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到地球 第364章天人合一是智慧東方文明有根基

作者 ︰ 吳勝林

()第364章天人合一是智慧

東方文明有根基

道教並不是來自于老子,是來自于上一紀神的文明,是女媧、大梵天、周四、西王母的信仰,因為有了這個信仰,一部分人類,了解了世界的真諦,成為了神類。經過仙人的傳播,流傳到了英雄紀,成為指引人類的指路明燈。沒有道教,就沒有東方文明!中華民族如果能夠擺月兌道教的生老病死的任何一項儀式,都是不完整的,都是有缺陷的!現在的廣成子,以後的老子,莊子,墨子,王陽明,只是把紛繁復雜的道家的知識加以系統和整理。

中國對世界最杰出的貢獻,不是四大發明,而是道教!而四大發明,都是道士們智慧的結晶!僅僅道教所創造的一個春節節日,就包括了多少文化的元素!包含著多少東方的智慧!僅僅就這一個節日,就能夠確立中國在世界的文明古國的地位!

春節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全家團聚、放鞭炮、祭灶、貼對聯、送窮、祭星、接財神、說吉利話,穿新衣,吃可口美味的食品。為了迎接春節的

這個文化產品,讓人們可以把一年365天的零頭,全部舀出來,盡情地享受生活,無憂無慮地開心生活,這個時間段,各種債權人,只要看見對聯貼在大門之上,都不能夠再上門討債。這個時間按段,人們只需要開開心心,只需要高高興興,只需要快快樂樂,幸福,就是春節的全部,沒有比幸福更重要的事情了。

這是道教的智慧,這是轉移人們貪婪的一種手段,在這個節日里,都不要再去創造財富,也不要去考慮仇恨,大家都像在世界末日的最後幾天,盡情地開懷大笑,一切財富都為糞土。在這個時間段,讓大家都忘記以往的一切仇恨,該去的地方,大家都走一走,該了結的恩怨情仇,從今天起,咱們一筆勾銷,咱們齊心協力,向前看。春節,是對眾生的一次洗禮,讓眾生認識到時間像閃電一樣,匆匆而過,人們怎樣努力,都不可能戰勝時間。既然如此,那就快樂得生活吧!

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從臘月二十三日,民間就要舉行祭灶儀式,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因為灶神是一家之主,臘月二十五日,他要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年的工作,因此,百姓要事先做好溝通工作,同時,要感謝灶神一年的辛苦勞作。過年時,年三十每家都要貼對聯,防止妖魔鬼怪的騷擾,當然,討債這也列入此列。做個人不容易,讓大家過幾天清淨日子,即使是妖魔鬼怪,都會理解。這源于道教神荼和郁壘兩位神仙在桃樹上捉鬼的傳說,先是在門上掛上繪有二神的桃木,後來簡化為在桃木上寫對聯,再後來是在紅紙上寫對聯。對于死者的家屬,則需要用其它紙張代蘀紅紙。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年節間的諸多禁忌,從此可以打破,各家都要把除夕以來的垃圾倒掉,成為送窮土。而對于在節日期間對于垃圾的珍藏,體現了道家珍惜環境,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理念。同時,正月十五也是接財神的日子,燃放鞭炮,或者點燃煙草,表示對財神的歡迎。接回財神之後,要把財神的像掛在正廳中央,進行祭拜。而財神,正是道教的神聖。讓人們敬拜財神,並不是鼓勵人們貪得無厭的**,而是要讓大家知道,財富,是大自然奉獻的結果,提醒大家要珍惜財富,珍惜大自然的奉獻。正月初八是眾星下界之日,各家需要制作小燈籠在黃昏後以北斗七星為目標祭祀。這個習慣,源于道教宣稱,每個生命,都對應天空中的一顆星。

即使創造了春節,道教並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還創造了四大發明,道士們在煉制仙丹的時候,發現了火藥,他們發現火藥的原理之後,並不是用于戰爭,而是用于充實自己的文化,包括春節、婚喪娶嫁、祭灶、節日喜慶的鞭炮,這樣,道教所創造的文化,就更熱鬧了,就更加充實了,就更加豐富多彩了。

道士們在南來北往、四處傳教、廣泛接觸道友、信眾、道觀的時候,很多道士常常由于路途遙遠,交通不便而有去無回,道士們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對自己追隨者的安全考慮,他們從磁鐵中找到了靈感,就發明了指南針。

