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269地下戰道

作者 ︰ 君朝西

就在完顏宗懿的大軍受阻于霸州城外時,金國邊境的永清縣也並不安寧。

永清隸屬燕京,即宋人所稱的幽州或燕山府,它在金國邊境與宋朝河北邊境的益津關(即霸州城)、淤口關(破虜軍治所)構成一個戰防三角,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在宋遼戰爭時期,永清是雙方交戰的緩沖地,宋遼兩軍多次在這里展開拉鋸戰。澶淵之盟後,兩國以拒馬河、白溝河為界河,界河之北為遼境,包括永清。遼軍在永清布防三千兵員,防御宋朝的益津關和淤口關。金國滅遼後,仍在永清置三千常備兵,在金宋戰爭時期,則增兵數員不定。

現在永清城內有一萬兵員,增兵七千人主要是為了接應東路金軍運回的財貨生口,包括一千騎兵、六千步卒。

自從這七千金兵進駐永清城後,城內就頗不安寧。

永清的守將是女真千戶阿忽魯,七千調兵的統領是女真千戶沙古質,阿忽魯以前是完顏宗干麾下的猛安,而沙古質是完顏宗磐的支系,兩人同處一城時有齟齬。而且永清的城池並不大,除了駐扎守兵外,女真兵的家屬奴隸也住在城內,沙古質這七千人馬進來後,城內就有些擠。兩軍為了搶營盤和水源,時有沖突、械斗發生。

眼見爭端越來越大,兩軍協商解決,阿忽魯提供部分糧草,而沙古質移駐城外,兩軍互不干涉,這才解了糾紛。

沙古質率他的七千人馬永清城南二十里外的後奕村扎寨。

這里曾經是宋領楊延昭後奕營的駐兵地,已經荒廢了很久,後來成為漢民村子,名為後奕村,現在住著三十多戶人家。沙古質在村子的西北面扎營,並未佔據村子驅趕漢民,因為金國境內的這些漢民村莊承擔了金國的糧賦。

駐寨後奕村外之後,沙古質的軍隊距離宋朝的霸州益津關只有三十里,離淤口關只有二十余里,金營探馬每日都會在南面二十里內巡弋。

二月十九這日清晨,探哨在營寨西南十五里外發現宋軍出現,打著淤口關破虜軍的旗號,听蹄聲、觀揚塵和旗幟,應有三千騎左右。

沙古質聞探馬回報時幾乎不敢置信,瞪眼吼道︰「宋人竟敢跨過界河,攻打我軍?」

事實上,包括沙古質在內的所有女真將領,沒有人認為南朝敢攻打金國。所以永清現有的金軍雖然達到一萬人,但三千駐城守軍中只有一千騎是女真正兵,另外一千是阿里喜,還有一千是漢軍步兵;沙古質的七千人馬也只有兩千騎是正兵,另外五千都是輔兵和漢卒。

盡管沙古質十分震驚,但反應很迅速,立即點齊兩千騎兵出營,五千步兵則留守營寨,同時傳報永清城,讓阿忽魯戒備宋人還有另外兵馬奇襲。

沙古質的謹慎沒有多余,宋軍確實另外有三千步兵也從淤口關出發,推著騾馬套車的雙弓、三弓、四弓、八弓床子弩等,跨過界河,走東北方向攻打五十里外的永清城。

阿忽魯接到沙古質的傳報後不久,放出城外的探哨就探查到這支宋軍。永清城內立即警戒備戰,阿忽魯率一千騎兵出城迎擊宋軍,兩千步兵則留守城內。

無論沙古質還是阿忽魯,這時都沒有意識到這是南朝大舉進攻金國的先鋒人馬,而是以為宋人攻打永清是為了緩解東路金軍對河北的進攻勢頭——打下永清後就能對霸州形成夾擊之勢,從而奪回霸州,威脅東路金軍的後方。

因為對形勢的錯誤判斷,阿忽魯只向距永清最近的固安和百里外的範陽通報敵情,並沒有向燕京路都統府求援。

當然,這也是因為宋軍攻打的兩路兵員都只有三千人,沙古質和阿忽魯都堅信自己能夠打敗宋軍。

如果宋軍分路攻打後奕營和永清城的兵力只有這六千人,的確很難奪下永清,但是,這六千人並不是此次攻永清的主力。

在永清城正北十七八里外,有個漢村叫楊官營,因為楊延昭的將營曾經駐扎在村莊西南一里處而得名。♀那里現在已成了大片灌木雜草叢生之地,村里很少有人去那片荒野地。

就在這日凌晨,天光初白的時候,這片雜草地里突然冒出一道道黑影。

從蒙蒙天光下可以看見,這些人腿上都打著青白行纏(青白兩色布的裹腿),身上穿著僅及膝的夾絮袍子,袍子外面還穿著一件宋人禁軍常穿的紫衫,紫衫外面又套著一件褐黃色的背子,後面背心處都繡著「威虜」二字——竟然是據說早被金軍消滅的霸州「威虜軍」。

