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前人栽樹後人涼
周禮意義不尋常
史家稱春秋無義戰,其實,春秋的戰事都是義戰,表面上無聊的戰爭,平衡了各方的力量,使無為的周王朝能夠在長期存在下去,周王朝之所以能夠延續800年,創造了歷代王朝統治時間之最,都是西周之初集大成的周禮。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中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比周王朝強大,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把周王朝滅掉,但都選擇了敬重周王朝,周禮的影響深淵可見一斑。北方的狄人,西邊的戎人,都在偷窺著王室,伺機發動入侵戰爭,周王朝不動一兵一卒,各個相對獨立的諸侯國在危難時刻,都選擇了抗擊外來入侵者,使中原大地避免了印度,巴比倫、埃及那樣由野蠻民族入侵的危險,周禮的偉大意義就在于此。
周王朝之所以如同不倒翁一樣搖搖晃晃地長期存在下去,首先在于周王朝主動地抑制了天子的貪婪,他們意識到,無論諸侯國也好,處于統治地位的士兵也好,庶民百姓也好,外來野蠻民族也好,都能看到王權帶來的好處,王權帶來的利益越多,地位與利益的落差越大,王權的危機也就越大,因此王朝就讓諸侯國都擁有適當的權力,權力的分散,王權的削弱,百姓對中央政權的不滿和期待就能夠移到諸侯王身上,王權帶來的利益盡管減少了,但與國民的沖突也降到了最低,主動讓權,是對貪婪的一種自我限制的形式。
想當初,西周時期,公元前858年,周歷王繼位,他在位期間,災荒頻發,莊稼枯萎,民不聊生,為了聚斂更多的財富,強行推廣山林川澤國有制,其實質就是周王所有。這一政策,觸犯了各階層的利益,怨言四起,但周厲王不听勸告,一意孤行。于是舉國怨怒,街頭巷尾,到處都有人發泄不滿。但局勢並不因此而結束,貪婪讓厲王喪心病狂,對私議朝政者殺無赦,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到三年,國人終于爆發暴動。厲王被迫逃到了山西霍縣,召公大義凌然,讓太子藏在自己的家中,而讓自己的兒子代蘀厲王以謝萬民。厲王得以月兌險,周公與召公共同執政,處理國家事務,直到十四年以後,厲王死去,太子靜繼位,是為周宣王,周朝得以延續,由此看來,貪婪差點葬送了周王朝。
其次,周禮約束了周王的輕舉妄動。周朝時期,百姓的地位空前提高,民貴君輕,社稷次之,百姓擁護周王朝。宣王之後,涅繼位,是為幽王,為了博得寵妃褒姒一笑,不惜違背周禮,造成厲王被殺,周王朝被迫遷都洛陽。春秋時期,王朝地位日趨衰落,王權的衰落,百姓思想大解放,社會輿論對王政的約束進一步增強,周王朝的行為進一步受到約束與限制,迎來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文化盛事,成為中國歷史上僅有的思想發展輝煌歷程。產生了長期以來成為中華民族引以為榮的思想與文化,諸子百家如同一個個新聞媒體,進一步左右與影響著周王朝與諸侯國回到周禮的軌道上。王室與諸侯的貪婪舉動被曝光于天下,他們沒有錯誤的道路可走,只能追求被人傳頌的事跡。