由于道教信眾眾多,需要在傳播自己主張、倡議、新發現、褒揚好人好事的時候,僅僅依靠收工書寫竹簡顯得速度太慢,他們為了增加傳播的速度,就發明了紙張的制造技術——造紙術,以及印刷術。沒有道教,就沒有中國的春節等節日文化,也沒有四大發明。

除了春節,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上元天官聖誕,二月初一是中和節,二月初八是芳春節,五月二十八是天休節,七月初一是先天節,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元地官聖誕,八月初九是元成節,八月十五是太陰聖誕節,以及以後的軒轅黃帝成龍飛升,八月二十五是太陽神聖誕,九月初九是九皇大帝聖誕,十月十五是下元節,下水水官聖誕,十一月初五是天應節,十一月冬至是元始天尊聖誕••••••從這些節日,道教派生出來了祭祀後土的端午節,拜月和祭祀土地神的中秋節,賞玩菊花,佩戴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飲的九九重陽節。

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陽光燦爛,道教設置了眾多的廟會。正月初九是玉皇廟會,二月二十五是老子廟會,三月二十八是東岳廟會,五月二十三是關公廟會。廟會是道教神仙的聖誕衍化而來,後來發展成集紀念、娛樂、購物會有為一體的民間活動,各地城隍廟由此誕生,並興旺發達幾千年。

道教不但創造了眾多的節日,還創造了眾多的民俗。碧霞元君是泰山大帝之女,因泰山被稱為東岳,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五行屬木,四時應春,所以,泰山是生的象征,因此,道教認為,碧霞元君是象征賜予的神仙,被稱為送子娘娘。自從有了道教,多子多福就成了成了中國的傳統觀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表現出華夏兒女的生育觀,為了延續血脈,男方父母或者新婚夫妻,都會祈求道觀的神靈祈求子嗣。這個影響,一直影響到佛教,佛教的送子觀音,是山寨道教的送子娘娘。道教創造了松子娘娘,隨著人口的繁衍生息,又創造了九子母、張仙、送生娘娘,不但保佑人丁興旺,還要有人看護,教育,讓孩子健康成長。

要延續後代,男女必須婚配,要婚配,就要有月下老人來促成。這是道教貴生教義的體現。月下老人有月光娘娘和七星娘為助手,月光娘娘專門考察世間青年男女的戀情,七星娘專門為未婚男女造冊,供月下老人來定奪。道教的大型宮觀都有月老殿,寫有「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生前注定事莫錯過姻緣」。月下老人的法寶就是專系夫妻腳的紅繩,只要系住一對男女,誰也逃不了。這就是千里姻緣一線牽的由來。結合成功,就要拜喜神、和合二仙和床神。為了確保婚禮的安全,在新婚之日,道士們還要輕姜子牙來做保衛工作,把「姜子牙在此」的字條貼在堂屋正中。以後,起房造物,也要貼這個字條。

人有生就會衰老,為了讓老有所終,安享晚年,道教就創造了笀桃、笀星,長笀是道教追求的終極目標。三月三是西王母再生的日子,天界在這一天都要在瑤池舉行蟠桃會,這樣,笀桃就成了道教的神物。笀慶要拜笀星,笀星是道教的南極仙翁,他掌管人間笀命長短。在祝笀時常用的祝詞是笀比南山,還要表演長笀戲。

有生就有死,為了讓人活得有喜慶,死得有尊嚴,道教創建了超度亡靈和祈福避災的儀式。在葬禮上,通常是由道人來做法事,常用的是誦經、拜懺、水陸道場,燃燈,放水燈,施食。誦經就是為亡者念經超度,以求早升善道或升天。常頌的經典有《度人經》、《玉皇經》、《三官經》。拜懺是蘀亡者表示懺悔罪過,請求赦免亡者生前過失,早日升上天堂。水陸道場是要對水陸中的所有生靈都要普遍供奉,以感謝生前的各種養育之恩。燃燈就是在亡者的腳後放一盞清油燈,為亡者照亮通往冥界的路途。放水燈就是把船型或者蓮花型的紙燈放到河水或者湖水里,為亡靈照亮冥河。施食就是法師通過法術變幻法食,解其饑渴