這些似乎是威虜軍的宋兵是從這片雜草地的某個極隱蔽的地道口躍出來,前後足有一千人眾。寂靜而迅速整隊後,便疾步往南行軍,奔襲永清城。

在永清城東北二十里外,是董家營漢村,因為楊延昭麾下的董姓部將以前在此駐兵而得名。在董家營和永清城之間有一座寺廟,名永林寺,據說是六十年前嵩山少林寺的永林禪師雲游遼國而建,在永清、固安二縣擁有很多信民,香火十分旺盛。

因為遼國時佛教就很昌盛,契丹建國二百多年,漢化影響很深,國內許多契丹貴族、漢人官吏和平民百姓都是信徒。金國女真人雖然信奉薩滿教,但對于遍布境內的佛廟也采取了順其自然的態度,所以原遼境內的佛廟沒受多少影響,香火興旺的依然興旺。

在永清城八里外的這座永林寺里,有一百多名漢僧,這些僧人每日都要敲鐘做早、晚課,逢初一、十五更是四鐘齊鳴,宏亮的鐘聲能傳出**里遠,永清城的金軍听了幾十年,都已听習慣了。

在這日上午,就在阿忽魯帶兵出城後不久,寺內鐘聲又悠遠地傳來。城內金軍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有信徒布施做法會時,寺內就要齊鳴法鐘,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所以城內的金軍無人起疑。

宏亮的鐘聲持續了兩刻鐘,余音尚未完全散去,從楊官營奔襲而來的一千宋軍突然出現在永清城北城外。

金軍萬萬沒料到宋軍會從後方襲來,城樓上的漢卒都有些騷動起來。

留守的副將是女真謀克兀里哈,當即吼了幾聲,穩住城上軍心。但見城外宋軍步卒約千人左右,停在二百步外,手里拖著兵器,站沒站相,松松垮垮的樣子,兀里哈心里便生了兩分輕視,但還是下令守城不出。

便見城下宋軍指著城上,嘻嘻哈哈地開罵,又有幾十名宋軍解開褲子,撩起衣衫往城這邊撒尿,後面的宋軍都哈哈大笑,有些宋軍還轉過身去往城這邊搖。

城上的阿里喜都罵開了。兀里哈悖然大怒,猛然拍在城垛上,女真勇士安能受這等羞辱?立即喝令︰「開城門,殺了這些低下的宋狗!」

跟著,北門打開,兀里哈親自率領五百阿里喜和五百漢兵出城迎戰。

宋軍突然號令四起,各人迅速跑步站隊,端列陣容,頓時肅然殺氣。

兀里哈大吼一聲,率軍沖殺過去。

孰料,就在兩軍交戰之際,城內突然傳出減殺聲。

五百名宋軍銳士從城中四處地道口殺出,各持著勁弩、弓箭和陌刀,集中殺向北面城門。

這五百銳士是從永林寺地道而來。淤口關的宋軍用了四年時間,挖通了永林寺通往城中的**里地道。

這些宋軍能夠瞞過金軍巡弋界河北的探馬,出現在永清城後方的楊官營、永林寺,不是神兵天降,而是神兵地出——從宋境淤口關的地下戰道通行過去。

這個地下戰道最初是楊延昭率領軍民修築,而淤口關通往永清縣的地道,僅僅是楊延昭構築的河北地下戰道的一個分支。

在宋遼澶淵之盟前,永清、固安二縣都屬于宋境,楊延昭率兵駐扎二縣,為防御遼軍,他在轄境內設立七十二座連營,每營相隔數里,駐兵百余,並令軍士在這些哨營的隱蔽處修築地下戰道,埋伏水缸,既能及時偵听遼騎,也方便伏兵出擊。♀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後,兩國以拒馬河、白溝河為界河,永清、固安都歸入遼境。遼軍廢棄了宋軍之前修築的將營和哨營,在平原上新築了城寨,即現在的金軍永清城。

