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250經略東洋(五)

作者 ︰ 君朝西

從若狹國小濱到平安京的官道**十里,因毗鄰京都商貨往來,官道修得寬整,隨著近幾年宋日貿易的興盛,這條官道又進行了擴建,修得更加寬闊平坦。♀從小濱出發,快馬加鞭只需一個時辰便可抵達京都城門。

太政宮接到藤原賴長快馬遣使帶來的信件,將大宋水師的威武陣容尤其是那位上國國師的威勢濃筆重墨地渲染了一番,院殿緊急磋議後,將原先議定的接待儀格又提了一重。

「要用最隆重的接待儀格……」鳥羽上皇表情嚴肅道。

院宣一下,內宮、外省都忙亂起來。負責迎使儀車的主殿寮趕著更換迎使的坐輿;負責天皇、皇後衣服裁繡的縫殿寮內緊急調了十幾名繡工最精湛的繡侍,趕著為上國國師刺繡接迎輿車上的鳳凰家徽……

這廂使團隊伍已經從小濱出發。

大宋使團出使日本帶了印刷書籍、絲帛、茶葉、瓷器等不少禮物,足足裝了十幾大車,四十余名使團官員和隨從分坐十五輛馬車,日本迎使官員的車駕又有十幾乘,統共四五十輛大車在官道排開,加上騎馬的扈從兵衛,前後連綿一里有余,行程速度自然不是很快。

到近午時分,使團車馬在途中「大宋館」驛停下來用膳,然後接著啟程。下午申時三刻,抵達小濱至京都的最後一驛,距平安京還有三十里。因冬日晝短,估模抵達京都便將天暮,藤原賴長征得使團同意,遂吩咐下去,車馬在「大宋館」歇下,待明日天亮再進京。

這沿途的大宋館是去年才新建,從小濱到京都共兩座,專門用來接待大宋使臣,修得雕梁畫棟,很是富麗。當晚,日本迎使官員在館舍內安排了宴舞歌會,席上雙方官員飲酢相談,仿佛融洽,但主座上不苟言笑的衛希顏雙眉清凜,目光冷銳,坐在那就給人一種無形的威壓,讓人不敢放聲言笑……這宴會沒撐多久便草草結束,余下藤原賴長等公卿貴族相對無言。

次日辰正,車馬喧動,從大宋館出發,繼續行往京都。

雖然已是十一月末的天氣,北風凜冽,寒氣刺骨,天氣卻很晴朗,萬里無雲,陽光照在赤底金繡的旗幟上,「大宋使團」四字如鎏了層金芒般曜曜光華。

京都城門外,從辰初起便開始迎候的日本皇族和公卿大臣們遠遠便看見那流金般的旗幟,在風中招展開來,金芒躍動下蓬勃張揚。

從城門口到皇宮的平直大道已經鋪上了錦織的紅氈,前面是衛門府儀仗開道,左右是兵衛府護行,身著十二單衣的侍女們手臂揮舞,紛紛揚揚的臘梅花飄灑著從天空落下,馥郁的芬芳襲滿了紅毯上的天空,大道兩邊擠滿了興奮的京都百姓,喧闐的聲音交雜在悠揚的迎賓樂聲中……望眼處,鱗次櫛比的屋舍,繁華的街道,無數揮舞的手臂;耳听處,高揚的歡呼聲,熱烈的議論聲,仿佛偌大的京城都在盛情相迎,洋溢著歡樂氣氛。

大宋使團官員乍然間被這熱情驚得地霎了幾眼,繼而露出優雅得體的微笑,保持著端矜的儀態坐在迎使的紗簾牛車中,目光平視前方。♀

華麗的衛門府儀仗隊後面是鳥羽上皇之弟、最雲親王的菊紋輦車,坐輦之後是同樣用人力挽引的華麗輦車,半透明的紫綃紗縵上用純金抽成的金絲繡著一只揚翅而飛的鳳凰。

迎風飄拂的紗縵內,一道挺拔的身影端然跽坐,絳紫大袖上金色的鳳凰展翅欲飛,一柄帶鞘長劍直立在她身側,古樸大氣的玄黑劍鞘上漆繞著一只鳳凰,昂首長唳。淡淡的威壓如潮水般從那道身影四周涌散開去,形成一道無形的氣壓盤旋在輦車周圍,讓人望一眼就心生震顫,無端的敬畏,遠遠的仰望,卻不敢直視那如巋然高山的身影。

