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第420章 帝者重德

作者 ︰ 君朝西

政事堂內一片寂靜無聲。♀

經米友仁、馬興祖共同鑒定,這幅御容畫像是太祖、太宗二朝的書畫待詔周文矩真跡,而且根據絹色材質、墨色的燥潤肥瘦、朱砂印泥的細節等信息,鑒定出畫上所有題跋的用墨和用章至少都是出自一百二三十年前,絕無可能是百年內的新跡。又根據龍圖閣取來的那幅太宗皇帝的御書,與御像畫上題詔的那行字比照鑒定,按書法的結構、用筆、精神和照應等,鑒定出兩幅字應是出自同一人。

作完這番鑒定,兩人額頭上都已沁出汗跡。要說鑒定百年前的書畫並不算難事,畢竟年代不算久遠,而且是在大宋年代內,絹畫材質和用墨等兩人都嫻熟在心,但鑒定的內容實在令人驚心,十位宰執的炯炯目光更是給人壓力重重。

「辛苦二位了丁起語氣溫和地道,「米學士、馬待詔這幾日就留在尚畫吧

米友仁和馬興祖心里同時打了個寒噤,垂眼拱手應諾,走出議事廳時兩人背上的內衫都早已被冷汗浸濕,互相對望一眼,均知儲君一日未議定,他倆就出不了尚書省。便也定下心來,在兩名省內御衛班直的帶領下,去了尚書省值房的便閣子,暫且安置不提。

這廂議事廳內,氣氛肅重天堂ol。

胡安國和範宗尹的面色很沉,他二人所慮不是一回事,但都對眼前之局不滿意。朱敦儒想得開,既然太宗有遺詔,那自然要遵從,立皇長子也可以。曾開心忖皇長子雖不及齊王年長,但四五年後也能親政了。

範宗尹卻還有些不甘心地問︰「燕王可知此詔?」

衛希顏斜了他一眼,「燕王的皇位是道宗內禪,太上皇還沒大行,之後匆匆南奔——你認為燕王能有機會得知?」

至于駕崩的建炎天子趙構是否知道此詔,就不需多問了,必是不知的,否則也不會用太祖托夢這種方式來確立皇子——應是當初道君太上皇去得突然,故未來得及告知建炎天子。

丁起目光掃視兩側諸公,沉穩的聲音下定論道︰「既有太宗遺詔,臣等自當遵從。立皇長子為儲,諸公可有異議?」

趙鼎、葉夢得、謝如意、李邴、鄭彀這些提寫皇長子的當然都點頭,朱敦儒和曾開微微頷首表示同意,唯胡安國、範宗尹沉著臉,但事已至此,絕無可能違詔不遵,而在兩個皇子中立儲,自然是立年長者,均暗嘆著點頭同意。

孰料,衛希顏卻開口道︰「兩個皇子立何者為儲,年齡不當為重

眾宰執都驚愕地望過去,這是要立皇次子?

範宗尹心中冷笑,狐狸尾巴露出來了吧,立年幼者好掌控麼!

「帝者,當重人品!」衛希顏目光如雪,聲音鏗鏘有力,「為帝者,若無天賦,可以勤為補;若無學問,可以學習;若無能力,可以鍛煉。唯人之品性既定,便難更改

這是要在皇長子的品性上做文章?

胡安國皺了下眉毛。

範宗尹心道,衛希顏若敢論皇長子品性,必要駁得她啞口無言——從資善堂老師稟報的情況看,皇長子謙虛沉穩,相比起來,皇次子顯得虛浮。

座中其他幾位執政也存在同樣疑慮,他們選立皇長子雖是從年齡為主考慮,但兩位皇子在學堂的表現也是依據之一︰論品性,皇長子當在皇次子之上。

便听衛希顏說道︰「當年哲宗崩逝無子,向太後與宰執議立新君,在哲宗諸弟中擇之。向太後傾向端王(趙佶),宰相章子厚(章惇)言‘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然二府其他執政均附和向太後,遂決策立端王

這段史事在座宰執均是知曉。

衛希顏唇角哂道︰「如今看來,章子厚為政雖厲,在相君上卻極有識人之明——道宗為帝好奢玩樂,重用能任其奢侈享樂之宰臣,無體恤民生的仁善之心,無體顧社稷的宏闊之心,為帝唯有六字可評︰敗家、禍國、殃民