這時楊延昭奉命總鎮河北東路邊境,包括廣遂軍州、安肅軍州、雄州、霸州、高陽——朝廷設為高陽關路,以楊延昭為高陽關路的兵馬都總管,和界河以北的遼軍對峙。兩國在澶淵訂盟後沒有再次發動戰爭,但在最初的十幾年內,邊境的小規模戰斗仍然時有發生,遼軍多次跨河犯邊劫掠,被楊延昭率軍打退,有幾次都打到界河以北二三十里,甚至攻到遼軍永清城下才退兵。

楊延昭上奏朝廷說,遼人侵我大宋之狼子野心不死,我朝御敵必得收復幽燕之地,將胡虜趕到長城之外。

為了實現收復幽燕的目的,楊延昭密奏朝廷允準,組織轄境內的軍士軍戶,秘密修築規劃龐大的地下戰道。

楊延昭以前修築的固安、永清地道並沒有被遼國發現,但這些地道還不夠完善,並且最南的哨營地道距離界河還有二十里——必須通到淤口關對岸。

然而遼軍為了防備宋軍跨河偷襲,已經將永清、新城以南的所有大樹林都砍光,界河以北的二十里內都成了沒有任何遮掩的平原,這使宋軍在界河北挖地道沒了地面上的隱蔽條件。

但遼軍侵擾邊境給了楊延昭機會,他率領宋軍打退遼軍,一直打到界河北,打到永清城下後才南退,但退到永清城南三十里處就扎營。然後宋軍在這一帶大張旗鼓地興建土屋蓋村莊,而實際上是在土屋的掩蔽下暗修地道。

永清城的遼軍幾次出兵,但都被楊延昭擊退,最後是遼國遣使臣出使東京,斥責宋朝「邊軍侵界修兵營」,樞府派官員到河北邊境斥責,楊延昭說是蓋村莊,糊弄了遼臣一番,隨後率軍撤回界河南。

但借著這前後幾月的拖延時間,楊延昭已經把後奕營的原哨營地道往南修通到淤口關對岸。

之後,遼軍又數次侵邊,楊延昭每每打過界河,然後故伎重施,明建村屋暗修地道,這個龐大的地道網甚至通到了涿州和燕京城外。

在宋朝河北邊境的轄境內,楊延昭組織軍丁修築地下戰道的工事也在持續地進行。

楊延昭駐守河北邊境十六年,這個龐大的地下戰道也歷時十二年才全部建成。

整個地下戰道以界河為線,分為南北主道和東西支道,東西延伸一百四十宋里,南北縱長九十宋里,修築總面積達到二千六百多平方宋里,堪稱「地下長城」,是軍事史上的奇跡。

整個地下戰道不僅分布面廣,楊延昭還做了相當嚴密的布局︰

——南北分兩條主線︰南線為界河以南的河北戰道,北線為界河北的幽涿戰道;

——南線分東、西二支道︰東支道以霸州南部的文安為起點,往北通益津關(即霸州城),再由益津關東連淤口關;西支道以雄州城西南的瓦橋關為起點,連通雄州城,再從雄州城往北通容城,再從容城往西,連通安肅軍治所安肅、廣信軍治所遂城;

——北線分東、中、西三支道︰東支道以淤口關為出兵堡,在界河對岸挖地道口,連通永清、固安地道,並通向幽州;中支道以霸州益關為出兵堡,在界河北岸挖地道口,通向遼國新城轄境,並延伸到涿州;西支道以安肅軍北境的燕長城黑龍堤口、廣信軍東北境的趙長城口、容城北拒馬河對岸為起點,分別延伸向遼國易州、涿州境內。

這些地道都是長一尺、寬厚半尺余的青磚構築而成,洞體的內部構造錯綜復雜、巧妙獨特。在同一地道群內,甚至在同一洞體內,都分深、中、淺三層,最淺處距地表三宋尺,深處則達一丈半。地道寬窄不一,延伸曲折,並且有**洞、翻眼、掩體、閘門等設施。

除了曲折的通道外,也有較大的藏兵洞,洞內有通氣孔、放燈台、蓄水缸——有兩個用處︰一是盛水飲用;二是偵測敵情,將缸覆置,耳朵緊貼缸底,就可以听到遠方千軍萬馬奔騰而來的聲音——和土炕等設施,便于宋軍在地道內隱伏生活。

