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七八年改革開放以前。每到春節,深區的羅湖口岸人山人海。蔚為壯觀。那時候的海關檢查采取的方式「人人過篩,件件開包」。檢查制度非常嚴格,嚴格到苛刻。就像是用篩子濾沙一樣來回的過濾。因為很多人攜帶著大包小件,不知道哪樣是大陸允許過關,稍有不對,就要麻煩半天。過關的人提心吊膽的。但是,羅湖海關是照章辦事,不能馬虎。本來人就多到數不清了,工作再一細致,忙不過來了。海關的工作人員只好把自己的家屬,叫過來幫忙。甚至八歲以上的孩子也要到一線現場幫忙。
深區建立以後,來往羅湖關的旅客猛增,再這樣檢查不行了。排隊幾個小時過不了關,那個時候羅湖橋頭人潮洶涌。八零年,羅湖海關設立「應稅通道」「免稅通道’方便過往旅客。這個後來改為「紅色通道」,「鸀色通道」。
海關的工作人員對經常進出海關的旅客,都有一定的關注。特別是對來往于兩地的港商給予了一定的便利。改革開放以後,已經漸漸地有更多港商來往兩地。這個審核更是方便,簡捷。
當李震東和林火亮意猶未盡的回到村子中。卻發現港區的客人已經來了。通過海關對黃德定來說很簡單,他的生意和內地來往了幾年,一向遵守內地法規。和海關也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到了村子中,隨便和自己的大哥閑聊了幾句,就去拜訪了客人。這個問題來了,黃老板說的話,趙師傅听不懂啊!幾個人雖說是來過幾次嶺南,那是直接去到廠里。路上的小店主,倒是都能說幾句夾生的的普通話。別說趙師傅,另外幾人也沒誰懂啊!趙師傅等人到中市運東西,那是中市廠里的人听的懂,廠里面是各地方的人都有,想找一個懂湘省話音的人不難。
在這個年代,從全國各地來嶺南的人,有一個最大的難題。很難和當地人談話。華國普通話是五五年就有規劃,但是特殊時期耽擱了。八二年重新成立了普通話審核委員會。嶺南自來就是鄉音古地。可以想象這個難度。哪里像後世,嶺南人也是大部分會了普通話。外省的旅客到了嶺南也能隨意交談。這個時候,剛開始來嶺南和當地人打交道,都是連比帶劃的大家蒙著來的。當然,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商場類的,能交談的人就比較多。黃德福的村子中,倒還有人勉強能懂普通話,問題是出去賣菜啦!更別指望人家港商黃老板會說普通話。港區這個時候絕大多數的人說的就是白話和英語。
幾個人正在比比劃劃著。李震東回來了。看見穿著港區那邊的老板衫袖,臉容白淨,有一個大點的肚腩。知道是港區那邊的客人來了,旁邊跟著一個二十來歲伙計打扮的人。
黃德福為什麼這麼急?這是有緣故的。他的生意是做果蔬的,這兩年通關了。從深區這邊來的貨源增多不少,可以采購到不少港區本地沒有的貨物。雖說是量少,也能補上自己的不足。自己的生意看著越發的紅火起來,鋪子越來越多,但是,貨源就成了他的一個心病。他知道內地多得是貨物,但是,他沒有渠道。況且,大陸剛剛開放不久,那個,還是穩定一點好些。就近的嶺南能要到貨源就行。別說他了,這個時候,並不是你想從內地要貨源就能要到的。除了嶺南的商業氣息濃厚,可以進行流通,別的省份很難!
就說板栗,華國的板栗產地多了。像那個遷西板栗,一直產量就很大。為什麼外面沒有,因為政府全部統一收購安排,沒有私人的事。這些板栗市面上是沒有的,全部出口送往日本,上萬噸的產量由日本全部收購。從建國就和日本做著這個生意。就連「國旗事件」後,這個板栗都還特批允許出口日本。一直到九五年以後,私人的果樹才慢慢的多了,這個才流通到市場上。
還有兔毛。港區有個meiluo大針織廠,總經理林先生。每年需要4萬噸兔毛做產品。但是,他從內地大陸進不了貨源,因為內地政府不跟他做生意。他說,我又不犯法違章,也不是不付錢。八四年以前,他從大陸沒辦法弄到貨源。只好全部從日本進口,每年在4萬噸以上。那麼,大陸的兔毛為什麼不給呢?因為貨源全部發往歐洲,歐洲那時才是重點。
李震東開口了,但是他這一開口,嚇了所有人一跳。
港商黃德定老板嚇一跳的原因是,這個開口說話的小孩子,說他是貨物的主人。這個就讓黃老板有點驚疑不定了,看這個小孩一身軍服的打扮。雖然一身的軍服不合身,卻有那麼一種軍人的風度。最主要是一臉豪不在意、自信十足的神情。黃老板和內地的很多人打過交道,發現內地人缺少一種自信。哪里明白,李震東後世見識的實在太多,指望他怯場?而且,後世大陸的有的高端人群對港區人,有一種稱呼︰港農。而且周圍的四五個大人,在這個小孩一說話就不吭聲了。明顯是全部听從這個孩子的,身後還有個像跟班的公安,這個難道是?再加上李震東一口流利的英語,把早已年過不惑的黃老板震住了。
李震東的這一開口說的英語,把他自己同行的人一樣給嚇住了。這個年代,懂英語的算是珍稀人才。能真正把英語說得好的真心不多。機械廠那麼大的一個廠,據趙師傅所知,懂英語的就一兩個。懂俄語的倒是不少,這個主要是華國早期的軍工系統,參照的是北方巨人的軍工。趙師傅幾人只能感慨,李總家的風水為什麼這麼好?其實,這個跟風水有關系嗎?趙強?那對李震東的看法,已經不止是高山仰止了。這個李公子果然是能人所不能。至于林火亮?這個小李領導確實不一樣!
