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的北門是金兵的進攻重點,欽宗皇帝自然是把如今汴梁城內最能打的張叔夜及其本部給調派到北門防守。如今北城樓上的負責人正是張子伯和張仲熊兩兄弟。
見到金兵如此狀況,一副全力進攻的態勢,張子伯一邊派人通知皇帝和樞密院,另一方面擂鼓警示,做好各種守城的準備功夫。
不得不贊一句,汴梁城的防御工事確實修築得十分的實用和牢靠,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穩如磐石。
一方面,作為宋朝的首都,經過百年來歷代的皇帝的不斷修建和加固,整個開封府汴梁城,無論是城牆的堅實程度,各種的守城器械,等等,在當時絕對是首屈一指,再沒有那個城市能比得上。
另一方面,上一任的太宰李綱兼任汴梁城的四壁守御使。李綱做事踏實認真,不但把防守的工事、各種器械重新加固更新,更在四面的城牆上增添了霹靂大炮;其中北門安裝得最多,共有三十六門。
這些霹靂大炮原來都是出自梁山好漢轟天雷凌振之手。
凌振在梁山排行第五十二位,是七十二地煞星中的地軸星。征服方臘歸來後,因為造得一手好火炮,得封「武奕郎,都統領」,並在京師火藥局御營任用,成為梁山好漢中為數極少的,得享善終的一員。
凌振的火炮雖好,畢竟身上掛著水泊梁山的標簽,不被當時權傾朝野的蔡京與童貫所重用,造出來的火炮也只能默默地躺在火藥局的庫房里。等待機會。
想不到。這些大炮等候多年。直到李綱把他們從庫房里拖出來時,凌振已經出游在外,下知所蹤了。
金兵第一次包圍汴梁城的時候,這些火炮並沒有派上很大的用場;李綱畢竟是文官出身,對于這些火藥器械有些不明就里。
如今這些火炮落在了張叔夜的手中,情況自然是大不一樣。
張叔夜當年與梁山淵源頗深,父子三人與梁山的好漢們廝混得爛熟,甚至那張仲熊還正式地拜了沒羽箭張清為師。水泊梁山的那些寶貝。如今沒有誰能比張叔夜父子三人更加的了解
「嘟嘟嘟」,汴梁城北門遠處,響起了長長的一陣號角聲,金兵進攻了!
只見左首第一個方陣的金國騎兵齊齊發力,猛然沖到距離城牆五十步遠處,向著城牆上空放箭;然後掉頭便退。
緊接著,右首第一個方陣的金國騎兵齊齊發力,猛然沖到距離城牆五十步遠處,向著城牆上空放箭;然後掉頭便退。
如是者,五萬女真精銳騎兵。分成十個方陣,左右各五個。輪番朝著汴梁城的上空施射放箭
金兵的這個射法,有個名堂,叫做車輪箭陣;實際上,這是金兵出于無奈的一種做法。
金兵的弓弩的強度,遠遜與宋兵。
金兵的馬弩,最遠射程只有一百五十步,而有效殺傷射程只有一百二十步,而最佳的射殺距離是八十步遠。
以汴梁城的高度,假如金兵不使用車輪箭陣,利用戰馬的沖力,弓箭即便射上了汴梁城,也只會變得軟弱無力,更談不上什麼殺傷力了
騎兵既然已經出動,步兵也跟著向前狂奔。
從汴梁城的城牆往下望去,無數的身影,頭上頂著小鐵盾,右手提著飛爪,左手裹著繩索,腰間別著砍刀,在馬道的間隙處,如潮水般淹來。
只要到了城牆下方,這些金兵就會用飛爪勾住城牆的邊沿,死命往上攀爬。
人潮當中,有幾百架次的簡易雲梯,象小水蛇一樣向著城牆游過來。
簡易雲梯的中間,夾著一輛巨大的沖撞車,象只丑陋無比的怪物,向汴梁城張開了血盆大口。
稍稍靠後的地方,就是幾排巨大無比的,如同碉樓一般的雲梯車和攻城車,一步一步地沿著人潮的方向,往汴梁城逼近。
沖撞車的上蓋、雲梯車和攻城車的前面都瓖有厚重的擋板,擋板之上還貼著一層被淋濕的獸皮,無論是長箭還是火箭,都奈何不得。
一旦被這些車輛逼近城牆的邊沿,沖撞車自會去毀壞城門;而雲梯車和攻城車則有長梯跨越過城牆,隨之而來的便是之前宋兵最害怕的貼身肉搏了。
攻城車和雲梯車的後面還有各種各樣的拋石機。
可惜的是拋石機的射程太短了,只有五十到八十步遠。所以這些拋石機要派上用場,必須要前移到護城河前十步處
用輕騎兵的弓箭做掩護,用飛爪兵和簡易雲梯兵做炮灰吸引宋兵的吸引力,用沖撞車破開城門,用拋石機來打擊和破壞城牆上的守軍及相關防守設施,用攻城車和雲梯車作為掩護,最後進攻和佔領汴梁城。
以上,便是完顏兀術今天所要實施的地空式立體進攻方案。
如今是嚴冬季節,汴梁城那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已經結上一層厚厚的冰塊,也為完顏兀術的這個立體進攻方案提供了便利
此時,張叔夜與兩個旗牌官已經登上了汴梁城北門最高的哨塔,對城樓下面金兵的種種動向一目了然。
城樓深處的五十個大鼓鼓手,看見哨塔上的紅旗舉起,隨著指揮使的口令,一起用力往大鼓猛敲。
「咚」的一聲巨大的鼓響,一面由兩萬支長箭交織而成的箭網,朝著城樓下的金兵狠狠地罩過去。
三息過後,鼓聲第二次響起,又是一面萬箭大網。
「但聞擂鼓響,不覺弓箭聲!」
假如岳飛在場,就會發現,張叔夜麾下的這批鄧州兵,弓箭嫻熟,訓練有素,並不比種師中的弓弩兵團弱多少。
回饋給宋兵的,便是從城牆之下傳來的陣陣慘叫哀嚎之聲。
金兵雖然是順風,加上有戰馬的速度加乘,畢竟是從下往上射;再加上金兵為了給步兵和攻城器械騰出地方,每次只有五千騎兵放箭,吃虧不少。
而宋兵從高處往下射,每次施射的人數也多幾倍,所以雙方弓箭對射了兩輪次,宋兵大佔便宜。
金兵已經死傷了兩三千人,而宋兵還沒有人陣亡,雙方的戰損比不成比例。
當然,整個戰役的勝敗,並不由這個小小的局部較量所決定……(未完待續……)
ps︰謝謝zhuxyhh01大大、靚女007大大、hans2006大大、烏車庫朱伯西大大的打賞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