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以上參齡的老山參,無論在誰家都必定不會是能輕易示之于人前的,就更毋論是從人手中弄出來。請使用訪問本站。畢竟這東西在關鍵時刻就能救上一命,這等攸關于性命的東西任誰都不可能輕易就放手。特別是像鄂國公府這樣家中之人時不時就要沙場征戰的人家,這類東西的價值就更加珍貴難舍了。
其實皇後認定了鄂國公府應該藏有她所需要的老山參,到並不全是因為雲貴妃的那句「好言提醒」。全京城都知道今上賜藥的事,但全京城也都知道那是賜給她那個佷女兒治病用的。如今她那佷女兒確實已經康復,但誰也能肯定那支老山參到底用了沒用。況且御賜的那枝老山參雖不是經過她的手賜下去的,但她卻是知道那支老山參的實際參齡其實說有五百年都有些勉強,根本就不合她的用。
她之所以相信鄂國公府里有合她意的老山參,更多的還是相信他們世襲國公府的深厚底蘊。她相信就算是他們府里沒有,以他們公府的深厚底蘊人脈,從別處弄到一支的機會可比她這個如今快算是有名無實的一國之母要大得多。
所以對皇後來說問題的關鍵並非是鄂國公府是否有,而是能不能從他們手里弄過來。皇後雖然地位尊貴,與鄂國公府又是姻親,但沒有今上的支持她也無法強迫鄂國公府將這等珍貴的東西送予她。更何況在今上眼中,她這個皇後只怕還不如人家國公府的地位高。
至于姻親,那也是只是在外人眼中瞧著親密罷了,實際上夏侯家與她最大的依靠娘家陳家之間的關系十分冷漠生疏。所以她雖心急,卻民明白若用一般尋常的辦法,是不可能自公府手上將藥弄到的。若是一個不好,他們一口咬定他們沒有東西,也沒有門路去弄,她無可奈何于他們。
志在必得的皇後便在與她父親、陳家現在的家主陳珙介商量出了這麼一個辦法來。魏郡王能不能夠登上那個位子,無論是對後位不穩的皇後還是野心勃勃的陳家來說,都太重要的。現在能有這麼一個機會,讓魏郡王扳回劣勢,哪怕是再難辦他們也不會就麼輕易放棄的。不然皇後也會將主意打到鄂國公府去,畢竟這些年來雖然沒有從鄂國公府得到多少實際支持,但卻也自他們公府借勢不少。至少在旁人眼中鄂國公府也算是皇後與魏郡王背後的勢力,這些年來他們借著這個招牌也得利不少。如非必要,他們真不願意與國公府撕破臉打破現在的這種默契,將實際上中立的他們推到對手一邊去。
正因為這種種顧忌,他們父女二人都認為最好的辦法還是要從陳夫人身上下手。雖然老國公仍在,但早已不太管事,國公府的事務差不多都是陳夫人在處置。況且老國公雖然對他們陳家有些看法,但對陳夫人這個長媳還是十分倚重的。若是陳夫人相求,老國公答應的機會也更大。再說即使求不到,那至少也能夠打探清楚鄂國公府里到底有沒有他們需要合用的老山參。
只是如今做了多年將軍夫人、公府當家女主人的陳夫人,早已不再是從前那個他們能輕易擺布、言听計從的妹妹和女兒了。于是父女倆一合計,便想到了利用陳夫人最親近孺慕的祖母,設下了這個騙局。
要說起陳家的這位太夫人,那也不是個簡單的婦人。陳氏原是東海的世家大族,他們遷入京城的這一支雖是本家卻並不是嫡支,早年能從本家得到的支持也不能算多,在京城只能算是平常富貴人家,直到當年娶進這位如今的太夫人後才有所改變。
這位太夫人出算是出身世族,少時曾被家族送入宮中做女史。等放出宮後,因為年紀已大的緣故便被家中許給了陳家做續弦繼室。她在嫁入陳家的前幾年過得並不算如何如意,不知道是不是早年在宮中的經歷傷了根本,還是其他別的什麼緣故,這位繼室夫人並未給陳家生下一兒半女,陳家幾兄弟皆是原配或是妾氏所出。這樣的一個無兒女傍身,又不得丈夫多少寵愛的繼室在夫家的日子自然不會有多好過。
但沒過幾年,這位太夫人在宮中時侍奉的主子娘娘就母憑子貴,一躍成為了當時皇朝最尊貴的太後。當時這位太後就是先太皇太後,她登基繼位的兒子,便是先皇。
其時,這位太夫人當年在宮中不但深得太後的倚重,更是對還是皇子的先皇有過恩惠。當然這個所謂的「恩惠」到底為何,一直都是個未解之迷。人們只能從陳家後來的際遇大至能夠猜到這個「恩惠」絕非一般。先太皇太後、和先皇看在這位夫人的份上,對陳家的照拂是有目共睹,自此東海陳氏京城這一支便漸漸的發跡了。