所有的地道口都開得很隱蔽,在宋軍城內的水井深處洞壁,在寺廟的神龕或石塔下,在丘坡、荒野的灌叢地里……而所有的出口都只能從地道內打開,外面無法發現。

在楊延昭多次打敗打退遼軍侵邊的戰斗中,這些地道發揮了運送奇兵的作用。

但令人驚嘆的是,遼國直到滅亡都沒有發現這些地下戰道。

這項地下工事作為最高的軍事秘密,在朝廷籍冊文史中沒做任何記載,除了當時的皇帝和樞密使外,朝中再無其他官員知情。在楊延昭過世後,邊境上只有繼任的高陽關路兵馬都總管知情。再之後,因為宋遼長期和平,加上宋朝自上而下的進取心已經喪失,楊延昭費盡心血構建的地下戰道竟被宋廷遺忘了。

楊延昭憂憤死在邊關任上,病逝前皇帝的秘使到了邊關,帶回了楊延昭手里的那份地道,宋真宗燒了這份圖,收藏在福寧殿御書閣的那份圖就成了唯一。幾年後真宗病重,大約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命心月復內侍將那份地圖找出來,外面做成太宗朝陳舊兵檔的模樣,擱進樞府武經閣不起眼的地方。或許真宗想毀了這份地圖,但又舍不得,卻又擔心後輩子孫因為地下戰道的存在而妄起戰心,索性扔到武經閣內付諸天意。隨著武經閣歸檔的舊籍越來越多,那份「陳年兵檔」也被壓得更深,或許整理的吏員曾經過手,一見文牘盒的標注是太宗朝的兵檔,甚至不會打開就扔到標記太宗目的櫃櫥最底下。

于是秘密沉下去。

但正因為如此,秘密很好的保存了,無論是投降金軍的燕山府守將郭藥師,還是投降的河間府兵馬副都總管董才,或者其他降將,以及被俘押到金國的宋朝大臣,誰都不知道這個地下戰道的存在。

金軍攻破東京城後,從皇宮和衙署中掠走了大部分籍冊、藏書等,但那些陳年文牘引不起金軍注意,他們想要掠走的是宋人的兵書陣圖、山川地理圖等有軍事價值的籍冊,諸如標記太宗目的這種文櫃他們都懶得多看一眼,甚至懶得去燒掉。

何灌奪回東京城後,遵照雷動的命令,花了大力氣來整理這些幸存的文牘籍冊……那份地下戰道總圖在沉寂一百多年後,終于得以重見天日。

何灌立刻意識到它的價值,將所有接觸到它的人員都秘密處置,並親自將圖紙送到雷動手中。

雷動嘆息一聲,「可惜了楊六郎!」

隨後,雷動遣出十幾批人員,秘密勘察楊延昭修築的地下戰道。

這些戰道已經一百多年沒有使用,但多數洞體依然完整地保存著。但一些地道口因為外部環境的變遷而成了堵口,或者不方便再使用,或者通風口被堵塞導致空氣不通。

北廷要使用這些戰道,必須首先清理。但雷動的目光絕不止于幽燕,他所圖謀的比楊延昭的目的更深、更遠,而且按金軍布防的差異,戰道也需要改建和擴建。

譬如,金軍永清城並無地道通入城內,宋軍從淤口關通向永清董家營村的地道是從城西二十里外的地下通過,因為距離遠才能確保地下修築的聲音不會被當時的遼軍偵听察覺到——雖然遼人並沒有在四面城根下倒覆水缸偵听的習慣,但楊延昭必須謹慎。

但是董家營的地道上有條西南支道通往永清城方向,南端距離永清城七八里,以前這里是楊延昭的某個哨營,後來永林寺就恰好建在這處哨營的廢墟上。

北廷打通了永林寺的住持和重要僧人,以東林寺的鐘聲做掩護,將寺廟下面的地道繼續往永清城挖。東林寺的僧人又頻頻往城中講經做法會,繪制城內方位圖給樣軍,以確定合適的地道出口,同時用鐘聲打擾金軍有可能的偵听。其實女真人還沒有「听牆根」的習慣,因為游牧民族的特性,他們更相信地面上的探馬。但宋軍這種謹慎很有必要,若被金人發現宋人在地下的動作,便很可能暴露整個地下戰道。

北廷宋軍在奇招迭出的掩護措施下,利用四年的時候,擴建了楊延昭的地下戰道——雷動代稱為「魚網」。

這個「魚網」在北廷制訂的北戰攻略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並真切地發揮了它的巨大作用。

宋軍之所以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地拿回霸州城,就是利用了文安通向霸州城的三十里地道,而霸州駐軍又在一年前增修了一個藏兵洞和四個地道口,遂里應外合盡殲金軍。