眾宰執嘴角都抽搐了,雖然道宗在建炎朝臣心中已確定了禍國昏君之名,但為人臣者還是顧忌人君之尊的,至少明面上沒有像衛希顏評得這麼犀利的——《西湖時報》的主筆陳東是一個例外,但這位素來是膽大包天的,當年在東京就敢糾合太學生上書請誅蔡京、王黼等,是個敢拋頭顱弘士毅的,有何不敢寫、不敢說的?而且他是不入仕的士子,言論比官員相對自由,但如此評論無忌也是惹得趙構發怒的,若非有人明里暗里護著,早就被安個「謗議朝廷」的罪名下獄判流刑了。

胡安國咳了一聲,嚴肅著面孔道︰「為人臣者,評君當有分寸提醒衛希顏不要批得太刻薄了,為臣者心里有桿秤衡量就行了。

衛希顏眼眉一挑,「國家宰執,不同一般大臣,不僅要有為政天下之能力,還要有敢于直言帝王無德的弘毅之氣。真正的尊君,是要匡扶社稷,匡扶帝德,不是為了體顧君王的顏面——國家的面子里子都被糟踐光了,為帝者還有面子?只尊君王顏面,而枉顧國家顏面,可為宰執乎?」

葉夢得見胡安國被噎得板著臉不語的樣子,心頭大樂靈動天下。

他們與衛希顏同殿為臣的時日久了,都明白一件事情︰不可與其爭論先帝之得失。衛希顏評論向來犀利直白,完全無懼大臣說「藐視君上」的攻擊,她一句「武道,強者為尊;王道,德者為尊」就能噎得人半死。而且又拿宰相趙普敢于直言太祖說「陛下何以能負周世宗?」、樞密使富弼用笏板指著英宗責斥他不孝何以能居帝位等前朝宰執的言行來說事,說哲宗之後的宰執們越來越不見風骨了——當時噎得範宗尹很沒面。跟她論下去,任她將大宋歷朝天子的失德事一樁樁擺出來,只能讓御座上的趙構沒臉面,與她駁論的大臣更沒臉。其根本在于,衛希顏完全無懼當朝天子的不悅或暗中惱怒,而其他大臣卻少有這種「坦然無懼」,辯駁下去最後為難的是誰?以致後來,但凡有論事涉及天子德行的,無論參政還是其他大臣都很明智地不與其辯駁。

胡安國微吸口氣,壓下胸口的憋悶。罷了,犯不著為了一個無德之君與她辯駁個高下,且听她後論再說。

便听衛希顏道︰「道宗為帝的品性就是前車之鑒,必須徹底地披露,才能讓繼位子孫引以為戒,並不得翻案!——皇帝最喜歡干什麼事?皇帝最喜歡找替罪羊,將自己的罪過栽在臣子身上。譬如建炎初,就有文臣投大行皇帝之好,為道宗飾過,將靖康之禍的罪責盡數推到蔡京、王黼、童貫這些當政宰執身上,又有文臣將黑鍋扣到王荊公的熙寧變法上……」

她說的是建炎元年的事,程學大儒、龍圖閣直學士楊時在福建上疏說︰「蔡京用事二十余年,蠹國害民,幾危宗社,人所切齒,而論其罪者,莫知所本也,蓋京以繼述神宗為名,實挾王安石以圖身利,故推尊王安石,加以王爵,配享孔子廟庭,今日之禍,實安石有以啟之于是朝野程學士人、士大夫紛紛應和,由聲討蔡京而上溯至批評王安石,請朝廷「罷王安石配享孔子廟庭」。♀

當時正值朝廷南渡之初,圖存救國成了最緊要的時政。既要圖存救國,就要檢討造成靖康之禍的原因,確定由誰來承擔造成國破家亡的責任,在此基礎上收拾人心,鞏固新一朝的統治。才剛登基的趙構當然想開月兌父兄的責任,便想利用楊時、胡安國、朱震等士大夫掀起的言論,把「國事失圖」的罪責由蔡京上溯至王安石及其新法。

名可秀一針見血點明趙構用意︰把新黨蔡京禍國與王安石變法聯系起來,不僅太上皇趙佶一人,就是哲宗、神宗及向皇後也都月兌去了「國事失圖」的干系;而由誤國的權奸之臣承擔國恥責任,保持帝、後的聖明形象,既可表明「人思宋德,天眷趙宋」,又可引導天下人如何思考「國事失圖」之因。

「這個肇端絕不能啟!」名可秀當時對丁起、趙鼎、宋藻幾人斷然道,若任其下去,新學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大宋儒學必為程學所主。

