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四,紫禁城乾清門。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
大朝會非有重大國事從不輕易舉行,滿朝文武,王公貴冑,整整齊齊分列兩班,文左武右,太子站在左首第一,葉邑辰站在右首第一,以他的資格和功勞,除了太子,連皇上的兒子趙王葉敏瑜都排在他的後面。
午門上鐘鼓齊鳴,從太和殿到乾清門陳設法駕鹵簿,「皇上駕到!」太監的呼聲一聲接一聲傳來,乾清宮值守太監便是司禮監掌印孟沖,他急忙走前一步高聲喝道︰「皇上臨朝,百官跪迎!」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跪地一齊高喊道。
一陣囊囊的靴聲響起,正統皇帝緩步走上台階,在金鑾寶座上坐下,然後揮揮手道︰「眾卿平身!」
眾人一一從地上爬起來,葉邑辰抬眼望去,只見正統皇帝穿著大紅色的龍袍,頭戴十二旒冠冕,只不過面色蠟黃,無精打采,看上去就像一個病夫,絲毫沒有大楚天子,兆民之父的風采。
皇上看著乾清門外排列到老遠的文武兩班,忽然悲從中來︰「朕自御極以來,已有八年,敬天勤政、兢兢業業,不想竟有今日大難……祖宗創業艱難,萬里江山竟要葬送在朕的手里嗎……」說畢竟然以袖拭淚。
他畢竟是大楚皇帝,他也想把國家治理好,他也有皇上的尊嚴!下頭的文武百官見此情形,想起國事頹敗至此,京師即將不保,先是幾個老臣哭了起來,緊接著整個朝廷哭成一片。
好好一個國家怎麼忽然就變成了這個樣子?正統皇帝也搞不明白!
威嚴莊重的乾清門,每月一次的大朝會,竟然就這麼變成了哭喪大會,這可真是千古奇聞了!
葉邑辰唇角微翹,一臉的譏笑,正統皇帝懦弱無能毫無才干,雖然不至于說是一個昏君,但是「庸君」兩個字是絕對跑不掉的。國家交到這樣一個人的手里,又怎麼可能不出現問題!
哭了一會兒,正統皇帝感到心懷略暢,這才收住悲聲道︰「如今突兀和女真鐵騎已經兵臨城下,而京師防務空虛,當如何御外敵,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正統皇帝之前早已與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諸位重臣商議過多次了,雖然反對的人很多,可他還是決定南遷避難,而這次朝會的目的就是想議出一個他自己想要的結果來——南遷這麼大的事情,是要背負罵名的,皇上自己也不願承擔這麼重的罵名,這個提議由臣子提出來,正統雖然不能把自己擇干淨了,可是他的責任也能小一些。後世史官筆下也能手下留情一點兒。
那時候官場之中最重要的便是揣摩上意,皇上有南遷的意思,下頭的文武百官定然引經據典,為他南遷找出各種合理合法的依據,這也是正統在這種危急時刻還要召開大朝會的真正動機。
正統的話剛一落,便有人出班上前稟奏︰「臣,欽天監監正張寧有本上奏!」欽天監正官位不高,卻是今天最適合建言南遷的人。他本也是蕭黨中人,昨日就得了吏部尚書蕭宗昌的耳提面命,所以今天皇上的話一落,他就蹦了出來。
正統皇上見出來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官,有些微微奇怪,便道︰「愛卿有何事稟奏,速速奏來修真民工!」
張寧大聲道︰「啟稟皇上,臣夜觀天象,對照歷數,發現如今天命已去,只有南遷,才可以避過此難。因此,臣建議陛下即刻動身,遷都南京!」