漸漸地,人群中響起此起彼伏的聲音︰「サモェモ——サモェモ——」

听清楚了這聲音的皇族和公卿貴族神色都有些怪異。關白藤原忠實喉頭滾了兩下,眼底掠過隱晦不明的光芒。

大宋使團的官員在車中只听得外面一浪接一浪的呼聲,听起來像是「天京」的音。

有人不解道︰「他們在喊甚麼?」

同車有通事(翻譯)的便解釋說︰「サモェモ,是天神的意思說著眨了下眼,「倭人稱他們的王為天皇,說是天神的後代,所以地位尊崇

一車的使團官員恍然大悟,繼而都發出意味不明的呵呵聲。

***

朝見後,大宋使團住進皇宮春華門外的鴻臚寺大宋使館,官員隨從僕侍等都安置妥當。

是夜,鳥羽上皇、崇德天皇在仁壽殿舉行宮宴,歡迎大宋使臣。

殿內燃起一百二十一根龍涎香燭,香氣伴著燭火繚繚縈開。殿內置著四座鎏金蓮花座暖爐,里面的銀霜炭燒得彤紅,熱氣暖殿。殿內的木地板上鋪著錦織七色繡的氈毯,置鏍鈿漆案,案後設榻榻米坐席。

鳥羽上皇端坐中間御帳台,左邊是上皇的皇後藤原泰子,右邊是年方十二歲的崇德天皇,天皇右邊坐著猶帶稚氣的十歲中宮藤原聖子,一雙烏溜溜的眼楮不時瞟向大殿左側。

大殿左廂坐著大宋使團官員,穿圓領寬袖官袍,戴垂腳襆頭;右廂坐著親王公卿諸大臣,穿著束帶正服,戴垂纓冠,身邊坐著他們的妻子,穿著十二單衣,層層疊疊,色彩艷麗繽紛,宛若霞蔚,右手檜扇半擋著臉面,目光不時溜向對面左首的席位。

樂聲響起,兩國官員把盞互敬。歌舞依次上演,雜然相陳。有唐樂的龍池樂舞、胡旋舞、柘枝舞,也有宋樂的鳳迎樂隊舞、擊鞠樂隊舞……

跪坐在後面的侍女不時膝行添酒,兩國官員又拈韻做文,大宋使臣做詩詞,日本公卿做和歌,互作唱和,韻律相酬。樂聲鼎沸,殿上舞蹈時而翩躚優美,時而勁健婀娜,隆重的氣氛中卻似乎少了幾分歡快,仿佛有種壓力讓人放不開。♀

衛希顏坐在大殿左首,雙眉清凜,目光冷銳,即使唇邊噙著淡淡笑意,都帶著一股子令人膽戰的氣勢,殿內偷覷她的人不少,卻很少有人敢直視她。這種無形的威壓影響了殿上的氣氛,就像暖室中有一股縈繞不去的冰雪寒風,讓人無端冷肅。

年幼的崇德天皇有些不安地挪了挪身子,悄悄抬眼覷向左邊,便見一道銳氣迫人的目光射來,仿佛利箭穿入,心口陡然窒息……良久才回過氣來,身上但覺一陣陣的冷,恍惚惚的不知殿上歌舞何曲。

未幾,一曲舞罷,左大臣藤原忠通起身,向著衛希顏的席位躬身一禮,道︰「尊敬的國師閣下、上國使團諸閣下,接下來一曲歌舞是敝國由大唐雅樂改編而成的歌舞——《青海波》,此曲為敝國盛大宴會之曲,舞人向為京都風姿最俊逸的公卿貴公子,帽簪鮮花而舞……」

日本國依然保持了大唐的風氣,公卿貴族都會舞蹈,平安朝一位天皇道︰「……若論舞蹈技藝,公卿子弟畢竟不同凡響。民間有名的舞人,舞技盡管嫻熟,卻總缺少了公卿子弟優美高雅的氣質