于是,朝中的「名黨」偕手眾多的新學官員,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反擊,將程學的言論壓了下去,而在有了《西湖時報》後,更是利用報紙的輿論喉舌,將趙佶的「靖康禍首」之名釘得死死的,同時對王安石的變法進行客觀評論,指出熙寧變法有過急過躁、用人不當、一些法令不合實際等過失,但變法的確讓各路稅賦增加了,國庫充盈了,並舉出實際數字作對比,只可惜充盈起來的國庫收入沒有被朝廷用來整飭武備,提高軍事,反而被蔡京偽冒新黨變法、實則迎合道宗之好,提出豐享豫大、及時享樂,大修宮殿,搜羅天下寶物奇石等,將熙寧變法以來累積起來的財富盡數揮霍敗盡,又定下「聯金攻遼」之昏策,以致靖康國禍雲雲。由于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公允,沒有一概褒,也沒有一概貶,而是客觀地擺事實說道理,有理有據有數字,贏得了朝野絕大多數士大夫和士人的贊同,程學掀起的聲浪隨即淹沒下去,趙構想為父兄洗月兌罪名的意圖也落了空。

衛希顏提起這段舊事,胡安國、曾開的臉色都有些不好了;另一位程學門人、坐在衛希顏右下首的鄭彀端起茶盞神色自若地喝茶,那場時論他是堅定的倒昏君派。

衛希顏提起這段無意打程學參政的臉,她批的是皇帝,接著道︰「在位皇帝總是想宣揚帝座上的歷代先帝都是聖明之君,有過的都是大臣,這種推諉卸責之風不可長武家棟梁。帝者,要有敢于自省的品德,要有承擔錯誤的勇氣,一個連錯誤都不能坦然面對的君者,如何為帝?這是怯懦者!吾華夏泱泱之國,豈可讓怯懦者為君?」

她說到這里停下,側首對一邊作會議記錄的都堂書令史道︰「某方才說的一字不落記下,以後給繼位之君做教案

都堂書令史趕緊起身應諾,落座後暗暗抹了把冷汗,心想兩年半沒見,衛國師還是一如既往地強啊。

便听衛希顏繼續道︰「上古,唯有德者方能為帝,其品行為天下之表率。如今,為帝者雖不能與上古之帝相比,但至少應有三種帝德︰其一,有體恤國家民生的仁愛之德

眾宰執都默默點頭,這個必須有。

「其二,有正視自身的自省之德

眾宰執心道,這個比較難,能做到自省其身的官員都很少,更別說皇帝了。

「其三,有寬宏的氣量之德

眾宰執暗暗點頭,這個應該有。還有執政心里想著,氣量不大,就如大行皇帝,嘔不死臣下,就嘔死自己了。

衛希顏頓了一頓,顧目眾人,「如今,為國立君之責在于座中,人君之選必得謹慎,方不負國家社稷天下萬民她鄭重顏色道,「兩位皇子品性如何,應當細作考察再定,切不可操之過急,再立下一位無德之君——諸君以為如何?」

宰執們听到「再立下一位無德之君」時臉都黑了,均不由想起趙構令皇城司暗殺趙諶的事,至于道宗的德行就更不必提了,他們可不想幾十年後也被後任的宰執們批為「有眼無珠」——當年立趙佶的曾布、蔡卞、許將三位執政,已經成了這個詞的代指了。

胡安國和曾開互望一眼,心里都模不清衛希顏的真正目的,說她想立皇次子,看這樣子又不像,難道真如她所說是起心立君要立德?範宗尹心里撇嘴,他才不信衛希顏這番冠冕堂皇的話,篤定她為了立皇次子找借口,只不知後面又要施什麼手段,他得打起精神盯著。

不論宰執們作何想,衛希顏這種提議都是合情合理的,兩位皇子的品性他們的確了解不夠,只是听資善堂老師們的評論,而皇子在學堂上表現出的品性只是一面,還需從生活起居、日常愛好、對人處事等方面做考察方能全面。