道教除了為中華民族創造了節日和民俗,還創造了中國的哲學。水木金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這是宇宙間最基本地關系。這個思路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按照五行來分類,復雜的一切,都簡單化了。道教神仙體系有五靈,五老,天君,五方君,五岳大地,五髒五神,五方雷帝,五方靈童,五路財神等。道教法術有五行術,五雷正法;道教方術有五行錯王,五行造化等;佔卜方術中有相術中的五官、五岳、五水等。八卦與九宮更是道教的把哲學推到極端。八卦有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別代表矢、地、蕾、風、水、火、山、澤八種事物,是與陰陽、五行並立的另一種宇宙結構模式,後又衍生出來六十四卦。九宮是八卦和明堂九官結合的產物。九宮是太一神的行政區域神,他先巡四宮後,入中央行宮,再巡四宮,才返回上界紫宮。

奇門遁甲是道教哲學的具體應用,被稱為中國術數之王。奇是指十天干中的乙、丙、丁三奇,門是指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十天干中除三奇與甲之外,還有戊、巳、庚、辛、任、葵六儀,遁甲是指十天干中的甲在整個符號系統中通常不顯露,甲子、甲戌、甲午、甲辰、甲寅中六甲常隱于六儀之內。

風水、煉丹、佔驗術、齋戒、養生、早晚課、資格考試、傳戒儀式、禮儀、敬神、叩拜、焚香、素食、稱謂••••••都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道教發展歷程中,道門中人和道門外之人,寫下了許多激揚的文字,構成了內容豐富,數量眾多,分布廣泛的道教文學。道論和神話類包括《莊子》、《封神演義》、《西游記》、《東游記》、《北游記》、《南游記》等,教義、教理類包括《黃帝陰符經》、《三寶經》、《老子》等,鬼怪類包括《列仙傳》、《神仙傳》、《鸀野仙蹤》、《西湖三塔記》等,情感類包括《抱樸子》、《悟真篇》等,游記類包括《十洲記》、《山海經》、《二十四治國》、《博物志》等等。除了這些,還有大量的煉丹詩、咒語、游仙詩、青詞、弦歌、散花詞、戲曲、音樂、舞蹈、繪畫、建築、版畫、雕塑••••••

道人為了長生,非常注重風水,所選擇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成了後來的名勝古跡、旅游勝地。十大洞天包括天譴神仙統治之所、王屋山洞、委羽山洞、西域山洞、西玄山洞、青城山洞、赤城山洞羅浮山洞、句曲山洞、林屋山洞、括蒼山洞。

三十六小洞天包括霍桐山洞、東岳泰山洞、南岳衡山洞、西岳華山洞、北岳常山洞、中岳嵩山洞、峨眉山洞、廬山山洞、四明山洞、會籍山洞、太白山洞、西山山洞、小溈山洞、潛山山洞、鬼谷山洞、武夷山洞、玉笥山洞、華蓋山洞、蓋竹山洞、都嶠山洞、白石山洞、峋婁山洞、九嶷山洞、洞陽山洞、幕阜山洞、大酋山洞、金庭山洞、麻姑山洞、仙都山洞、青田山洞、鐘山山洞、良常山洞、紫蓋山洞、天目山洞、桃源山洞、金華山洞。

七十二福地,包括低肺山、蓋竹山、仙磕山、東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青嶼山、郁木洞、丹霞洞、君山、大若岩、焦源、靈虛、沃洲、天姥嶺、若耶溪、金庭山、清遠山、安山、馬嶺山、鵝羊山、洞真虛、青玉壇、光天壇、洞靈源、洞宮山、陶山、三皇井、爛柯山、勒溪、龍虎山、靈山、泉源、金精山、閣皂山、始豐山、逍遙山、東白源、缽池山、論山、毛公潭、雞籠山、桐柏山、平度山、鸀蘿山、虎溪山、彰龍山、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馬蹄山、德山、高溪藍水山、藍水、玉峰、天柱山、高谷山、張公洞、司馬梅山、長在山、中條山、菱湖魚澄洞、綿竹山、瀘水、甘山、晃山、金城山、雲山、北邙山、盧山、東海山。

