方式。在人文教育方面,德國高中畢業生首先必須作為「社會服務者」在醫院工作1年方能進入醫學院學習。哥倫比亞大學牙科課程中社會口腔學佔總學時的22%,包括基本的社會人文知識、醫療保健制度、基本的流行病學與管理技術。而我國口腔醫學教育中尚缺乏相應的人文教育內容。

目前我國口腔醫學人才培養依附于臨床醫學,沒有形成真正的口腔醫學發展模式。從學制上來講,現有的專科三年制到本科五年制,獲得碩士學位的途徑有本碩連讀七年制及本科五年+碩士三年,獲得博士學位有八年制及獲得碩士學位+博士三年,學制政策不統一,導致盡管獲得的學位相同,但實際臨床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應盡快統一學制。筆者認為應將5年制改為培養口腔全科醫師,8年制改為5+3模式,分為兩種,一種為口腔全科醫師+口腔專科醫師;另一種為口腔全科醫師+研究型博士。

在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設計等方面,應加強對學生的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評判x ng思維能力及法律觀念等方面的培養。增設或增加口腔基礎學科和選修課,如口腔分子生物學、口腔免疫學、醫學美學等。在人文教育和實踐教育方面,應加強人文教育、人文社會醫學教育如醫學社會學、行為醫學、醫學心理學等課程,提高口腔醫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我國口腔醫學教育應該改變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和體制,大幅減少醫學基礎課程和醫學臨床課程所佔的比重,加大口腔專業課程的比例,尤其是有針對x ng地增加口腔專業基礎課程。

劉方圓博士把所有的講完後,站在講台上,看著坐在台下的醫生護士說︰「感謝各位在工作中對口腔醫學的認識與學習,謝謝大家,今天就講到這里。

(求推薦,求收藏,去投票,謝謝!!!)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金牌牙醫最新章節 | 金牌牙醫全文閱讀 | 金牌牙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