但做到這些就需要時日。

胡安國道︰「衛國師的察德之議可行,但需時日限定,國家不可長日無君

趙鼎、葉夢得、曾開、朱敦儒、範宗尹、謝如意六位參政都微微點頭。

衛希顏沉緩道︰「五個月如何?五個月沒有皇帝坐在朝殿上,朝政不至于大亂吧?」

眾執政心想,大行皇帝從年前九月中任性不理朝政,到後來病倒不能理朝政,至今「無帝」處政已有五個月,朝中地方政務均井然有序,再來五月應也無妨。

唯有範宗尹擔心長達五月有利于衛希顏暗中準備手段,便出聲反對,「五個月太長,恐中外有疑,最遲應在國喪百日後定下

衛希顏沒有看範宗尹,目光直視長桌對面的丁起,「太宗遺詔當宣示天下,以釋中外之疑。另外,考察皇子之事亦可告之門下、諫議院、御史台、學士院,以釋朝臣之疑

丁起掃視長桌兩側,語氣斷然道︰「太宗之詔不可匿,立君當立德光明正大,自當宣諭中外以知,以安人心

這就是否決了範宗尹的「五個月太長,恐中外有疑」。

範宗尹氣得心火直竄,但見座中諸執政沒有支持他的,一人勢單力薄,只得閉口不言撿個校草回家愛最新章節。

于是決議定下,余下的便是討論考察兩位皇子的人員和施行細則了。

……

事實上,對衛希顏來說,兩位皇子品性如何,根本不需要五個月考察。有關這兩個皇子入宮以來的生活都有人做詳細稟報,累了幾個檔案袋存在楓閣的檔案櫃里。

但是,這份檔案是不能給其他執政看的,總要在明面上做個樣子。而且,拖上幾個月再立君,也能給官員和士民們一個粗略感覺︰沒有皇帝,似乎對天下治平也沒什麼影響。

當然,名可秀並沒有想到「君主立憲」——衛希顏也未提過這四字。

名可秀常說開啟民智,所以她不遺余力地推動朝廷頒布廣興教育的策令,推動共濟會和商會辦學,擴大受教育的人群。名可秀說皇帝希望天下愚民多,因為愚民好統治;但是一個國家要強大,只靠少數人掌握知識是不夠的;華夏文明要長久,也不能依靠少數人掌握知識。當中下層識字明理的人越來越多,也就逼迫著上層必須更強才能統御。這就如同她統御名花流和商盟,如果下面的人都是草包,就算她再強,名花流和商盟也不會成為最強。而下面的人強了,很多事不必她去費心,可以去思考更深更遠的發展,同時也必須采用新的統御方式,這就促使她也變得更強。名可秀說,一個真正的至強者,統御的部屬一定是強者,所以一個真正至強的國家,也必定要統御強大的黎民,才有國家長盛的基石。

衛希顏認為名可秀說的這種「民智」才是民主政體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管你什麼立憲都是沙灘上建城堡,幾陣狂風就能吹垮。

衛希顏知道,名可秀想要鞏固的是「中決策——門下審議——台諫監察」這一體制。而這一體制要想穩固,就必須能與皇帝的威嚴和權力分庭抗禮。而這種分庭抗禮不僅僅體現在相權的擴大、台諫的**上,更重要的是必須在大宋的士大夫心中樹立起一種信念,如同「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的大宋祖制一樣,成為士大夫共同捍衛的鐵律,如此,這個體制才能鞏固下來。

而這個信念事實上已經萌芽了。在經過三省改制,相權擴大,二府宰執與皇帝的斗爭中,「中決策——門下審議——台諫監察」已經很好地得到了執行,嘗到了權利甜頭的宰執們,絕不願意把手中的權利放出去。當這個利益越來越深化時,根子就會扎得越來越深,直至長成參天大樹,即便皇權也無法動搖,因為必將面臨著整個利益集團的反撲。衛希顏認為,名可秀一直在做的,就是在政體上打造一個能與皇權相抗的利益集團。

名可秀說,從權力來講,君臣本來就是對立的︰君權大,臣權就小;反之,臣權大,君權就小。為什麼皇帝忌諱臣子結黨?因為聯結起來的勢力太大,威脅君權。而臣子若將權力擴大寄托在皇帝身上,那必定是虛浮的,因為皇帝的寵信不會永遠不變,尤其對于想干出實政的臣子來說,屈迎媚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衛希顏深以為然。就拿二府的宰執們來講,即使是一心想做皇帝孤臣的範宗尹,對皇帝的迎合也做不到蔡京那種程度——這位年輕的刑部參政除了對權力的欲.望外,也有干出偉業、青史留名的期望;又比如胡安國,雖然強調君臣綱常,但也認為皇帝獨權于朝綱不利,在擴大相權上他也是默然認同的,當然若相權擴張太過,胡安國也會斷然反對,就如他猜忌衛希顏一般,會想方設法削弱其相權。

但無論範宗尹、胡安國如何猜忌衛希顏,他們都如同其他執政一樣,擁護「中決策——門下審議——台諫監察」這個制度,並且認為不能打破,因為皇帝很可能有「任性」「犯昏」的時候,但只要這個制度能維持,就能保證朝局穩定或既得利益不變。

衛希顏心想,建炎朝的宰執們,已經有了利益集團的雛形。

作者有話要說︰更了這章要停幾天——父親手術,某西需回成都,已經請假十,目前不知。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凰涅天下最新章節 | 凰涅天下全文閱讀 | 凰涅天下全集閱讀