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種師道方才按照朝廷的規矩,把密旨給當眾焚燒掉。
癱坐在一旁的耿南仲也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種師道這個老鬼,都已經年逾古稀,哪來那麼大的火氣,居然把堂堂當朝太宰給當眾嚇得站立不穩。這太令人難堪了。
這時候,種師道扭轉身來,面對著種師中和姚古等眾人,面無表情地說道︰「皇上的這道密旨,就是讓我立刻回京候命;帥印將暫交耿南仲大人,由他帶領大家返道燕山府駐扎。」
種師道說話的聲音不大,卻如同晴空霹靂一般,把大帳中的諸位將領給嚇得目瞪口呆,不知所出。
難怪剛才種師道讀密旨時,表現得如此狂躁。
完全沒有道理!金兵已經被打得遍體鱗傷,龜縮在黃河岸邊。
假如沒有其他援兵到來,眼前的這些金兵,橫看豎看,無論是從什麼角度看,都是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援兵?恐怕是痴人說夢話。
就是距離此處最近的完顏粘罕的西路軍,到這里也起碼有上千里路,一個多月的行程,更不要說其他的金**隊。
最重要的是,完顏兀術此時的慘狀並不為外界所知道!
所以,不要說種師道他們不相信金兵還有後援,就算是完顏兀術和哈迷蚩,也都沒有把希望寄托在援兵上。
如今勝利在望,卻要半途而廢,收兵回朝。這跟放虎歸山有什麼兩樣?這又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對得起被金兵殘殺的漢人同胞!
眾將之中。河東制置使姚古最為激動。
秦鳳軍初到汴梁城之際,姚古的干兒子,先鋒官姚平仲夜襲金營未歸,大家都以為姚平仲已經殉國遇難了。身具殺子之仇,姚古對金兵自然是恨之入骨,如今正是報仇雪恨的時候,竟然要白白放過仇人?
但見姚古雙目圓睜,怒目而視。直直盯著耿南仲,揮拳欲打。
耿南仲驚若寒蟬,急忙閃道種師道的身後,口中連聲說道︰「我是當今聖上欽差特使,犯我者等同冒犯聖上,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你等不要胡來!」
「住手,不得以下犯上。」種師道連忙把姚古給喝止住。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元帥千萬不可錯失。」姚古站在種師道的跟前。兩眼泛光,牙關緊咬。狠狠地說道。
少年得志、中年喪偶、老年失子,這是古人定義的人生三大不幸,尤其是老年失子。姚古膝下無兒,已經把姚家傳承的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姚平仲身上。如今姚平仲被金人所殺,你讓姚古如何吞得下這口氣。
種師道扭轉身來,雙目緊緊盯住耿南仲,一字一句地問道︰「如今我軍佔據上風,節節勝利,眼看就要全殲敵寇,皇上何來頒此聖意?」
耿南仲身體冰冷,上下牙關磕個不停,顫聲說道︰「雷霆雨露,莫非天恩,種大人世代忠良,千萬莫要因為一時的意氣用事,而毀了祖上的清譽。」
好一句「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耿南仲的說法,並沒有回答種師道的問題,反而還威脅種師道說,無論皇上做出什麼決定,是好是壞,都是皇帝對你的恩寵。
至于種家歷代祖先的清譽,那更是種師道的一道軟肋。
見種師道猶豫不定,姚古回頭看著中軍帳中的諸人,哀聲說道︰「兄弟們一起並肩作戰多年,出生入死,情同手足,我從來沒有求過兄弟們什麼。今天這種情形,望兄弟們出來,一起給大帥求個情,追殺金兵。以後皇上有任何罪責,我姚家全部扛起,絕對不連累各位兄弟半分。」
秦風軍的戰斗力之所以強大,全憑上下一心,同甘共苦;如今姚古這般說法,種師中和其他將領,甚至連同岳飛在內,一起跪倒在種師道的跟前,齊聲說道︰「殲敵為上,往大帥三思。」
正在爭持中,中軍突然闖進帳中,拱手說道︰「稟大帥,金兵開始拔寨撤退了。」
種師道心一緊,馬上問道:「金人留了多少兵力在後面掩護。」
中軍大聲答道︰「金人並沒有留兵在後面掩護。」
「不會吧,後面沒人掩護?金人嫌自己活膩了嗎?到底是什麼原因?」種師道接連追問了幾句。
不要說種師道不信,大帳中的諸位將領也都不信。
金兵怎麼可能會犯下這種低級愚蠢的錯誤?
「金兵的營地前,插著百多桿殿前司的赤龍大紅旗,每桿旗下有兩名勝捷軍把守,太宰唐恪也在那里守候︰說是皇上的旨意,我朝已與金人講和,我軍不得越過紅旗一步,去追擊金兵」
中軍的聲音越說越小聲,生怕惹得種師道生氣。
耿南仲趁機說道︰「殿前司的勝捷軍直隸欽宗皇帝主管,如今唐恪大人也在那奉旨把守,冒犯者,依例誅九族。」
種師道領著眾人走出軍營一看,中軍官說得沒錯,歷史上吊詭的一幕出現了︰幾百宋朝皇帝的直屬親兵,保護著幾萬侵略者攜帶著戰利品安全撤退。
…………………………………………………
「……如今前線三軍用命,勝利在望,皇上和天下百姓將可安享太平,絕對沒有收兵的道理。如今收兵,放金兵過黃河,無異于放虎歸山,以後我大宋將永無安寧之日矣……」
汴京皇宮內,金鑾殿上,如今正是早朝的時候,而兵部侍郎、尚書右丞、京城四壁御守使李綱大人,竟然披頭散發,衣冠不整,跌坐在丹墀前,嚎啕大哭,邊哭邊訴說,毫無儀態可言。
太宰唐恪調動勝捷軍去前線,不知怎地,被李綱發現了,想要入宮又被拒絕,于是在兩天後的早朝上,使出了最厲害的一招——當朝撒野。
一時間,朝廷上下,全部都呆住了。
宋朝崇文抑武,講究知書識禮,更何況是朝廷上的翩翩君子們。
這種架勢,非但原先的投降派不敢吭聲,連帶支持李綱的主戰派,也都沒了主意,不知如何是好。
欽宗皇帝原本就是個搖擺不定的人,耳朵極軟。見李綱此等模樣,斯文掃地,一時慌了手腳,便點頭說道︰「既然如此,就按卿家的意思辦理吧。」
李綱大喜,連忙謝恩而退
在李綱所寫的《靖康傳信錄》卷中,有以下記載︰
而執政中有密啟上者。于是,御前以金字牌悉追還諸將之兵。諸將之兵及斡離不之師于邢趙間,相去二十余里,金人聞大兵且至,莫測多寡,懼甚,其行甚速。而諸將得詔,即還。余聞,之上前力爭,得旨復遣,而諸將之還已五程矣……(未完待續……)
ps︰謝謝zhuxyhh01大大、vela2003大大、三牛aa大大、hans2006大大、靚女007大大、大寒尖大大的打賞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