不僅僅是霸州,當完顏宗磐和完顏宗英的大軍正往莫州城撤退時,宋軍已利用連通霸州城、雄州城、容城、安肅城、遂城、保州城的地下戰道,實施里應外合的奇襲戰術,相繼奪回了金兵駐守的雄、容、安肅、保州、遂五城,將東路金軍的撤退路線完全切斷。

至于永清的金軍,也同樣陷在這個「魚網」中。

當沙古質和阿忽魯各率騎兵馳出後奕營寨和永清城後,他們的後方就生突變——宋軍的奇襲兵員分別從後奕營寨內、永清城內竄出。

如果說永清城的地道是宋軍的預謀,那沙古質只能說倒霉,偏偏選在楊延昭以前的後奕軍兵營舊址扎寨。當然,這也不能怪沙古質,因為楊延昭選建兵營的地理位置很適宜扎營。

當是時,宋軍五百銳士從永清城內地道殺出,很快拿下北城門,並據守而戰。城外一千宋軍和一千金軍搏殺,但奮力作戰的只是那五百阿里喜,五百漢軍一听城內傳出殺聲,便慌了起來,再听宋軍喊出「投降不殺」,又去兩分斗志,當城門被城內宋軍奪下打開時,不知是誰帶著,城外漢軍紛紛拋械投降。而步戰搏殺,阿里喜不是宋軍對手,多數戰死,少數也投了降。

從後奕營寨內潛出的也是五百宋兵,人人口鼻上蒙著濕巾,分隊竄進金營里,投擲摻有砒霜巴豆的毒毬煙彈,這些宋兵都在出洞前用了解藥,不懼毒煙。

這上千枚毒毬煙彈發出的濃煙很快彌漫了半個營寨,五百宋軍又鼓聲大作,四面吆喝,讓金軍在濃煙和恐慌下以為上萬宋軍攻營。

三千金軍漢兵當即炸營,很多人往營外逃跑。宋軍又借著濃煙放火燒營帳,使濃煙和騷亂更加嚴重。沒過多久,還在營內的金兵就覺月復內絞痛,嚴重的口鼻溢血而死,這讓契丹兵和阿里喜也慌亂了,紛紛往外逃營。慌亂中,很多人死在宋軍銳士的偷襲下。

沙古質的營寨就這樣破了。

此時與宋軍交戰的沙古質與阿忽魯也無暇分.身,他們正和宋軍酣戰之際,突然從自己的後方殺出宋軍伏兵。

這些伏兵是從淤口關通往辛莊營、癸莊營舊址的地下戰道殺出。而明面上攻打永清城和後奕營金軍的宋軍則「正好」停在這兩個地道口的南面。

這支伏兵突襲過來,沙古質、阿忽魯立時被殺了個措手不及,最終各領著一半殘兵往新城、固安逃去。

而完顏宗懿也永遠等不到永清的援兵了。

就在永清城激戰之時,那只求援的海東青落在了城內鷹哨台上,但永清已經自顧不暇,這時就算向固安、範陽求援都已為時晚矣。

這個鷹哨兵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它放飛。

願長生天保佑你。

作者有話要說︰備注︰

1、永清︰隸屬今河北廊坊。

2、楊延昭︰北漢大將楊業的長子,原名楊延朗,隨父親降宋後,改名延昭。鎮守河北邊境16年,威名為遼軍所畏,稱為「楊六郎」——古人認為「六郎星」是將星,契丹人將楊延昭看作天上的星宿,遂有「楊六郎」之稱,並不是說他是楊業第六子的意思。

3、宋遼地下古戰道︰「萬里長城與戰道,地平上下兩奇觀!」

根據1988年的挖掘調查認定︰僅是永清縣的古地道就涉及6個鄉鎮11個村,分布面積達300多平方公里。

這些地下戰道與抗戰時冀中平原的地道有不同之處︰一、抗戰時的地道,除了廁所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生活設施;永清古地道中有通氣孔、燈台、蓄水缸、土炕等生活設施;二、抗戰時期所築的地道,沒有一個是用磚鋪就的,而永清古地道全部是用磚石鋪砌而成。——這說明,抗戰時的地道是臨時性的隱蔽所,或臨時性的戰斗設施。而古地道則可以供人在里面長期棲息。

後來,在北京房山區張坊鎮也發現了同樣的地下戰道︰地下四通八達,迂回曲折,通往古鎮的四門城樓。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凰涅天下最新章節 | 凰涅天下全文閱讀 | 凰涅天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