鄭莊公,宋襄公、齊桓公、楚莊王、晉文公相繼稱霸,無不是為了博得一個好名頭。春秋五霸無論誰做霸主,都尊崇周王的權力,與此相反,無論大國小國,無論哪個國君敢進行一些大逆不道的事,都會招來諸侯大兵壓境,群起而攻之。魯桓公與妹妹齊桓公夫人通奸,召來殺身之禍。衛宣公喜歡自己兒子衛囊公的夫人媗姜,召至連喪二子,也召致齊囊公聯合魯、宋、陳、蔡五國伐衛。宋殤公因為不去朝拜周桓公,召致鄭莊公率軍伐宋。蔡國國候因無禮挑逗息侯夫人,召致楚國伐蔡滅息。宋國,由南宮萬引發的內亂,致使齊桓公召集宋、陳、蔡的軍隊前來攻打。鄭國因攻擊鄰國,齊桓公率領魯、宋、衛、鄭、許、滑、滕諸國前來討說法。赤狄伐衛,召致齊國勞師興眾,衛復國。楚國向北的過度擴張,也招致齊桓公率眾伐楚。除了尊王攘夷的大事,各諸侯國也自覺組織起來,管一些扯淡的事。如晉太子重耳流亡生涯就達12年,齊桓公為其娶妻,置買馬匹,重耳先後到達狄、瞿、齊、衛、曹、宋、鄭、楚,最後在秦軍的幫助下,打敗晉軍,重耳得以繼位,是為晉文公。
在周禮禮教之下,百姓的覺悟也很高,在秦向鄭國的偷襲中,鄭國的牛販子弦高看到了來者不善,急中生智,把自己的十二頭全部送給秦軍,假借君命予以犒勞秦軍,秦軍看偷襲已被識破,不得已,只得班師回國。
此外,周禮讓各諸侯國人才輩出,源源不斷的人才從大學、庠、序中誕生,即使民間,也受周禮的燻陶,浸染,自學成才者不乏其人。鄭國子產、鄧析,魯國孔丘,晉國師況,吳國季歷、蘇武,齊國晏嬰、管仲,魏國更是出了孫臏、龐涓、李悝、張儀、惠施,越國範蠡,秦國的吳起、商鞅,楚國屈原、吳起、百里奚,燕國樂毅、鄒衍。源源不斷的人才,和時能文,戰時能武,文武兼備,使小國不弱,大國更強,大國,小國在強敵壓境之時,自有才子前來拯救。如果君主賢明,都會成為一方強大的諸侯。燕國就是在燕昭王求賢若渴之時,樂毅自魏,鄒衍自齊共赴燕,使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國,終于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周禮之所以有強大的生命力,之所以在保護周王朝的同時,造福于黎民百姓,關鍵在于周禮豐富並充實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符合了眾生精神統治者——靈魂的要求,是對萬物有靈的敬重。在這種氛圍下,眾生禁閉的精神世界被打開,外界更多的精神產品進入眾生的精神世界,各種思想潮流交匯,靈魂在左右眾生精神世界時,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在更多的輿論面前,信息交流更加頻繁,不時地催促靈魂作出更多的判斷與決策,靈魂完善決策的能力空前提高,在這種環境下,每個人都不想成為人才都難。
文化之所以能夠被提升到產業的高度,就在于文化來自于人的精神世界。靈魂是有作為的高級生命,眾生的靈魂對外界的信息,包括文化、圖畫、雕刻、思想、主義、音樂、舞蹈具有無法滿足的需求。自靈魂被重新進入生命以後,也就是靈魂托生以後,她不滿足于眾生單個生命體的生前歷程中的所思所想,偉大的靈魂需要豐富多彩的外部信息,從而讓自己也充實起來,光鮮起來,豐富多彩起來。有了需要,靈魂會役使所寄宿的生命體行動,主動接觸信息源,以滿足靈魂的需求。這樣,靈魂的需求就轉變成人類的需求,每個靈魂及其寄宿體既是文化的需求者,也是文化的創造者,文化產業由此形成。當然,靈魂並不是對每個信息兼收並蓄,靈魂有自己的品味,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追求。
衛靈公將要到晉,經過濮水,半夜听到鼓瑟聲音,似鬼神之聲,都是聞所未聞的,靈公便讓師涓依此練習。衛靈公見晉平公之後,平公設酒宴款待他。酒酣,靈公讓師涓為平公奏新得的樂曲,師涓演奏一般,師曠阻止他再奏下去。平公問緣由,師曠說,這樂曲是師延為商紂王所做的靡靡之音,周武王打敗紂王時,師延投了濮水,所以這樂曲一定是在濮水上听到的,听這音樂會使精神不振,國力削弱。
平公很喜歡這段音樂,將讓師涓把樂曲奏完。平公說︰「恐怕沒有比這更悲的音樂了!