再後來先太後做主,將現在的皇後嫁聘給了當年還是太子的今上立做了太子妃,後來太子逾期繼位之後陳家的太子妃又依靠當時還尚在人世的太皇太後,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一國之母的皇後。當年也是在這位太夫人的請求之下,先皇將當年的陳二小姐、現在的陳夫人嫁入了鄂國公府做長媳。至此,陳家的地位便一路高升風光無限。
盡管隨著先皇與太皇太後的離世,陳家的聲勢有些回落,但只要這位太夫人還在人世,今上就看在先皇與先太皇太後的份上就會不輕易的動陳家。就如今上再如何不喜皇後,但皇後至今還能好好的保有她的後位。
這位規矩甚重的太夫人當年在陳家與小輩們的關系並不親密,兒孫一輩之中也只得陳夫人一人得到了她的眼緣,被她帶在身邊親自教養。亦同樣是如此,陳夫人與家族其他人包括其父母在內,都並不親密。所以出嫁後的陳夫人與娘家的關系也只是平平。
這位太夫人對陳夫人那是視若親女一般,不然當年也不會因為不舍,而將成為太子妃這樣的在別人眼中天大的幸運的機會讓與了陳夫人的親姐現皇後。成為六宮之主,一國之後這樣的機會在旁人眼中或許是潑天幸事,但在早就親歷看透了**之中殘酷黑暗的真相的這位太夫人眼中,吃人無數的**絕非女子的好歸宿。所以她才為陳夫人推掉了這個機會,並且親自出面為陳夫人求到了現在這段姻緣。
雖說這兩段姻緣無論是對皇後與陳夫人這對親姐妹,還是陳家的其他人來說都可算是皆大歡喜、各償所願。但到底還是在皇後與陳夫人這對本是一母同胞的嫡親姐妹中扎下了一根刺。
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更相信如果是為了這位太夫人,陳夫人極可能真會為其想方設法的弄到那枝老山參。而更巧的是在他們定計後沒幾日,太夫人便感染了風寒病倒在床了。認為這是天意的陳家,便使冒著風雪送去了那封求藥的信。
這幾些年,年事已高的太夫人早就不再過問陳府的事務,安心在後院頤養天年。早年她就曾吩咐過陳夫人,讓她盡量少娘家。所以陳夫人盡管平時很想念她,也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才會回娘家探望于她。雖然她們祖孫倆這些年相見的面數有限,但那種深厚的感情卻未曾有過改變。
果然陳夫人在收到那封信後,便正如他們所預想的那樣,未曾多想就帶著他們需要的老山參回了娘家。
回到娘家的陳夫人在看到臥病在床高熱不醒的太夫人後,就更不會做其他想了。她也沒顧得上听一听御醫的斷癥,急忙忙的就將帶來的那支珍貴老山參交到了她母親的手上,讓她母親陳夫人拿去給她祖母配藥。自己則淚水漣漣的守在祖母的病床邊為其侍疾。
那時她根本就沒想過她母親在拿到那支老山參後,轉手就交到了長女皇後派來的人手里,給那位承繼著他們陳家大興希望的好外孫配制那種所謂的「奇藥」了。
當然無論是皇後還是陳家人都清楚,在那位好外孫還沒有得到那個位置之前,太夫人依舊還是他們身後不能現在就倒的頂梁柱。所以他們雖然為了那株老山參在病情上欺騙了陳夫人,但卻不敢真個的耽誤給太夫人治病。
在陳夫人幾乎衣不解帶的侍奉下,太夫人終于在兩天後退了熱,人也清醒了過來。這讓陳夫人欣喜不已,只以為是自己帶來的那支老山參起到了作用。還想著哪怕真是因此而讓公公對自己生了間隙,那也還是值得的。
太夫人醒來後看到孫女兒也很高興,在得知她侍奉了自己一天一夜都沒合過眼之後更是心疼的要打發她回家好好休息,但放心不下的陳夫人卻還是堅持留在了娘家。直到今天一大早,陳夫人照例從暫居的客院去太夫人所居的內院侍疾,因為今天得遲了些,所以就選擇抄了近道。盡管她出嫁離府多年,但這路還是很熟悉的。
這條近道要從她父母所居的院子里的小花園借過,不想在她在這花園的轉角的岔道處卻听到了她母親與一個宮人打扮的人在說話。因為轉角的關系,他們並沒有看到她。原本她也不甚在意,就她那皇後姐姐與娘家的親近關系,會差使宮人來府里傳話什麼的並不是什麼奇事。
但就在她要悄然離開時,卻听到了她們的談話中提到了六百年參齡的老山參還有配藥什麼的。這時陳夫人還以為說的是給祖母配藥的事,所以就留心听了起來。不想卻是得知了她帶來的那支老山參並不是用來給祖母配藥的,而是從她手中騙來給她那個郡王佷兒用的,這樣一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