正統皇帝一愣,借助子虛烏有的天命之說,豈不是正好可以堵住天下悠悠眾口……這正是南遷的最佳理由啊。這麼一說,他看向張寧的目光就柔和起來。
他微微點頭,又問道︰「其余眾位愛卿可有別的看法!」
「臣以為,張大人所言極是。如今京師空虛,突兀、女真兩部兵馬足有6萬騎兵,身經百戰,京師絕難守住。不如遷都南京,再調西北邊軍回師勤王,西北軍若勝,皇上再回駕京師,若不勝,皇上保存文武重臣,朝中精英,日後也可徐徐圖之!」說話的正是吏部尚書蕭宗昌。
「臣附議!」
「臣附議!」
見蕭宗昌如此一說,蕭黨眾人紛紛附和,楊培實列在文官班中,心頭一片沉重。他是不贊成遷都的,突兀和女真聯軍雖然厲害,但畢竟只有六萬軍馬,皇上若是坐鎮京師,上下一心,未必就不能退敵,可是皇上自從召見了居庸關逃回來的守將畢吉,畢吉為了減輕自己的罪行,將女真兵形容得雄壯如獅虎,個個力大無窮,百余騎兵便可戰勝大楚千名訓練有素的戰士,再加上他又買通了太監幫他說話,皇上被畢吉所描述的女真騎兵的驍勇嚇破了膽子,加上得知了京師駐軍只剩下老弱病殘,更是堅定了南遷的決心。
蕭宗昌這奸人不過是推波助瀾以邀聖寵罷了。
只是楊培實卻深知,一旦放棄京師,那麼整個北方將盡數落入少數民族之手,沒有了險要地形作為憑依,誰能擋得住突兀和女真的鐵騎,大楚只能依靠黃河一線垂死掙扎,等于是半壁江山拱手送人……百萬人口將在鐵騎之下被蹂躪……
蕭宗昌未必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他想得更多的不是國家而是他自己罷了。反正到了南京,他還是吏部尚書,還是天官,小朝廷畢竟也是朝廷……
為了力勸皇上打消南遷的念頭,楊培實帶領內閣幾位忠貞之士在御書房外面跪了一天一夜,只是皇上听了太監們和蕭黨的話,膽氣已失,說什麼也不敢留在京師御敵。
楊培實正要出班,冒著得罪皇上的危險再進諫一次,忽然听見一個凜凜然激越的聲音響起︰「建議南遷的人,該殺!」只見葉邑辰蟒袍玉帶,龍行虎步,走在大殿中間跪下,聲音朗朗︰「皇上,京師乃是天下根本,一旦放棄,半壁江山從此不保,皇上您若真當如此,又有何面目去見戎馬一生,九死一生方才打下這大好河山的列位祖宗!臣弟身為太祖子孫,絕不願苟且,若皇上南遷之心不改,臣弟願留下來獨守京師,誓與京師共存亡!」
葉邑辰語氣咄咄逼人,皇上竟然不敢和他凜冽的目光對視。他即位已有八年,自然知道太宗皇帝得位的真相︰太宗皇帝毒死了當年的太祖皇帝,杜撰了傳位詔書,這才從太祖手中奪得了皇位。
這天下,本該是太祖一支的,這皇位,本來應該是葉邑辰來坐的!
正統皇帝看了眼跪在地下的葉邑辰,年輕、英俊、皎皎猶如日月。人品才干、資歷威望,處理政務、行軍打仗,樣樣都比自己強上個十倍八倍的,他又是羞愧又是嫉妒……
「父皇!十六叔說得對!我堂堂天朝上國,豈能為區區六萬兵馬嚇得舉朝搬遷,兒臣願于十六叔共守京師,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出乎預料的,說話之人居然是葉敏瑜,這幾句話也是說得鏗鏘有力。
這下子蕭宗昌等人大為尷尬,卻不知葉敏瑜也是極為驕傲的一個人,和大哥葉敏舒奪嫡是一回事,現在又是一回事!他這一生最佩服的人就是太祖皇帝,一心想要做太祖那樣頂天立地的大英雄,現在與外族一仗沒打,就這樣灰溜溜地逃到南京去,他寧願戰死沙場!
葉楓齊出列跪在葉邑辰身邊,道︰「皇上,臣弟也不願苟且偷生,願與京師共存亡天災全文閱讀!」
正統皇上看了看下頭跪著的三個王爺,目光落在葉敏瑜身上,見他英武不凡,頗有英雄氣概,像極了太祖皇帝。再看太子,畏畏縮縮,窩窩囊囊,毫無志氣,和自己多麼相像!