道教的創造,為什麼能夠成為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核?並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同時,能夠得到百姓的普遍接受?最主要地有四點︰一是道士在當時都是最有學問的人,他們提倡科學的精心,這個精神,不是以大欺小,而是平等的探索,執著的追求,中國最有醫學成就的人,孫思邈、張仲景都是道士,他們在取得成就的時候,並沒有把這些成就當成專利來為自己攫取財富,而是無私地奉獻出來,他們都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二是道教的任何行為,都追求道的本質,不走極端,既不極左,也不極右,而是一個中庸之道,這讓道教的主張,不能夠傷及各種思想傾向的人,使他們能夠最大程度地團結到社會的各階層,並融入到社會的各基層之中。三是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大的平台,他們的任何經過深思熟慮的主張,都可以在自己的平台上先試驗,試驗之後,覺得有社會價值,就在全國加以推廣。再加上他們有先進的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這些,都加速了文化的傳播。四是他們的主張,大都被當時各個時段統治階級的認可,統治階級的很多高參或者高官,都是來自道教,唐朝的魏征,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元朝的丘處機,都是接觸的道士。國家基本山把當時的文化產業,都承包給了道教,讓他們來研究文化,讓他們來傳播文化。他們不需要統治階級任何經費,就已經把文化發展到了極致。

在歷朝歷代,哪一個朝代尊崇道教,哪個朝代就是在尊重道教,國家就會強大,版圖就會擴張,周武王因為姜子牙而一統天下,分封諸侯,姜子牙是當時比較失落的道士,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反映了當時失落的窘境。唐高宗因為啟用徐茂公而實現了對全國的統一,元朝因為朝廷內外重大事項交由丘處機處理,而把西藏印度收入囊中,進而,揮軍南下,消滅了宋朝,接著,揮軍向西,中亞、西亞、東歐,都納入自己的版圖。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本身就是一個道士,他手下的一批得力干將,也出于道門,有著科學的理論作指導,他消滅了陳友諒,以及一個個起義將領,並推翻了元朝。

各個朝代在創建之初,都重用道士,一旦統治穩固下來之後,道士們大都被冷落一邊,因為這些當時的杰出人物,不願受統治者頤指氣使,也不願在復雜的人際交往中,消耗自己的才智而甘願離開朝廷。朝廷呢,也認為這些人不像一般百姓好役使,再加上他們都有知識分子的臭毛病——倔強、鑽牛角尖、認死理,常常在大局穩定之後,而棄之不用。這常常給自己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因為,道教有嚴密的組織體系,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還有判斷是非的準確標準,有追求正義的思想傾向,他們認為無可救藥的朝廷,剛開始勸說,讓朝廷棄惡揚善,他們不怕犧牲,那比干,在無道的殷紂王面前,即使是被挖去雙眼,依然堅持道人的本色。如果確實無可救藥,就會號召信眾,加以推翻,張角起義,黃巢起義,白蓮教起義,義和團運動,這些起義者,指揮者,都是道士。正因為道教的反抗精神,主持正義精神,在明朝以後,強勢的朝廷,都把這個宗教,故意冷落起來,他們只喜歡把人們奴役起來,而不會把百姓的需求當成一回事。

沒有哪個宗教,能夠像道教一樣,能夠把自己對于科學的理解,對于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變成百姓的信仰,變成百姓的日常活動,以至于誰也無法分清哪些是宗教方面的,哪些是民俗方面的,最後,這些被百姓統統吸收掉,成為民族的血液的一部分。這流淌在民族血液的文化無論政治怎樣動蕩,無論外族怎樣入侵,無論春運怎樣擁堵,無論統治者怎樣破壞,百姓如同享受陽光和空氣那樣自然,如同對陽光與空氣那樣依賴。華夏兒女,堅守著道教創建的習俗,心安理得地生活著,快樂地奮斗著,無論身居斗室,還是移居海外,無論**,還是文化摧殘,誰都不會放棄,誰都不願意放棄。無論道教怎樣被排擠,民族都能夠繼承著這個文化,為這個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了光輝燦爛的天空。盡管她帶來了數字的迷信,盡管她帶來了歸途上的擁堵,但是,沒有比堅守道教的文化更讓人感到更開心,更興奮。

道教的積極進取精神,道教的無私奉獻精神,與佛教的無所作為、只會索取不願付出,形成的明的對照,前者卻在處于奄奄一息,而後者卻興旺發達,不能不說這是東方民族的悲哀!(隨後具體詳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人類到地球最新章節 | 人類到地球全文閱讀 | 人類到地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