師曠說有的。
平公要听,師曠說君王德義薄,最好不要听。平公堅持,一定要師曠演奏。師曠一奏,就有十六只黑鶴在廊門,再奏,鶴伸頸鳴叫,舒展雙翅起舞。這個變態的平公還要師曠再演奏下去,師曠不得已,撫琴啟奏,一奏,西北處涌起白雲,再奏,大風大雨就來了,廊瓦飛了,嚇得一幫人四處奔走,平公更是伏在尾廊之間。接下來的三年,晉國大旱,直接導致了晉國被三分天下,趙、韓、魏由此誕生。
周禮之所以有強大的力量,按照子產的說法,禮是上天的規範,大地的準則,百姓行動的依據。天地的規範準則,百姓就會效法,效法上天的明亮,依據大地的本性,生出上天的大氣,使用大地的五行。氣是五種味道,表現為五種顏色,顯示為五種聲音。過限度就會昏亂,百姓就失掉本性。因此,制作禮來使它有所遵循。周制定了六畜、五牲、三犧,以使五味有所遵循。制訂了九文、六采,五章,以使五色有所遵循。制訂了九文、八風、七音、六律、以使五聲有所遵循。制定君臣上下之道,以效法大地的準則,制定夫婦內外的關系,以規範陰陽二物,制定父子、姑姊、甥舅、翁婿、連襟的關系,以象征上天的明亮,制定農工管理、行動措施,以隨順四時,制訂刑法、守獄而讓百姓有所畏懼,以模渀雷電的殺傷,制訂溫和慈祥的措施,以效法萬物的生長。百姓好惡、喜怒、哀樂,它們從元氣派出,所以要審慎地效法,適當地模渀,以制約元志。哀痛有哭泣,歡樂有歌舞,高興有施舍,憤怒有戰斗,高興從愛好派生,憤怒從討厭派生,因此,要使行動審慎,使行動有信用,用禍福賞罰來制約死生,生是人們所喜好的,死是人們所坦言的,人們的哀傷,歡樂不失于禮,就能夠協調天地的本性,因此,才能夠長久。
正是遵循了周禮,眾生的文化生活異常豐富,氣功,周朝廣泛普及、醫療、衛生、教育空前繁榮,青銅器、鐵器、樂器、兵器,個個精密細致,人們生活優雅,社會空前繁榮,百姓的情操空前高尚。
楚國由于不向周王納貢,還屢次侵犯中原,引來齊國、晉國討伐。吳王闔閭重用伍員,(伍子胥),伍員推薦孫武,孫武治兵,伍員治政,在這個土地肥沃,陽光充足的地方,吳國得到空前發展。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與楚亡臣伍子胥率領軍隊大敗楚國,楚昭王被迫棄國逃命,吳軍攻入楚國郢都。
在楚國在生死存亡之機,楚臣申包胥急急忙忙趕到秦國,請求援助。當年,楚大臣申包胥與伍子胥從前是朋友,楚平王因廢立太子的原因殺害了伍子胥的父親伍奢,伍子胥計劃向吳國逃亡,逃亡前,他對申包胥說「我一定要滅到楚國。」申包胥則義正言辭地指出,我一定要保有楚國。現在,伍子胥的願望已經實現,盡管沒有抓到楚昭王,但已經佔領了他的國都。伍子胥想到楚平王的殘暴,想到了父親,兄長被殺的冤枉,將楚平王的尸體挖出?p>
?奘?越飧賦稹?p>
申包胥跑到秦國也要兌現自己的諾言,他請秦王施以援手,但秦哀公猶豫不決,不願派兵。申包胥眼看無計可施,但又不甘心,于是靠在秦國的宮牆上,哀聲痛哭,日夜不斷,連續七個日夜,滴水未進(看來,秦國當時還沒有城管,或者城管的責任心不強)。秦哀公深受感動,終于答應派兵,申包胥才停止哭泣,他停止絕食。次年,秦哀公派子蒲、子虎率領500輛戰車救楚,在河南桐柏山大敗吳軍,楚得以復國。伍子胥與申包胥滅楚興楚的較量,反映了當時的百姓高尚的思想情懷。
周禮,成就了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美名,春秋、戰國盡管戰事不斷,大都是點到為止,並且追求不戰而屈之兵的效果,對蠻夷之地,各諸侯國都會利用結盟的力量,不斷消滅並漢化,周禮也全面而深入地向周邊民族傳播。
周王室的衰敗與諸侯國的興起同時進行。各諸侯國都學到了周禮,但周王僅得到名分,春秋戰國時期,周王朝已經失去了天子的實權,人們喜歡周禮而不向往周室,如同各地學會豫菜而豫菜衰落一樣。關鍵在于,周室諸王有失禮的舉動,無論周厲王還是周幽王烽煙戲諸侯,都讓諸侯國心里哇涼,提倡禮而不敬重禮,制定禮而不堅守禮,喜歡讓別人講禮而自己失禮,天子與諸侯之間的秩序大亂,王室僅僅成為象征,有點像現在的聯合國一樣。有用的時候,給送點禮,周王室就屁顛屁顛地跑去,欽點盟主,出席會議,剪彩之類。自己不爭氣,造成自己的下場。
隨著大一統的周衰落,周文化漸漸在中原各國逐漸被實用主義代蘀或者部分代蘀,而偏遠的魯和齊,還是敬重周文化,周景王五年,晉平公遣韓宣子聘魯,韓宣子在這里見到了《易》、《象》、《魯春秋》,十分贊嘆地說︰「周禮盡在魯國,我現在才知道周公的德行,看到了周朝所以成就王世的遠古。」魯、齊保存周禮,兩國成為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中心,養育了孔子、孟子到稷下學派這一文化主流,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地位。
與此同時,與官場截然不同的,周禮在民間深深扎根,黎民百姓自覺地遵守周禮,天下朝代更蘀,無論時代變遷,周禮已經寄有于靈魂深處,成為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禮儀,識書達理成為對人的最高稱贊?/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