正統皇上竟然沒有生氣︰「好!好!你等皆是皇室子孫,有這等志氣是社稷之福……」
誰也沒想到,大朝會開了整整三個時辰,文武大臣連午飯都沒來得及吃。正統皇帝到底沒有勇氣留在京師,最終還是決定以南巡名義,攜皇後、皇貴妃以及後宮妃嬪,文武大臣遷往陪都南京。
不過正統皇帝最終還是決定留下葉邑辰、葉楓齊鎮守京師。葉邑辰拜「平虜大將軍」,授大將軍印,平章軍國重事,總督京師三大營,主持京師防務,北方各軍鎮悉听其節制,葉楓齊和葉敏瑜分任副將軍……
正統皇帝還真有點舍不得兒子在這里冒險,不過葉敏瑜堅決不肯與父皇一同「逃走」,加上留下他還可以監視葉邑辰。如今國家巨變無將可用,正統只好將守衛京師的重任交給了葉邑辰,可是給了他這麼大的權力,皇上又有些放心不下……
整個京師一片紛亂,高官顯貴家家都在打包收拾行禮,等著和皇帝一塊「南巡」,雨瀾在王府用過午膳,薛神醫也不知給她吃了什麼藥,出了一身透汗,又休息了一陣子,居然就覺得好了很多。
此刻天氣晴暖,雨瀾在屋子里悶得發慌,看著外頭春光明媚,真是好生想出去走一走,她覺得自己這幾日簡直要悶出毛病來了。
這幾日貼身侍候她的豆綠眼色極好,不等她開口便道︰「姑娘,今兒個天氣好,奴婢扶您出去走一走吧!」
雨瀾早就旁敲側擊,知道了這丫頭和另一個丫頭姚黃都是葉邑辰的貼身丫頭,宰相門前七品官,雨瀾就不怎麼好意思使喚她們。可她們對雨瀾卻是極為恭敬,那份恭敬的勁頭兒甚至更甚于她自己的丫頭曉月和曉玉。
雨瀾卻不知道,這兩個丫頭跟了葉邑辰十幾年,從來沒見過王爺對任何一個女子假以辭色的,他對雨瀾的優容優待簡直就令兩個丫鬟震驚,豆綠昨日被葉邑辰叫去問了一番,事無巨細,王爺都問得極為認真,就是當日對著王妃白氏,葉邑辰雖然尊重她,卻帶著幾分客氣,對于雨瀾那簡直就是寵溺了。
葉邑辰治府極嚴,他對向來看得很淡,府中除了白氏,雖有幾房侍妾,卻全都無寵,豆綠和姚黃從未見過後院中的女子有敢像雨瀾那樣和葉邑辰說話的,而葉邑辰卻從來不生氣!
她們心知肚明,這女子怕就是未來的主母,哪敢不盡心侍候!
雨瀾便道︰「麻煩姐姐了,就在這院子里轉一轉就好。」這畢竟是王府,雨瀾覺得自己還是不要亂走為好!
豆綠和姚黃一左一右扶著她下了地,小心翼翼出了門,在院子里慢慢走著。這個小院青石鋪地,院子不算太大,四個角各種著一顆梧桐,此時已近亭亭如蓋,院中有一副花架,花架下面擺著石桌石凳。
布置雖然簡單,卻頗具匠心,此時花架上頭紅藍黃白,各色鮮花悄然開放,暗香幽幽傳來,雨瀾看得一陣舒爽。走了一會兒,她身子畢竟沒有大好,感覺有些累了,就讓兩個丫鬟扶著她在花架下的凳子上坐了下來。豆綠怕她著涼,拿來一個軟墊墊在石凳上面。
雨瀾曬了一會兒太陽,正要回房,突然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蹬蹬蹬」跑了進來,他穿著藍絨小袍子,圓圓的小臉,臉蛋兒紅潤嬌女敕,大大的眼楮漆黑漆黑的,長得極為漂亮。那雙好奇的眼楮就在雨瀾的身上轉來轉去。
雨瀾吃了一驚,這……不會是王爺的兒子吧?
作者有話要說︰今兒天氣真好,完全是初春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