在盛大的宴會和祭神儀上,往往有風姿俊雅的公卿子弟獻舞,在御前獻舞更是風光無限。

左大臣說的青海波就是日本宮廷中最為華麗優雅的舞蹈,舞姿模仿海潮,舞者一般都是時下第一的貴公子。

左大臣道︰「今日宴上舞者為治部大輔源氏有仁。源大輔乃敝國後三條天皇之孫,輔仁親王之子,精擅管弦、書道、詩歌,才氣俊逸,舞姿優美高雅,敬請賞鑒

話落時,四十名樂人魚貫入殿,向御帳台行禮後便圍坐成圓陣。

一名樂人橫笛而吹,悠悠清揚的笛聲中,治部大輔源有仁翩然上殿。他換下束帶,穿著身華麗的缺胯舞袍,色彩鮮麗的袍子上繡著青海波中的白鳥,袍下是彩繡波浪紋的下襲,腰系鞘頭裹金的鏍鈿太刀,頭上的垂纓冠簪著臘梅花,將一張無可挑剔的俊麗臉龐襯得鮮妍光華,臉上沒有敷粉卻白皙如脂,兩條眉毛修長而上揚,濃而不雜,眼楮有些狹長,眼皮很薄,眼波流轉間,便有一種說不出的俊雅風流。

使團眾人暗贊︰好一個姿容超群的美男子!

便听笛聲陡然嘹亮,瞬間樂聲合奏,聲音貫耳,又漸次迭回,宛若潮水,忽起忽伏,妙不可言。源有仁舞姿投入,步態和表情都絕妙無比,歌詠之聲尤為動听,仿佛清脆亮麗的鶯歌縈繞在耳邊。眾人听得都是入神。

翩躚步伐旋舞間,他的身影漸漸接近衛希顏案席,轉眸睇笑,姿態俊麗優雅,眼波流轉,又仿佛脈脈柔意傳送。

葉清鴻眸子陡然一動,這是……「美人計」?唇角淺淺一勾,帶著看戲的心態,瞥向左側上首。

衛希顏神姿端然,唇邊依然噙著淡淡笑意,清凜的雙眉下眸子深邃幽深,自然散發出淡淡威儀。源有仁揮袖抬眼,視線觸及那雙深不見底的眼,心口一窒,身子便不由自主地隨著潮落的樂聲旋舞退去。

樂聲高亢,直入雲霄。

舞姿也入佳境,舞者的輝煌姿態,驚艷之極。

大宋使臣都看得一臉贊嘆。

隨著他翩翩起舞,垂纓冠上簪的梅花全部飄落,仿佛這梅花也自知不能與他俊麗非凡的容姿相匹敵,羞慚退避下去。

一曲舞罷,眾皆擊節興嘆,嘖嘖不已。

衛希顏清脆兩擊掌,道︰「治部大輔的舞姿俊美優雅,歌音悠揚清麗,如此妙舞清音,令人嘆服,敝國使團當回禮為敬

她解下腰間黑鞘漆刻鳳凰的長劍,微笑道︰「便由某之府衛蕭統領,持某之劍,獻劍舞一曲

衛希顏說持國師佩劍,相當于代表她這位國師,即使是侍衛劍舞為回禮,也不算辱沒了身為公卿大臣的源有仁。

因此大殿內的日本君臣雖有異色,卻無惱意。

衛希顏身後的國師府都尉長身而起,昂然繞席走到她案前,擊胸一禮,雙手伸出恭敬地接過她的佩劍。

「鏗——」長劍出鞘,雪亮劍光直刺人眉眼。

便見矯健的身姿騰挪飛躍,一團雪光圍裹在身周,只見光芒而不現劍,「哧哧」的刺空聲如同穿透實物。鏗鏘有力的歌吟聲伴著劍舞響起︰

「泰岳凌雲峰,對倚長松。把酒問月朝天宮,引觴舞劍向蒼穹,星沉地動

漸漸地,揮劍的人已看不清楚,只見白茫茫的劍氣中盤旋著一道黑影,兔起鶻落,騰躍起舞。

「銳氣破長空,疑影無蹤。方知此刃疾如風,月曜流光亦可通,誰與爭鋒?」

「鋒」字音剛落,便听「鏗」的一聲,舞劍者抱拳而立,氣定神閑。

那柄長劍已經紋絲不差地插回橫擱在案上的劍鞘內。

殿上眾人瞠目片刻,不由月兌口叫好,拊掌贊嘆。

左大臣噫嘆間眉毛微微皺了下,只覺殿內仿佛還余留著那凜凜劍光的寒氣,不由攏了攏袖口,心想,這位國師以劍舞相酬既是作為回禮,又何嘗不是一種告誡?