崇尚直接的李震東,用英語開口說話是有用意的。果然起到了一個很好地作用,甭管黃老板心中的疑惑。做生意這麼多年的黃老板,壓住心中的驚惑「這些貨物,全部是小老弟的?」忍不住還是要確定一下。
「是的,全部大概是十八點六噸。老板貴姓?」李震東點頭,並且說出了數目。黃老板心里一喜「哈哈,免貴姓黃,小老弟客氣。這樣也不客套,去看一下?」港區的商人做起事情來是很講究效率的。他可以在閑空的時候慢慢陪你,但是要先辦完正事。
兩個人嘰里咕嚕的談著往車輛而去。趙師傅幾人也慢慢跟了上去。別看黃老板已到中年,身手還行。從車輛的後面廂板爬上去,鼓搗了好一陣子。黃老板帶來的伙計想上去,都被他搖搖手,讓他下面等著。從好幾個的袋中抽出板栗來檢查。後來干脆是另外換一輛車,同樣是好一陣子的折騰。李震東不在意,你檢查得越仔細越好,大家心里有數。
趙師傅等人看見那個港區來的老板,在抽查了幾部車之後。跳下來和小李在一邊哇啦哇啦的談著。兩個人表情都很嚴肅,不時伴隨著手勢的動作。趙強盯了好一陣子,沒感覺有啥危險,閑得無聊的蹲下去,研究地上的螞蟻。看看和湘省那邊的螞蟻有啥區別。趙師傅幾人散了煙,林火亮也接了一只點著。這煙還是李震東買了一條,丟給開車的師傅們提神。趙強喊了一聲爸,趙師傅沒好氣的丟過來一只。
其實,不算是多長的時間。李震東和黃老板結束了談話。這點貨並不算的是很多。李震東是隨意,反正他心里想的就是一腳過,過了這回就沒那個二回了。黃老板不同,頗有家財。他為什麼急著過關來到深區?是想來探探內地貨物的來源。大陸發展起來了,緊鄰大陸最大的出口海關的港區,能不受益嗎?這就是一個成功商人應有的眼光,善于找到機會。也許這次聯系上了,就是一條穩固的貨物來源渠道。就是沒有找到渠道,也不是白來,這一批貨物也是到手了。何況,順路看看大哥。
趙師傅幾個人抽著煙,就看見一臉嚴厲表情的兩個人,好像談好了。然後,眾人驚愕了,李震東和黃老板突然就變得笑容滿面,說說笑笑起來。趙強有點傻眼︰這個變臉太快了吧?都不需要做準備的嗎?
既然貨物上佳,黃老板也爽快。直接就安排了伙計去處理余下的事宜。和李震東聊著往屋子里面去了,要等貨物數量出來,就直接給錢。剛才已經談好,支付的是華國幣。這個地方那是不可能有地秤的,只能是用磅秤慢慢來。李震東自己沒覺得有必要留在這里,做到大生意的老板,誰也不會壞了自己的信譽。老輩子做生意的人,講究的那是一言九鼎。港區做生意的老板,大部分還承接了華國的古風。哪里像後世的大陸,很多的商人做生意壞了良心。但是,林火亮和趙強自願留了下來。林火亮是來的時候,公社兩位領導說是怕小李在外面有不懂得的,林火亮要注意提醒、照顧。誰知道是,反過來李震東照顧了林火亮。自覺什麼也沒做的林火亮,這次終于可以幫小李領導看著。趙強幾乎也是同樣道理,他這次出來,光覺得自己吃喝來著,沒出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