看來這位國師閣下不好美色,想要接近還得另想法子。

作者有話要說︰1、關于牛車︰

牛車一般車廂容量大,用于裝貨和運輸,多從事勞務,故而稱為「役車」,地位不高,上層人物自然很少乘坐。

不過,到了漢代情況就出現了變化。西漢時由于連年戰爭,皇帝出行,也難以找到毛色相同的馬匹了,至于將相,則只能乘坐牛車。馬匹多被征作軍用。漢時,牛車值錢兩千,而馬拉的軺車(一種輕便的車)就值一萬。馬車之貴,可見一斑。西漢末一般官吏就極少有馬車坐。漢宣帝的外祖母隨使者到長安,就坐的黃牛車。但這都是因為馬少而不得不坐牛車,牛車的地位還是遠不如馬車。

到了漢桓帝時,情況有了很大變化。自漢靈帝、漢獻帝之後,從天子的士子、乃至普通老百姓都乘牛車。

從社會上層人物出行時以牛車代馬車,這是車制的重大變化,也與牛車和時代的特點有關。本來中國是一個十分講究禮儀的國家,對乘車有一套繁瑣的禮節規定。《論衡.鄉黨篇》雲︰「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回顧」。《新書》更是對乘車者提出了種種要求,如「坐車之容」、「立車之容」、「兵車之容」等等。故而帝王和達官貴人乘車時都要表現一副矜持之態。

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士族放浪形骸的風度,成一時風氣。牛車不同于馬車,車身敞露,且車廂大,乘座者可座可臥,不必要保持端端正正的姿態,加之牛車行走很慢,顛簸比馬車小,很是受到士族們歡迎,並且乘牛車成為一種時尚。兩晉時,御衣車、御書車、御藥車……都駕牛,甚至皇帝出行的車隊也是牛車。于是乎,上行下效,兩晉南北朝時候的三公、尚書以及清貧的士大夫也都乘牛車招搖過市,成為時髦。

《南齊書.陳顯達傳》記載︰陳家顯赫,他的幾個兒子和王敬則的幾個兒子互相攀比斗富。他們穿戴華麗,比乘牛車。牛車也各有特色,曹操為丞相後曾經乘坐「通七香牛車」。

日本陸奧也是產馬的,有幾個馬場,但魏晉的風氣隨著中原避難士族傳入,所以牛車也成了公卿貴族的時尚車駕(當然遠途求快還是得坐馬車),有竹披車和毛車。天皇和皇族出行的車駕有鳳輦、蔥花輦、腰輦,下面有輪子,用人力做牽引——人拉車比牛拉車更顯尊貴。

2、十二單衣︰日本古代貴族女子和後宮的禮服,宮中女官、侍女的公服。

來源于唐朝的女子婚嫁衣——釵鈿禮衣。

3、日本古代貴族女子面見外人時,必須以扇子半擋面。這也是來源于唐朝的婚嫁禮俗,那時還沒出現紅蓋頭,是以扇遮面,直到拜堂時,新郎要做卻扇詩,然後新娘子才會拿下扇子,讓喜堂上的眾人見到她的顏面。然後這禮俗傳到日本,大概就變成貴族女子的日常禮儀了,就跟十二單衣一樣。

十二單衣非常的華麗,層層疊疊,四季繽紛的色彩都繡在上面,很是艷麗,所以日本古代的貴族男子看女子都是看衣服,而不是臉——話說扇了擋著了看不清臉呀,加上涂白臉掃帚眉櫻桃唇的時尚妝……大概,真的沒有華麗的衣服好看了~~~~~~~~~

4、皇後和中宮︰

皇後︰天皇的正妻,原則上只有一人,不過也有與中宮同時二後並立的情況。

中宮︰最早是對三宮(皇後、皇太後、太後)的統稱。自村上天皇立女御安子為後起,中宮便開始成為皇後的別稱。後來,當一條天皇立女御定子為後時,由于此前已有皇後,故將兩名稱分開,以定子為中宮,與皇後同時並存。到其再立御代彰子為後時,便將定子升為皇後,以彰子為中宮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凰涅天下最新章節 | 凰涅天下全文閱讀 | 凰涅天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